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和语文牵手

发布时间:2020-03-01 20:37: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牵手语文

环山小学 金小敏 2011年12月14日、12月15日 地点:阶梯教室 对象:一年级学生家长

各位家长:

晚上好!我的同学经常问我,自己的孩子语文学不好,怎么办?也有很多熟人问我,语文成绩怎么提高?家长问我的更多,金老师,应该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呢,我看我的孩子阅读不好,写作文挤牙膏一样,挤不出来。

语文学不好,作为家长很焦心。数学家华罗庚说:“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华老作为数学家,却对语文学习十分重视,他说:“语文天生重要!”华老还说过:“语文是基础的基础。”是不是这样?语文学不好,数学不会审题,以后到单位里写个总结都不会,说几句话也说不好。

那么怎样在小学阶段学好语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我也一直在思考,一次次改变我原先的想法,今天我说的只能说是我近阶段的一个思考。你说一个人的语文好,主要从哪里看出?说得最简单的就是爱读书,爱写东西,当然也包括能说会道。

我想作为家长的身份和大家交流,讲讲我自己是怎么做的,哪里做得还可以,哪里还不行,这样感受可能会深刻一点。我愿意牵着你的手,到语文的园地里走走。 如果:

你是深爱着孩子的人, 你是热爱生活的人, 你是会感受生活的人,

你愿意牵着孩子享受美好的语文之旅„„

在座的家长文化程度高,书看得多,信息面广,最主要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我们就有了交流的前提。

说到语文,有这样一句话,“语文就像煮开水,不到一百度是不会沸腾的。”这是我目前为止听到的最恰当的、最好的对语文解读的句子。

语文像烧开水一样,要持续不断地加火,一直沸腾下去。这个巧妙的比喻说出了积累对语文的重要性。语文不像数学、科学等学科一样立竿见影,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在我孩子读小学的时候,主要做两件事情:读+写。这两个字看看简单,但是里面藏着很多东西。

一、爱上读

先说看书。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要是说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没人会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读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发现他不爱看书,只爱玩神奇宝贝的卡片,认识里面的繁体字,多少防御力。看看自己的学生很多是小书迷,可是我的孩子连小书虫也不是,我很有一种挫败感。

为什么我那么在意课外阅读呢?学好语文,首先就要爱看书。

1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比较重视儿童阅读,要求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一本书15万字的话,相当于10本书;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从世界大背景来看,世界上民族、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量统计,犹太族,64本; 前苏联,55本;美国,50本;亚洲,属日本读得最多,25本 ;上海,规定小学到初中,读4000万字,我们是400万字,10分之一,他们一年读50本。

俄罗斯人酷爱读书,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不管是在候机大厅、车站、码头,还是在公园、地铁,到处都可以看到读书人。堵车了,司机会趁机拿出书看几行;没生意,商场的摊位老板也捧起书读几页;甚至在进出地铁的电梯上,有的人仍然爱看书。俄罗斯人对书几乎达到一种痴迷的境界。我在《读者》这本杂志上曾经看过,前几年,俄罗斯地铁爆炸事件发生,地铁边照样有人在看书,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插地铁阅读图片)

我们温家宝总理也说过,他“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几句关于读书的话:

1.爱读书的孩子成绩并一定是最好的,但无疑是最有发展前途的。 2.阅读是帮助一个人成材的最低成本的方式。 3.没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大人。

——儿童文学博士 王林

最后一句话最伤我的心。怎么办呢?我开始摸索,摸索出几种做法。

(一)爱上阅读 1.和孩子在一处看书

我比较喜欢看书,但是很多时候在自己房间里看书,他不知道。以为爸爸妈妈在看电视。后来我就把地点变了,把自己的书拿到他房间里,和他一起看。这样,两个人一起读书,很安静,共同促进。大家知道蔡笑晚吗,他写过一本书,叫《我的职业是父亲》,他一个家庭培养出5名博士生和1名硕士生,这本书看了,我蛮受启发的。(插入图片)他的书很实在,其中提到和孩子一起读书。他自学,他孩子也自学。家长和孩子一同成长。

插入龙应台的《读水浒的孩子》。像龙应台是台湾作家,她也和孩子一起看书。看水浒传,说到梁山好汉个个打家劫舍,刀拿起,一个人头落地,很恐怖,不敢讲。没想到她的孩子真去打家劫舍了,劫了街上一位老奶奶菜篮里的巧克力。小说结尾很有趣,大人想多了。龙应台说和孩子看书,这个场景很温馨。(链接:《读的孩子》)

据传媒报道:在某一大城市调查发现,7.4%的家长平时没有一点时间看书读报,59.3%的家长没有时间参加业余进修或自学,9.1%的家庭竟然没有一本藏书;9.7%的家庭藏书为10本以下;32.1%家庭藏书也只有11~50本。家中不闻书香,子女怎么成才?

这个报道比较早,现在家庭藏书多,家长不看书的不是很多。只是逼着孩子看。家长就要带头看书。

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不仅要孩子学习,家长也要学习,更重要的是,不学习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会有威信。作为父母每天晚上抽出20分钟或其他时间,读一点书、一点报或当 2 孩子安静下来,耐心地在他身边看看孩子看了什么书,关注一下,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效果,这将比您一味督促、强制有效很多。

你看电视,他很聪明的。他心静不下来。不管怎样,家里总要有一个爱看书的。这个方法蛮有用的。有些时候家长总爱问我,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我不知道这位家长自己是否会看书?

2.跟着课本读名著

每次坐车到绍兴,看到一句广告:跟着课本游绍兴,我的做法是:跟着课文读名著。这套人教版教材有一个特点,高年级单元后面有一个课外书屋。一般上到哪个单元,就看这个单元课外书屋要看的书。比如说五年级的时候,就看高尔基的《童年》。从二年级开始,会学一些名人写的文章,就看他其他的文章。比如《丑小鸭》,就看安徒生童话选。上《刷子李》就看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上《祖父的园子》看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样,既能提高上课的效率,又能爱上书,一举两得。用这种方式,我的孩子看了不少的书。 出示:

《安徒生童话选》《伊索寓言》《俗世奇人》《呼兰河传》高尔基的《童年》《城南旧事》《十万英镑》《长满书的大树》《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孙漂流记》《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少儿版的)沈石溪的《狼王梦》《史记》(青少年版)„„

3.孩子,书是甜的

刚才我提到犹太族,犹太族被誉为“读书的民族”、“学习和思考的民族”。只占世界人口的0.2%,却获得过29%的诺贝尔奖;各领域都大师辈出,贝多芬、马克思、毕加索、海涅、弗洛伊德。他们成功的秘诀主要是教育,听说犹太孩子出生后就让他们舔一舔《圣经》的味道,《圣经》上涂上蜂蜜,书是甜的。因此,孩子从小就有“知识甜蜜”的观念。怎样让孩子觉得书是甜的?我是顺其自然。

摆书摊:我去杭州买来200多元的连环画,给他讲小时候摆连环画赚钱的故事,让他把连环画一本本摆在草席上,把小朋友请到家里,让他当摊主,自己看,小朋友也看,看完了收小费。

看杂书:他爱看《幽默大师》的杂志就让他看。小孩子天生爱看漫画。很多漫画我们大人看不懂,小孩子很厉害,从哪一幅看到哪一幅。现在小孩子思维活跃,不爱看太正经的内容,刚开始阅读时由他选择。有一次要借《虹猫蓝兔七侠传》,我很紧张,生怕他变坏了。不过,问了其他看过这本书的老师,自己翻了一下,文采不错,再看看书最后一面的评价,都是一些著名作家推崇的,说本书是一部儿童英雄侠义小说,就让他看了。《冒险小虎队》要用红纸盖上去找什么宝贝。关键是你看自己孩子读书的兴趣点在哪里,慢慢引导。如果是漫画,你先由着他看几本,再引导看朱德庸一些名家的漫画。从图片再到半文半图再到纯文字。再从疏疏朗朗的文字到密集的文字,很有成就感。注意一点,挑书的时候,颜色米黄色比较好,保护眼睛,不伤眼,很舒服。有些书会反光,少看。

根据年龄特点选书: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有差异。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爱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画书;3~6岁的儿童爱看童话、幻想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日常生活行为的图画书;7~10岁的孩子爱看有一定情节的神话、童话及令人惊奇、富于昌险性的儿童图书;10~13岁的孩子爱看富于幻想、探险、神秘色彩的图书; 3 14~16岁孩子的阅读倾向于思维、发明、论证、推理及人物伟记类图书。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材料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并对具体的图书种类加以鉴别和选择。小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喜欢看历险方面的书,只要不会走火入魔就好。

不提要求:他看书翻一下,没过一会儿就看完了也没关系,他有时候还会再看的。不用提太多要求。他不爱看作文书就不看,随便他,爱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完书也很少问他书中讲了什么。我孩子比较有个性,有些时候我想问他:“你喜欢书中的谁?”他很不高兴,很不愿意回答,我也就算了,只要他会看就好。

4、走,借书去

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好像说过:“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我认为很有道理,我看自己小孩子不大喜欢看书,就去县图书馆办了一张图书证。因为我回忆自己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书去看,就到小镇的图书馆去看书,氛围很好,好像自己也成了有境界的人。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什么叫大学?大学就是一种氛围。

我每个星期六都带他去借书。他喜欢看一些薄一点的书,看一些杂志,像《探索地理》《探索历史》,他都去借。一般都是我借一本,他借一本。比如他借《探索地理》这本杂志就想剪人物卡片。有时候借一种系列的书,像侦探小说,他喜欢看。有些时候上午看了,下午又去看。我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都是满足他。到图书馆,还有一个好处:经常有书画展、摄影展,一家三口带便看一下,感受文化的气息。

到图书馆,看了不少的书。出示书目:

《天下第一猫之衣锦还乡》《小猪唏哩呼噜》《捣蛋双胞胎之老妈乖一点儿》 韩国第一本科学漫画系列图书《美国历险记》《巴西历险记》(几十本看完了),“我叫夏壳壳”系列(《戴牙套的青蛙王子》、《爸爸变成甲虫飞走了》、《小河花妖》),《皮皮鲁系列》《小王子》《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夏洛的网》《骑鹅旅行记》,他比较喜欢数学,我给他看了不少数学方面的课外书,什么《奇妙的数王国》《玩转数学》。他最不爱看百科全书,我也没逼他。

这样有什么好处,借书必须要还,超过就要赔钱。再说,图书馆小孩子的书挺多的,选择空间大。最主要他整天嗅嗅书香,沾染文化味道。我好像这样和他去借书,有几年,图书馆工作人员都熟悉了。书慢慢就喜欢上了。

低年级推荐课外阅读文学书目 一年级

1.猜猜我有多爱你 2.爷爷一定有办法

3.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周锐 4.小猪唏哩呼噜

孙幼军 5.爱心树

6.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7.鳄鱼爱上长颈鹿系列(三册)

8.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十册)

9.小妖怪系列童话(全十册)

10.我有友情要出租

二年级

1.小黑鱼 2.丁丁历险记 3.夏洛的网 4.雪人

5.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6.张天翼长篇童话选 7.一片叶子落下来 8.三个丹尼斯系列(六册) 9.小王子 10.口袋里的爸爸

5、反复讲他爱听的书中故事

晚上睡觉的时候重复给他讲爱听的故事。什么《牛郎织女》《白蛇传》《田螺姑娘》《荆轲刺秦王》,小孩子喜欢反复,经常说“妈妈再来一个”“再讲一遍”我也不厌其烦。五年级上到《将相和》,我就讲《史记》,一天两三则故事,什么《赵氏孤儿》,《孙武练兵》,《李广的故事》《鸿门宴》,《郑庄公掘地见母》,都讲。有些家长说,不会讲怎么办?我就是看书讲的。

像荆轲的故事讲了很多遍,他很爱听。讲故事的重复不是唠叨,我认为是把画面定格在头脑中。荆轲告别秦王的时候,他高歌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跟荆轲一起走的秦舞阳吓得脸色都白了,荆轲却非常镇定:他是山野里来的,没见过大王威武的气势,所以被吓成这个样子。后来秘密泄露,荆轲倒在血泊里的时候,放声大笑:“你这暴君,今天我并不是杀不了你,只是想活捉你。”很有劲道。《史记》里都是金刚怒目式的人物,小孩子很喜欢听。我就是这样在一个个激情的故事中,让孩子度过一个个惊险美好的夜晚。每天讲完故事,他说:“再讲一个。”我就把书放在床边,他没事情就去看了。

(二)爱上背诵

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买了古诗卡片,没事情教他读,当做认字。到二年级开始,就让他背一些长一点的诗歌。我教过一届学生,五年级叫他们背七律,他们背得很艰难,不是皱眉头,就是抓耳挠腮。后来我才知道,因为小学低段一直都在背五绝,20个字。他们看到字数多就怕,我说是童子功没背好。我寒假暑假都配合老师背诵诗歌。

《课程标准》对背诵古诗文的要求是:1~6年级学生背诵古诗文70篇题目,7-9年级学生背诵的50篇古诗文。这是最低要求,远远不够,这是底线,保底不封顶。

国宝级大师季羡林提倡小学生要多背诵古诗文:“小学生至少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 5 文”。 看季羡林的散文写得很好,他古文功底好。刚才提到的华老也经常利用一些零碎时间学习,在工作之余、出国访问途中经常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王勃的《滕王阁序》等诗文。

(1)背今不如背古。我对课文背诵要求是会背就好了,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更多时间就让他背老祖宗的东西。古诗、古文,《大学》《论语》都背过。

余秋雨先生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我本人10岁左右时背诵了不少诗文,直到40多岁能够较深刻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禁不住以万里漫游来寻找这些诗文的描述实地和写作实地,真是感受无限。我把这些感受写出来告诉读者,居然立即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热烈反应。可见他们也有过早期诵读,也有过成年后反复重温的欲望。这种诵读和重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我现在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在小学时,我觉得他背了那么多,作文一句都用不出来。语文老师说:“没事,到初中都会发力的。”

现在上初一,积累的东西有用,在日记、作文中随意流出来。走在小路上,两边草很长,裤子上沾满了露珠,马上说道:“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看别人能玩,自己不能玩,就说“徒有羡鱼情。”小学阶段没有运用,初一才开始运用。

(2)背短不如背长。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背《蜀道难》《白雪歌送武判官规京》《将进酒》,五六年级背诵《小石潭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出师表》等等,现在读初一背《琵琶行》《兰亭序》《滕王阁序》。都是一些深的、长的,有些家长认为,以后学这些课文不是没兴致了吗?不会,书越背味道越好,理解越深刻。

(3)背泛不如背精。要背诵的东西很多。我就叫他背《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初中生必备古诗词》,这两本书都摆在新华书店显眼的地方。还有平时引用比较多的句子,选自哪里就背哪里。

(4)背诗不如背文

高年级开始背古文。因为初中语文古文很重要,试卷都有两篇古文。我的做法是比别人早走一步,小学背初中,初中背高中。在经典阅读方面,我没有什么经验,就是背。

背诵注意几点:

(1)反复复习,熟练程度达到120%。要很熟很熟。每次背书时先背前面的,复习,再背今天的内容。利用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出示曲线)先快后慢。晚上背了,早上起来坐在电动车上就背,一遍不够再背。经常是春天、秋天的时候,骑着电动车,背诵以前背过的。我和他一起背。背诵达到流出来的感觉,不是挤出来。有人说我孩子记性好,其实不是这样,我经常复习。没有聪明的孩子,背功是练起来的。朱熹说过:“但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时;二百遍时,自是强一百遍时。”

资料链接:美国一研究结构,经过20余年对千余例0——17岁的孩子进行“一个词需要重复多少遍,才能准确、灵活地使用?一个词需要重复多少遍,才能终身灵活、创造性地使用”之研究后得出:重复3000遍才能准确、灵活使用,重复15000遍才能终身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可见,母语的学习永远离不开科学、有兴趣地重复。

(2)教他背诵方法。最常用的是一字提示法。叫他把古诗、古文第一个字摘下来,看 6 着字背诵。先是勉强会背,慢慢背熟。有些时候不爱背,就想点办法。古文长的分段背诵法,一个星期背一篇古文。有些时候他实在懒得背,我就自己背给他听,故意叫他检查,一遍遍地背,听都听熟了。我有一个观点,家长要爱学习。不能只管自己去应酬。

(3)做一些小游戏。比如三十六计,夏天打蚊子的时候问是哪一计。甚至叫他做动作叫我猜是哪一计。像上屋抽梯、顺手牵羊、关门捉贼,很好玩。我还做游戏,叫他把他最喜欢的神奇宝贝拿出来,读一遍,拿一粒出来。清人崔述在《考信附录》中的话:“述五岁始授《论语》,每一字旁,必朱书平、上、去、入字,不使误于方音。每授若干,必限令读百遍,以百钱置书左而递传之右。无论若干遍能成诵,非足百遍不得止也。既足,则令少憩,然后再授如前。”古人读书数铜币,我是数神奇宝贝,很好玩。我自己也是童心未泯。

(三)渗透朗读

说到朗诵,小孩子不喜欢读,我打过他。我们两夫妻都很凶,他就是不喜欢。怎么办?管他喜欢不喜欢,我就从电脑上下载有名的诗歌,读给他听。《炉中煤》《假如我是一只鸟》《祖国啊,我亲爱的母亲》。我的做法就是反反复复。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不止读过10遍,他就听。有一次听说学校里要举行朗诵比赛,刚好在天台石梁回来的路上,叫他读他不读。我就在那里背诵:“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反反复复。结果,在班级选拔的时候,他选中了,我听他同学跟我说,赵鑫浩朗诵完后,语文老师问同学,怎么样?大家都鼓起掌来,于是在校迎元旦的朗诵会上,作为主力队员。我真的很有成就感。我想说,辛苦没有白费。用心栽下的花都会结果的。他都听进去了。

二、爱上写

阅读多了,就要写。不写,头脑里装着的东西要生锈。我在读方面主要是带他去大自然走走,最好的老师是大自然的涛声鸟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大自然找写作的源头活水。

(一)“旅游”

心情大好 出去走走 碧海蓝天 吹吹风 河山大好 出去走走 别窝在家 当懒虫

峨眉山庐山黄山嵩山

抓紧周末带爸爸妈妈去转一转 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南京杭州 睹一睹古都的风采

——选自许嵩的《河山大好》

这里的旅游不一定是风景名胜。爬爬山、烧烤烧烤、提提水、到田野里走走都算。我听我们县教研室黄象春老师培养孩子的方法很好。其中有一点,每年寒暑假都带他到大自然,远的、近的,回来一般有写寒假作文、暑假作文的,就是游一处,就写文章。有些时候忘记了,就把照片翻出来,家长和孩子一起回忆,因为刚游过,有感受。

从小学一年级的寒假开始,我开始带孩子去。(播放旅游照片:)春之声、夏之韵、秋之绚、冬之梦。去新疆,很辛苦,但是很有收获,纸上得来终觉浅。像霍尔果斯口岸。游玩的地方一般课文里提到的就游。桂林山水、上海世博会《清明上河图》,北京,适合五年级游, 7 因为到了五年级,学北京的课文也差不多了。《北京亮起来了》《颐和园》《圆明园的毁灭》,当时颐和园出来了,边上就是圆明园,我们几个人在犹豫,我说一定要去,课文马上学到了,而且这是废墟,废墟之美,去了,看到断壁残垣,很悲怆,也很值得去。

看着这些照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笑得很舒心。最主要的是在游玩的时候和孩子在一起,在一起很重要,亲情融进去了。

链接:教育学者张文质有一个观点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法国有个思想家,叫帕斯卡尔,(就是说人是一根芦苇,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他说人生有很多的麻烦都是因为你不能呆在自己的屋子里造成的。在我看来,今天中国教育最大的麻烦,和帕斯卡尔这个观点很近似,第一个麻烦就是父母不能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第二个麻烦就是很多父母下班后不能及时回到自己的家中。实际上养育孩子比所谓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每个父母在孩子身上最重要的投入就是陪伴。

平时忙于工作,双休日、期就多和孩子出去走走。

(二)体验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都要写看图作文。有些家长就叫孩子观察图片,然后写作文。有一次,我侄子写看图作文《放风筝》,看了老半天的图,怎么也写不出来,因为他从来没有放过风筝。我就叫他妈妈带他去放一放风筝。有些时候是看图作文《吹泡泡》,我就亲自和他吹泡泡,要把他眼中看到的、心里感受到的写出来。

二年级时写的《吹泡泡》:刚开始我只能吹出跟金鱼的眼睛那么小的泡泡,但是,我细心观察,发现泡泡吹得越慢,泡泡越大。泡泡在眼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迷人,有土黄的、粉红的、嫩绿的、天蓝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单个的泡泡有椭圆形的、长条形的;一连串的泡泡就更有意思了,有的像小孩子一拥而上,有的像三个小娃娃拥抱在一起。泡泡大小不亦,大的有香梨那么大,小的才桂圆那么大。有的泡泡迫不及待地离开吸管,飘向空中;有的泡泡粘在吸管下面,摇摇欲坠,风一吹,它就晃晃悠悠地掉下来。

这套教材写作文很多是要体验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比如学了《乡下人家》,老师布置写乡下人家。我就和他去乡下人家,我住在三合潭小区,到他奶奶家的时候,没有走大路,而是走环城,“金色童年”幼儿园后面,看看每一户乡下人家,瓦罐里种着仙人掌,鸡冠花。有一户人家院子里有一棵桃树,我特意带他去桃树下,看桃树结的毛茸茸的桃子。他不爱看,但是我不理他,继续带。到了好几个地方,到他奶奶家的时候,我干脆叫了几个小朋友去看乡下,看到了一头黑白相间的小狗在晒太阳。这篇文章就有了感受。

(三)想象

在孩子的世界里,孩子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让孩子大胆地想象,有一次写打鞭炮的百子炮,像红壳的蜗牛,很形象,很生动。乒乓球在开水中时沉时浮,像在跳水上芭蕾舞;玉环公园大朵的玉兰花,像羽毛球,多么富有创意。多放手让孩子写,智慧的灵光在闪现。孩子天生就是个创造家,发明家。

看秋天的落叶像什么呢?比如,看到落叶,像什么呢?(像黄色的蝴蝶) 还像什么?像轻盈的芭蕾舞演员,像一艘艘小船,像飘舞的风筝,像可爱的小精灵,像大地的棉被,像小鸟,像一架架微型的风筝,像风的使者„„

家长一般不要轻易去否定他们的想象,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比喻。有道理就可以。

(四) 日记

我觉得写日记方法最好,我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写作文本来不好,后来他的舅舅是一位老师,就严格要求他写日记。每篇都恨认真,后来他的写作能力很强。我自己写了三年的日记,用处很大。平时叫孩子写日记是不行的。我是在他六年级毕业的时候叫他写日记,他很不高兴,每天字写得差,写得很短。他知道我有写自己的习惯。有一次,天台石梁回来,我和他都在写日记,他写了两百字,刚好我同学电话打来,他跑过来,叫我接电话,看我写了多少字,字数一统计,一看,我写了将近一千字。我当时也没有说他写得少。我有些时候写论文、课题报告,会让他统计字数。他有时候说,哇,妈妈,你写了几万字。我的方法是“不急!先渗透。”上初中有夜自修,我规定,只要夜自修时间就写日记。写了将近一个学期。日记进步了,有真情实感,有很多古诗文很自如地运用。我不急,语文就像煮开水,不到一百度是不会沸腾的。我想用足够的耐心,看着孩子慢慢喜欢上语文,学好语文,做一个孝顺、有礼貌、有良知的人。馈赠价值无限。

结语:

父母最需要改变的就是,自以为只要生下孩子,自己不需任何学习,就“天然”地有权利、有能力教育孩子。成为学习者,与孩子共成长才是为人父母的“通行证”。

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人生的很多麻烦都是因为没有生活在自己家里造成的。

——摘自《新父母的100个教育信条》

我和语文牵手

和幸福牵手

和妈妈牵手

和幸福牵手

牵手语文综合实践课

和对手牵手作文750字

作文 和责任牵手 文档

和大自然牵手作文850字

和梦想牵手作文700字

和失败牵手作文750字

和语文牵手
《和语文牵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和感动牵手 牵手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