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4 00:46: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茶叶是我省仅次于生猪的第二大创汇农产品,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带动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有着其他经济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省茶叶在产业化建设、出口贸易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加快我省茶叶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对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我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效

我省是传统的产茶大省,种茶制茶历史悠久,素有“江南茶乡”的美誉。处于于北纬30°左右的**山区及环**湖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茶叶质香味醇,品质优良,生产的绿茶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好的。

20世纪80年代,我省茶园面积曾达262万亩,产量8.1万吨,是全国茶园面积最大、产量第二位的茶叶大省。虽然90年代初湖南茶业大幅下滑,但从1998年开始,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茶业产销形势逐年好转,茶农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涌现出**省茶业有限公司、**省**进出口有限公司、**茶业有限公司、**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行业出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2004年我省茶叶产值10.09亿元,茶园面积120万亩,茶叶总产量8.1万吨,其中出口3.22万吨,创汇3360万美元,居全国第3位,出口均价为1.414美元/公斤,同比提高了20.62%。我省出口欧盟市场茶叶量占全国的1/3强,连续三年保持了全国第一。今年我省茶叶出口来势又十分喜人,出口创汇有望突破3500万美元,跻身全国第2位。

(二)基本经验

总结近年来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是如下几条:

1、以出口带动内销,壮大茶叶龙头企业,推动茶业快速发展。

茶叶出口解决了**茶叶的销路问题,带动了全省茶叶品质和价格的普遍提高,促进了产品安全化、标准化、多样化,提升了湘茶的国际形象。出口茶叶中的小包装茶、自有品牌茶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开始逐步摆脱主要为国外茶叶进口公司提供袋泡茶原料的不利局面,走上了积累品牌价值、形成品牌效应,增加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良性循环轨道。同时,茶叶出口还有效地带动了茶叶种植、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链,推进了湖南茶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省主要有**省茶业有限公司和**省**进出口有限公司两家茶叶出口龙头企业。**省茶业有限公司由**省茶叶总公司整体改制而来,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和茶文化传播于一体,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总资产3.4亿元,已投资控股了**银针、**毛尖等名牌产品,年销售额3.5亿元,每年生产、销售茶叶3.5万吨,占**茶叶商品总量的70%,是全国经营茶叶数量最大的企业。2004年该公司出口茶叶1.1万吨,创汇1500多万美元,连续三年保持了出口欧盟市场茶叶量全国第

一、红茶出口量全国第

一、边销茶经营量全国第一,今年预计可创汇2000万美元。**省**进出口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土产畜产**茶叶进出口公司改制的股份制公司,是我省重点茶叶进出口专业公司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已在6个国家设立外派机构,与100多家客商建立了稳定友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公司的优质品牌茶“沙漠之舟”在国际市场销售量连年递增,知名度不断提高,成为中国茶叶在非洲市场的首选品牌。2004年公司出口茶叶0.8万吨,创汇1100万美元。

2、以基地带动茶农,解决农民就业,促进茶农增收

茶产业是我省山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我省采取重点宣传、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及其茶叶品牌的措施,引导在我省茶叶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省茶业有限公司、**省**进出口有限公司、**县**茶厂、**茶厂、***茶业有限公司,**区**茶业有限公司、**县**茶厂等茶叶生产经营企业跨乡镇、跨县、跨市州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采取收购、租赁、联营、重组等多种形式,实施规模化生产,稳定货源渠道。我省现已通过“协会+公司+基地(含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近百个优质茶基地,全省产茶县达109个,涉及茶农数百万人。基地带动了千家万户茶农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使公司和农户联系更加紧密,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省茶业有限公司拥有低农残茶出口基地34个、有机茶出口基地18个,茶园面积42万亩。该公司通过参股、订单、合同、包销等利益联结方式,直接带动了10.5万户基地茶农致富,目前茶农年户均种茶收入已达9500元。如*****茶叶示范场曾经连续十多年亏损,濒临破产,2000年成为公司基地后,经济效益逐步提高,2004年盈利100多万元;又如该公司在**县培养了茶叶种植加工大户28个,今年上半年平均实现纯利10万元。公司还带动了全县5000户茶农的生产,对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加快了国家级贫困县古丈县的脱贫致富步伐。

**省**进出口有限公司建有茶叶出口基地29个、有机茶基地9个,茶园面积35万亩,带动了茶农10万人增收,并于2005年初整体收购了我省茶园面积最大的**茶场。公司通过签定茶叶收购合同,按照保护价格进行收购的方式,解决了茶农卖茶难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茶农的积极性,茶农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县**茶厂也在**、**县等地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近10万亩,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实现我省茶业的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力争使我省茶业产值超30亿元,出口额超10亿元人民币。

(二)主要措施

1、打牢种植基础,加快优质茶叶基地建设

各茶区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及时调整茶类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主攻名优茶生产。未来3—5年内,按照生产专业化、基地规模化、布局区域化、设施配套化的要求,在全省建立100个优质茶出口基地,总面积达80万亩,其中重点建设40个有机茶示范基地,形成**山区、环**湖区两大优势茶叶产业带。以龙头带源头,走规范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之路,可望直接带动茶农20万户,解决农村40万人就业。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茶农所有、集中连片、分户经营”的形式,实施茶树良种推广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改良品种和改造低产茶园,使全省茶园良种率达到60%以上,亩产由6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

2、突破加工瓶颈,加快茶叶加工技术改造

以我省两家龙头企业为依托,在我省改扩建一两家现代化的茶叶精深加工厂和一批初制加工厂,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确保产品安全、卫生,不断开发新产品来满足外商的要求。这一举措将有利于提升湘茶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能够吸纳我省2.4万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就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严格把关,加强茶叶卫生质量管理

发展无公害茶生产,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茶叶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制订。组织茶叶基地以有机茶开发与国际认证为起点,破除境外市场“高门槛”,抢占出口的“制高点”。同时在茶叶加工企业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和卫生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茶叶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鼓励龙头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缩短与茶叶生产先进国家的差距,适应全球化的茶叶市场竞争,从而全面带动湘茶出口。 

4、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加大茶叶生产科研力度,强化高新技术示范推广

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由茶叶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根据国际市场对茶叶卫生安全质量要求的变化,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配套低农残茶和有机茶生产技术,重点解决茶叶出口中的难题,探索与科技示范场、科技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新模式,在全省及时示范推广,做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重。并融入现代科技,深化加工,加快茶饮品、茶食品、茶药品、茶用品系列产品开发,使我省品牌茶叶产品发扬光大。

5、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进一步整合我省茶叶品牌,引导企业和茶农增强品牌意识,通过强化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管理监测等规范,确保茶叶名牌产品质量与市场信誉,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氛围。我省应以出口龙头企业为依托,整合茶叶品牌数量,做到在一片区域内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格、统一对外宣传;靠精品名牌占领市场,靠优质的品质和良好的信誉巩固市场,靠精美的包装塑造形象,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茶叶产区还应以湖南名茶悠久的人文、历史背景为载体,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推出“茶乡游”、“休闲观光茶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和设施,将名茶产业与湖湘文化、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茶文化、茶会展、茶艺馆业等的发展,以及各种形式的品茶宣传活动,拓宽茶叶的销费渠道,充分开发利用茶叶资源,扩大品牌影响,做大做强名茶产业。

6、出口龙头企业分工合作,加强市场营销,共同开拓国际茶叶市场

首先要重点引导和扶持在我省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省茶业有限公司和**省**进出口有限公司两家出口龙头企业的建设,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成功打造企业品牌,树立龙头企业形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条件成熟后,由两家龙头企业整合湖南茶业资源,分别组建**两大茶业集团;再由两大茶业集团按市场运作的方式,合作组建*茶产业集团,实行全行业发展战略。两大茶叶出口龙头企业分工合作,形成生产、加工和营销紧密结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为补充,进一步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力争到2010年实现湘茶出口突破1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7、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开展茶叶连锁经营

通过连锁专卖、物流配送、销售网络信息化建设、技术服务及培训等方式,建立品牌茶销售市场体系。

(三)若干建议

1、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

一是应把巩固和发展茶叶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二是省财政在今明两年从中央拨付我省的中部地区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中安排部分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省茶业有限公司和**省**进出口有限公司等茶叶产业龙头企业;三是整合农业产业化资金,安排一定比例资金,有机捆绑,集中投入,加大对优质茶叶基地建设、茶叶加工技术创新、茶农协会等的支持力度;四是坚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发改委、财政厅、商务厅、农业厅、乡镇局、农办、扶贫办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全面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政策

支撑体系,搞好社会化服务。

2、重点支持两大龙头企业进行项目建设

集中力量营造茶叶集团优势和品牌优势,推进中小茶叶企业向龙头骨干企业集中,一般产品向优势产品和名优品牌集中,以便形成规模效益。

关于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南郑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茶叶基地产业调研报告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推荐]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镇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