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水城县杨梅片区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21:05: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水城县杨梅片区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摘要〕本文通过对杨梅片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研究

茶叶产业是我市规划发展的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水城县杨梅片区是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极具代表性的地区。究竟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今后如何真正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按照解剖典型、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带着以上问题,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组成调研组,从2005年7月初至8月底,采取调阅资料、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水城县杨梅片区茶叶生产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大做强水城县杨梅片区茶叶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杨梅片区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杨梅片区(主要指杨梅林场所在地)位于水城县杨梅乡境内,平均海拔1600米,气候温暖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区内土层深厚,属典型酸性土壤,并富含硒元素,是发展天然富硒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区内现有茶园面积12000亩,茶叶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有六盘水津黔科技茶业公司、水城县茶叶公司。

1991年,市科委(现市科技局)科技开发服务部和杨梅林场共同承担实施非耕地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开发利用杨梅林场闲置土地种植了1320亩茶树,并组建了六盘水市科技实验茶场(该茶场1996年投产,生产加工乌蒙春天然富硒茶)。在国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及其他工程中,杨梅林场又新建了一批茶园(其中2002年政府投资约200万元,林场自筹40万元),加上原有的1320亩茶园,杨梅林场的茶园面积达到了4320亩,其中:自己经营2300亩(现已出租给水城县茶叶公司);出让1320亩给天津瑞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年使用权);与市、县林业局合作种植的700亩分别由市林业局管理500亩、县林业局管理200亩。

2000年8月,天津瑞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资441万元(其中100万元为土地使用费),购买了六盘水市科技实验茶场1320亩茶园50年使用权和51%的股份,并在贵阳举行的“8·18”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贸易洽谈会上正式签订协议书,与市科委科技开发服务部和杨梅林场共同组建了六盘水津黔科技茶业有限公司,科技开发服务部和杨梅林场各占24.5%的股份。2004年,杨梅林场将其所占股份的茶青转给水城县茶叶公司加工。

六盘水津黔科技茶业有限公司现有茶园1320亩,职工20人(加工期间需临时聘用工人50人左右),固定资产751万元,加工厂区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功能配套齐全的名优茶、炒青茶、烘青茶精致加工机械,年设计加工能力130吨。2004年茶叶产量20吨,产值260万元,纳税15万元。近几年只生产春茶,年产量保持在15000公斤左右,其中名优茶2500公斤,炒青茶12500-17500公斤。 1998年,水城县政府成立水城县茶叶公司(国有企业),并在杨梅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茶叶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30万元,企业自筹70万元。1999年,该公司与杨梅乡木城村合作建设1000亩茶园(该茶园2003年开始采摘茶青),以茶青价值计算由公司与村按64分成。2000年,国家批复名优加工厂建设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0万元,企业自筹30万元,当年建成。茶叶加工厂建成后,从2001年起,县茶叶公司与杨梅林场签定协议,租用杨梅林场的2300亩茶园,以满足茶叶加工需要。2000年,市林业局建了小型加工厂一个(10多吨),但由于茶园未管理,没有加工,2005年将500亩茶园出租给水城县茶叶公司。县林业局与杨梅林场合作种植的200亩茶园(茶园未管理,无效益),也出租给县茶叶公司。到目前为止,水城县茶叶公司管理的茶园面积共4000亩。

水城县茶叶公司现有正式职工30人(加工期间需聘用小工40人左右),固定资产550万元,加工厂区面积6000多平方米,生产“春意牌——水城春系列名优茶”。在茶叶生产加工方面,生产、科研设备在省内(部分在国内)都较为领先,自行设计生产了新设备五种、开发绿茶新产品两个,在提高产品质量、环保、节能等三个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年设计加工能力150吨,其中:中高档生产能力70吨,中低档生产能力80吨。2004年生产高档茶叶4000公斤、低档茶叶20000公斤(共24吨),产值255万元,税收18万元。2004年,水城县茶叶公司被列为市级龙头企业进行扶持。

除了以上所述,杨梅片区还有村民自种的地坎茶,折合面积达6632亩,主要用于自制粗茶和卖青茶。另有个体经营户朱国义种植的50亩茶园和年加工能力约20吨的小型加工厂一个。

二、杨梅片区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杨梅片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种植茶叶,到九十年代末开始发展加工和销售,到现在为止,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产品的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但总体上看,杨梅片区的茶叶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归纳起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茶园管理粗放。受市场销售、管理成本、利益机制、企业运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杨梅片区茶园管理相当粗放,投入严重不足,只建不管、只采不管、少采不养等现象极为普遍,很多茶园处于半荒状态,茶树老化、退化,枝蔓旺长、杂草丛生。企业的茶园管理大多聘请农民除草、施肥、修剪枝,企业和农民的关系仅仅是雇佣关系,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村民栽种的地坎茶,更是谈不上管理,根本就没有投入,有多少采多少。由于管理粗放,茶园的产量很低。该片区12000亩茶园中,低产茶园3000多亩,约占30%。实际采茶约7000亩,平均亩产量约18公斤,仅为贵州省平均亩产量37公斤的一半,与全国平均亩产量55公斤差距更大。

(二)加工能力闲置。水城县茶叶公司年设计加工能力150吨,六盘水津黔科技茶业公司有功能配套齐全的名优茶、炒青茶、烘青茶精致加工机械,年设计加工能力130吨。两个公司合计加工能力达280吨,但实际加工仅40吨左右,只达设计能力的1/7。

(三)企业竞争无序。在杨梅片区这样一个小地方,目前茶叶加工厂就有三家,茶叶加工和茶叶品种五花八门;茶园有私人的、有股份制的、有国有的、有国有与集体合作的,他们之间相互交错混杂,相互争斗、消耗、削弱,茶园管理极为混乱。尤其是私人的茶园,他们以小锅小灶加工和销售茶青给外地茶贩为主,由于外地茶贩要抢时间赶回本地销售,在成品茶和茶青收购价格上都要高出六盘水津黔科技茶业公司和水城县茶叶公司五角至一元,造成了茶青的大量偷采,给两家公司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一到采茶季节,六盘水津黔科技茶业公司和水城县茶叶公司都要雇用大量人员,手持棍棒家什守候茶园。

(四)法人治理不善。六盘水津黔科技茶业公司虽是股份制公司,但公司董事会有名无实,出资人职责没有到位,对公司的运行、监管等缺少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公司实际上充当的是茶叶加工厂的角色,内部管理混乱。几个股东除了天津瑞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想方设法把茶叶产业当成事业来做外,其余更多的是谋求眼前利益、小集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2004年,股东杨梅林场未经公司董事会同意,就将其在六盘水津黔科技茶业公司的股权转让给水城县茶叶公司。水城县茶叶公司作为水城县政府举办的国有独资企业,其经理由县政府茶叶办公室主任兼任,这种管理体制,使得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不足,不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

(五)市场开拓乏力。由于杨梅片区茶园为小规模、分散经营,茶叶生产、产品、品牌和包装各自为阵,自产自销,难以在市场上形成一个对外拳头品牌。企业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和专门的市场开拓之策,销售手段落后。企业只侧重于本地销售,基本上没有健全的销售网络。水城县茶叶公司80%的茶叶由市、县几大班子订购作为办公茶和礼品茶,仅20%销往天津、青海、内蒙、北京、上海、贵阳等地。六盘水津黔科技茶业公司没有参与市场销售,其成品茶叶由股东按股份比例分配后各自销售。作为六盘水津黔科技茶业公司控股方的天津瑞璋生物科技公司,将分配的成品茶叶在天津销售,市场销路没有打开,反而交了巨额学费。

(六)创新能力较弱。六盘水津黔科技茶业公司和水城县茶叶公司都存在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两个公司均没有茶叶技师、机电技师及植保技术人员,也没有技术依托单位,靠临时聘请茶叶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因此,茶叶加工技术落后,新产品开发、设备更新没有跟上,产品附加值较低,茶叶多为初级新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销往外地的茶叶,大多数被茶叶经销商作为原料,与其他茶叶拼配后出售。

存在的以上问题,实际上各方面都是清楚的,水城县政府、水城县茶叶公司、天津瑞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都在探索解决的办法,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利益的驱使,受到的阻力较大。如果对存在的问题不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用不了多长时间,杨梅片区这片茶园就将走向衰退,造成的损失将无法弥补。

三、杨梅片区茶叶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从发展茶叶的空间来看。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茶叶市场呈现出新的趋势。目前,我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不到350克,远远低于日本1200克和世界500克的人均消费量。若达到世界人均年消费水平,则国内市场将消费茶叶65万多吨。截止目前,全国茶叶总产量只有72万吨,其中出口就达20万吨。世界绿茶贸易量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因此,茶叶潜在的国际国内市场巨大,说明茶叶走产业化之路,形成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高效益产业的前景和发展空间都是良好和巨大的。

从发展茶叶的潜力来看。杨梅片区是全市高优生态茶树良种茶园基地。建设高优生态茶园,生产对人体无害的有机茶,是新世纪人们饮茶消费的迫切需要。六盘水津黔公司生产加工的“津黔牌——乌蒙春系列天然富硒茶”以其内质好、香气清醇持久、富含天然有机硒而受到消费者好评。1998年获全国星火基金推广项目优秀成果奖;2000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5年经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定为有机食品,取得了有机食品资质证书。销往外地的茶叶作为原料,与其他茶叶拼配后出售,以及外地茶贩收购茶青运回本地制作高档茶,正说明了杨梅片区茶叶发展的潜力所在。杨梅片区茶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也说明了茶叶发展的潜力很大。

从发展茶叶的效益来看。如果杨梅片区达到全部生产能力300吨(不再扩大基地规模),每吨产值42.5万元,每吨税收3万元,则每年可实现产值12750万元,实现税收900万元。茶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在茶园生产和加工上更显突出。杨梅片区在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下,每年的除草施肥就需要8000个工时、修枝4000个工时、茶青采摘60000个工时、加工4800个工时,平均年最低用工76800个工时,一个工时按10元钱支付报酬,每年支付给农民的费用总额就有80多万元,相当于解决200人的长年就业。如果达到300吨的产能,用工量、支付劳务费将增长9倍以上。与种粮相比,农民从事茶叶产业将获利更多。

因此,做大做强杨梅片区茶叶产业,既有条件和可能,也应该按这个目标推进。

四、做大做强杨梅片区茶叶产业的几点建议

第一,调整思路,转变观念。茶叶产业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提高茶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合理调整茶叶产业布局,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茶叶加工工艺、设备改造,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体系,提高茶叶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一是企业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不能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小打小闹。而应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真正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富裕农民。二是政府要转变服务观念,对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熟视无睹,但也不能包办代替。要从政府办产业转向社会力量办产业,政府引导和社会力量推动相结合。要继续制定优惠政策,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把服务重点从产前、产中服务转到产后信息服务,并注重扶持重点企业,以龙头带动产业的共同发展,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

第二,理顺关系,整合资源。针对杨梅片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杂、乱、散”的实际,应着眼于做大做强,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尽快理顺各种关系,整合各种资源。一是要整合龙头企业。应选择一户领军企业,对水城县杨梅片区的茶叶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龙头企业可以是水城茶叶公司,也可以是六盘水津黔科技茶业公司,还可以是其他企业,通过资产并购、产权转让、品牌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将杨梅片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包括个体经营户)“捏”在一起,尽快实现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壮大和更新升级。在龙头企业的整合过程中,要进行清产核资,搞好资产评估,清理企业的债权债务;要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产权关系;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和运作,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鉴于杨梅片区的特殊情况(市直有关部门参与了生产经营),整合龙头企业建议由市政府出面协调,水城县政府具体操作。二是要整合基地。对杨梅片区的茶园,除农民自种的地坎茶,其余的应全部合为一体,由整合后的龙头企业进行统一经营管理。三是将整合后的茶园分片包干给农民或杨梅林场的职工进行管理。

第三,打造品牌,开拓市场。针对杨梅片区茶叶品牌多、规模小、效益差的实际,应对茶叶品牌开展专题研究,推出1个知名度高、前途好的品牌作为茶叶的首选品牌,申报带“富硒”标志的商标名称,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在茶叶产业中龙头品牌的作用。要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培育专业营销队伍,不断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增强广告促销意识,创新销售模式。大力支持企业到各地设立专卖店和销售窗口,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营造名牌产品良好的产销环境。支持企业到全国各主要消费市场建立销售窗口,到天津、青海、内蒙、甘肃、北京等传统销区建成自己的代理商机构,并逐步向其它省市扩展。

第四,强化管理,提高产出。优质茶叶原料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抓好茶园建设和管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环节。将整合后的茶园分片包干给农民或杨梅林场的职工进行管理,主要目的是实现茶园管理的市场化经营,形成利益共同体,并非放任不管。企业应按照农业标准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制定茶园管理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种苗选定、栽培、修枝、施肥、病虫害防治、茶青采摘等标准,指导茶园承包人按标准和规程进行管理。龙头企业要规范茶园管理的合同签订和执行,维护承包人的合法权益。要加大对茶园建设的投入,为有困难的承包人垫支部分种苗、肥料、药物等费用,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与承包人建立稳定长期的利益联结机制。应实行保护价收购,按质论价,充分调动承包人的积极性。加强对承包人的生产、管理、采摘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园产出。

第五,开发新品,延长链条。杨梅片区茶叶虽然品牌多,但产品结构单一,中低档茶比例大,市场竞争力不强。应引导企业顺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主攻绿茶、名优茶、特色茶,减少大宗茶生产,有条件时应逐步向饮料茶、袋泡茶、速溶茶市场进军。茶叶企业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不但要开发春茶,也要开发夏茶和秋茶,变一季茶为多季茶,变季节性生产为均衡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除此而外,应加大茶多酚、咖啡碱的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

第六,完善政策,搞好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为此,一是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制定科学的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推进茶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做好产业导向工作,利用信息渠道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指导。二是要制定和落实好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各级财政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茶叶产业资金的投入,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老茶园改良、新茶园建设及各种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要建立产业扶持长效机制,有效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强力推进茶叶产业建设步伐。三是要整顿茶叶生产秩序。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严厉打击茶叶生产加工中“掺杂使假”、无证经营行为,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片区幼儿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南郑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茶叶基地产业调研报告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推荐]

关于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水城县杨梅片区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水城县杨梅片区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