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色英雄

发布时间:2020-03-04 01:14: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红色英雄——革命先驱

毛概小组成员:13060110002 13060110011 13060110027 13060110034 当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稳定的新中国的环境下,是否有过对为此献身的革命先驱们的缅怀与尊崇?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却永远无法湮没红色英雄的光辉。

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我们小组将目标选定于红色英雄的事迹,既可加强自身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又能起到弘扬红色英雄文化的作用。

首先谈谈我们对红色文化的相关了解。红色,是中国国旗的颜色,由为祖国献身的革命先驱的鲜血铸成,代表着社会主义革命。象征着正义、勇气、热情的红色已然成为中国的“国色”,被社会主义革命者们看作比生命更可贵的象征。社会主义的伟大领导人毛泽东曾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又著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无一不是对红色文化这一革命文化的肯定。换个专业点的定义,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的历史进程中和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革命文化。

由此,红色英雄作为这一文化的先驱者,必然会被历史铭记。 下面我们就几个红色英雄的事迹谈谈我们对红色英雄的看法。

社会主义先驱行者李大钊,既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学识渊博、开拓创新的著名学者。李大钊生于战乱,常怀救国救民之心,享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自1916年留学回国,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成为了李大钊的转折点,他看到了祖国自由解放的希望,从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从此,他成为了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他全身心地投入五四运动,以《新青年》为代表向人民群众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于是,在1920年,时机成熟之际,他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大大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共产党组建。可以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开天辟地,是李大钊给予了关键的力量。此后,他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开展工人运动,建立了不少党的组织。1922年至1924年,李大钊受党所托与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随后的两年便是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正因如此,李大钊成为北洋军阀的眼中钉,1927年,他不幸入狱受刑,并在临刑前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李大钊牺牲了,但他是不可磨灭的,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无私奉献都是红色英雄不朽的精神,中国的红色革命也是在这样的英雄之血上前行。

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他烙印着中国共产党的标志,朱德将军一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人民的解放艰苦的奋斗着并取得伟大的功绩。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能文能武,学识渊博,是卓越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英勇奋斗并建树了丰功伟绩的人民领袖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历史时期,对党、军队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革命历史被周恩来称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朱德是一个地道的工农兵形象,他爱护士兵,谁都可以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老战士或老百姓。他衣着简单朴素,说起话来不慌不忙,如叙家常,俨然一个忠厚长者的形象。但他却是天才的军事家、指挥家。作为红军的总司令,与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取得了“反围剿”以及“长征”的胜利;作为八路军的总指挥,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领导指挥了解放战争,使全国得到了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朱德同志不仅善于指挥作战,整军练武、精通兵书,而且其他知识也极其丰富。他重视军队的纪律、军事民主、革命英雄主义的建设。指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人民军队的路线就是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而指出“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战争,人民的战略战术,三者是一致的”,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成分。

作为中共史上一位著名的将军,朱德领导了大大小小近百场战役如著名的有抗日战争中的棉花坡之战、石家庄战役、土城战役、突袭宜昌,南昌起义等等。在此过程中朱德将军也形成了一套独特使用的军事思想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由朱德进行理论概括的关于建军、用兵、治军等军事问题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在建军时期,他对军官教育团的学员采用新的教育方法,除进行军事训练外,还注意进行政治教育,讲述中国革命问题、农民问题、社会问题,发展共产党员;并派学员到附近县做群众工作,开展工农运动,帮助地方建立工会和农民协会。朱德有丰富的用兵经验和较高的军事理论修养,很讲究用兵的方法,重视研究战略战术,强调“高级干部要注意战略战役,一般同志要注重战术”。朱德用兵的特点之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他曾经说过“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问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在治军方面朱德认为带兵必须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军政干部一定要团结,不能闹独立性”。为了加强党的领导,解决好各级军政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行政系统对党组织的关系,应当是:行政系统必须遵守与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决议,完成党所给它的任务。党组织对行政的关系,应当是:党的路线、党的决议,必须经过行政系统来执行,来体现;党组织必须尊重行政系统。总之, 朱德的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军事斗争经验的结晶,是朱德总司令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学习、继承、丰富和发展这一杰出的军事理论思想,必将加速人民解放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对未来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建党以来,充满了酸甜苦辣。这一路上走来,有欢乐,有困苦,有悲伤,有战争,然而这些,都阻挡不住我们党前进的步伐,一个个红色的事迹感人肺腑。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拼杀是多么惨烈,红军巧渡金沙江,毛主席是多么具有实力的伟大领袖。没有我们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如此多将军元帅中,彭德怀元帅也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红星。

彭德怀是新中国建立的一大功臣,现在,他那严肃的神情却永远定格在一张黑白照片上。那饱经风霜的脸,显得有些苍老。他横眉冷对,意志坚定,那如鹰般锐利的眼神透露出对党的忠诚。他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他也是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彭德怀就是国家的大功臣。

毛主席曾赞美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是啊,彭德怀那种勇敢严肃坚强的精神为共产党奉献着。当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边境安全时,他坚决拥护抗美援朝的决策,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一起浴血战斗。七个月内的五次战役,将美国军队逼入绝境,才接受了停战谈判。“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命令‘去死!’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地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一个青年政治委员这样说,可见彭大元帅在军队中的地位,他严肃对待任何事情,对于战场毫无畏惧,勇敢带领军队冲在前面。

看到彭德怀的一个小故事。一次,警卫员给彭总泡了一杯茶。他端起来一看,发现茶叶不对,就问警卫员:“这茶叶是哪里来的?”警卫员回答:“是管理科送来的。”彭德怀一听就火了,大声批评警卫员:“你看,你看,你就是不动脑子嘛!管理科送来的茶叶,是招待客人的。我个人喝茶,怎么能用公家的茶叶呢?”警卫员笑着解释:“就这么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彭总一听,更加生气:“事情不大,可是个原则问题,这不是白占公家便宜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最后,彭德怀拿了一斤茶叶的钱,让警卫员给管理科送去。并明确要求他把公家的茶和自己的茶分开来放,个人喝茶,绝不能从公家的茶罐里拿。彭德怀是个很有原则的人,这也是我最喜欢他的地方,所谓头可断,血可流,原则不能乱!彭德怀的这份执着让他更具有人格魅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深深爱着红军们,为了红军们他愿牺牲任何东西。在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断粮时,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充当军队的粮食,也不要让红军战士们挨饿。他严肃里透着温柔,他爱他的大黑骡子,可他更爱工农红军啊!“拥着一些老百姓的背,揉着他们,听老百姓讲家里事,举着大拇指在那些朴素的脸上摇晃着说:‘呱呱叫,你老乡好得很„„’那些嘴上长得有长胡的也会拍着他,或是将烟杆送到他的嘴边,哪怕他总是笑着推着拒绝了。后来他走了,但他的印象却永远留在那些简单的纯洁的脑子中。”这就是丁玲描写的彭大元帅,在百姓面前,彭德怀总是那么朴素实在。

在晚年,彭德怀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更令人感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彭大元帅被囚禁在冰冷的牢房里,每天都是无情的批斗与折磨,但他那顽强的意志,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铁窗八年,使他患上直肠癌,引发了大出血。临终时,还想要为建设中国增添最后的力量。

我以为,彭德怀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名,他更应该成为一种精神!彭德怀刚强的毅力让人敬佩,不怕苦难的精神让人叹服,我们大学生或许没有经历过彭德怀的时代,或许还没吃过那样的苦,或许我们在先辈眼中真的是垮掉的一代。但是我想说,大学生也很爱国,大学生也有热血,大学生不怕吃苦,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我们沉浸在学习的海洋里,我们与先辈们的任务不同,先辈们是为国家洒热血,捍卫祖国的领土,我们是为国家能攻关,为祖国的繁荣强盛添砖加瓦。我们也是革命战士!我们也在热血中挥洒青春,只为祖国的将来更加灿烂辉煌,我还想说,彭德怀将军,请您放心,您的意志不会消失,我们会一直传承下去,“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彭德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深深烙在了历史足迹里。我崇敬他,崇敬彭德怀那种朴实的气质,崇敬彭德怀那勇猛坚强的精神。

除了大名鼎鼎的元帅,粟裕将军也是才华横溢却淡泊名利,于国于党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粟裕将军展现指挥才华的最佳战例便是车桥战役与孟良崮战役。

1944年春,侵华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陆续向南线增加军队。苏中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只得收缩防区。1943年6月23日,粟裕奉命前往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黄花塘参加整风会议和汇报工作。粟裕有意识地选择路线,对沿途地形、敌情进行实地调查,初步有了发动车桥战役的计划。1944年3月5日凌晨1时50分,车桥战役正式发起,新四军首先进攻车桥日军据点。新四军利用夜暗,从日军外围据点之间直插车桥,快速攻占日军围墙上的碉堡,并迅速攻入镇内。新四军突然袭击,使日军完全陷于被动。经激烈战斗,新四军对日军驻守的土圩及碉堡展开攻击。此役中,日军大佐以下465人阵亡、24人被俘、汪精卫部队中483人死亡、168人被俘。此役亦打通了中共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战略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根本好转。紧接着,新四军于1944年在苏中发起一系列对日战役,先后歼灭日军、汪精卫部5万余人,攻克、逼退对方据点60余处。战役捷报传到延安,毛泽东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国共谈判破裂后,国军开始大举进攻有极大战略价值的苏中地区,粟裕经反复考虑,决定在内线打击国军,大量消灭国军,苏中战役就此打响。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军作战七次,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分而攻之,50余日内,歼灭国军6个旅和5个交警大队共计5.3万余人,华野七战七捷,此次战役被称为“苏中七战七捷”,粟裕名声亦因此大震。中共将其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朱德说:“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

至1947年,国民党军队越来越被动。在山东,国民党军队采取齐头并进的方式。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运用“耍龙灯”的战术寻找战机,最终成功将孤军突出的国军整编74师诱上孟良崮。在山东聚集的国民党军队超过40万人,国军83师、65师、25师等部队奉命支援整编74师,却无人能突破解放军的防线支援张灵甫部。陈毅、粟裕表现出了非常坚决的态度,对于部下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消灭74师。陈毅说道:“蒋介石拼死和我们决战,把我们反包围了,情况十分严重。现在成败在此一举,要不惜一切代价吃掉74师,拿下孟良崮。你们打掉一千,我给你们补一千,打掉两千,我给你们补两千,那怕纵队打光了,只要把敌人消灭也在所不惜。我给你们补充,恢复你们的番号。谁攻上孟良崮,谁就是英雄!现在只有冲锋,后退就是死亡。” 5月16日下午三时,华东野战军完全攻占孟良崮主峰,国军整编74师1.2万人伤亡,1.9万人被俘,张灵甫阵亡。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从国军40万重兵集团中,割裂出国民党军精锐、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的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74师张灵甫所部3万2千余人予以完胜,此次战役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之经典。而战役结束后,华野厚葬了张灵甫,并从容撤离出国民党军队的反包围。

粟裕有常胜将军的美誉,颇受毛泽东的信赖。”国共内战第一年,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消灭国军17.5万人,而粟裕指挥的华东战区消灭国军人数高达43.4万人。林彪为此称道评价:“粟裕尽打神仙仗。”“南昌起义之后,从南征路上开始,及至井冈山时期,就数我们两个打得好。”可见他的军事才华连同为天才的林彪都略有嫉妒。

粟裕身为指挥官,具有他人罕见的精神。解放战争时,曾为处置战斗情况,连夜乘车,骑自行车,又乘船赶路达300余里,到达战场考察实际情况。1955年授衔,毛泽东要授予粟裕元帅军衔,粟裕却三次让帅。1958年,粟裕收到了不公正的批判,这些批判甚至到他去世后才悉数平凡。可他不以为意,仍然全力主持部队工作,为解放军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这些精神着实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

这几位红色英雄都是我们经过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所推崇的,他们都是革命的先驱,是新中国的无数红色英雄中闪闪发光的星星。追溯历史,红色英雄作为革命先驱,用生命为我们开辟了这全新的时代,我们,理应为他们骄傲,以他们为榜样,将这红色文化发扬于世。这样,我们才无愧于红色的革命先驱,无愧于中华儿女之名。

参考文献:袁南生.《晚清以来的外交与新的心态》.学习时报.2012-01-16 第12版

Maurice Meisner著,谢荫明译.《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北京: 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

刘祖爱.《朱德军事技术思想与实践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05-01

彭德怀.《彭德怀自述》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第一版 2002-01-01 《粟裕传》编写组.《粟裕传》 第三版.北京市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2.

红色英雄

你好,红色英雄

红色小英雄的故事

“忆英雄红色故事会” 活动方案

红色故事小英雄雨来

建党90周年演讲稿:红色的英雄之歌

红色经典—读《小英雄雨来》有感

英雄

红色潜流寻踪 数说我党隐蔽战争的英雄们

红色基因代代传——点赞英雄、歌唱祖国 ——五中队主题班会

红色英雄
《红色英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