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06:37: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范文总结

2010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景洪市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全市经济社会大步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景洪市生产总值预计86.9亿元,同比增长11.1%,完成年计划100.5%,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的124.1%,年均增长14.8%,高于计划目标4.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中第

一、

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8.9%、20.1%和14.8%。三产构成比从2005年的30︰25︰45调整为2010年的23︰33.5︰43.5,初步形成第

三、

二、一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人均生产总值达21880元,同比增长10.1%,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18000元的121.6%;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10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11.96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3.9亿元的306.7%,年均增长25.1%,超额完成预期目标8.06亿元;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26.3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的105.2%,年均增长31.3%,高于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32.1亿元,同比增长6.2%,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的145.9%,年均增长11.2%,超过预期目标7.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50%,年均增长21%,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9个百分点。

(二)优势产业发展取得突破。面对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抗灾救灾与建设发展齐头并进,投入抗旱资金248.46万元,投入抗旱救灾人数20.15万人次,确保了生产建设有序推进。在农业发展基础得到稳固的同时,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取得实效。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预计2010年末粮豆播种面积达43万亩,粮食产量12.9万吨;经济作物保持快速发展,橡胶种植面积达192.4万亩,干胶产量12.7万吨,比2005年增加2.3万吨;茶叶种植面积达28.5万亩,干毛茶产量1.34万吨,比2005年增长0.63万吨。林业、旅游与文化、电力、畜牧业、绿特食品加工业、傣药南药等六个支柱产业稳步发展。旅游业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500万人次、达588.97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89.9%年均增长20.5%;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0亿元、达52.8亿元,同比增长40.5%,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272.4%,年均增长22.2%。

(三)项目建设迸发新的活力。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思路,依托中央、省扩大内需资金和金融信贷支持,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固定资产投资突出位置,组织实施了以交通、能源、农林水、旅游、市政等为重点的25个重大建设项目。水利除险加固工程、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龙舟广场、北环路网建设工程、新老大桥左右岸护堤景观建设、华新日产2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等7项建设工程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其余项目建设按计划正有序推进。2010年,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的181.4%,年均增长16%。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水务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正稳步推进;农垦改革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文件精神已完成宣传动员、机构组建、人员三定等工作,后续工作正有序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供销社“二次创业”不断深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成果得到巩固,乡镇财政支出管理进一步规范;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开,政府投资撬动了大量的社会和企业投资,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成效明显。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机遇,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围绕中泰果蔬零关税和农产品换石油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合作的领域和产业项目不断扩大。预计2010年对外经济贸易总额完成15514万美元,同比增长10.1%,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55.1%,年均增长24.6%。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共签订招商引资投资合作协议38项,协议引进资金414.9亿元,实际到位国内资金85.8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49.64万美元;2010年,签订招商引资投资合作协议8项,协议引进资金138.1亿元,实际到位国内资金30.56亿元,完成州政府下达22亿元任务的129.82%,实际利用外资350万美元。

(五)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6.5万亩低产林改造、6万亩公益林建设、220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和4900亩后续种植业造林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4.46%。深入实施“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开展以“绿化村庄、美化家园、亮化庭院” 为主题生态村示范建设活动,建成州级生态村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示范村8个,有9个乡镇获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生态乡镇荣誉称号。开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完成了15户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认定工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得到落实,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六)城市建设管理取得新成就。一直以来,景洪市城市建设按照新一轮总体规划要求,积极实施“3510”工程,以打造“世界宜居城市”为目标,以巩固提升“国家级园林城市”水平和城市“四创”为载体,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沧江新区开发建设,加快旧城改造,拉大城市框架,全面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坚持把提升城市品质作为旅游“二次创业”的重中之重,完成了勐海路末段改造、海关至傣园路段改造、老大桥头东西两端绿化改造、纳昆康小区人行道改造、临时行政中心道路建设等工程。组织力量对景兰大道、孙金巷道路等项目设计进行了研究和审查。江南、江北护堤景观工程进展顺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傣江南、滨江公园等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告庄西双景、傣泐金湾、西双版纳滨江果园避寒度假山庄等项目加速推进,嘎洒片区、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景洪工业园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建设与管理按“九要”、“九不要”的要求,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城市品质明显提升。

(七)民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23元,同比增长13.4%,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28%,年均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4947元,同比增长17.3%,比上年净增660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37.4%,年均增长14.9%。通过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廉租住房65350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36561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93万元,998户住房困难家庭受益。全面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市享受低保人数达9823户16308人,发放低保金3408.1万元;纳入农村低保达到9966户20100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315.9万元。城乡医疗救助水平进一步提升,救助医疗救助对象641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207.3万元。五保集中供养不断提高,勐养、勐龙两所中心敬老院建成入住。失地农民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相续发放60周岁以上完全失地农民每人每月100元生活补助。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办法解决了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成效显著,组织实施了克木人村整村推进发展工作。

(八)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大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日益增强,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校安工程全面启动,“两基”工作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三年保留率95.8%;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上线人数首次突破500人。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荣获云南省“教育先进县市”称号。城镇和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明显改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州级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合农民234317人,参合率达98.75%。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荣获云南省“甲级卫生城市”称号。有效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双线”责任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奖优免补”政策,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至3.3‰。高度重视和促进劳动就业创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采用光缆联网和直播卫星覆盖了所有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9.6%。认真做好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报工作。

(九)社会建设保持和谐稳定。突出预防为主,坚持警钟长鸣,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乡、村、组四级安全监管网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同期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大下访活动,狠抓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五五”普法不断推进。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十)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决维护市委的领导核心地位,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落实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支持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大力推进法制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执政为民理念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强化。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加强纠风工作,加大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政府工作透明度明显增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迅速反映、及时解决,有效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二、2010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总体来看,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基础薄弱和产业水平低的问题没有根本性转变,加之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的影响,给农民增收带来了许多变数,“三农”工作任重道远。

(二)综合实力不强。税源较为单一,收入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关联度和集群化不强,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为主的“瓶颈”制约尚未消除,现有基础性工程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部分重点建设项目进展缓慢,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

(四)维稳任务日益繁重。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加速期,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必然增多,维稳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五)作风建设有待加强。不少乡镇和部门的干部职工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有待转变,经济发展的软环境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2011年工作意见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的起步之年、关键之年,做好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将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11年工作思路就是要“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五大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围绕一个目标

即围绕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计划全市生产总值达99亿元,增长12%,力争突破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6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增长15%。对外经济贸易总额17841万美元,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增长18%。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0万人次,增长13%。旅游业总收入66亿元,增长2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89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5541元,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二)突出五大重点

1.突出农业基础地位。景洪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农业发展,才能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围绕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目标,抓实各项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要抓好产业建设。要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培育支柱产业,深入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实现产业增收。要按照确保粮食安全的目标,稳定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积极发展反季蔬菜、特色野生蔬菜,做大做强雨林木耳、食用菌、红魔芋及林下养殖等。同时,突出发展橡胶、茶叶、咖啡、坚果、傣药南药和小耳朵猪特色生物产业。二是要推进扶贫开发。坚持“加强基础,发展产业,扩大转移,改善环境”的思路,积极推进以综合扶贫开发为主的开发模式。加强扶贫项目建设,完成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易地开发、信贷扶贫建设任务。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充分发挥扶贫效益。深入开展挂钩扶贫,增强帮扶效果。三是要夯实农村基础。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完成上年度示范点建设任务的同时,整合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加强黄草岭中型水库、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及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抓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力推进通乡油路、通达工程建设。四是要深化农村改革。要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契机,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配套改革任务,推动林业发展。

2.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要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一是要力促企业达产达效。要针对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工业企业达产达效,增加财税收入。引导企业要坚定信心,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蓄势待发、适时生产。二是要加快工业项目实施。要按照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思路,盯死重点项目、扭住重大建设不放松,强化督促检查,加快建设进度。继续协调支持5万吨乙醇燃料、勐象竹业竹浆纸加工等一批工业项目建设。督促华新景洪日产2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加快工程进度,力争年内投产。协调抓好橄榄坝电站、小黑江流域水能资源综合开发建设。三是要加大协调服务力度。要加强工业经济监测预警,适时指导企业调整生产布局,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要真正发挥好工业经济运行协调分析机制,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对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生产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切实化解企业融资困难,着力缓解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紧张难题。各金融机构要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受理、审核和发放企业的贷款。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企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四是要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加快景哈园区规划进度,抓紧做好向上报批工作。要提前做好园区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学习其它地区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园区管理各项机制,真正使景哈工业园区建设在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3.突出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市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特别是中心城市规模小、集聚和辐射能力不强,这影响了城镇化进程。当前加快城市建设的机遇很好。中央把城镇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预计下一步还将出台一系列跟进政策和配套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气魄、超常的举措,瞄准大变化、展开大建设,务求新突破、展现新形象。一是要选好工程项目。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城市项目是百姓关注的项目。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更加需要我们有更新的理念、更高的定位、更严的要求。加快推进公共中心区、公务员小区和北环路的征地拆迁速度和项目的前期工作。抓紧实施景兰大道及龙舟广场、新老大桥左右岸护堤景观、傣乡水城、江南污水处理二期及排水管网、滨江果园避寒度假山庄、告庄西双景民族商业步行街、普洱茶文化博览园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大渡岗茶园旅游小镇和嘎洒旅游小镇项目建设。下一步就是要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决策的科学性,深入、广泛地做好专家论证、民意征集、方案比选工作,长短兼顾、大小结合,把项目选好、选准,从源头上保证城市建设不留遗患、不留遗憾。二要加强施工管理。抓好施工管理,关乎进度,关乎效益,关乎质量。重点是要从招投标管理抓起,在关键环节上严格把关,从一开始就选定那些有资质、有实力、信誉好、设备好的施工单位,绝不能出现“搞搞不去、退退不出来,赶赶不走,干干不下去”的情况,还要强化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过硬、造价合理,把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成为精品工程、德政工程。对于一些重点项目,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分工联系等制度,建设、土地、交通、水利、规划等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通力协作、通力配合,高速度、高效益推进项目建设,争取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三是抓好征地拆迁。城市建设最大的难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征地拆迁。地征不下来,项目无法开工;拆迁拆不掉,出让的土地就无法按期交付;工作不细致,群众可能上访;政策执行不严格,资金成本就大。应该说,最能考验我们干部能力、体现干部水平的就是征地拆迁。我市的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工作总体不错,下一步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拆迁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为完成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当好“先行官”。四是要强化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城区“六乱”整治,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城镇环境,切实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扎实推进城市其他“四创”工作。 4.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我市教育质量。一是树立现代教育价值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深入实施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体系,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继续推动我市教育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结合校点布局结构调整和校安工程,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教师队伍培养,进一步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入探索和实践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抓住市职中搬迁新建契机,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需要,做好总体规划,调整专业设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重视学前教育,结合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部署和项目安排,建设好一批学前教育项目;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将市特殊学校建设成为面向全省、服务全州残疾少年儿童入学就学的示范学校;抓好继续教育和民族教育,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协调发展。三是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大力推进学校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以“景洪教育论坛”为平台,大力提升学校校长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建设良好育人环境。重视教育现代信息化建设。四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风师德,严把教师进人关,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改进教师培训模式与方法,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创新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五是深化教育机制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结合国家和省考试制度改革和选拔制度改革,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评价制度改革和课程改革。六是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

5.突出民生民利保障。民生民利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切实保障民生民利对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是要足额兑现各项惠农政策。要及时足额兑现农村低保、退耕还林补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教育“两免一补”、合作医疗报销、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要开展涉农价格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任何部门、单位都不得擅自扩大收费项目和范围,提高或变相提高收费标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是要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围绕解决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群众、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加大就业援助和服务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支持创业、减少失业。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城乡低保对象、企业退休人员、部分优抚对象的待遇提标工作,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抓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确保应保尽保。要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补贴和救助力度,抓好农村五保、城乡大病救助、新农合等保障制度的互补衔接。要多方筹集配套资金,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要千方百计,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三)抓好八项工作

1.狠抓项目工作。目前,我市的经济仍然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要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狠抓项目,扩大投资。要强化项目工作机制,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工作。一是要以新思路谋划项目。谋划项目要敢想敢干,要体现一种魄力。要认真搞好项目的策划、包装、论证和储备工作,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建立数量、质量都能体现发展要求的项目库。二是要以新方法争取项目。要加大向上争资力度,认真研究国家和省里的产业政策,全方位收集信息,准确把握国家和省里投资的重点和动向,找准自身项目与上级扶持项目结合点,实行专人跟踪,确保更多的项目挤进中央、省、州计划盘子。要把项目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主攻目标,确保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的建设落到实处,形成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争取立项、一批项目在建的良性工作格局。三是要以新措施强化项目管理。要完善重点项目工作责任制、协调服务制,推进已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使项目早竣工、早见效,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2.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次区域合作。同时,抓好各项改革工作,特别是农垦体制改革。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立足市内资源,以项目为纽带,切实引进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和战略投资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借力发展。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兴边富民为契机,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两会一节”为平台,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改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树立全方位的开放意识,形成良好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3.抓好财税金融工作。一是要抓好财源建设,努力培植财源。要围绕确定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的目标,着力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种养殖业、生态农业项目的发展,巩固和强化地方财源;重点扶持加工业、建材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主体税源行业加快发展,培植一批税收大户,不断壮大骨干财源;加大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培植税源增长点,加快发展和培育壮大后续财源。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预算管理。要进一步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三是要大力支持金融、保险等部门拓展业务,要创新金融服务,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安全,特别是要加大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4.扎实抓好社会事业发展。重视加强科技工作,认真开展创新型景洪建设,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加大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加速科技成果推广运用,为景洪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抓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落实医改各项任务,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率和达标率。大力支持国防建设,做好优抚和退伍安置工作。大力抓好广电、文体、节能环保等工作,大力推进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残疾人等事业发展。切实加强统计工作,继续抓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抓好工商、质监、气象、保险、史志、粮食、民族宗教、电子政务等各项工作,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5.全面加强生态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从自身发展要求、世界发展大势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生态建设这个问题,坚定不移地树立“保护第一”思想,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立州”战略。一要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当务之急,是要在落后产能淘汰、环保设施建设等方面落实具体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州人民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引导企业加大对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的投入,对涉嫌违法排污企业要抓好整治整改。要落实省、州节能奖励办法,把节能重点更多地放在建筑领域、旅游领域、交通领域和生活领域上来,加快景观和道路照明节能改造,大力推进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二要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让景洪“山更绿、水更青、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要重点加强各级各类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大力巩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成果,消灭交通干线两侧荒山和裸露山体;强化河道和水源地保护管理。要完善城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程,再争创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6.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安全监管责任,深入开展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消防等专项整治,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要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维护群众身体健康权益。要继续开展“大下访、大接访”活动,进一步抓好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妥善处理项目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方面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7、认真实施“十二五”规划。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赶超目标的难得机遇期、重要黄金期。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几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初稿形成后又广泛征求方方面面、社会各界的意见,在一些大的原则问题上,如指导思想、发展思路、战略目标、重点任务等,已基本形成共识。规划初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履行有关程序后,提交明年初人代会审议通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审定的“十二五”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为十二五奠定坚实的基础。 8.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坚持不懈地建设让人民群众和广大投资者看得起、信得过、靠得住的满意政府,着眼基层、企业和群众的新需求,落实各项工作的新举措,全面提高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的建设水平。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树立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良好的公众形象,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坚决做到诚实守信。强化诚信意识,言必信、行必果。对企业、投资者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服务承诺,坚决兑现、条条算数;对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说到做到、取信于民;对政府的债务和合同,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做到合法稳妥、万无一失。坚决做到艰苦奋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坚决做到清正廉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继续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等制度。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政教育,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在新的形势、新的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把我市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促进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结

总结

总结

总结

总结

总结

总结

总结

总结

总结

总结
《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品质部度总结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