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语文试题之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1:46: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年北京市

(一)阅读《白梅无价》,完成15—17题。(共15分) 白梅无价 韩静霆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师兄师弟,年轻时在 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贫困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禅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嚎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饭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 。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④这张四尺宣纸上的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笔墨狂放霸气,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寻觅到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 ⑤那天,许老收了笔,兀自对着那张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痒,想要这幅画儿,可是不敢说。沉吟半晌,许老说:“带上,到我家盖上章子,给你了。”我张着嘴喘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⑥白梅,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妻子才会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画儿展开,来一番精神享受。我不敢拿到裱画店里去裱褙,怕裱坏了。仔细想想,许老的这幅画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画界,松竹兰梅笔情墨意,难免重复,可至珍至宝的神品,不是百无聊赖时的遣兴,也不是文人的笔墨游戏,而是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个特别的时间创作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那些神来之笔,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⑦我记得白石老人曾赠给许老一幅画,上面题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许姓好子孙,当宝之。许老没有在这幅白梅上题这些字,可我会珍藏好的。因为,白梅无价。 (有删改)

15.本文主要用五个场景来写人叙事,请依次概括前四个场景。(每个场景用5个字回答)(4分)

场景一:___________

场景二: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

场景四:___________ 场景五:深夜赏白梅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4分)

答:

17.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7分)

(一)记叙文阅读 15.答案示例:

场景一:灵堂哭苦老

场景二:家中哭苦老 场景三:挥笔画梅花

场景四:白梅赠爱徒 16.答案示例:

因为“白梅”这幅画是许老痛悼师兄的宣泄情感之作,是他与师兄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是许老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创作出的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珍品。所以,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17.答案示例一:

第③段描写了许老在“我”家作画的过程,用“捉”“横扫”“挥舞”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许老作画时恣意挥洒的样子;用“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的议论,表达了许老作完画仍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状态令“我”既感动又担忧的复杂感情。这些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表现了两位画家之间的深厚友情,感人至深。 答案示例二:

本文寓丰富的情感与描写和议论中。第③段用“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许老想通过作画来悼念师兄的急切心情;用“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的议论,点出许老作画时笔笔着力、悲痛万分的状态带给“我”的震撼。

2012年重庆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1分) 春 光 美 周海亮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⑾“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⑿“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⒀“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⒁“您是说,用爱吗?”

⒂“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⒃“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⒄“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⒅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⒆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⒇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3.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14.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答:

(2)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答:

15.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答: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答:

16.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4分)

答:

17.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答:

(一)(21分) 13.(4分)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4分) 14.(4分)(1)指(小花)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表现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答到其中两点即得2分)(2)指小女孩情绪低落,流露出小女孩的悲观心理。(答到一点得2分) 15.(5分)(1)委婉含蓄,(1分)体现了老人对盲女孩的尊重,(1分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爱心。(1分)(2)运用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虽残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开放,乐观地生活。(1分) 16.(4分)花儿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可有所作为;(2分)一个人只要用心、用爱去感受世间万物,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2分) 17.(4分)这样结尾使读者觉得老人的形象更高大;(2)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2分) 2012年重庆市荣昌县

阅读《打往天堂的电话》一文,完成第11—第16题。

①一个春日的星期六下午,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里,报刊亭的主人文叔正在悠闲地翻阅着杂志。这时一个身穿红裙子、十五六岁模样的女孩走到报亭前,她四处张望着,似乎有点不知所措,看了看电话机,又悄悄地走开了,然而不多一会儿,又来到报亭前。 ②不知道是反反复复地在报亭前转悠和忐忑不安的神情,还是她身上的红裙子特别鲜艳,引起了文叔的注意,她抬头看了看女孩并叫住了她:“喂!姑娘,你要买杂志吗?”“不,叔叔,我„„我想打电话„„”“哦,那你打吧!”“长途电话可以打吗?”“当然可以!国际长途都可以打的。”

③女孩小心翼翼地拿起话筒,认真地拨着号码,善良的文叔怕打扰女孩,索性装着看杂志的样子,把身子转向一侧。女孩慢慢从慌乱中放松下来,电话终于打通了:“妈„„妈妈!我是小菊,您好吗?我随玲子姐姐来到了深圳,进了一家电子厂,上个月我们发工资了,等我凑足了1000块,就寄回去给弟弟交学费,再给爸爸买化肥。”女孩想了一下,又说:“妈,我告诉你,我们的工厂里每天都可以吃上肉呢,我都吃胖了,妈妈你放心吧,我能够照顾自己的„„”

④突然,小女孩的语调变了,不停地用手抹着眼泪,“妈,你的胃还经常疼吗?你那里的花开了吗?我好想家,想弟弟,想爸爸,也想你,妈,我真的真的好想家。”女孩再也说不下去了,文叔爱怜地抬起头看着她,女孩慌忙放下话筒。“姑娘啊,想家了吧?别哭了,有机会就回家去看看爸爸妈妈。”“嗯,叔叔,电话费多少钱呀?”“没多少,你可以跟你妈多说一会儿,我少你一点儿钱。”文叔习惯性地往柜台上的话机望去,天哪,他突然发现话机的电子显示屏上竟然没有收费显示,女孩的电话根本没有打通!“哎呀,姑娘,真对不起!你得重新打,刚才呀,你的电话没有接通!”“嗯,我知道”“叔叔!其实„„其实我们家乡根本没有通电话。” ⑤文叔疑惑地问道:“那你刚才不是和你妈妈说话了吗?”女孩终于哭出了声:“其实我也没有了妈妈,我妈妈死了已经四年了„„每次我看见同伴给家里打电话,真羡慕他们,我就是想和他们一样,也给妈妈打打电话,跟妈妈说说话„„”听了小女孩这番话,文叔禁不住用手抹了抹老花镜后面的泪花:“好孩子别难过,刚才你说的话,你妈妈一定听到了,她也许正在看着你呢,有你这么懂事、这么孝顺的女儿,她一定会高兴的。你以后每星期都可以来,就在这里给你妈妈打电话。”

⑥从此,这个乡下女孩和这城市的报亭主人,就结下了这段“情缘”。每周六下午,文叔就在这里等候女孩,让女孩借助一根电话线和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电话号码,实现了把人间和天堂、心灵和心灵连接起来的愿望。 1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我的概括:

12.仔细阅读第①段和第②段,说说为什么女孩子要忐忑不安在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前反反复复地转悠?(3分)

我的理解:

13.女孩的老家没有通电话,她的妈妈也已经去世了,可为什么她还要有模有样地给她的妈妈打电话呢?(4分)

我的理解:

14.认真阅读第③段,思考为什么文叔说女孩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请在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女孩懂事、孝顺的句子抄写在下边。(6分)

我找的句子:

15.在本文中第④段写到了来打电话的女孩流泪,第⑤段中又写到了报刊亭的主人文叔流泪。他们两人分别为什么流泪?(4分)

(1)女孩流泪是因为:

(2)文叔流泪是因为:

16.本文中的哪一处使你最受感动?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并谈谈你的感动是什么?(4分)

我找的语句:

我感动原因:

11.本文叙述了一个到深圳打工的女孩去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借助一根电话线和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电话号码给远在天堂的妈妈的打电话的故事,表达了女孩对亲人及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表现了报刊亭主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意合即可) 12.因为小姑娘在徘徊犹豫(或很纠结),她很想给亲人打电话,可又不知道该打给谁;想打,可又不知道该怎么装模作样地打。(意合即可)

13.虽然女孩的老家没有通电话,她的妈妈也已经去世了,但是,女孩看见同伴们给家里亲人打电话非常羡慕,也想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乡、弟弟、爸爸,以及已经去世的妈妈的想念之情,很想和其他人一样和妈妈打电话,思念至深,让她有模有样(或装模作样地)给亲人打电话。 14.(1)“等我凑足了1000块,就寄回去给弟弟交学费”;(2)“再给爸爸买化肥”(3)“妈,你的胃还经常疼吗?”,“妈妈你放心吧,我能够照顾自己的”。

15.(1)女孩流泪的原因:女孩非常想念妈妈,想看见妈妈,想和妈妈打电话,可是妈妈已经不在了,所以她哭了。(2)文叔流泪的原因:文叔被小姑娘感动了,觉得女孩很可怜很懂事。

16.开放题,言之成理、语句顺畅即可。 2012年上海市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

第一声喝彩

①我家附近有户带院子的普通住家,女主人拖儿带女,有点早衰。她家的院子里种满了花,有时女主人就采些花插在一个水桶里在门口出售。我曾在那儿买过大红的康乃馨、黄色的玫瑰,她把花束递过来时,我能看见她那双粗糙的手。

②有一天黄昏 ,我路过那儿,看见院子里有两株玫瑰开得实在灿烂。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我指着他们说想要。女主人摇摇头,说每年最好的两朵玫瑰她都要采摘下来,寄给远方的两个女儿。女主人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絮絮叨叨地埋怨妻子太落伍,认为还不如卖掉实惠,寄一包玫瑰花瓣给女儿毫无意思。可女主人执拗地摇摇头,眼里闪过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羞怯。 ③翌日清早,我路过那个鲜花盛开的院子,女主人正守着那两枝出挑的红玫瑰,一脸的慈爱。那种真情流露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美丽。我忍不住告诉她:我被感动了,我正在心里为她喝彩。女主人很吃惊,______。尔后,她再见到我时,眼里充满亲切的神情,一定要送我一束黄玫瑰,说:“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回家把玫瑰数了数,一共十朵,我把其中的一朵送给楼下的漂亮女孩,把另外九朵插入花瓶。那九朵玫瑰代表着我内心的祈求: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地久天长的喝彩声。因为我深知,第一声喝彩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④在生活的长河徜徉,谁都会有拿不准的时候,感觉自己没分量,快被命运冲走,若是此时传来一个震奋的声音,也许这个人就会成为一座大山。也有人将人生比作球赛,若两旁没有真诚的喝彩,这场球赛如何能精彩得了!记得我在念初中时有过一个同桌,她牙齿长歪了,说话爱像男生那么骂骂咧咧,打蚊子像拍手鼓掌一样噼啪作响。我不喜欢她的粗鲁,我们两个有过相互肩碰肩坐着却一连半个月没开口说话的纪录。

⑤在一次作文评比中,我的一篇精心之作没评上奖,名落孙山,我为此心灰意冷,带着一种挫折感把那篇作文撕成碎片。这时,我那位假小子同桌忽然发出愤怒的声音:“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

⑥她其实是在表示对我的喝彩。那是我写作生涯中第一位喝彩者,那一声叫好等于是拉了我一把,记得当时我流出了泪水。以后我又继续写作,参加各类作文竞赛了„„

⑦那位同桌后来仍然常常带着好战的脾气,我俩也时常有口角,相互挑战,耿耿于怀。然而我至今难忘这个人,因为她的第一声喝彩就像一瓢生命之水,使我心中差点枯萎的理想种子重新发芽、开花、结果。而且,当我回首往事时,都会遗憾当时为何不待她更温和一些,因为她是我生活中的一道明媚的阳光。

⑧也时常有人跑来谢我,说是我的某一句肯定的话,使他眼前豁亮了。其实,我早忘了曾为他喝过彩。不过,那也无妨,当我们看到别人生命中的亮色,不妨就大声喝彩。这样不仅使对方变得完美,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因为只有诚实而有热忱的人,才会由衷地为别人喝彩。

21.第④段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2分)

22.第②段画线句“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其表达效果是__。(3分)

23.第⑤段画线句“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在文中的作用是___。(3分) 2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6分) 比较点 事件一 事件二 具体内容 (1)

“同桌”为“我”喝彩 被喝彩者当时的反应 吃惊 (2)

被喝彩者事后的反应 (3)

继续写作,参加各类作文竞赛 喝彩的价值 (4)(用原文语句回答)

2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诠释“为别人喝彩,就能得到回报”的道理。 B.祈求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别人地久天长的喝彩。 C.提倡要由衷地为“别人生命中的亮色”喝彩。 D.揭示“第一声喝彩”对被喝彩者的重要意义。

26.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从肖像、动作、语言描写中任选两种方法,补写第③段“女主人很吃惊”的情景。(80字左右)(8分)

答:

(二)(26分) 21.(2分)震(1分)

振 (1分)

22.(3分) 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玫瑰花瓣色彩红艳,表达“我”的喜爱之情(2分) 23.(3分)同桌用反话赞美“我”作文写得棒(2分) 为下文“我”继续写作做铺垫(1分) 24.(6分)(1)“我”为女主人喝彩(1分)(2)流泪(1分)

(3)她待“我”亲切,(1分)送“我”一束玫瑰(1分)(4)不仅使对方变得完美,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2分) 13.(3分) D 25.(4分)C(4分) D(2分) 26.(8分)要点:描写(6分)

语言(2分) 2012年天津市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清秋书简》,回答17—20题。 清秋书简 潘纤云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 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 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

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选自《散文》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7.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答:

19.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3分) 答:

20.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7.表明古人对秋虫之鸣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的感受进行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意蕴。(3分)

18.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虫声此起彼伏、优美动听,表现了作者对秋之天籁的迷恋和陶醉。(4分)

19.在秋夜静静聆听,并以心灵去感受那细小的音韵。(3分)

20.自 然界中的秋虫之声,富有音律美和节奏感,如同动人的音乐;由此联想到古典文学秋虫的意象,具有文学的抒情美,令人回味;在秋虫的吟唱中,或邀友品茶,或倚灯夜读,这种诗意的生活令作者的内心宁静、温暖而美妙。(6分)

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之开放性试题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专题之记叙文阅读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语言特点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借景抒情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集锦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之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之记叙文阅读(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