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状物

发布时间:2020-03-02 02:29: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记叙文阅读之状物

【专题阐释】

状物类记叙文往往借助对某种物体的具体描绘,抓住其外形及内在特点,通过借物抒情、托物寓意、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表达作者复杂的情感,传达某种深刻的寓意和道理,使读者深受启发。这类记叙文阅读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因为状物类记叙文阅读不仅可以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能考查考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升人格魅力。其考查的形式丰富多彩,有体会文中的状物方法,有揣摩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有赏析状物语言的精彩,有领悟状物文章的中心,有畅谈自己对物或对作者所传达的寓意和道理的感悟和认识„„

【链接中考】(2011年山东省东营市)

落 红 □曾绍炉

①我对红色,有着十分的喜爱。虽然红曾经对我是那样的吝啬,少年时代与我情同手足的两位女友:红枝、红梅都因生存的艰难离我而去了,我的每一份真诚,变成幻想的泡影。然而在我生命的后来岁月里,红却仍然是我情感寄托的力量,诗意常新的泉源。

②我喜欢的不是令人恐怖的血的红,而是另一种温和明艳的红,想起它就让人想起光明,想起它就让人想起生活的美丽;看到它就让人温暖无比,心生惊喜,看到它就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活力„„

③它是质朴而骄矜的颜色,是大自然吐露出来的一种无上的秀美,是生命对于自身赞颂的一种语言。它最初的方式就是不断地蕴藏来自生命之父太阳的光华,并且柔化了它的灼热,把它的那份热情,悄悄地藏于自己的根茎叶芽中。

④它又具有美的本质,借着开花的机会,借着果实成熟的契机,借着秋夜载誉而归的儿子,把那份热情喷发出来——以花、以果实、以瑰丽深沉的红叶,装成一个浪漫的世界、诗意芬芳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童话,就是让一切美的尽显美,让一切孤零的、失意的、丑陋而凋残的,都在红艳的祈祷中,也变得美,变得动人心扉。

⑤我便是被这美陶醉了的一个。我常像孩子一样奔跑于花色斑斓的花丛中,并常常对着那些红色的花朵,低下头来,以含情的目光和它接触,与它交谈,而在美丽的惊叹中,领略大自然的一种超凡的灵气。

⑥然而,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

⑦飒飒的东风裹挟那满树满坡的游丝花片,春日里卷来一场铺天盖地的“红雪”;果熟蒂落的世界,你会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景观的魔幻般“烟消云散”而惊诧得目瞪口呆;秋风像大地母亲的手臂召唤那些奉献了一生的使者回到自己的怀抱,你会欣赏到红叶那惊世一绝的翩翩舞姿„„红的飘落,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⑧虽然落红不像初放成长时那样的无忧,爱却不因花的凋零、叶的飘逝、果的蒂落而丧失。那份爱是牢固而长久的,就像虹,在空中短暂的划过,却留下了永不消逝的痕迹,永远芬芳灿烂的痕迹;就像一个故事的高潮,以充满悲壮的英雄般的举动,赢得了永世的颂扬和惊叹。

⑨一个秋天,我捡拾了许许多多的红叶,夹满了书架上的每一本书,像珍藏一个无人知晓的红叶梦。过了许久,当我重温那些故旧的梦时,才发现那些固执的精魂们,早已在我情感疏忽的瞬间,翩然化蝶而飞了,空留下一些毫无生机的枯败的树叶。这是我无意间犯下的一桩错误,即使我伤透了一颗爱红的心,更使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启发——落红并不是生命颓败的结果,而是生命的复归与起点;在这诚挚的复归自然的途中,谁也阻挡不了它的脚步。而只有在这不断的开落中,红,才有着它的延续,才有着它的重生,才有着它的永恒,才能看到那一份不灭的精神与顽强的生命力。

⑩于是,我学会了在红将飘落的时刻去看花,去森林里散步,见玫瑰花毫无怨悔地告别枝头,便忍不住把它捧在手里,轻轻地印上我的唇吻,再潇潇地散落泥土中;或者拾起地上的一枚红叶,对着夕阳去窥探那脉筋间的秘密,从那纵横交错的艳红中,读生命对太阳的赞歌;而当我面对一树通红的鲜果时,又沉浸在生命奋斗与慷慨奉献的自豪中!

在捧掬、拾捡、探读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与落红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人当艳红吐翠时自也慷慨大度,一旦凋残飘零却又悲凉不堪;人当兼收并蓄之时面对风雨也不屈不挠,而一旦实满果红回报滋育时常不免患得患失。在落红面前,我不仅热泪盈眶„„

由此我的梦变得离奇而瑰丽:我化作了一片花瓣、一片红叶、一颗绚丽馨香的果实。

1.“我”所喜欢的“红”有哪些特点?

解析:抓住②③④段的关键句或中心句,或者抓住作者喜欢“红”的关键词语作答也可。“而是另一种温和明艳的红”“它是质朴而骄矜的颜色”“他又具有美的本质”。参考答案:①温和明艳;②质朴而骄矜;③具有美的本质。

2.本文以“落红”为题,却又写到“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

解析:本题要从对比的写法这个角度加以思考,强调突出正面的内容,需要整体感知文章的主题,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参考答案: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人的悲凉不堪和患得患失,突出表现了落红豁达的境界和高尚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3.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解析:选取最典型的语言特点的例句,特别是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作为重点进行筛选。赏析时可以从写法的角度,紧扣语言特点,联系语句内容作答。比喻和拟人的作用一般都是具体生动、形象鲜明地突出什么内容,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排比的作用一般是增强文章气势,突出什么内容等。识别各种写法,抓住典型例句,记住答题套话,联系内容、情感、主题等要素,结合语言特点回答。参考答案:“飒飒的东风裹挟„„那惊世一绝的翩翩舞姿„„”运用了排比、比喻、引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落红的磅礴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应对策略】

状物类记叙文在中考阅读理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考生很容易失分,笔者想就此浅谈解答此类考点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1.通读文章,了解“状物”的特征。

做题时,首先略读一遍,再读时要分清状什么物,它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植物还是动物。它的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基本构造、优缺点、生活习性等,抓住一些关键词边阅读边做记号,力求对物体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有心里有数,“胸中有丘壑”,方可做到答题不偏离方向。

2.细读文章,思考写作的顺序和方法。

明晰物的基本特征后,再细读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些特征的,有没有先后的顺序,具体描绘时采用了什么方法。比如修辞手法、象征的艺术手法、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画出你觉得写得最好的语句,反复品读,感悟其妙处,揣摩其感情,思考其作用。

3.深读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感情。

读懂文意后,要深入研读文章,联系写作的背景,想一想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表达何种感情。作者为何不直接抒发心中的情感呢?借助于状物而间接抒情有何好处?文章的结尾有没有总结深刻的哲理和道理?你感受到何种启发和教育意义?作者在状物时,总会流露出某种思想感情,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我们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可以联系现实,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触类旁通,准确领悟文章的要义和作者的情感变化。这些问题搞清楚后,我们做题就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就不会出现答题肤浅平淡、偏离得分点甚远的情况,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获得高分。

【强化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池塘边的美人蕉 □赵荣发

从字面上看,美人蕉该是一种美丽而娇贵的花卉。

相传,很久以前的一个月明风清之夜,天庭里几位仙女动了凡心,决定到人间玩一回。她们按下云头,正好落在风景胜地长潭河畔,于是摘叶成船,折枝为桨,划船赏景良久,随后弃船登岸,走进一线天内。谁知这里飞瀑直泻,水清如镜,仙女们情不自禁,宽衣解带,跳进潭中,追逐戏水。很快,山鸟啁啾,天已放亮,仙女们却已回不了天庭,遂化成亭亭玉立的美人蕉,留在了凡世间。

这则传说仿佛证实了美人蕉的不俗之处。其实,它只是一种大众花卉。

我第一次留意到美人蕉,是在大学刚毕业,被分配到乡村中学当老师的时候。那时,班里的语文课代表是位女同学。她长得眉清目秀,名字却十分土气:根娣。根娣读书刻苦,门门功课都很好,作文更是出色。一次,她在《我的家》里写到了美人蕉:“我家虽然地处市郊最北部,只有两间矮平房,但门前靠着一座活水的池塘,池塘边种了一排美人蕉。每到夏天,美人蕉盛开鲜艳的花朵,大多是红色的,如火似霞,漂亮极了„„”

凭直觉,我觉得这篇作文不会是虚拟出来的。后来,学期结束,我在家访时来到根娣家,果然看到她家门前的池塘边,长着一排美人蕉。它们有一米多高,芭蕉似的叶片中间开放着一簇簇喇叭形的花朵,除了深红的,还间杂着黄色、白色的,美不胜收!

但我总觉得有点奇怪,当地的农民,都习惯把屋前宅后的空地收掇清爽,种些蔬菜杂物,可根娣家为什么偏喜欢上这些美人蕉呢?

是根娣父母解开了我心中的疑问——原来根娣有过一个姐姐叫银娣,家门前的池塘边先前也还真是块菜田。谁料银娣刚上小学那年,有天放学后独自到这块地里挑菜,一不小心滑到池塘里淹死了!“我家银娣长得可讨人喜欢了,村里六叔家的姑娘是个农艺师,她几次说,银娣就像仙女化身的美人蕉。唉,谁想到这闺女小小年纪就掉进塘里被淹死了呢!”根娣娘说到这里,伤心不已,“后来,我们才又生了根娣。根娣,根娣,是为了保住根啊!想起六叔家姑娘的话,我们在池塘边种上了美人蕉,一则把池塘给隔开了,二则心里总忘不了根娣的姐姐,也还盼着她保佑自己的妹妹„„”

噢,原来如此!

那天,我离开根娣家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鲜红的美人蕉。回到学校后,我翻阅资料,搞清了美人蕉的今生来世。我知道了,美人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它既有妩媚的姿态,更具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里,它也会在泥土深处长出许多浅黄的嫩芽,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如今,当年的语文课代表已经大学毕业,成为母校的一位老师。根娣最终把根扎在了故乡,我想,她不仅是为了延续她姐姐的生命,照顾好她的父母,更是对故土的一种回报。

那是美人蕉最为本色的地方,也是它之所以随处可见,哪怕生长在老屋旧楼的旮旯里,也依然热情开放着的原因吧。

(选自《新民晚报》2011年2月15日)

1.“那是美人蕉最为本色的地方,也是它之所以随处可见,哪怕生长在老屋旧楼的旮旯里,也依然热情开放着。”句中的“那”指代什么?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开头引述美人蕉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池塘边的美人蕉”为题,联系全文看,作者赞美的仅仅是美人蕉吗?简要说出理由。

5.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小草、泥土、海潮、桥、蜡烛等,展开想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以物喻人的片段。要求: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记叙文之状物

状物的记叙文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托物言志

状物文章阅读

中考专题之记叙文阅读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语言特点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借景抒情

状物阅读之植物篇 (500字)

状物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推荐)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阅读理解版 记叙文阅读之状物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状物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状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