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年级历史上册813课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03-04 02:27: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7----13课知识点

第7课 戊戌变法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目的: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 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也称“百日维新”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4.清朝皇帝:光绪帝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5.维新派的活动:⑴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直接原因、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⑵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③组织强学会,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6.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7.内容:政治上,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8.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

9.失败原因⑴主观:维新派没有实权,又不能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⑵客观:顽固派实力强大,袁世凯的出卖

10.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第8课 辛亥革命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目的: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时间:1911年10月10日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政治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 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⑴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⑵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解释为三民主义)指导革命,后成为孙中山指导革命的旗帜,从而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⑶创办《民报》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⑷发动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⑸建立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认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注意: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封建制度被推翻是在土地改革完成,我国剥削制度被推翻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6.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传入中国;袁世凯实行独裁和专制。

2.目的:反对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政策。

3.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4.口号(两面旗帜):“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主阵地:《新青年》杂志 4.内容:⑴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矛头指向尊孔复古的逆流。

⑵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5.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6.评价“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局限性:新文化运动 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二单元 《近代化探索》总结提升

1.事件:⑴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变革) “自强”“求富”⑵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变革):变法图强,救亡图存⑶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变革):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⑷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想变革):“民主”“科学”

2.探索特点: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文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

3.启示: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探索道路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⑴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⑵爆发:①时间:1919年5月4日 ②地点:北京 ③目标(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 “废除二十一条”等 ④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⑶发展:6月初以后,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运动主力:由青年学生发展为工人阶级

⑷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原因: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⑸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⑹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诞生条件:理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⑴时间:1921年7月 ⑵地点:上海 ⑶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⑷内容:①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⑸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第11课 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国共合作的产物):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⑴建立者:孙中山 ⑵时间:1924年5月 ⑶地点:广州黄埔 ⑷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⑸作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结果): ⑴主力:来源于黄埔军校的学生军 ⑵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⑶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⑷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⑸作战最勇敢的部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⑹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⑺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⑻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标志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⑴时间:1927年4月 ⑵地点:南京

⑶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国家运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⑴背景: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失败

⑵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⑶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

⑴时间:1927年9月 ⑵领导人:毛泽东 ⑶结果: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注:①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影响最深远的举措: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注意:“星星之火“ 指的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

⑴时间:1928年4月 ⑵会师双方:一方是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和湘南农民武装,另一方是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⑶建军:两军会师后改变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⑷作用: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长征开始:⑴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⑵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⑶出发地:江西瑞金 2 ⑴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

⑵内容:①结束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领导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⑶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路线:瑞金 –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占领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⑵两次会师:①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

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⑶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长征精神:大无谓的革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精神,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考纲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期中历史知识点(优秀)

八年级上册历史13、14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重要知识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13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科中考知识点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历史上册813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813课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