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4:09: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内 阁

明朝初期,政治上沿袭元代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管全国大权。置左、右丞相,丞相对政务有专决权,统率百官对皇帝负责。不久,朱元璋鉴于丞相和中书省权力过大,便借“胡惟庸案”,废掉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秦汉以来沿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挑选几名文人担任华盖殿、武英殿、文渊殿、东阁等殿阁大学士,协助自己批阅奏章,充当顾问,但无权处理朝政。明成祖时进一步调整中央机构,正式设立内阁,内阁臣僚多至五人或七人,阁员由皇帝亲自从官僚中选拔,在皇帝指挥下协助办理政事。仁宗开始用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渐重。明中后期,内阁大学士开始有首辅、次辅、群辅的区别。首辅位极人臣,一切朝政归其调度。内阁渐渐成为中央政治权力的中心。

军机处

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事务处”,是清代作为政治中枢影响最广、起作用最大的一个机构。雍正初年,清廷用兵西北,一切军政机密大事需要随时处理,于是“始设军机处于隆宗门内”。

军机处最初仅是暂时性的军事机构,其后逐渐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军机处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二职。军机大臣人数一般是三四人至七八人,由大学士和各部院尚书、侍郎中选任,属差遣官,称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私下俗称“大军机”。军机章京的正式称谓是“军机处司员”或“军机司员上行走”,是大臣的属僚,俗称“小军机”。

实际上,军机处不算正式衙门,而始终是临时机构。皇帝有旨,军机处随时奉诏承办,直接秉承君意。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司员根据情由的轻重缓急,或采用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或注明行四五百里,甚至还有六百里加急的,交兵部发出,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办事速度。

军机处的设置,真正实现了君权的“乾纲独揽”,标志着清代封建专制主义集权政治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

A.设三省六部 B.实行内阁制 C.设三司 D.废丞相

2.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 )

A.明太祖时期 B.明成祖时期 C.明宣宗时期 D.明宪宗时期

3.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 )

①内阁 ②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南书房 ④军机处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

A.军机处的设置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C.八股取士的实施 D.严酷的文字狱

(二)能力提高

1.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 )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2.下列关于“废行省,设三司”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巨大变革

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开发

C.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3.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的“亲臣”、“重臣”组成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D.军机处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4.下列对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原因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

A.行中书省权力太重

B.强化地方政权的职能

C.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延伸拓展

1.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2.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

3.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

) 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分散地方机构权力

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改变选拔官吏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

4.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A.统治阶级的权欲

B.地主阶级的要求

C.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法家思想的启示

三、能力拓展

(一)学法指导

如何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说,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主要起进步作用,在封建社会晚期起消极乃至阻

碍作用。

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1)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3)推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

内传播,如北宋政府推广占城稻。

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1)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政治上,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言论自由;(3)思想上,专制统治制度使读书人只知埋头皓首穷经,不去钻研有关国计民生的真才实学,严重阻碍科学发展,文化专制更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

(二)学习拓展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而西方国家却逐渐领先。请查阅有关书籍或相关网站,对14~16世纪的中西方社会状况进行比较,写一篇小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在班上进行交流。

四、相关信息

(一)历史随笔

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

朱元璋镇压了胡惟庸的“谋反”阴谋后,开始对大臣有所猜忌,由此产

生了一系列的冤狱。

胡惟庸被处死之后二十年,朱元璋又给他加了一个“联虏通倭”的罪名,为此又杀了三万多人。不久,朱元璋又残酷地杀害了蓝玉。蓝玉是明初的功臣,被害后,朱元璋命人将他的皮剥去,传示各省。17岁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陆钟亨,建国时被封为吉安侯。封侯时,朱元璋夸他:“此我之心腹也。”但后来,陆钟亨也被以依附胡惟庸的罪名杀害。大将傅友德,战功累累,收复过四川、云南,又多年驻守塞外,也被朱元璋赐死。大将军徐达,战功卓著,三十年来一直是明军的统帅。在朱元璋面前,他讷讷不敢言,但对部下却善于安抚关心,士兵无不感恩效死。这一点可能也犯了朱元璋的忌讳。据明朝野史记载,徐达患背疮,最忌吃鹅油,朱元璋却故意派内监赐他熟鹅,徐达当着内监的面流涕而食,不久即死。这样一来,功臣宿将几乎都被他杀光了。幸免的朝臣,每去上朝时,都会同家人诀别,因为一上朝,就

生死难卜了。

对于明太祖的滥杀,他的皇太子也难以接受。有一天,皇太子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太祖当时没动声色,第二天,朱元璋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上,让皇太子用手拿起来。皇太子面有难色。太祖说:“有棘会扎手的,我把棘给你去掉,岂不是很好?”

想一想,朱元璋为什么要诛杀开国功臣?

(二)新苗论坛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突出特点

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已预感到统治不稳,于是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此时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极大地强化君主的权力。明朝建立后不久,朱元璋就废除中书省和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由皇帝控制。为了加强对官吏和人民的监督和镇压,明朝还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明代除将中央之权集中于皇帝手中外,又将地方之权集中于中央,废行省、设三司,使三司之间互不统辖,直接归中央管辖。

清初,面对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本特点是尽力保证满洲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清初中央官制基本沿袭明朝,如内阁、六部,但内阁已无实权。雍正时期增设军机处,作为全国最高的军政决策机构。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皇权再次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在思想文化上也有明显的表现。明清两代还大兴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此外,明清两朝采取的八股取士制度,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僵化了思想,窒息了整个社会,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是造成我国近代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书目网址

1.[美]牟复礼、[英]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2年

2.李建龙主编:《中华典故》,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年

3.张壮年、张颖震:《中国历史秘闻逸事》,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2年

第4课_《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材料与分析:必修一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教学设计(经典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九)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