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发布时间:2020-03-01 18:34: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提 要: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特殊阶段的初中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就成了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以与学生平等、亲密的态度来了解与协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耐心细致、诚挚深入的具体辅导之中,辅助学生自主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还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通过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我体会到大多数学生的异常行为表现,不单纯是品行问题,而多是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的。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类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又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肩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并做到及时的调整,做一个真正的“心理专家”,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那么,要在班主任工作中从事好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入手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了解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有关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但随着当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及他们自身社会经验的扩展与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如不及时疏导、消除,将影响其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总的来看,对初中生而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一、情绪波动大,变化无常。由于中学生情绪还处于极不稳定的年龄阶段,当情绪处在喜悦时,其表现在:学习积极性高涨,显得较为活跃,和别人相处和睦;可当情绪处于忧郁时,其表现在学习积极性低落,显得心事重重,很难和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二、意志薄弱。多表现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害怕困难,易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往往在情感冲动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从而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举动。

三、不良的性格特点。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的一种典型,其表现为:

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别人闹意见,常斤斤计较,对一些事总是耿耿于怀,从而引起心理充突,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从中解脱出来。

2、自高自大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不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其受挫能力较差,在挫折面前常感到手足无措。

3、自卑怯懦型。缺乏自信,进取心差。对自己评价过低,觉得自己总是低人一等,做事情怕这怕那,在同学之间常常是寡言少语,常会逆来顺受、屈从于他人。

4、嫉妒孤僻型。常常感到心理不平衡,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愿与他人接触。其表里不一,经常处于孤独、寂寞、抑郁中。

四、青春期的影响。初中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其心理随着生理特征的变化而变化,一部分学生情感极不稳定,情绪上变得焦虑不安,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有时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

根据初中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尽管以上这些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只要班主任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纠正和调整。

其次,有效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具体包括:结合班队活动和校内外各项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栏、心理咨询信箱等媒体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等等。有效的班队活动,它能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心理辅导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倾诉心理烦恼,主动接受心理辅导,主动调节心理情绪,从而促进心理素质主动健康发展。班主任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可以采用开展一些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们充分讨论,帮助其制定好“学习计划表”、“不良行为登记表”、再制定监督机制,这样做,会使学生的自信心

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另外,在活动中,非智力的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们又可以从开展具体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班集体中的很多故事,如在本班开展朗读比赛,和兄弟班开展篮球赛等。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慢慢地变得主动热情、团结活泼、同学之间也开始变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既转变了学生不良的心理特点,又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笔谈。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在每周进行自我评价的周记里开设“悄悄话”小栏目,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的一个小窗口。学生在“悄悄话”里所谈的内容可以要求老师不加评价,不下结论,只希望将心中事一吐为快。也可以请求老师给予解答、理解和帮助。针对学生反映的种种情况,班主任可以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一是对于简单明了比较集中的问题在班会课上逐一答复。二是对于那些小篇幅可以解决的问题采取书面形式在周记里做认真地回答。三是对于问题较多较复杂的学生采取谈心的方式,在短期内给予解决。

四、家访——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沟通,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外来子女的家庭中,其摆设零乱、无序,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的教育甚少,或是教育方法不当,这无疑会使孩子产生懒惰、散漫的习惯,以及不健康的心理。 为此,充分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转变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们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明确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每个家长的基本职责,能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努力使孩子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五、把班级布置成温馨的家庭。班主任有计划地从日常、相互交往、学习负担及各种活动等方面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愉快、友爱、亲密、温馨,使学生消除各方面的心理压力。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板报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如:每期的黑板报留下一个板块开辟一个栏目“奇思异想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把它贴在“奇思异想角”里,然后鼓励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每周评出最佳解答员。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智慧的火花可以经常在这一小小的板块闪现。

最后,正确的工作方法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目标和任务灵活采用多种具体的方法和形式。可以单独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有机组合。但在这些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赚麻烦,应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遵循几个原则:

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在科学真理面前,师生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只要有了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才可能对学生的性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才可能更好地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2、共情原则。教师要学会倾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他们产生共鸣,这样,可以缩短空间上、情感上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3、保密性原则。教师只有在给学生保密的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之,要了解和帮助学生矫正异常的心理,就得亲近他们,做孩子们的朋友,因为只有亲近才有了解,只有了解才会产生信任,只有信任,教育才可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作为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实际工作,又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样,才能更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才无愧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反思:班主任工作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我的论文:谈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