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杭州市余杭区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1 16:24: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杭州市余杭区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2006-12-28 11:55:10

穆永新

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06年4月至9月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挂职锻炼,任区长助理。半年来,在余杭区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指导下,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挂职锻炼的工作学习中,较圆满地完成了挂职锻炼的任务。现进行总结并向组织作一简要汇报。

一、制定计划,加强沟通,尽早进入角色、融入工作环境

能到余杭区这么一个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机会难得,我十分珍惜。挂职锻炼的成效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学习计划,尽早进入角色、融入工作环境很关键。由于浙江省市区三级组织部门和余杭区委区政府对西部少数民族到本地区挂职锻炼的工作高度重视,对我挂职期间的工作岗位、学习和生活都作了妥善的安排,加之我也严格要求自己,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工作和学习,使我挂职锻炼的生活很快步入正轨并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一是尽早明确任务并据之制定工作学习计划。报到当日,我即与区长和办公室主任讨论工作安排和学习计划,并明确: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和余杭区政府的工作实际,这次挂职锻炼以学习为主,不安排也不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除跟区长学习了解全面情况外,主要跟随分管工业的副区长学习了解余杭工业经济发展的历程、经验和当前为化解要素制约而采取的相关政策和应对措施。根据这一大的框架,我制定了半年的工作学习计划,并保证每一个月都有一个小的实施计划。任务明确、角色定位、制定好工作学习计划,有利于明确方向、摆正位置,安心地投入工作和学习。二是尽早熟悉情况、明确学习重点。头半个月,我通过认真阅读县志、年鉴、区委区政府出台的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上电子政务网查阅相关资料、请教办公室的同志等方式,对余杭区历史沿革、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与发展水平、重大战略决策和战略规划、民风民俗、人文精神等区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我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学习重点、坚定学习工业经济的决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是加强沟通,进入角色,融入环境。发达地区的领导,任务重,工作繁忙,如果不积极主动,人家就会“忘”了还有你这么一个“取经”的人。针对这一情况,来余杭的头1个月,我每天随时保持与办公室联系,多次找分管工业的周军福副区长和分管农业的孔祥华副区长表达跟班虚心学习的愿望和决心,并表示一定做到参与而不添乱、学习而不乱表态,赢得了好感和信任。以后周副区长跑基层、下企业、召开协调会都会主动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通知我参加。由此解决了工作学习的实践平台,真正投身到了参与研究、协调解决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和化解制约工业发展的土地、能源、环境、资金、用工等要素的实际工作中。与孔副区长的主动沟通也为日后抽空学习了解“三农”情况做好了铺垫。同时我还努力主动适应当地的语言环境、领悟当地的处事态度和思维方式,这不但方便了交流,也为融入工作和生活环境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注意积累,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半年的挂职锻炼初看时间较长而充裕,但面对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发展势头和20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如此丰富而宝贵的发展经验,这点时间却又很短很仓促。要想有所收获,惜时若金,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注意积累,掌握多方面的情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我这半年的最大体会之一。

首先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半年来,为了避免这半年挂职锻炼的工作学习出现“盲人摸象”却摸不出什么道道的现象,我着重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重温了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等经典著作,认真研读了浙江省委编发的“义乌发展经验”等一系列理论文章,进一步领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意义。同时,我还加强对经济学知识的学习,认真阅读了《领导干部经济学知识百问百答》、《讲给EMA的经济学》、《主要工业化国家近现代经济史》、《从乡村工业化到城市化—浙江现代化的过程、特征与动力》等经济学专著,以培养提高自己学会从理论的角度观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其次,加强对区情的学习和把握,用心领悟历届区委区政府抢抓机遇咬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放松的过程和经验。通过认真阅读和学习县志、镇乡街道简志、2001年以来的年鉴、《余杭著名人文自然》、余杭区十一五规划、2006年的政府三个工作报告、2002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区历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历次全区工业经济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大量的有关工业兴区战略、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新农村建设、机关效能建设等相关文件、调研报告、资料,使我对余杭区的区情有了较为深刻的把握。这对全面了解和掌握余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现状及其历史经验,掌握和领会省市区党委和政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等方面的重大决策、政策措施及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于自己进一步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突出学习实效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立足余杭,放眼浙江,开阔眼界,惜时若金,不虚度光阴。在余杭半年,深感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战略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浙江大地上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说法、新做法、新经验不断涌现,震憾之余,唯有抓住每一天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埋头学习,见贤思齐,积极思考,融会贯通。工作之余,除必要的休息和与“挂友”们聚会的时间外,我都把精力放在学习和思考上,放在到温州、义乌、绍兴、桐庐等外出考察的时间上,由此摘抄和写下了10多万字的宝贵资料、读书笔记和考察心得。

三、深入镇乡、部门和企业调研,积极参与实践和政府决策过程 半年来,我力争做到多跑多看多问,多参与多思考多比较,用心体会全区及每一个镇乡(街道)和部分强企名企的发展过程、实践历程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过程,以及应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是深入基层、企业和部门学习了解工业经济的有关情况。通过跟区长跑、跟相关的副区长跑、自己跑等方式,深入到16个镇乡街道或管委会、开发区(全区共19个镇乡)、60多家企业和与工业经济关系较为紧密的4个部门调研,向基层干部和部门领导求教工业小区开发、发展工业经济、开展招商引资的工作经验、思路和方法,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和政策诉求、服务诉求,共同探讨工业项目推进的方法和政策措施。二是深入农村、农业企业调研。通过与分管农业的孔祥华副区长跑农村、跑高新农业企业等方式,了解余杭区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业产业化、农民素质培训等方面的情况。虽然说不上深入和全面,但对发达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政策和方法也有了切身的体会和一定的认识。三是积极参加政府相关会议和区委通知参加的重要会议参与研究问题和决策。认真学习和体会区委区政府领导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利益和矛盾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参加历次区长办公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区委区政府工作联席会议、全区干部大会和一些专题问题协调会议,体会到了先进地区务实、灵活而扎实的会风和工作作风,学习和领会了当地党政领导及干部先进的思维方式、高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感受到了全区上下“凝心聚力促发展、不用扬鞭自奋蹄”和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发展氛围和发展意识,以及区委区政府在把握大方向和吃透上下情基础上的善于结合、善于变通、善于创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四是积极投身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和分管工业的副区长跑乡镇、跑街道、跑企业调研和协调解决一系列工业用地问题、工业项目推进问题、资金问题、劳资纠纷问题、落实政府优惠政策等问题,使我这么一位长期在人大机关工作的干部增加了不少阅历,增长了不少见识,丰富了实践经验。

这半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如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珍惜机会、惜时若金,主动沟通、积极参与,谦逊严谨、严守纪律,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融会贯通、收获不小。半年来的挂职锻炼,政治素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把握问题的能力以及作风等都得到了全面的锤炼。

四、几点体会和启示

由于地处杭嘉湖平原、近海邻沪等区位优势和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社会经济基础及人文优势,加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累积下来的体制先发优势,余杭区综合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只看几个数字,就能感受到这种发展的强劲势头:

2004年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位列第16名,2005年有7个镇位列浙江省百强乡镇。2005年,全区生产生产总值28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人均GDP超过4200美元。财政总收入40.0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9%和3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1亿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79元,分别增长11.7%和10.2%。

五年来,农业总产值增长58.6%,年均递增9.7%;工业总产值增长258.1%,年均递增29.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0%,年均递增16%。

如此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势头,除了以上所说的优势外,还有什么玄机呢?从这半年来的所见、所闻来分析,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一)紧紧咬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真正把发展作为检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作为决定地位、发展决定一切”作为各项工作的标准,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很好地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有机统一起来,把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和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有机统一起来,以发展检验能力,以发展体现水平,以发展决定地位。并以此认识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而且作为检验区委执政能力、区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用干部的主要标准。一切都为经济发展让路、一切工作都围绕经济发展来开展。如,余杭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大投入、大项目仍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为此,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明确要求一切阻碍投资、影响项目推进的不适宜的政策和体制,不论来自何方、不论是何方神圣,都必须以予清除或者“变通”执行;区四套班子一年四季都时刻围绕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项目推进为重中之重开展工作,除书记管全盘外,区委区政府的所有领导、人大政协的主要领导都亲自联系重点项目、并对自己所联系项目的推进工作负全责,负责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镇乡,项目推进的快慢更是与干部的换届考察挂起钩来,更是以数字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正因为多年来始终坚持发展硬道理、始终咬定发展不动摇的理念,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发展的旗帜下,团结一致,自加压力,负重奋进,不断弘扬“合力拼搏、务实争先”的余杭精神,始终保持想干大事、敢干大事、能干大事的良好精神状态,锁定目标不放松,始终坚持实施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才使余杭区二十多年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经济社会事业获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今天“农优、工强、三兴”的良好发展格局。我们云南作为一个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西部边疆省份,应当尽早摒弃借“稳定”之名而行不思进取之实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没有发展就一点政治都没有”的认识上,让发展决定一切、用发展来决定一切。

(二)狠抓工业不放松,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工业兴区”、“工业强区”、“合力兴工”氛围浓厚,工业兴区战略成效显著。工业经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工业化是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多年来,余杭区始终狠抓工业发展这一“牛鼻子”不放松,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以余杭经济开发区、杭州市钱江经济开发区和19个镇乡街道的工业小区为平台,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努力使全区的发展思路向工业聚焦,各项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各方力量向工业集中,各种要素资源向工业汇集,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做到对工业经济始终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扶持一把,不断促使工业经济提速增质、做强做大、一年上一个台阶。从2003年2月出台《关于实施工业兴区战略的若干政策意见》到2005年,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工业经济翻番目标,工业产值由2002年的426亿余元达到了2005年的1044亿元,实现工业利润近36亿元,有9个镇乡街道的工业产值超过50亿元,其中有两个镇超过了100亿元。在12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5000多家工业企业,且98%以上都是民营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了1367家。工业经济成了余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解决就业的主渠道,也成了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相信也会成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平台。余杭区发展工业经济的历程和经验表明,工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基石和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区域经济的差距在工业、区域经济的竞争在工业、区域经济的崛起也在工业,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财政强、工业旺则百姓富,没有工业的大发展,没有工业的带动和支撑,没有工业化的实现,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大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就不可能有充分的就业和城乡的繁荣,更谈不上什么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们云南这么一个欠发达地区而言,这一点经验尤为重要。同时,符合当地发展路径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就要抢抓机遇、披荆斩棘、举全地区之力贯彻实施,否则再美好的蓝图、再完美的战略也不会变成现实造福人民。

(三)务实争先,狠抓工作落实、项目推进和优质高效服务。在余杭区的这段日子,对余杭区各级干部硬朗的工作作风、强烈的项目推进意识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能力印象最为深刻。多年来,区委区政府一直倡导“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是真功夫”的理念,积极营造“凝心聚力促发展、不用扬鞭自奋蹄”和“有心、用心、尽心”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以工作落实来衡量各级各部门和各级干部的水平和能力,以工作落实的实绩论奖惩,使各级领导部门和广大干部养成了做任何事情都能善始善终、一抓到底的作风。如在项目推进方面,区委区政府不但只是提出把项目作为推进工作的抓手、加快发展的载体、以项目的大推进促进经济大发展等口号,而且建立了一套严密完善而行之有效的重点项目联系、目标责任书、项目督查、书面抄告、机关效能考核等制度,量化分解责任,做到责任层级清晰化,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责任具体化,最大限度地调动自上而下的积极性,使项目推进工作中的每一项工作职责、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人,真正把项目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必修课”、强化工作合力的“助推器”、检验工作水平的“试金石”,真正以项目的推进和落实的实绩论英雄、用干部、行奖惩,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在项目推进中做到认真、较真、动真,用心、专心、尽心,通过工作落实体现水平、体现能力,并以此来推动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在4月20日召开的全区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为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区委书记何关新同志即要求镇乡街道和区级各部门在会议后,要扑下身子,下决心推进项目,并要求明确责任、逐月上报进度、强化实绩考核。在强化实绩考核方面,一是要求把项目推进情况、土地利用率抄告组织部、效能办(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项目推进要同干部换届挂起钩来;二是拿出300万元分上下半年进行奖励。同时要求四套班子联系的重点项目也在进一步加大力度。区委组织部即于4月26日开始开展重点项目推进考察工作。6月8日,区委区政府又召开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交流联席会议,其目的除了交流工作、掌握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外,就是要以四套班子领导联系的132个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为龙头,全面带动全区330多个项目的推进工作。在以后几个月召开的几次重大会议上,区委区政府领导讲得还是项目推进,全区各级各部门做的也是项目推进的工作。在为企业服务方面,除组建以区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镇乡(街道)便民服务服务窗口为钮带、镇村便民服务代理员为基础的三级联动便民服务体系,通过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门受理、窗口办理、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 一条龙”、“一站式”、“办事不出中心门”等便捷高效而优质的服务外,区委区政府的领导还随时带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深入企业、镇乡调研、座谈或是定期召开片区座谈会,现场为企业排忧解难或出谋划策,协调解决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在余杭,一切部门利益、一切与部门利益相联系着的部门权力和不合适宜的规章制度,也都得为项目推进、为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让路。做事能否做成,有思路问题、有方法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态度问题,是看你是否真正做到了有心、用心、尽心,大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领导干部,小到每一位普通的人,这个道理应当还是适用的。

(四)真正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观察余杭区多年来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我深深体会到,历届党委和政府最大的成功经验其实就是中央经常强调的始终遵从人民群众的发展愿望,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这一朴实的道理。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是靠千百万人民群众干出来的,而不只是一两个人的事业,更不是只靠一两个人干出来的。所以毛主席说“卑贱者最聪明”,千万不能忘记。

此外,余杭区在经济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如何注重和谐社会建设,让本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和外来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如何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品牌战略,在招商引资和实施国际化战略方面如何进行以民引外、以商招商、产业招商、上门招商、大力扶持企业“走出去”,如何以理念创新来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在国家现有政策框架下如何让企业享受到更优惠的政策等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古语言:“上下同欲,其利断金”,亦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发达地区的经验千条万条,一下子说不完道不尽,也不可能全部照搬,但万变不离其宗,学一点观念,学一点精神,学一点作风,学一点态度和方法,应当说还是可以的。

杭州市余杭区民政局文件

杭州市余杭区总工会文件

杭州市余杭区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麻车头村工作总结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推荐)

杭州市余杭区廉租住房申请表

杭州市余杭区上半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

杭州市余杭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聘用合同书

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语文学科

中共杭州市余杭区财政局委员会议事规则

在杭州市余杭区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在杭州市余杭区挂职锻炼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