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词教学与弘扬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07:42: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诗词教学与弘扬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成果展示报告

老师们:

大家好!

一、传统文化知多少

我们先来看一份关于民族文化的调查问卷。出示幻灯片。我们着重看第二题,这些题目,老师们是否能对答如流?可能有一些会感到模棱两可吧?我们从三到六年级中任意抽取了一部分学生进行了测试,从答题状况来看,孩子们对传统文化了解还是很不够的,比如说,我们的孩子会背李白、李商隐、杜甫、杜牧的诗句,却不知“大李杜”、“小李杜”,也会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却不知“秦王汉武”、“唐宗宋祖”„„

我们的传统文化到底包含哪些呢?恐怕老师们也很难说全吧,请看。出示幻灯片

相信老师们看了后,会和我一样发出由衷地赞叹: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呀!

二、课题背景、缘起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古诗词可以看作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我们的文化母体,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舍弃了她,就舍弃了我们的根。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些孩子不知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却熟谙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不懂孔融让梨的谦让、卧冰求鲤的孝道、悬梁刺股的勤奋,却有时会表现得那么自我呢?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他们从小缺乏中国最传统的美德教育。我们应当趁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接触最具道德价值,文化价值的古诗词,而渐渐开启其智慧,培养其品德。

于是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课题——古诗词教学与弘扬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幻灯课题

三、释题

可能很多老师会对我们这个课题的题目本身存有疑义,其实我们自己也如此。我们看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哪怕像我们滨小如此大容量的古诗词诵读,大部分也只是重点关注了诗词的简单背诵,忽略了古诗的美文美味,美意美诵,也可以说浪费了其背后许多丰富的传统文化,无奈的是我们一直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题目能够简单明了地概括、传达我们的思考及所做的点滴工作。

四、具体操作:

我们的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同时展开。

第一步,师资培训。我们课题组收集了百首经典古诗词,(出示幻灯照片)让每一位教师从古诗的内容、年代、作者等方面进行赏析、分类,(出示幻灯照片)这样做,既是让教师对古诗词做一次系统地梳理,又便于今后教学中的灵活使用。 第二,为了让学生走近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组织学生查找、搜集、整理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并相应举行了传统文化小报设计比赛、板报展示活动等。

幻灯出示照片

第三,小学古诗词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这种教法显然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我们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在

三、

四、六年级中分别开设一堂古诗词研讨课。教学研究重点分别列为:三年级探讨古诗词教学如何与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的融合,并引导学生去挖掘隐藏在古诗背后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传统节日。四年级开设了一堂具体情境中如何运用古诗词的活动课,做到学以致用,培养一种大语文观,增强古诗的亲和力,让学生更大程度的喜欢古诗、对古诗产生兴趣;六年级又从古诗词分类的角度去教学一组有关“送别”话题的诗词,既让学生了解这一类诗的特点,又引导学生从宏观上看古诗,培养他们的古诗知识建构能力。搞这些课例,目的在于同类课型的教学方法推而广之,并努力找到更合适的方法。这些课例作为探寻古诗词教学有效模式的第一手资料,我们都一一拍下了录像。

一一幻灯 出示照片

第四、我们课题组在古诗词教学中还兼行了较多的实践活动,力求以诵读为主,欣赏为辅;活动为主,传授为辅,力求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重要活动有:

1、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晨间诵读相关古诗词;校本课古诗词赏析。

2、日积月累。在黑板一角开辟“古诗乐园”,由学生写好一首古诗词或一组古诗词名句,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诵读热身,每隔2—3天更新内容。做到日有所诵,课前一诵。

3、利用“六一”游戏节,进行古诗游园活动。摆设一株古诗常青树,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近古诗,享受古诗。 幻灯出示照片!

4、结合所学的某一类古诗词,进行小报设计比赛。例如,在学生学了“思乡”组诗后,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古诗词并熟读成诵,继而较充分地了解这一类古诗词的特点。并举行一次“思乡、送别”为主题的小报设计比赛,让学生感受人间美好的情感——乡情、友情。幻灯片出示照片。

5、创设“古诗词背背馆”。各班挑选出五位选手,组队参加年级比赛,由语文教师及古诗组长组成评委。比赛题型有必背题、接龙题、抢背题、表演题等。幻灯片出示照片。

6、古诗词知识比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手段等。

古诗词名句填空比赛。让学生把百首古诗词中的名句先分类,再师生统一标准,按景物内容分:诗中春;诗中夏;诗中秋;诗中冬;诗中山;诗中水;诗中日;诗中月;诗中风;诗中花;诗中雨;诗中树;诗中别。按思想内容分:爱国篇;心情篇;思念篇;送别篇;边塞篇等等。再让学生背诵,最后进行口答、笔试两轮比赛,目的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经典古诗词,为我所用。

7、诗人模仿秀。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一位诗人,分头查找资料,通过这位诗人的诗词作品,重大事件来演绎其人生,要求抓住诗人的外形气质、风格特色、思想流派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幻灯片《李清照的一生》)

诗词表演唱。整理现在比较流行的用古诗词作词谱曲的乐曲,利用音乐课、班队课时间学唱,在学校活动中公开演出。(幻灯《水调歌头》)

8、汉字知识大赛,穿插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词、对联等内容。幻灯片出示照片。

9、在传统佳节来临之际,举行古诗词书画作品比赛及优秀作品展。

10、在课堂教学中,仿写、改写和创作古诗。这一活动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五、研究成效。下面给老师们汇报一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1、文明儒雅的校风正在形成。走进滨小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目之所及,到处是经典古诗文;耳之所闻,名曲萦绕,配乐古诗朗诵。在古诗文的濡染下,儒雅的气质在师生的身上正逐渐有所体现,班风班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五三班提出:与书为友,书中成长,读出味,读出书香。五六班提出:“腹有诗书气自华”!五一班提出: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班提出:诵中华经典,做龙的传人。等等不一而足,无不体现师生对儒雅的追求,对人文的崇尚。课堂上,活动中,校园外,经常会注意到一些同学在特定情境触发下,经典诗句脱口而出。古诗文的浸润,使滨小师生更儒雅,更文明,更有书卷气。当然,古诗文只是其中一味良药,真正的大补药还是我们学校倡导的构建书香校园的大型活动。

2、在我们的课堂案例研究中,我们成功地探索到了三种古诗教学的基本模式。一是一般的阅读教学法,通过大量的资源引进,帮助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如教学《乞巧》。二是以赏析一组同类的诗为基准,先赏析一首,然后带出几首。如教学《送别组诗》,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古人在“送别”的形式上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目”相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歌”相送: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有“酒”相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有“暖语”相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三是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很多平时看起来不相干的古诗在这一堂课中却紧密地联在一起,在短短的35分钟却串联了30多首古诗,其学习容量让人出乎意料,其古诗复习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三堂课详见录象)

3、“古诗词教学”与当前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更好地弘扬了传统文化。 在古诗词教学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刚才展示的各种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中华古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从而更深地激发了学生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更重要的还是慢慢地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品德,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并将研究引向深入。

六、问题探讨。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不少问题,我提出来,起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1、开发一套高质量的小学古诗词教材势在必行。现在,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书可以说五花八门,多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等,什么注音本,彩绘本都有。遗憾的是,看其编排缺乏一定的内在联系,散而无序,以致孩子们在诵读后,忘得很快。如果有一种教材能按照一定的规律编排,或按诗人、或按思想内容、或按景物内容、或按名句等,让孩子们学一首,带出多首;诵一首,回忆多首,学习效果岂不是会大大提升?

2、仿写、改写和创作古诗值得商榷。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古人创作诗都严格遵照章法:如字数、句数,还要注意平仄,押韵。标准的格律诗,不要说学生不会,就是我们老师也不会呀。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去仿写、改写、甚至创作古诗,结果出炉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作品。因此,我们讨论不妨作个尝试:诗的仿写、创作不妨淡化平仄,放宽押韵要求;词的仿写淡化其旧有词牌规则,具体每篇分几段,每段分几句,每句多少字,完全以内容而定。如果在这种创新思想的指导下,在学生大量诵读、多方熏陶的基础上,鼓励、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和创作,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兴趣盎然,精彩的诗词也会不断涌现。

3、古诗词学习的评估验收必须注重实效,强调过程,注重评估。古诗词与多种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始孩子们的兴趣较浓,但活动搞多了,也就失去新鲜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孩子就会渐渐退出你为他们精心设计的“舞台”,什么比赛呀,展览呀,反正与我无关。因此,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项活动、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成绩、评价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份收获,即每个学生拥有一张古诗词成绩卡,并多设奖励机制,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朝着活动的纵深发展。评估工作很麻烦,但会更好地保证活动的持续、有序、有效的进行。

4、如何在古诗词教学更大限度地拓展传统文化。老师们都知道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我们目前在古诗词教学中涉略的传统佳节、礼仪风俗、汉字、对联、书法、国画等也只能说是沧海一粟吧?怎样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更有效、更大限度地拓展、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傅 春 芳

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融合

书法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教案

古诗词与音乐鉴赏教学的融合

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的融合(2段)

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

书法教学与德育内容有机融合心得体会

弘扬传统文化,迈进古诗词殿堂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古诗词教学与弘扬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古诗词教学与弘扬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实践与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