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种猪企业育种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04:54: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种猪企业育种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孙晓超1 聂玲琦1 王晓锋2

1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鹤壁 456250

2 河南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

种猪的不断选育提高是保障养猪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集约化瘦肉型养猪企业的发展,对种猪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猪群健康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求有良好的繁殖性能,即产仔数、受胎率等性状;另一方面又要有良好的肥育性能,即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料肉比低等性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养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发展。否则,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种猪的竞争将难以持久。目前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育种工作,并且也在坚持不懈的进行着。但这其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只有正确、长期的进行育种工作,才是不断提高本场种猪质量,赢得市场的先决条件。

1.端正对育种工作的态度

有些种猪企业认为,育种对自己来说没什么好处,还多了些工作、开支。有些企业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做些表面工作。有些企业认识到了育种的重要性,但是做的很差。有些企业认为不做育种工作照样能卖个好价钱。殊不知,育种是确实的能提高本场的生产成绩。育种工作做好了,各项成绩自然会提高。拍卖测定成绩也会提高,种猪价格也会提高,收入自然会提高。收入是其次,一个种猪场品牌的树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第一点要端正对育种工作的态度。

2.长期坚持做好育种工作

育种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才会有效果的工作。因为只有长期坚持,择优选良,才会在群体内固定由选育带来的遗传进展,才会一代比一代的性能好。一般的种猪企业都有自己的育种软件,这些软件都依赖于场内种猪的实时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所以只有保证长期稳定的数据来源,及真实有效的数据,育种软件才能测算准确,进而正确选择种猪。

3.科学制定选育目标

目前,我国商品猪价格持续下跌,但种猪销售市场一直看好,并且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标明我国目前的种猪市场是供不应求的。因此种猪企业要抓住机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完善的种猪选留方案,科学制定选育目标。为将来赢得市场做好准备。父系选育目标应以日增重、瘦肉率为主攻目标。母系选育以总产仔数、日增重、瘦肉率为主攻目标。以培育繁殖性能优秀,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适应性强和高健康水平的种猪为目的。

4.核心群利用

如果说种猪群育种是走的普通路,那么核心群的建立就是行驶的高速路。一些大型种猪场曾一度忽略了核心群和生产群的概念,忽略了核心群继代选育的作用,过分强度全群测定,择优选留,从而造成无论是公猪还是母猪独立血缘数目减少,群体近交系数增大,猪群整体质量提高困难等问题。核心群应在全群测定及综合评定的基础上选择优秀个体进入,核心群的生产性能应高于生产群的平均水平,并有较宽的血统及丰富的遗传基础。同时父系指数应达100以上。世代间隔不必强求一致,对特别优秀的个体允许适当的世代重叠。在封闭育种期间,在保证不丢失种猪血缘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合理调整、优化核心群的结构来进一步选育提高种猪的各项生产繁殖性能。很多猪场并未能真正的建立核心群,或者没有很好的利用到它。核心群常混于一般育种群,其未能集中种猪场育种群中精华形成优势,难于起到繁育体系顶层作用。所以作为种猪场或者原种场必须真正建立使用核心群,核心群建立后还要不断的调整,优进劣出。留种比例至少占到80%。核心群使用头胎母猪,以加快世代更新,提高育种速度。作为种猪育种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和认识大型种猪场尤其是新建的种猪场 - 1 -

在封闭育种期间可能碰到的种种问题,分析原因并找到其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种猪育种水平。

5.配种计划制定

根据系谱资料,种猪的体形及生产性能测定资料进行同质选配,以保证其后代的一致性。很多公司是仅看猪的体型造配种计划,也有的公司只看育种软件的近交系数、父系指数来制定。正确的制定方法应该是现场观看每批所断奶母猪,根据公猪使用情况合理的进行同质选配,再通过育种软件进行筛选,以确定最佳公猪。同时,在保种的基础上,准确细致的选择优质的核心群后备公猪是做好母猪选配计划的前提。在制定配种计划的同时,应考虑本场的纯繁比例,本场的选育改进侧重点,有的放矢的制定配种计划。

6.个体号标识

育种工作根本来源于数据的分析,而数据的准确前提就是每个种猪的耳号正确。不管是耳缺号、刺墨号,还是电子耳标,都要真实准确的打好。一般国内猪场采用的是出生打耳缺,建议出生即打耳标,或者下保育前打耳标。这样防止因耳缺打错,或后期刮伤等出现耳号错误,导致育种数据不准确的现象发生。

7.种猪选留

种猪选留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7.1 出生:同窝仔数低于6头,初生重1.0千克以下、有明显外观缺陷、同窝内有遗传疾患,不予留种。同时长白、大白奶头数应不低于7对,杜洛克奶头不低于6对,且均无瞎奶头。

7.2 去势:每窝选留2头。有明显外观缺陷,不符合品种特征,产仔少,有遗传缺陷的不予选留。

7.3 断奶:有明显外观缺陷,断奶重个体重低于5千克不予选留。

7.4下保育前:进行仔细挑选,有明显外观缺陷,不符合品种特征,生长速度慢不予选留。母猪根据产仔情况等每窝选留2-4头。

7.5 始测:70日龄始测体重低于20千克不予选留,有明显外观缺陷不予选留。

7.6 结测:体重达85-105千克称重,利用B超测活体背膘、眼肌面积。

7.7 留种:利用育种软件计算综合育种值,结合体形外貌评分。成绩好的留种,差的淘汰;

最重要的就是留种。种公猪选留要求品种特征明显,肢蹄结构优秀,背臀肌肉丰满,睾丸发育正常,性欲好,精液质量优秀。种母猪选留要求品种特征明显,肢蹄结构优秀,外阴发育正常,奶头数量6对以上,排列整齐,发育良好。在对所有种猪进行测定完毕,对欲留后备种猪进行外貌评定。采用多人评分制,评分内容包括品种特征、体型、生殖器官、肢蹄、腹线等。应根据本场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的进行比分分配。在进行完评分后,一定要结合父系指数、母系指数进行选留。因为很多种猪场往往以“貌”选留。比如双肌臀的种猪往往会发生泌乳力差、难产、产仔低等一系列问题。在选留核心群后备母猪时,要注意保留血缘,也不要过多的选留某一头公猪的后代,因为一个种猪场核心群数量有限,容易导致近交系数上升。某血缘确实优秀者,后代适当多留,但也要靠结合种猪各世代的选育,逐步优化种群结构来实现选育提高。

8.种猪使用与淘汰

每个猪场应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母猪存栏,进入生产群体后,种母猪使用一般不要超过8胎或出生后4年。在管理到位、营养水平合适的情况下,严格执行每年正常淘汰25%-30%的淘汰比例,对年老、无效饲养天数过长(久不发情、屡配不孕、多次返情、连续多胎低产、病猪等没有使用价值的母猪)要及时淘汰。种公猪使用年限应不超2年(从出生之日算起),一般为1.5年。及时淘汰性欲低、精液品质差、配种受胎率低、肢蹄病等公猪。很多猪场并

不愿意淘汰老公猪,其实,及时淘汰老公猪选择新公猪,也是加快育种进度的有效措施。同时针对本场猪群特点,在选育过程中,当某一性状遗传进展缓慢或倒退,就应及时的选择其猪群具备共同优点、且该性状比较优秀的种猪场引种或引精液,在引种时要注意健康问题。

9.系间“杂交”

有些种猪场在先后引进了不同的品系 ,往往不想进行系间“杂交”,原因是怕别人说他猪场的猪不纯。根据遗传育种理论,同一品种、不同血统来源的品系之间的交配,不能称其为“杂交”,而应是导血,这种导血,不但没有坏处,反而能发生基因交流,性状互补,产生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特别是在产仔、胚胎成活率等方面会有一定提高。所以种猪场可以考虑适当系间导血。但需要注意后代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一定要加强后代的选留工作。

10.联合育种

目前开展的联合育种工作是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应该来说具有范围广、种猪场数量多、种猪育种群数量大的优势,开展联合育种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但从现在操作情况看,除河南、北京等个别省市区域性联合育种工作取得一定的遗传进展和联合效果外,整体是比较松散的,育种是停留在表面的,没有实质性的工作,主要是因为经济利益的原因,谁都不想将成绩最好的猪只交流给其他的场家,谁都想卖最高的价钱。但联合育种在全国或区域来说是件好事,是大势所趋必行之事,对我们种猪场来说也是绝对的好事。所以应该抛弃世俗观念,积极开展数据上报、基因交换、疾病净化等实质性工作,以提高本场种猪质量。各大型种猪场在全国或省联合育种协作组的指导下,建立起广泛的遗传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育种,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本场猪群的质量,同时提高我国猪的整体质量水平,以扭转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种猪的现状。

11.小结

对于一个大型种猪场来说,育种工作任重而道远,而育种人才的选留也将至关重要。种猪场除了自己培养育种人才外,还应聘请育种专家做技术后盾,以及时、有效地指导场内开展工作。育种工作是一项细致、繁琐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向一个既定的目标努力,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寻找出一个适用于本场的行之有效的育种方法,在育种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坚持开展场内种猪选育以及联合育种,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种猪育种 常见英语

酒店接待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酒店接待工作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家教常见问题及对策

财务工作中常见问题

超级玉米育种形势分析及对策

中考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中考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种猪企业育种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种猪企业育种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