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上海大学世博志愿者精神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3: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上海大学世博志愿者精神落地生根

2010年6月25日至7月25日,上海大学近8000名世博志愿者在世博园区以及8个中心城区站点开展了为期一个月三个批次的志愿服务。作为世博会志愿者最多的高校,上海大学的“白菜”“蓝莓”克服了高温雷雨的恶劣天气以及巨大客流等复杂情况的挑战,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志愿服务的任务。

世博服务结束后,志愿者持续志愿热情,先后接待了汶川抗震救灾小英雄、全国道德模范和港澳学生,组成了多个文明观博的宣讲团深入上海各城区宣传世博知识和理念,并在上海大学开学之际担任了迎新志愿者……上大世博志愿者在亲身实践中深刻体会青年志愿者 “奉献、互助、进步、友爱” 精神的内涵。

高校的工作目标是育人,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上海大学志愿者服务工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有了新的内涵:志愿服务者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着“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精神的特质。随着志愿服务工作的日益深入,上海大学志愿服务逐渐显现四项特质:

特质之一:“人人志愿”成为上海大学学生中的一种风尚

在世博服务中,上大世博志愿者接近8000人,不仅占到了全校总人数的1/4,也位于同类高校之首。除此之外,上海大学成立了志愿者的志愿者队伍,并亲切的称之为“小水滴”和“水立方”,做好后勤保障,滋养辛苦的“白菜”“蓝莓”。所谓“小水滴”,是指专为世博志愿者提供服务保障的学生志愿者。他们所做的工作如同“小水滴”一般平凡,但却是“白菜”“蓝莓”的养分来源。所谓“水立方”,是指为志愿者工作保驾护航的上海大学各部处。上海大学后勤集团、武保处、社区管理部、教务处、信息办等部门和26个学院为解决8000名志愿者的吃穿住行、学业保障等问题想尽办法,是世博志愿者工作的坚强后盾。

与此同时,在世博服务期后,一股志愿服务之风在校园内盛行。截止今年9月底,上海大学已有常规志愿者3000多人,近9000人参与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共30人报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师生员工志愿者覆盖率在40%以上,党员中的志愿者覆盖率95%以上。世博志愿者的群众影响力和吸引力已经渗透到学校每个角落,“我们去做志愿者去”成为上大学生发自内心的期许和心愿,“人人志愿”成为一种风尚在上海大学悄然流行。

特质之二:“志愿服务专业化”成为上海大学志愿服务的一项亮点

志愿服务工作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提升服务层次,专业化规律性的服务是大势所趋。早在2008年5月,上海大学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联合组建了全市第一家以服务和宣传上海世博会的大学生志愿宣讲团。“一首歌、一支舞、一堂课”是世博宣讲团的三大法宝。为了追求宣讲的专业品质,宣讲团成员对不同群体的受众分别准备教案,邀请专业宣讲师加强培训,并且准备了中、日、法等多种语言版本。不宣讲团成为世博局旗下的金牌宣讲团,宣讲团的脚步更是走出上海,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对于上海大学世博志愿服务,虽然服务人数居于全市高校首位,但工作中仍然没有放低对志愿专业化的要求。除了市级层面的培训规定动作,我校还组织了强化培训。强化培训分为片区知识培训和小组讨论,通过关于园区情况、志愿者上岗服务工作流程、常见问题解答、后勤保障、证件使用等理论内容的讲解和进入园区实战演练的磨砺,提升了志愿者专业素养。甚至,为了以强健体魄更好地服务世博,上海大学世博志愿者自发成立了“夜跑社”,带领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学校老师一起每天慢跑2公里。专业的技能培训、科学锻炼的方式为志愿者工作的智力和体力做了充足的储备。志愿者的服务更加到位,我校的专业志愿服务不断升级。今年冬季,上海大学将打造一支以世博志愿者为主力军的专业导游志愿者队伍。导游志愿者将经过系列的礼仪培训和专业素质拓展后上岗,向人们介绍校园内的泮池、美术学院、图书馆、伟长楼等经典景点和建筑,让校内师生和校外人士了解并且热爱上海大学这所花园式的学校。

特质之三:“知恩于心,报恩于行”的社会责任意识成为上海大学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内涵之一。

上海大学在世博志愿服务过程中进行的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次全新尝试。“收获了23个来自走失儿童妈妈的鞠躬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作为上海大学的代表在志愿者交接仪式上,志愿者刘晓明感慨说到。志愿服务中,他主要在世博公园和庆典广场向游客提供咨询帮助。他所在的第十小组一共找到了23个走失儿童。与此同时,志愿者们每次结束站岗回到休息室时,同伴一瓶水的谦让、小组长给予的徽章激励、游客的感谢信、片区长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学校领导的慰问都让白菜们感到奉献的幸福。各方的赞誉使志愿者心怀感恩,立志更好地服务世博。

“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志愿者将感恩化作一幅幅画、一张张志愿者心语粘纸贴在休息室的墙上。休息室的温馨氛围让志愿者们有了持续作战的动力,他们相互鼓励和支持,把自己的微笑和汗水留在了园区。刚刚圆满完成世博志愿者工作,志愿者们不忘师恩,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亲自设计了一套以教师和上海大学世博志愿者为主题的感恩徽章。分别以我校“白菜”“蓝莓”志愿服务场景图为背景,上刻有“辛勤园丁、桃李芬芳”,“世博一代、感悟成长”。徽章传递的世博志愿者精神和文化,也表达着上海大学世博志愿者的无尽感恩之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者们还计划将慰问世博志愿者的剩余牛奶全部捐赠给困难学生……

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志愿者感恩教育,丰富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效的引导了学生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了志愿服务育人的实效性。

特质之四:“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精神成为上海大学志愿服务的精神特质。

多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充分说明,志愿服务本身就是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世博服务期间,上海大学共计878名党员志愿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展开了包括“重温入党誓词”等丰富多彩的“七一”主题活动,一大批即将入党的预备党员和党员、群众一起为党的生日献礼并承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为了更好地配合江西周活动的开展,上海大学志愿者们制作了印有江西地图和上海大学“同心”徽章的KT板,向来往游客介绍江西文化,传递抗洪精神。志愿者将世博服务的工作与践行“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精神融合,形成了具有上海大学特色的志愿者精神特质。

服务期满,“小白菜”仍然牢记校训精神,关注社会,热心公益事业。暑期,他们分成两批仍然战斗在志愿者的前线:港澳学生、全国道德模范的接待志愿者,世博宣讲团志愿者;开学,回锅小白菜担当迎新志愿者;冬季,学校计划成立专业校园导游志愿服务队……长时间的作战,任务的艰巨,他们不顾疲惫的身体,一直不停歇地投身于志愿服务的事业中。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精神深深扎根于上大志愿者心中。志愿者勇于承担各项使命,这既是与世博志愿者精神一脉相承和提升,也是对校训精神的切身实践。

志愿者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之一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校志愿者逐渐形成了专业化、精细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格局,服务过程中,注重把志愿者工作和育人事业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培养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 (摘自《上海大学》校报第632期)

上海世博

世博志愿者

世博志愿者

世博志愿者的后世博精神

世博精神

上海世博工作总结

上海世博作文

上海世博安保

上海世博社论

上海世博演讲稿

上海大学世博志愿者精神落地生根
《上海大学世博志愿者精神落地生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