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03 23:29: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范围广跨度大的学科,因此会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如果学生只采取一味的死记硬背,是非常费时费力的,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那么要想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所创新,交给学生们一些简单可行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记忆能力培养

亚里斯多德说:记忆是智慧之母。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 可见记忆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说智力是一座工厂,那么,记忆就是“原料仓库”仓库里没有丰富的原料,工厂就无法制造出好的产品。如果把智力比作一座楼房,那么,记忆力就是地基,丧失了记忆力,智力活动则无法进行。人的记忆能力经过科学的训练会显著地提高。人经过记忆训练后也可能会产生大脑的微细结构变化,从“硬件”的方面提高人的记忆能力。第二个是“软件”的改善。这主要是指通过教育、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多种记忆方法,引导他们对所记忆的知识组织化、结构化,以此促进记忆能力的提高。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范围广跨度大的学科,因此会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如果学生只采取一味的死记硬背,是非常费时费力的,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那么要想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所创新,交给学生们一些简单可行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向学生明确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是在大量的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地理知识跨度大,覆盖广、涉及到许多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数据等,需要记忆的知识内容相当多;如果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地理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不会得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面对大量的地理知识时,加强训练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就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记忆的一般过程

记忆是大脑系统活动的过程,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识记,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信息留在脑子里;保持,是将识记下来的信息,短期或长期地留在脑子里,使其暂时不遗忘或者许久不遗忘;重现就是指在人们需要时,能把已识记过的材料从大脑里重新分辨并提取出来的过程。1]

人的记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二是对思维过程的记忆,后者即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运用过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知识要求分为“了解、说明、分析和运用”四个层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这四个不停地层次考虑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处理。尤其在对需要记忆的的知识点时,必须采取一些科学实用的方法,让学生能准确的掌握。

三、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

(一)重视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之乐于记忆。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愿望和兴趣等。对于生理健康的人,都有记忆能力,而且潜力巨大,但善于利用它的人很少。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足以证明兴趣在记忆中的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乐意学,并且能学好,能记牢。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利用不同的地理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只要学生愿意学,主动去学,那么记忆地理知识的潜能就能够得到充分挖掘。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地图册、多媒体、直观教具,采取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创设有趣的地理情境,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热爱地理、主动学习地理,使他们“乐而知之”这是培养记忆能力的前提。比如教师在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地球时就可以通过现在正红的《来自星星的你》这部电视剧中男主外星人的身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开始讲解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各种星体,

形成地理知识结构

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了地理学科的整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1)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其它类似的事物;2)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里,就不易忘记。2]

地理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结构”则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从某种角度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实际上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定的科学的方法,让学生获得应掌握的地理知识结构,进而达到最终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

重视地理图表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对地理图像进行充分利用,让学生自己在大脑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识表象达到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一方面对教材中容易混淆而要球识记的内容,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通过列表比较异同,这样才能学的好,记得快,记得牢。简单的方法比如:黄河像一个大“几”字,而长江像个英文字母“W”教师可通过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绘画,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十分容易的区分黄河与长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具体的地图教学也有方法可寻。比如在学习冷锋和暖锋,气旋和反气旋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列表把它们的概念、特点、符号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看起来一目了然,学生记忆起来也会轻而易举。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动手绘图的能力,通过绘图、图文转换等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压缩,将其内容简单化,便于学生记忆。如在学习《水循环》这部分内容时,可将文字简化成简图或动画,而在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世界洋流分布图》时可简化成模式图,这样对于学生的记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中要记忆的类似知识还有许多,因此要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恰当的运用图表将只是简单化,而在面对现有的复杂地图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的过程如下:

A教师出示某地理知识相关的图像,并配备相关的地理问题。

B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仔细读图,分析,综合后回答问题

C师生针对得到的回答进行讨论,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D教师对结论进行合理的处理,便于学生记忆。

E学生对处理后的信息进行记忆。

F教师对学生的记忆结果进行检测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 四)注重理解记忆

记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理解。常言道:若要记得,先要懂得。

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内容概括,空间性强,学习起来难度大,需要记忆的知识量也很大,因此在教学中对于这类知识必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只有这样才能记得牢固、扎实。

必修一》的内容是自然地理,很多知识就属于这种情况,比如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自然带类型分布等内容,如果学生仅仅凭靠想象,单纯的机械记忆,不光需要很多时间,而且也不能灵活的将其应用在以后的学习中,但是如果在教学中通过借助多媒体等工具,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则使记忆这一困难也迎刃而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合理的方法把知识变得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方式。下面列举几个具体列子:A在对日本经济的学习过程中,在分析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条件等的情况下,就更容易记忆“日本对外经济发达”

B在学习“温室效应”这个概念时,教材为方便学生理解用了整整一大段来描述。叙述繁琐,但实际上又不需要全部记忆下来,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过后,只需让学生记住“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了地面”这两个知识点就足够了。

C、在学习大气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这部分内容时,应先理清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之后可以这样记忆: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直接原因)各地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空气的水平运动(风的产生)这样学生就会理解并记住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而且能以这一原理分析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解释海陆风、城市风和山谷风等。并可以为后面学习的三圈环流、气候等知识点打下基础。 五)注重归纳记忆

地理知识纷繁复杂,但教学中地理学科可是有限,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应勤于归纳总结,通过对重点知识的结构性总结,是学生记忆更容易。

比如:在学习世界洋流分布这一章时,通过对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洋流系统分析,根据成因和分布,总结归纳为:1)每个大洋都有其各自的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中、低纬度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气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则呈逆时针方向运动。3)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了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4)中低纬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

六)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使之易于记忆。

就像训练其它技能一样,记忆能力也可以经过训练而达到快速、准确、持久的目的。 教师要注意中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以意义为主,对需要机械记忆的地名、地理术语、地理数据等,可以用设比喻、分类别、做比较、用联想、编口诀等方法,尽可能赋予一定的意义,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以加深印象,帮助记忆。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核心。笔者在参考众多优秀教师的方法后总结为下:

(1)比喻记忆。比喻可以使记忆对象形象化。如:在记忆地形轮廓时,中国像一个大公鸡,湖南象个人头,湖北象顶帽子,黑龙江像只天鹅,山西象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几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就记住了。

(2)分类记忆。对于内容较多的知识点,采用分类记忆可以降低难度,方便记忆。如:记我国省区简称时,在了解省区名称和分布的基础上,分成三类来记:用省区名称中的字来做简称的省,有黑、吉、辽、内蒙古、陕、甘、宁、青、新、藏、云、贵、川、苏、浙、京、津、台、港、澳共二十个;以山脉、河流名做简称的省,有湘、赣、闽、皖、琼共五个;以历史名做简称的省,有冀、鲁、豫、晋、鄂、粤、桂、沪、渝共九个。这样难度降低了,又了解了这些简称的由来。

(3)比较记忆。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可以列表进行比较,找出各地理事物的差别,记忆起来就清楚得多。如:学习长江、黄河,可以从发源地、长度、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流经的地形区、流经的省区这些方面列表比较。学习我国四大高原,可以从它们的位置、海拔、地面景观等方面进行比较。

(4)联想记忆。充分联想,容易把握事物的特征。如: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可联想到“五一”节;南亚地理特征三大地形区、三大河流、三种气候类型都是南北排列,可联想到数字“三”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马逊平原,可联想到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联想到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亚马逊河,还联想到同样位于赤道附近特征相似的刚果盆地;由世界最大的沙漠联想到中国最大的沙漠;由四大洋联想到五大陆、六大块、七大洲。运用联想可扩大学生知识面,形成知识网,不易遗忘。

(5)口诀记忆。

A要记住我国主要山脉,可以编成以下口诀: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秦岭;东北-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台湾山脉分布东,长白武夷夹当中;弧形山脉气势雄,喜马拉雅似卧龙,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记住我国九大上品粮基地的歌诀:三江松嫩和江淮,鄱阳洞庭江汉连,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为先。B人口超过一亿的11个国家:两印两巴俄孟尼、中美日本人过亿,新增一个墨西哥,人口也有一亿多。解释:它们分别是:印度、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中国、美国、日本、墨西哥。

这样编成口诀,语音和谐,节奏鲜明,文字简练,抑扬顿挫,趣味易记。 (6)歌曲记忆

把流行歌曲的歌词改编为地理知识,让学生自然的把知识唱出来的同时记忆歌词即地理知识。

A《十年》研究大气环流无自转海陆差异的地球,只会看到单圈环流;在赤道上升,在极地往下沉。一旦有了自转就有偏转,形成了三圈环流,在中纬度有西风,在高纬度有了东风。直射虽然不能逗留,就在它北移的时候,东南信风,会向右走。海陆相间,温度季节变,气压有高低,运动还是一样,顺着从高到低的指向,记住规律南左和北右。海陆之间,比热有不同,所以北半球,不是常年温柔,比如在东亚的季风环流,风向改变就是如此理由。直到和他做了多年朋友,才发现东亚气流,不是向东南流,就往西北而流。B《一生有你》气旋反气旋。在北半球的气旋,辐合时会向右偏,受热上升的螺旋,反时针,慢慢旋转;渐渐进入了冬天,反气旋更加常见,冷空气集体下沉,顺时针,慢慢辐散。夏天气旋空气上升多是阴雨天,可知他的同类还有台风和龙卷;冬天虽有西伯利亚送来冷气团,阳光伴着反气旋她陪在我身边。(7)谐音记忆

A世界面积前五大的国家:俄,加,中,美,巴\"简记为:我家中美吧?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八种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记忆成“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例如谜语、游戏等记忆法,这些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就不在此一一说明了。

(七)重视练习的作用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复习,利用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反复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具体的做法如下:新课内容讲述完毕后,留点时间给学生记忆,加强学生瞬间记忆,下节课上课前提问,把存在的问题再点拨。其后一个周在重复提问一次,讲完一章内容后,再把讲过的知识点总结后串一边,再重复记忆一次,经过这样反复记忆后就不容易遗忘了。

四总结语

高中地理知识的复杂、跨度大,知识覆盖广,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血药记忆的知识点很多,如果没有任何方法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费时费力,也取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地理知识。而地理的记忆方法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善于记忆、乐于记忆,并形成自己的记忆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见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总结报告

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推荐]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