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网上搜集)不断完善乡土人才工作机制

发布时间:2020-03-03 18:06: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不断完善乡土人才工作机制 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湖北省谷城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探索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有益做法,形成了县委领导、政府实施、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财政予以扶持的乡土人才培养、管理、使用和服务机制。先后有近10万人次农民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有近3万名农民掌握了2门以上种养加工技术,4036人被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这一举措不仅较好地提高了农民素质和致富技能,而且使“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地经济”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综合效应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显现。

一、完善培养机制,提升人才素质

一是高校深造,培养领军人才。县委县政府采取与高等院校联合办班的方式,围绕茶叶、花椒、食用菌、家禽家畜养殖等特色产业,选派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到高校分别进行1个月短期班和2年学历班培训,并全额补贴学杂费、教材资料费和住宿费。截至目前,已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举办2个短期班和2个长期班,近200人接受培训,并在产业发展中显示出效益。第一批华中农业大学长期班毕业学员中,有14位到村任主任助理。庙滩镇郭峪村主任助理李庆国利用所学技术,指导全村喂养土鸡9000多只,当地牛杂交配种十余头,在本村已基本形成牛羊杂交舍饲,鸡放养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他本人也利用微贮饲料科学喂养肉牛6头、良种肉羊80多只,创造效益2万多元。冷集镇磨盘山村主任助理贾文浩,针对村里水塘面积较多的实际,在

1 该村试行虾藕混养新技术,带动村民户均增收1000多元。

二是打工锻炼,培养经营人才。根据农村产业化发展需要,挑选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文化基础,在特色产业种植、加工等方面有经验、有基地的产业带头人,到重庆四面山花椒集团、山东寿光、正大集团、希望公司等企业打工锻炼。同时,对外出打工锻炼人员每人每月补贴200元。到目前为止,我县已派出近千人接受打工锻炼,这批农民已成为谷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管理骨干力量。

三是专题讲座,培养实用人才。发挥涉农部门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县职业教育中心、县劳动技校等培训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农业技术、家畜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色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培训农民10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是职业教育,培养后备人才。近年来,为了培养农村后备人才,县委、县政府投入巨资,在乡镇初中推行“3+1”办学模式,即在初中三年的基础上,再加一年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这一做法已在紫金镇、南河镇、赵湾乡等地试行,深受学生、家长欢迎。

二、完善使用机制,搭建工作平台

一是实施“百名新型村官”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选拔使用优秀乡土管理人才。一方面,对技术素质较高、在村民中有威信的乡土人才,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选拔、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石花镇小坦山村“经济能人”孙远举当上村支书后,带领全村老百姓通过为周边县市区和高速路建设提供绿化产品服务,塑造了石花镇苗木花卉的品牌,带领大家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另一方面,坚持华农大培训和党校其他学历培训相结合,大力实施“百名新型村官”和“一村一名大学

2 生”计划。去年培训了100名大学生村官。县委要求到村任职大学生要负责理清所在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领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或项目,向群众推广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植科技示范户。

二是围绕“一乡一品”发展特色经济,在产业发展中使用大量乡土技术人才。县委县政府通过引导和督促各单位围绕各乡镇的资源优势和发展重点,有针对性地集中组织使用乡土人才。对粮食主产区,重点使用掌握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技术、加工生产及营销知识的乡土人才;对城镇郊区和山区丘陵乡镇,重点使用熟悉蔬菜、茶叶、食用菌、花椒、药材、苗木花卉等栽培和加工技术及营销管理知识的乡土人才;对平原乡镇,重点使用在猪、鸡、鸭、牛羊等家畜家禽养殖和加工技术上有丰富经验的乡土人才。目前,10个乡镇都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集群和人才小区。

三是以农副产品的加工、运输、营销为载体,以协会为纽带,使用大批乡土经营人才。县农业局、县科协等相关部门联合各乡镇共同引导农户自发组建花椒、蔬菜、花卉、茶叶、肉猪、蛋鸡等加工生产和销售专业合作协会近40个。推选在行业中产业规模大、有威信的专业大户担任协会会长。组织协会会员开展生产、管理和信息交流,共同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产业发展。冷集镇汉江村的贾元清被推选为蔬菜加工销售协会会长后,通过兴办蔬菜酱品加工厂,带动辐射周边6个村,200多户村民与他签定种植合同。这就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四是大力实施“回乡创业召唤计划”,使用一批回乡创业人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开辟了谷城籍人才回乡创业的绿色通道,对全县各部门对打工人才回乡创业的行政审批制度和收费制度进行了规范,不

3 断完善水、电、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树立宣传百名创业明星典型,印发《回乡创业人才倡议书》,激励打工人才回家乡创业。五山镇黄峪铺村村民肖娟回乡投资500万元,创办了新知电子有限公司,安臵就业人员250多人。目前,他们计划再投资200万美元,组建“宇之光”集团公司,就业岗位可达1000多个。

三、完善服务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优惠政策驱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培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乡土人才培训十一五规划》、《乡土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选拔管理乡土拔尖人才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好用活农村乡土人才的政策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乡土人才的积极性,为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做大做强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规范管理推动。县委县政府在成立乡土人才相关管理机构的同时,通过会议分解任务、例会总结工作、整体协同配合、严格督促检查,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广泛开展了对乡土人才的统计、选拔、培训、管理、服务等工作。先后制定了乡土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加强了乡土人才政策制定、培养管理、作用发挥和环境改善等任务完成情况的目标考核。通过建立和完善乡土人才工作联系点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较好地发挥了联系点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掌握了全县信息动态情况。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信息网络机制和乡土人才资源信息库,加强了乡土人才的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力度,推进了乡土人才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部门服务促动。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谷城”要求,各乡镇规定乡土人才在获得农业开发项目、土地、山林等资源承包权方面有优先权。涉农部门通过建立统一开放式的农

4 技推广服务协作新机制,为乡土人才提供一站式和全程式服务。金融部门通过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加大对乡土人才的信贷投放。近年来,投放各种农业项目贷款近千万元。税务、工商、电力、城建等部门也通过实行服务承诺积极履行部门职能,进一步优化了乡土人才创业环境。

四是典型示范带动。近年来,全县开展了“评选十大优秀乡土人才”、“乡土人才事迹报告会”、“农业科研成果展览会”等大型表彰交流活动6次,表彰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有重大贡献、创造显著效益的乡土人才70余人次,培植树立了乡土人才典型150多名。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下,全县特色农业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加800多个,从业人员增加到9400多人,其中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0多人。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积极构建乡土人才使用机制

乡土人才

人才工作机制

正阳:建机制开发乡土人才[材料]

不断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乡镇人才工作机制

瓜州县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全文]

不断完善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08.不断完善创建工作机制__努力提高创建工作质量

人才机制

(网上搜集)不断完善乡土人才工作机制
《(网上搜集)不断完善乡土人才工作机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