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视唱练耳

发布时间:2020-03-03 18:11: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视唱练耳(1)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

《视唱练耳》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该课程传授有关识谱、听音的基础知识,发展音乐认知、音乐表现和音乐审美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视唱部分通过单声部、二声部以及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作品的学习,积累音乐语言,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自己声音,运用内心听觉不断检查和调整自己的音准与节奏,为今后从事演唱、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作用

1.能熟练地识读五线谱及简谱。

2.通过听觉训练,获得运用听觉判断、记忆、分析、听写歌曲及器乐片段中基本音乐要素(如音值、音强、音高、音色、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的能力。

3.通过视唱,准确理解和表达各类音乐术语、表情记号、乐句、分句等。

4.具有运用首调唱名法或固定唱名法进行单声部音乐作品的视谱即唱能力,并从理论上认识、理解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内在联系。

5.了解多声部音乐相关知识,培养多声音乐的感知力。 6.理解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培养多元音乐文化认同感。 7.了解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历史与文化知识。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1.赵易山.视唱练耳高考辅导教材.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 2.孙晓洁.视唱练耳应用教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3.亨利·雷蒙恩。 视唱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

(二)主要参考书 1.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研究室.视唱练耳分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教研组.旋律听写教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3.尹正文,戴竹音,刘绵绵.视唱教程.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年 4.张重辉,高诚明。视唱练耳通用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三、师资队伍

主讲教师:1.吕秀霞 2.项 多 3.叶 菲 教 授 讲 师 助 教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视唱练耳(1)

Solfeggio(1) 课程编号:18600017j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专业 总学时数:64 总学分: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基础乐理、专业主科、音乐欣赏 大纲主撰人:吕秀霞

内容简介

《视唱练耳》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该课程传授有关识谱、听音的基础知识,发展音乐认知、音乐表现和音乐审美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视唱部分通过单声部、二声部以及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作品的学习,积累音乐语言,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自己声音,运用内心听觉不断检查和调整自己的音准与节奏,为今后从事演唱、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大纲

课堂讲授部分

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一)视唱部分

(1)构唱大小

二、大小

三、纯

四、纯

五、纯八度等一个八度以内的各种音程 (2)C自然大调内附点、切分、弱起节奏、十六分音符及休止符的训练 (3)以无半音的五声调为基础,a自然、和声、旋律小调视唱曲的练习

(二)练耳部分

1.音程训练 (1)单音模唱 (2)三音组、四音组模唱与听记 (3)听记和声音程

(4)短句模唱与听记,包括五声调式内原型三音组 。 2.节奏训练

(1)讲解击拍与划拍的方法。

(2)单拍子与常规节奏,复拍子与常规节奏。听记4/

4、2/

4、3/4拍子的节奏 。 3.旋律听写

以无半音的五声调为基础,传统大小调音阶的自然音程。包括大小调音阶式的旋律运动;以主和弦中的自然音程及属和弦中的自然音程为旋律因素的曲调。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1.赵易山.视唱练耳高考辅导教材.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 2.孙晓洁.视唱练耳应用教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3.亨利·雷蒙恩。 视唱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

(二)主要参考书

1.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研究室.视唱练耳分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教研组.旋律听写教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3.尹正文,戴竹音,刘绵绵.视唱教程.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年 4.张重辉,高诚明。视唱练耳通用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及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

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理论的基础学科,是专业艺术院校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良好的听觉准确的节奏的学生从事任何一项音乐学习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大量的听觉和节奏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能力。在视唱部分通过单声部、二声部以及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的作品积累音乐语言,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自己的声,运用内心听觉不断检查和调整自己的音准与节奏,为今后从事演唱、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能熟练地识读五线谱及简谱。

2.通过听觉训练,获得运用听觉判断、记忆、分析、听写歌曲及器乐片段中基本音乐要素(如音值、音强、音高、音色、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的能力。

3.通过视唱,准确理解和表达各类音乐术语、表情记号、乐句、分句等。

4.具有运用首调唱名法或固定唱名法进行单声部音乐作品的视谱即唱能力,并从理论上认识、理解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内在联系。

5.了解多声部音乐相关知识,培养多声音乐的感知力。 6.理解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培养多元音乐文化认同感。 7.了解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历史与文化知识。

二、视唱练耳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视唱练耳》课程通过传授相关的识谱知识与听音训练,培养音准与节奏感,发展音乐认知,音乐表现和审美能力。为今后从事演唱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应在入学前有一定的演奏、演唱基础,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并达到一定的程度。

与该课程同时开设的相关课程有基础乐理、专业主科、音乐欣赏等课程。其中基础乐理为该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比如音程、调式、和弦等理论,为学生听记提供方便,使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音乐欣赏课程,能为学生积累音乐语言,感受节奏与旋律的有机结合,增强音乐记忆力和和感受能力,专业技巧课,能使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成果得到应用与深化,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指导和促进专业主科的学习。

三、教学要求及选编教材的依据

(一)教学要求

1.视唱练耳教学尊重学生的唱名思维习惯。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体系为主、兼学首调唱名法,避免由于唱名体系思维的混乱给学生音乐能力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音乐综合基础课的学科特点,采取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同步教学的方式,将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相结合,提升学科知识与学科技能的相互性与互辅性。

3.坚持在音乐体验基础上的“精讲多练”。对具有元素性特点的音乐基本原理、音乐基本结构及特性予以言简意赅的提示,着重通过听、唱、弹、写、律动等多种方式,结合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感知体验,使学生从音乐实践中掌握、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意义、功能,以及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 4.以教师和学生为教学的双主体,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互动性。

5.本课程采用分级教学,以学生的音乐学习接受能力、入学时的程度作为分级的依据。

(二)选编教材的依据

1.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教材的选编应本着思想性、艺术性、系统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注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基本技能的有机渗透。以音乐听觉发展为先导,体现音乐感受先于理论概念的原则。

3.根据内心音乐听觉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教材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呈现方式,使音乐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不断在高一层次上重复,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基本理论的理解。

4.重视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教学科目的联系和渗透。

5.课材选编注重广泛性与经典性相结合。选择古今中外音乐实例作为教材,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四、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环节

视唱练耳课程分为两部分,每次课为两学时,视唱一学时,练耳一学时。 1.视唱部分

可分为:复习旧课;学习新课;重点、难点单独练;个别提问;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练耳部分

可分为: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和弦;节奏;旋律听写和模唱。

(二)教学方法

1.视唱部分

(1)在视唱教学中,每次上课前练习各种音程; (2)学习视唱曲之前,练习所学乐曲的调式音阶; (3)单独练习所学视唱曲的重点、难点; (4)轻声连唱,熟练巩固;

(5)在练习视唱时,以清晰的图示打拍子,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速度和重音规律的内心把握。

2.练耳部分 (1)旋律音程训练时,先构唱大小

二、大小三度音程,然后再听; (2)练好窄音程的同时,加入四度、五度最后练习

六、

七、八度宽音程; (3)训练和声音程,先模唱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听唱结合;

(4)训练和弦时。先听原位大小三和弦,引导学生分辨大小三度,确定和弦性质、确定和弦结构,只要听出其中一个音,其他部分即运用音乐理论就能计算出来;

(5)节奏听写:①在最初训练时,鼓励学生听第一遍时不用动笔,用心聆听,从而获得整体印象,然后分析节拍,确定大约的长度,注意有特点的节奏型及其在整体节奏中的大概位置。②对节奏型进行基本训练,先掌握基本的节奏型,进行组合。由两小节至四小节,再至八小节逐渐延长。

(6)旋律听写:①单声部旋律听写是综合了音程、和弦、调式、节奏等内容,这部分练习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在音程节奏等方面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②对学生进行调式方面的训练,大量的视唱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调式和调式变音,将一些经典的视唱进行背诵和默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五、改革思路和说明

(一)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视唱练耳》这门课程内容丰富,技术含量大,要很好的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学生大部分学习音乐时间较短,考前缺少系统的学习,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掌握及时调整,不能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分级进行。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基础乐理指导听音、视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深化巩固课上的学习成果,做到相互促进、融会贯通。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听、唱、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枯燥机械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视唱练耳(2)

Solfeggio(2) 课程编号:18600057j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专业 总学时数:64 总学分: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基础乐理、专业主科、音乐欣赏 大纲主撰人:吕秀霞

内容简介

《视唱练耳》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该课程传授有关识谱、听音的基础知识,发展音乐认知、音乐表现和音乐审美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视唱部分通过单声部、二声部以及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作品的学习,积累音乐语言,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自己声音,运用内心听觉不断检查和调整自己的音准与节奏,为今后从事演唱、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大纲

课堂讲授部分

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一)听觉训练

1.构唱、听记学过的音程 2.讲解五声调式调性

3.五声调式三音组、四音组模唱与听记

(二)节奏训练

1.讲解击拍与划拍的方法。

2.单拍子与非常规节奏,复拍子与非常规节奏。 3.听记4/

4、2/

4、3/4、3/

8、6/8。

(三)旋律听写

以无半音的五声调为基础,传统大小调音阶的自然音程。包括大小调音阶式的旋律运动;以主和弦中的自然音程及属和弦中的自然音程为旋律因素的曲调。

(四)视唱

一个升降号内的五声调式和大小调式。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1.赵易山.视唱练耳高考辅导教材.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 2.孙晓洁.视唱练耳应用教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3.亨利·雷蒙恩。 视唱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

(二)主要参考书

1.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研究室.视唱练耳分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教研组.旋律听写教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3.尹正文,戴竹音,刘绵绵.视唱教程.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年 4.张重辉,高诚明。视唱练耳通用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及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

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理论的基础学科,是专业艺术院校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良好的听觉准确的节奏的学生从事任何一项音乐学习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大量的听觉和节奏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能力。在视唱部分通过单声部、二声部以及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的作品积累音乐语言,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自己的声,运用内心听觉不断检查和调整自己的音准与节奏,为今后从事演唱、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能熟练地识读五线谱及简谱。

2.通过听觉训练,获得运用听觉判断、记忆、分析、听写歌曲及器乐片段中基本音乐要素(如音值、音强、音高、音色、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的能力。 3.通过视唱,准确理解和表达各类音乐术语、表情记号、乐句、分句等。

4.具有运用首调唱名法或固定唱名法进行单声部音乐作品的视谱即唱能力,并从理论上认识、理解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内在联系。

5.了解多声部音乐相关知识,培养多声音乐的感知力。 6.理解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培养多元音乐文化认同感。 7.了解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历史与文化知识。

二、视唱练耳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视唱练耳》课程通过传授相关的识谱知识与听音训练,培养音准与节奏感,发展音乐认知,音乐表现和审美能力。为今后从事演唱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应在入学前有一定的演奏、演唱基础,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并达到一定的程度。

与该课程同时开设的相关课程有基础乐理、专业主科、音乐欣赏等课程。其中基础乐理为该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比如音程、调式、和弦等理论,为学生听记提供方便,使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音乐欣赏课程,能为学生积累音乐语言,感受节奏与旋律的有机结合,增强音乐记忆力和和感受能力,专业技巧课,能使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成果得到应用与深化,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指导和促进专业主科的学习。

三、教学要求及选编教材的依据

(一)教学要求

1.视唱练耳教学尊重学生的唱名思维习惯。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体系为主、兼学首调唱名法,避免由于唱名体系思维的混乱给学生音乐能力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音乐综合基础课的学科特点,采取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同步教学的方式,将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相结合,提升学科知识与学科技能的相互性与互辅性。

3.坚持在音乐体验基础上的“精讲多练”。对具有元素性特点的音乐基本原理、音乐基本结构及特性予以言简意赅的提示,着重通过听、唱、弹、写、律动等多种方式,结合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感知体验,使学生从音乐实践中掌握、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意义、功能,以及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

4.以教师和学生为教学的双主体,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互动性。

5.本课程采用分级教学,以学生的音乐学习接受能力、入学时的程度作为分级的依据。

(二)选编教材的依据

1.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教材的选编应本着思想性、艺术性、系统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注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基本技能的有机渗透。以音乐听觉发展为先导,体现音乐感受先于理论概念的原则。

3.根据内心音乐听觉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教材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呈现方式,使音乐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不断在高一层次上重复,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基本理论的理解。

4.重视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教学科目的联系和渗透。

5.课材选编注重广泛性与经典性相结合。选择古今中外音乐实例作为教材,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四、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环节

视唱练耳课程分为两部分,每次课为两学时,视唱一学时,练耳一学时。 1.视唱部分

可分为:复习旧课;学习新课;重点、难点单独练;个别提问;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练耳部分

可分为: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和弦;节奏;旋律听写和模唱。

(二)教学方法

1.视唱部分

(1)在视唱教学中,每次上课前练习各种音程; (2)学习视唱曲之前,练习所学乐曲的调式音阶; (3)单独练习所学视唱曲的重点、难点; (4)轻声连唱,熟练巩固;

(5)在练习视唱时,以清晰的图示打拍子,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速度和重音规律的内心把握。

2.练耳部分

(1)旋律音程训练时,先构唱大小

二、大小三度音程,然后再听; (2)练好窄音程的同时,加入四度、五度最后练习

六、

七、八度宽音程; (3)训练和声音程,先模唱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听唱结合;

(4)训练和弦时。先听原位大小三和弦,引导学生分辨大小三度,确定和弦性质、确定和弦结构,只要听出其中一个音,其他部分即运用音乐理论就能计算出来;

(5)节奏听写:①在最初训练时,鼓励学生听第一遍时不用动笔,用心聆听,从而获得整体印象,然后分析节拍,确定大约的长度,注意有特点的节奏型及其在整体节奏中的大概位置。②对节奏型进行基本训练,先掌握基本的节奏型,进行组合。由两小节至四小节,再至八小节逐渐延长。

(6)旋律听写:①单声部旋律听写是综合了音程、和弦、调式、节奏等内容,这部分练习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在音程节奏等方面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②对学生进行调式方面的训练,大量的视唱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调式和调式变音,将一些经典的视唱进行背诵和默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五、改革思路和说明

(一)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视唱练耳》这门课程内容丰富,技术含量大,要很好的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学生大部分学习音乐时间较短,考前缺少系统的学习,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掌握及时调整,不能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分级进行。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基础乐理指导听音、视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深化巩固课上的学习成果,做到相互促进、融会贯通。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听、唱、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枯燥机械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视唱练耳(3)

Solfeggio(3) 课程编号:18600036j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专业 总学时数:64 总学分: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基础乐理、专业主科、音乐欣赏 大纲主撰人:吕秀霞

内容简介

《视唱练耳》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该课程传授有关识谱、听音的基础知识,发展音乐认知、音乐表现和音乐审美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视唱部分通过单声部、二声部以及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作品的学习,积累音乐语言,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自己声音,运用内心听觉不断检查和调整自己的音准与节奏,为今后从事演唱、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大纲

课堂讲授部分

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一)听觉训练

1.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相结合 2.和声音程变化音级为主 3.大小三和弦原位及转位

(二)节奏训练

1.切分音的进一步运用 2.连音符的进一步运用 3.较复杂的音型与节奏组合。

〔三〕视唱

两个升降号内的大小调式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1.赵易山.视唱练耳高考辅导教材.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 2.孙晓洁.视唱练耳应用教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3.亨利·雷蒙恩。 视唱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

(二)主要参考书

1.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研究室.视唱练耳分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教研组.旋律听写教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3.尹正文,戴竹音,刘绵绵.视唱教程.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年 4.张重辉,高诚明。视唱练耳通用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及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

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理论的基础学科,是专业艺术院校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良好的听觉准确的节奏的学生从事任何一项音乐学习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大量的听觉和节奏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能力。在视唱部分通过单声部、二声部以及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的作品积累音乐语言,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自己的声,运用内心听觉不断检查和调整自己的音准与节奏,为今后从事演唱、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能熟练地识读五线谱及简谱。

2.通过听觉训练,获得运用听觉判断、记忆、分析、听写歌曲及器乐片段中基本音乐要素(如音值、音强、音高、音色、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的能力。

3.通过视唱,准确理解和表达各类音乐术语、表情记号、乐句、分句等。

4.具有运用首调唱名法或固定唱名法进行单声部音乐作品的视谱即唱能力,并从理论上认识、理解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内在联系。

5.了解多声部音乐相关知识,培养多声音乐的感知力。 6.理解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培养多元音乐文化认同感。 7.了解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历史与文化知识。

二、视唱练耳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视唱练耳》课程通过传授相关的识谱知识与听音训练,培养音准与节奏感,发展音乐认知,音乐表现和审美能力。为今后从事演唱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应在入学前有一定的演奏、演唱基础,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并达到一定的程度。

与该课程同时开设的相关课程有基础乐理、专业主科、音乐欣赏等课程。其中基础乐理为该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比如音程、调式、和弦等理论,为学生听记提供方便,使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音乐欣赏课程,能为学生积累音乐语言,感受节奏与旋律的有机结合,增强音乐记忆力和和感受能力,专业技巧课,能使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成果得到应用与深化,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指导和促进专业主科的学习。

三、教学要求及选编教材的依据

(一)教学要求

1.视唱练耳教学尊重学生的唱名思维习惯。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体系为主、兼学首调唱名法,避免由于唱名体系思维的混乱给学生音乐能力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音乐综合基础课的学科特点,采取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同步教学的方式,将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相结合,提升学科知识与学科技能的相互性与互辅性。

3.坚持在音乐体验基础上的“精讲多练”。对具有元素性特点的音乐基本原理、音乐基本结构及特性予以言简意赅的提示,着重通过听、唱、弹、写、律动等多种方式,结合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感知体验,使学生从音乐实践中掌握、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意义、功能,以及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

4.以教师和学生为教学的双主体,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互动性。 5.本课程采用分级教学,以学生的音乐学习接受能力、入学时的程度作为分级的依据。

(二)选编教材的依据

1.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教材的选编应本着思想性、艺术性、系统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注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基本技能的有机渗透。以音乐听觉发展为先导,体现音乐感受先于理论概念的原则。

3.根据内心音乐听觉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教材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呈现方式,使音乐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不断在高一层次上重复,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基本理论的理解。

4.重视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教学科目的联系和渗透。

5.课材选编注重广泛性与经典性相结合。选择古今中外音乐实例作为教材,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四、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环节

视唱练耳课程分为两部分,每次课为两学时,视唱一学时,练耳一学时。 1.视唱部分

可分为:复习旧课;学习新课;重点、难点单独练;个别提问;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练耳部分

可分为: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和弦;节奏;旋律听写和模唱。

(二)教学方法

1.视唱部分

(1)在视唱教学中,每次上课前练习各种音程; (2)学习视唱曲之前,练习所学乐曲的调式音阶; (3)单独练习所学视唱曲的重点、难点; (4)轻声连唱,熟练巩固;

(5)在练习视唱时,以清晰的图示打拍子,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速度和重音规律的内心把握。

2.练耳部分

(1)旋律音程训练时,先构唱大小

二、大小三度音程,然后再听; (2)练好窄音程的同时,加入四度、五度最后练习

六、

七、八度宽音程; (3)训练和声音程,先模唱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听唱结合;

(4)训练和弦时。先听原位大小三和弦,引导学生分辨大小三度,确定和弦性质、确定和弦结构,只要听出其中一个音,其他部分即运用音乐理论就能计算出来;

(5)节奏听写:①在最初训练时,鼓励学生听第一遍时不用动笔,用心聆听,从而获得整体印象,然后分析节拍,确定大约的长度,注意有特点的节奏型及其在整体节奏中的大概位置。②对节奏型进行基本训练,先掌握基本的节奏型,进行组合。由两小节至四小节,再至八小节逐渐延长。

(6)旋律听写:①单声部旋律听写是综合了音程、和弦、调式、节奏等内容,这部分练习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在音程节奏等方面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②对学生进行调式方面的训练,大量的视唱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调式和调式变音,将一些经典的视唱进行背诵和默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五、改革思路和说明

(一)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视唱练耳》这门课程内容丰富,技术含量大,要很好的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学生大部分学习音乐时间较短,考前缺少系统的学习,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掌握及时调整,不能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分级进行。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基础乐理指导听音、视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深化巩固课上的学习成果,做到相互促进、融会贯通。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听、唱、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枯燥机械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视唱练耳(4)

Solfeggio(4) 课程编号:18600058j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专业 总学时数:64 总学分: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基础乐理、专业主科、音乐欣赏 大纲主撰人:吕秀霞

内容简介

《视唱练耳》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该课程传授有关识谱、听音的基础知识,发展音乐认知、音乐表现和音乐审美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视唱部分通过单声部、二声部以及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作品的学习,积累音乐语言,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自己声音,运用内心听觉不断检查和调整自己的音准与节奏,为今后从事演唱、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大纲

课堂讲授部分

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一)听觉训练

1.十个音符以内,要求使用全音符记谱。 2.和声音程: 包含所有自然音程。

3.大、小、增、减四种三和弦原、转位;大小

七、小小七和旋原位、转位;减小

七、减减七和旋原位。

4.和弦连接、两个升降号以内的大小调;正、副三和弦连接,属七和弦解决。 5.旋律听写 一个升降号以内的大小调式及民族调式,两个升降号以内的大调。

(二)视唱

三个升降号内的各种调式、四个升降号内的各种调式以及二声部视唱曲。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1.赵易山.视唱练耳高考辅导教材.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 2.孙晓洁.视唱练耳应用教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3.亨利·雷蒙恩。 视唱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

(二)主要参考书

1.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研究室.视唱练耳分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教研组.旋律听写教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3.尹正文,戴竹音,刘绵绵.视唱教程.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年 4.张重辉,高诚明。视唱练耳通用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及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

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理论的基础学科,是专业艺术院校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良好的听觉准确的节奏的学生从事任何一项音乐学习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大量的听觉和节奏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能力。在视唱部分通过单声部、二声部以及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的作品积累音乐语言,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自己的声,运用内心听觉不断检查和调整自己的音准与节奏,为今后从事演唱、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能熟练地识读五线谱及简谱。

2.通过听觉训练,获得运用听觉判断、记忆、分析、听写歌曲及器乐片段中基本音乐要素(如音值、音强、音高、音色、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的能力。

3.通过视唱,准确理解和表达各类音乐术语、表情记号、乐句、分句等。

4.具有运用首调唱名法或固定唱名法进行单声部音乐作品的视谱即唱能力,并从理论上认识、理解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内在联系。 5.了解多声部音乐相关知识,培养多声音乐的感知力。 6.理解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培养多元音乐文化认同感。 7.了解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历史与文化知识。

二、视唱练耳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视唱练耳》课程通过传授相关的识谱知识与听音训练,培养音准与节奏感,发展音乐认知,音乐表现和审美能力。为今后从事演唱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应在入学前有一定的演奏、演唱基础,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并达到一定的程度。

与该课程同时开设的相关课程有基础乐理、专业主科、音乐欣赏等课程。其中基础乐理为该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比如音程、调式、和弦等理论,为学生听记提供方便,使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音乐欣赏课程,能为学生积累音乐语言,感受节奏与旋律的有机结合,增强音乐记忆力和和感受能力,专业技巧课,能使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成果得到应用与深化,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指导和促进专业主科的学习。

三、教学要求及选编教材的依据

(一)教学要求

1.视唱练耳教学尊重学生的唱名思维习惯。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体系为主、兼学首调唱名法,避免由于唱名体系思维的混乱给学生音乐能力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音乐综合基础课的学科特点,采取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同步教学的方式,将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相结合,提升学科知识与学科技能的相互性与互辅性。

3.坚持在音乐体验基础上的“精讲多练”。对具有元素性特点的音乐基本原理、音乐基本结构及特性予以言简意赅的提示,着重通过听、唱、弹、写、律动等多种方式,结合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感知体验,使学生从音乐实践中掌握、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意义、功能,以及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

4.以教师和学生为教学的双主体,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互动性。

5.本课程采用分级教学,以学生的音乐学习接受能力、入学时的程度作为分级的依据。

(二)选编教材的依据

1.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教材的选编应本着思想性、艺术性、系统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注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基本技能的有机渗透。以音乐听觉发展为先导,体现音乐感受先于理论概念的原则。

3.根据内心音乐听觉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教材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呈现方式,使音乐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不断在高一层次上重复,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基本理论的理解。

4.重视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教学科目的联系和渗透。

5.课材选编注重广泛性与经典性相结合。选择古今中外音乐实例作为教材,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四、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环节

视唱练耳课程分为两部分,每次课为两学时,视唱一学时,练耳一学时。 1.视唱部分

可分为:复习旧课;学习新课;重点、难点单独练;个别提问;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练耳部分

可分为: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和弦;节奏;旋律听写和模唱。

(二)教学方法

1.视唱部分

(1)在视唱教学中,每次上课前练习各种音程; (2)学习视唱曲之前,练习所学乐曲的调式音阶; (3)单独练习所学视唱曲的重点、难点; (4)轻声连唱,熟练巩固;

(5)在练习视唱时,以清晰的图示打拍子,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速度和重音规律的内心把握。

2.练耳部分

(1)旋律音程训练时,先构唱大小

二、大小三度音程,然后再听; (2)练好窄音程的同时,加入四度、五度最后练习

六、

七、八度宽音程; (3)训练和声音程,先模唱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听唱结合;

(4)训练和弦时。先听原位大小三和弦,引导学生分辨大小三度,确定和弦性质、确定和弦结构,只要听出其中一个音,其他部分即运用音乐理论就能计算出来;

(5)节奏听写:①在最初训练时,鼓励学生听第一遍时不用动笔,用心聆听,从而获得整体印象,然后分析节拍,确定大约的长度,注意有特点的节奏型及其在整体节奏中的大概位置。②对节奏型进行基本训练,先掌握基本的节奏型,进行组合。由两小节至四小节,再至八小节逐渐延长。

(6)旋律听写:①单声部旋律听写是综合了音程、和弦、调式、节奏等内容,这部分练习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在音程节奏等方面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②对学生进行调式方面的训练,大量的视唱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调式和调式变音,将一些经典的视唱进行背诵和默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五、改革思路和说明

(一)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视唱练耳》这门课程内容丰富,技术含量大,要很好的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学生大部分学习音乐时间较短,考前缺少系统的学习,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掌握及时调整,不能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分级进行。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基础乐理指导听音、视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深化巩固课上的学习成果,做到相互促进、融会贯通。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听、唱、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枯燥机械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视唱练耳

完美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公开课

视唱练耳计划

视唱练耳教学

视唱练耳 教学计划

《视唱练耳》教学大纲

乐理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心得

视唱练耳教案

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1视唱练耳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