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

发布时间:2020-03-02 21:20: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大全

一.单项选择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140。

3.“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意义学习。

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5.一般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前一道另一种学习中去是一般迁移。 6.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大致相等。

7.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概念学习。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9.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泛化。

1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13.发现学习是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4.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动机。 15.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16.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

17.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人组织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问题解决。 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

20.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形成性评价。 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工作关系。 2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2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放任型。 2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民主型。

25.在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 26.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27.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28.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是教师行为中心理健康的表现。

2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30.为了保证和促进课堂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1.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32.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事学生的——受教育权。

33.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34.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必然的选择。

35.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

36.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考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

- 1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7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标准,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课标知识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77.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正确的是: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78.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79.课程改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80.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8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83.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8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8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教育法。 86.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三言两语。 87.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88.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8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十五大。 9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1.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92.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养。

9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9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95.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6.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9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99.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

100.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教师放在中心位置。

10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意义更大。

10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103.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104.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105.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106.“教师让学生学会认识,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107.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108.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多元性。

109.“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灵活性的特点。 110.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111.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自评与他评。 11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会认知。

- 3150.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 151.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15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153.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中。 15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陶冶教育的德育方法。 15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156.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157.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形成了正确舆论。 158.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教育论》。 159.“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赞科夫。

16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161.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16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地方。 16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时间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16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16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66.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167.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选择性。

168.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自我实现需要。 169.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170.“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应急。 17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

172.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 17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 174.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成为首因效应。

17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176.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177.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胆汁质气质类型的特点。 17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情叫原型。

179.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教育学。 180.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81.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182.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183.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184.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回忆。

18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主体性、示范性。 186.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定势。 187.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自然适度。

18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意志。

189.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19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191.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常模。

192.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模象直观。

193.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操作熟练。

- 523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原型内化。 236.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体现了教育民主。 237.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238.在教学中,通过材料感知产生疑问体现了问题链教学。 23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240.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哪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这句话直接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学说相支持。 241.学业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与新课程教育思想一致。 242.素质成长记录袋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常用方式。

243.成就动机卢纶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50%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 244.“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当代教师崇高职业操守的概括。为师的含义是传道、授业、解惑。 24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学记》。

246.1986年4月2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教师资格考核。中华人民过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247.“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春秋》不属于四书范围。

248.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249.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250.我国目前主要由地方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25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巩固性原则。 25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

253.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实质教育论。

254.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255.近代教育史上,是赫尔巴特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256.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循序渐进原则。 257.说法不正确的是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258.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59.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26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261.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各科教学活动。 262.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队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6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64.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265.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遗传在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66.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雅典教育。 267.普及义务教育始于资本主义社会。

268.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269.教材包括教科书、CAI软件、教学参考书。

27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271.课外校外教育史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 27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273.“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时期的教育特征。

274.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雅典。 275.以培养终于同志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斯巴达。

- 732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32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4.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主要体现额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325.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备课。

326.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信度。

327.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体谅模式。

328.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民主管理。 32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个性影响力。 330.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

331.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洛克,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持个人本位论。 332.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洛克。 33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著名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论》。

334.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335.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336.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凯洛夫。 337.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60年代。 338.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339.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赞可夫。 340.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

341.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创建于1960年。 34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科学技术。 343.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4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45.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346.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格赛尔。 347.中国古代“外铄轮”的代表人物是荀子。

348.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循序渐进。 34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35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351.“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35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遗传决定论。

35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显示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体主观能动性。 354.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少年期即高中阶段。 355.国家把深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356.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时教育目的。

35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35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35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成为培养目标。 360.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性质。 361.学生僧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36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自然的属性。 36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

36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安排。

- 9411.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41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413.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成为德育目标。 41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41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 416.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成为德育过程的结构。

417.构成思想品德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知。 418.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道德行为。 419.活动和交往时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42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导向性原则。 421.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途径。

422.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42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陶冶法。 424.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锻炼法。 425.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道德认识。

426.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427.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班杜拉。

428.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429.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43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成为民主管理。

43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43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的布鲁纳。 43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岁。 43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4岁。

43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43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437.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43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 43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44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44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44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44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44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内部学习动机。 44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外部学习动机。

44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4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举一反三。 448.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形式训练迁移说。 449.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450.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45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由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452.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45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正负2个组块。

454.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45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45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操作技能。

- 11信息是权威意见。

501.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感染。

50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503.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 504.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行动一致。 505.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

506.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

507.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508.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

509.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510.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 511.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512.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 513.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514.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515.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516.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517.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518.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影响。

519.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 520.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实践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教学过程的规划。 521.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

522.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

523.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疲劳和厌倦。 524.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问题行为。

525.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也有问题行为。

526.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527.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528.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

529.测验时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们心理特征。 530.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程序。 531.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532.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533.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很不协调。

534.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53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536.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537.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地注意是随意注意。 538.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53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适应现象。 54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20~40秒钟。

541.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倒摄干扰。

- 13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58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子啊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

582.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十四大。

58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教育体制。

584.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师五四制。 585.马克思主义认为,早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8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 587.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58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589.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59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591.在1951年提出的“范例教学”主张的是瓦·根舍因。

592.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坚持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593.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59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595.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家的论点是生活即教育。 596.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军事体操教育。

597.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598.我国颁布施行的壬戌学制是在1922年。

59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0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60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602.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新教育大纲》。

60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60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60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606.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607.课程具体包括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608.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11-15岁。 609.“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学记》首先提出的。 610.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大教学论》。

611.“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巴班斯基提出的。 61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史和谐教育思想。 613.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痒。

614.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61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61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

617.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618.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起导向作用。 619.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620.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 15661.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662.小敏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回答老师的提问总是又快又好。又一次,老师提了个问题叫小敏回答,她却答不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小朋友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他一定是在说自己,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的心理问题是常见的强迫症。 663.袁老师中途接手大三班的班主任,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惊醒体育活动时总是叫苦叫累,哪怕运动量没有超出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也是如此,如果你是袁老师,可在全班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664.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住咱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思维。

665.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666.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

667.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668.“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教育漫话》。 66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67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终身性特点的要求。 67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学校绩效。 67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沟通。

67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告诉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规律的反映。 674.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675.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社会性功能。

676.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直接经验在课程中的地位的重视。 677.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学科课程。 678.教学活动的本质是认识活动。 67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除3等于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80.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一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81.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复式教学。 682.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非指导教学模式。 68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夸美纽斯。 684.“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相对评价。

685.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686.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687.感受、参加、养成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688.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斯腾豪斯。

689.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加德纳。 690.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示范——模仿式。

691.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都是主体。

69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693.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校本课程。 69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695.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 17是言语信息的学习。

732.小明在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智慧技能的学习。

733.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性境是建构主义学习论。 734.联结论是由桑代克提出的。

735.被公认为是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是加涅。 736.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大致相对应。

737.安德森惹你完饿陈述性知识的例题及其例题网络来表征。

738.学习圆周、圆周率概念后,学习用π和X表示圆周率和圆周,这种学习属于概念名称学习。 739.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主要是由4个阶段构成。

740.在学习动作技能的培养中熟练操作具有5种主要特征。

741.在没有教师帮助下,学生通过活动解决学习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成就教学目标的方法是构架法。 742.学习者对材料进行提取和利用时,需要再认和回忆。

743.贾德所做的著名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744.“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侧向迁移。

745.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 746.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贡献是共同要素说。 747.问题空间是由允许的操作构成的。 748.创造性与生活条件无关。

749.从现代认识心理学的观点看,创造力培养的最好途径是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750.“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求证它的两边相等”。这是四种类型问题中的C型。 751.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他总是因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752.早在上世纪初,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发现,情绪唤醒水平高成过低却不利于学习,中年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

753.营业员不小心找错钱,主动归还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

754.幼儿园小朋友不愿意吃肥肉,把肉吐在地上,反映了儿童不能确定。

755.儿童易模仿影片中反面人物行为,导致不良品德。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做法是减少描写反面人物。 756.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决定教学目标、了解学习准备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四个阶段。

757.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是由低到高分成若干层次。 758.学习准备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759.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 760.在全人类中,智力呈常态分布。 761.“矫正错误”是注意的维持功能。 762.“灵感或顿悟”是创造思维。

763.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二.判断题

1.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错误。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因此,教师道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错误。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精神支柱。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3.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教师。——错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

4.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正确。

5.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错误。师生关系是以个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教与学的关系只是

- 1942.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法的四个阶段是:领会、联想、系统、方法。X(领会改为“明了”) 43.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X(桑代克)

44.桑代克于1908年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X(1903年) 45.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46.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

47.自制和自我监督是自我调控中最主要的方面。X(自制和自我监督改为“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 48.先天遗传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49.霍尔是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的最早提出者之一。X(维果斯基) 50.个体间智力发展是非常态分布。X(常态分布)

51.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表了自己关于记忆的研究。

52.斯金纳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过程。X(斯金纳改为操作学习论) 53.格式塔认为学习是由顿悟来实现的。

54.知识的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看对知识的分析概括是否恰当、运算是否正确。

55.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相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转化与发展。 56.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程序的知识。X(程序改为“步骤”)

57.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将新的命题与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要对信息进行精加工组织。

58.理学习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内部条件并进行言语指导,概念学习的例—规法与规—例法耶是远离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

59.动作技能的学习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基础。 60.动作技能形成的目标是熟练操作。X 61.分化的需要在同类的刺激中抽取出共同的特征。X 62.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 63.正例和反例的提供时学习模式识别的必要条件。

64.支持策略师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主要有信息获得、贮存、信息检索和应用策略。 65.学习策略对信息加工进行控制,主要是自我监控策略对个体认知过程的监视、管理和指导。 66.理解策略是指学习者能够将新的学习材料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并使之形成联系。 67.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都是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X 68.设计优化的教学结构的指导思想史在教学中设计先行组织者。X 69.什么样的人格特征有利于人在活动中创造。X 70.一般说来,定义良好的问题较易解决;而定义不良的问题较难解决。

71.“集体大脑”指一个新的设想可能由几个乃至更多人集中站到一起形成。X 72.多功能三角尺的开发属于希望点列举法。 73.法拉第对“电力”“磁力”关系的研究属“移植法”。X 74.兴趣定由内、外、直接、间接四个因素构成的。X 75.人本心理与加涅认为,要提示动机的本质,必须关系人的需要,把需要区分为一些基本的层次,对这些需要层次进行研究,从整体动机的实质。X 76.学习目标是学生对学习兴趣及结果的期待,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受到各种强化。X 77.道德和品德是两个相同的概念。X 改为:品德和道德是密切联系的,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78.品德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X 改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除了既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还要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他将随着个体的产生、成长、死亡而发生、发展以至消亡。 7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80.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受自身以外价值标准所支配。X 81.要是学生将掌握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主要是让他们掌握大量的道德知识。X 82.加涅将教学目标或学生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5类。X

- 21129.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130.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131.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13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改善了原先心理咨询较为被动的工作方式。 133.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134.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135.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36.语言的发展进程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 137.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138.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后天环境去决定作用。X 13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X 140.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等。 141.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42.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X 143.个案研究法是把个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X 144.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145.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146.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堆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研究。 147.同一心理技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148.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14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150.认知学习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三.多选题

1.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科学文化因素、社会因素。

2.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

3.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指导书。

4.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和顺序:课程设置、课时分配、规定培养目标、学科顺序、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5.“拔苗助长”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6.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一般的方法由将手、提问、组织讨论、家庭作业。

8.目前中小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投影器、录音机、录像机。 9.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中小学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家庭教育、高等教育。 10.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11.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知、情、意、行。 12.教学的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分组教学。

13.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4.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5.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6.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

1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都达到,体现国家队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 2352.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字词、人名、时间、观念 53.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效度、信度、标准化 54.性向测验用于测量:潜在才能、能力倾向

55.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调节与维持功能

56.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外显性 57.人格的本质特征有: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复杂性、功能性

58.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

59.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横断研究法、纵向研究法、群体序列研究法

60.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

61.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容的丰富、课程结构的更新 62.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63.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 64.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

65.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是: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66.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以业余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短期为主

67.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68.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是: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个别差异 69.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

70.学校文化的内容有: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个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

7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72.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公共性和生产性、科学性、国际性、终身性和未来性 73.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74.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措施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程,获得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75.聘任教师的形式有:招聘、续聘、解聘、辞聘

76.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77.参观教学法可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78.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

79.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80.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教育法,制定本法

81.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8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8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来保障”。

84.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突出地位

85.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86.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 25125.学习策略的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表面深层成就法、构架法、学科渗透式教学、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 126.学习策略教学的程序:策略教学计划的制定、将策略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127.为了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合理编排教材内容应做到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128.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化说、奥斯古德的歉意三维曲面模型、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产生式迁移理论

129.下列属于创造法培养中的类比模拟法的是鱼-潜水艇、蝙蝠-雷达、蒲公英-降落伞 130.问题解决的特点是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认知操作性

131.问题解决的类型是定义良好的问题和定义不良的问题、排列问题、结构推导问题、转换问题 13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33.创造性的评定原则是一致性、多样性、适应性

134.创造性评定的基本方法是创造性测验法、创造性实验法、作品分析法、主观评定法 135.创造性的评定工具:南加利福尼亚大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威廉斯创造力测验 136.维纳的三维归因分类有内外维度、特定维度、可控制维度

137.研究者发现,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的不同是:不同成就目标定向的个体情感方面有差别、不同成就定向的个体在行为方面有差别

138.学习动机的分类是内在动机、外来动机、主动性动机、辅助性动机

139.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人本主义的需要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习得性无力感理论与自我效能感理论

140.品德的心理结构可归纳为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教育基础知识指南》课本知识整理

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意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X100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6.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总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7.先于一切的活动则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心向与定势。 8.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瞬时记忆。

9.在读一首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过度学习。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10.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自律性。

11.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程序教学。 12.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课堂气氛。它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13.有系统的根据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材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教学评价。 14.标准化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可比性。 15.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信度。

16.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1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时以信息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18.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19.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0.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学生为中心。 2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2.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 2768.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69.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70.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71.《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72.《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73.《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

74.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时间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75.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即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76.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为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77.德育时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78.自由联想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

79.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80.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81.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82.亚里士多德历史性贡献是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83.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84.裴斯泰洛奇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称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85.赫尔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86.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87.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88.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89.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90.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作出结论。 91.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92.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93.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94.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 95.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氏、大司徒 96.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称为:校、庠、序 97.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

98.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

99.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

100.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101.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系

102.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 103.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 104.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私学、书院 105.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106.5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 107.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108.“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 10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

- 29154.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155.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156.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 157.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158.壬寅和癸卯学制的制定参照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 159.首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 160.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 161.壬戌学制借鉴的是美国学制 162.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16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64.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165.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史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166.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及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67.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市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168.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整体发展学说基础之上的。

169.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科学专业素养及教育专业素养两个方面。 170.课程从广义上来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171.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172.CL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步骤组成。 173.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可操作性及灵活性

174.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式等

175.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17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177.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178.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统一体。

179.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180.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181.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182.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组成 183.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详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184.“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 185.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

186.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187.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188.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18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190.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91.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192.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193.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他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9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195.《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96.《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97.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98.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9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 312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2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2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2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24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2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2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249.“机敏、迅速合理处理问题的品质”是意志的果断性。

2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251.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252.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定型的期望,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253.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254.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255.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正式群体。

256.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257.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58.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259.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260.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261.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 262.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263.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264.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剥夺学习权利等手段。

265.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 266.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267.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 268.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 269.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地、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270.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71.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272.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273.人际交往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274.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275.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人际交往。

276.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277.教学评价是指由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78.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279.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 33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3.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324.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325.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

326.义务教育,也叫强制教育,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327.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328.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329.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师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

33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331.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德育

332.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课程计划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333.看书用红笔划重点,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334.坐车,近物快,远物慢同方向是运动视差

335.云彩飘动,好像月亮在行,云彩没动,这是诱动 336.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组织特性 337.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338.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339.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40.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341.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342.感觉性和感受性是反比关系

343.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44.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34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346.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由: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347.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348.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349.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350.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351.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352.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35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354.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言的客观学习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如看见红旗,立即认识它 355.“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人”写成“丫”对比 356.远物模糊,近物清楚是空气透视

357.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358.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359.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360.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61.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 35科全书”。

401.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402.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403.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404.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地能动的实践过程

405.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40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407.“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408.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四位能力是决定性因素。

409.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410.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411.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412.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413.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414.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4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早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416.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417.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418.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419.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420.我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421.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422.教学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423.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424.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425.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

教师公招考试论述题

四川成都_教师公招考试试题

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整理篇)

眉山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

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课堂笔记

教师公招招考教育学题库(三)

教师公招招考教育学题库(二)

幼儿园教师公招考试题(技能考试)

教师公招招考教育学题库(一)

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
《四川省各市县(区)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