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广西教师公招《教育学与教学法》第四章基础知识整理

发布时间:2020-03-02 12:02: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职业概述

1、教师的作用

①文化的传播者;②灵魂的工程师;③成长的促进者

2、教师的角色(多样化)

①传道授业者;②朋友;③榜样示范者;④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⑤研究者;⑥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⑦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3、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①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职业

二、教师劳动特点

①复杂性 ②创造性 ③长期性 ④示范性

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机智上,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三、教师专业素质

①专业意识 ②专业态度 ③专业知识 ④专业技能 ⑤心理品质

四、教师专业发展

4、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是专业理想

5、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 条件性知识具体化为:①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②关于教与学的知识;③关于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6、教师的专业能力 ①教学设计能力 ②教学语言能力 ③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④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⑤教育研究能力 ⑥创新能力

7、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三阶段发展: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2)四阶段发展:职前储备阶段——入职调整期——巩固稳定阶段——创新成熟阶段 (3)五阶段发展: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①师范教育、②新教师的入职培训、③在职培训、④教师专业发展学校、⑤自我教育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学生是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的特点;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①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这是学生质的规定性;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③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学习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①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最高表现);②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二 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①遗传素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和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学生的发展进程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2、环境

①家庭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过度保护型、过分干涉型、严厉惩罚型、温暖理解型

3、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①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②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4、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①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②学校教育具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一)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要求:对青少年进行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

2、经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跳一跳,摘个桃”

(二)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要求: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含义: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面发展不均衡;另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生理成熟先于心理)

2、要求: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要求:学生发展的 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要求:因材施教

四、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适应合体发展的不平衡性;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及内容

1、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2、师生关系的内容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接受关系。(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1、专制型师生关系

2、放任型师生关系

3、民主型师生关系

三、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

四、新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教师公招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教师公招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教师公招招考教育学题库(三)

教师公招招考教育学题库(二)

教师公招招考教育学题库(一)

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课堂笔记

成都教师公招

教师公招经历

广西教师公招《教育学与教学法》第四章基础知识整理
《广西教师公招《教育学与教学法》第四章基础知识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