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国人的服饰变化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的历史原因[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2 20:44: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国人的服饰变化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

失的历史原因

——以中国人传统服饰汉服的遗失与复兴为例

汉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装,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延续了3700多年,韩国韩服和日本和服更是直接由汉服发展而来。

远古时期,原始人用皮毛和树叶包裹身体,摆脱了赤身裸体的时代;夏朝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源于对天地的追求;商朝多采用上衣下裳制,以小袖为多;周朝沿袭商朝制而略有变化;秦朝将阴阳五行渗入服饰;汉朝多有宽袍大袖为主,图案大气明快,色彩艳丽;魏晋南北朝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隋唐衣饰日趋华丽,富有时代特色;宋朝注重文治,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服装造型日趋封闭;元朝多有质孙服;明朝以周汉,唐宋为准则;清朝是古服与近代服的交界点;北伐后,中山装与西装为主;20年代旗袍风靡一时;文化大革命草绿色军便装开始流行;到如今服饰已然多元化。由此可见,服饰不仅仅是遮羞和体现地位的工具,更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汉服的历史和发展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史记》载,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

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黄帝时代冕冠出现,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夏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逐渐完备。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创造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

汉族的这一服饰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来汉人服装的基本特征是没有大

的该变。一直三百多年的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洲贵族统治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并以残酷的手段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剃发”也作“薙发”)。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当时孔子的后裔衍圣公孔闻謤上书多尔衮,请求保存孔府家服饰,说:“先圣为典礼之宗„„定礼之大要莫于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曾变易„„”,遭到多尔衮拒绝。今天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服饰。

《易经》〔系辞传〕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尚书正义》曰:“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

《左传春秋正义》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淮南子》曰: \"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

《明实录》正德十四年乙卯监察御史虞守随言:“盖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者,以有礼义之风,衣冠文物之美也。”

汉服,顾名思义是汉民族的服饰.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所独有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服装,汉服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朝代的变革而产生了断层。 汉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

日本和服,韩国韩服皆来自于中国,然而他们如今在重要节日仍然是用自己的服饰,而不是如我国一般西装洋服占据了所有正规场面。泱泱大国,传承数千年,难道就没有自己在节日可以穿的传统服饰?不要说旗袍,不错,旗袍是影响了中国衣装很长一个时期,但旗袍早已与最初的长袍大袖相去甚远,为了迎合西方的审美,早已不再有当初的古韵,更何况清朝短短几百年,何德何能代表我泱泱大国五千年的传统。有没有可以现代穿的,但还是保持传统式样工艺穿着顺序比较考究的汉服呢?没有,网上能找得到的所谓汉服店卖的衣服更像是电视剧戏服,不伦不类,形似神不似,有的更是受现代垃圾古装电视剧的影响,一点也没有古色古香精致大气的感觉。

2005年11月25日,巴黎时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消息从巴黎传来,多少国人面对新闻无言以对,春秋时期屈原不忍见楚国被攻占,抱石投江汨罗身死,才有端午节日出现,然而就是韩国的申报,使得我们传承了数千年的节日不再属于我们。

细细想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有像华夏民族这样,创造了如此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但是又有哪一个民族,遭受过如此惨烈的文化浩劫?

我们逐渐消亡了有三百六十多年的传统文化,正在满怀屈辱地站起来,却是带着满身的口水。我们的传统什么时候开始消失的?应当追溯至三百六十多年前吧?1644,明朝灭亡,满族入主,最先消失的是我们的衣冠、礼乐传统。

为什么在古时候我们被称为“礼仪之邦,衣冠上国”,而我们对此一点感觉都没有呢?再举个例子,对汉族人至关重要的冠、笄礼为什么没有出现在红楼梦中呢?很简单,作为旗人的曹雪芹,哪怕再了解汉族服饰,也无法体会汉族的礼仪。

清政府勒令汉人剃发易服。众所皆知,“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唐孔颖达《左传?定公十年疏》),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以礼乐和章服为核心和外在体现。剔发易服无疑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动脉上毫不留情地砍一刀,而礼乐文化如冠礼、祭礼等,又是和章服文化枝蔓相连,相辅相成,如此,礼乐、章服文化均在三百六十多年前遭到一次灭顶之灾。

没有了庄重的衣冠约束行为,没有大气的礼仪修养身心,我们当然成了“披发左衽”的野蛮人。

两百六十七年后国父孙中山“驱逐靼虏,恢复中华”,然而面对已经经历了长达两百六十多年的文化断层,国父似乎也是一筹莫展。从他参与设计“中山装”中似乎可见一斑。他一面反对长辫旗装——这很正常,众所周知长辫旗装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成为中国人一个耻辱的标志。一方面国父站在一个被满清政权毁得差不多的华夏文化面前,又无法找到一个能够概括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服装,只得“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中华文化习俗辞典》)。大概除了前身能代表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四个口袋能沾点传统文化的边以外,这个中山装只能算得上是一种自始至终带着政治味道的时装。

先是新文化运动,我们否定着过去,然后是阶级斗争,我们批判着过去,接下来是改革开放,我们遗忘着过去——汉人的辞赋,唐人的笑靥,明人的魂魄,几乎荡涤一空。这样做的更深一层后果是——我们先是全盘否定了过去,但是自己所处的现在并不比过去好,我们不知所措了一段时间,只得将目光投向具有经济优势的西方。国人崇洋媚外的根源,恐怕正是如此。

于是,国民凡有愚昧、奸猾之状,皆归因于“国民劣根性”,实乃上下五千年来千古奇冤。都说这是劣根,但这个劣根的根,在哪里!孔孟老庄,诸子百家,我们温良而勇敢的祖先,何曾教过我们那些下三滥的东西?!

树大有枯枝,任何一个民族,都会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道德或是原则方面的问题,更何况是拥有众多国民的中国,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历史,又岂能将一人之过加于整个民族头上。更何况,这些所谓的“劣根性”,恐怕也并非仅华夏民族所独有。再者,谁曾想过,满清异族统治,以外心对汉人,这又损毁了多少华夏民族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士大夫气节呢。

我们生在一个落后的阶段,就满怀愤懑地将原因归咎于祖宗,却从不曾细细追究华夏民族发展脉络,深深体会华夏民族之伤。别说是孔子,哪怕是钱穆先生,若在天有灵,都要长歌当哭!

是的,我们有了新文化,我们讲民主讲科学,却回头鄙视地朝祖宗脸上吐一口唾沫,那意思分明是在说,别人有的,您老人家都没给我!

崇洋媚外的深层心理,就是如此——自卑,深深的自卑。

文化断层让我们手中一无所有,而经济又更不是我们的优势,那么西方的经济优势就直接转化为文化优势。经济上的劣势可能会让一个民族的发展滞后,而经济上劣势带来的文化劣势,将毁灭一个民族。因为文化直接决定一个人、大至一个民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欧日韩的文化侵略,正步步逼近,而开门揖盗的,正是我们自己。 正如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在接受新闻周刊的采访中所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为了物质进步,我们踉踉跄跄、慌不择路,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我们跑到终点,不但发现爷爷奶奶偷偷塞到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掉了,而且成为一个赤裸裸的‘现代人’,忘却了自己是中国人。”

正是这种急追的心态,让我们少了冷静和从容,多了焦躁,和最致命的,自卑。

我们学英语,却不知道自己的母语,汉语是多么古老多么美丽的一种语言;我们过情人节耶诞节,却不知道自己的节日蕴藉着我们的祖先多么纯洁的希望;我们讲民主科学,却忘了本属于自己的道德规范!

服装、礼乐、图腾、汉语、中医、古建筑、传统节日、道德规范„„,即便是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又还剩多少可以让我们挥霍?

三百六十多年的文化断层,足够让一个民族的下一代忘却自己,足够让一个民族的文化,像深陷于流沙一样,被时间悄无声息地吞没。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今汉服复兴运动在大陆也进展了十几年了,从早年被人当做另类到如今渐渐被人接受,这条路走得确实不太容易。不过相较于这些年社会流行起来的“国学”热。汉服复兴由于其圈子的一些保守性使其仍有些小众。

我们复兴的绝不只是一件衣裳,这只是最表象的东西,我们复兴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文明!而是以汉服为表象的民族传统文化!

复兴汉服的行为可以对中国文化有更多的反思,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当然不仅仅包括汉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行为可以代表新时代部分青年的文化自觉。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而我们却深感一种危机,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化领域的精髓在逐渐沦落,年青一代浮躁不安、崇洋媚外、拜金主义思想极为浓厚,他们一味追求时髦,无暇顾及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

中国服饰的变化

二十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

关于改革开放中国服饰的变化

一份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

浅谈中国现代服饰中的传统文化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变化

谈谈服饰的变化

传统文化遗失的例子

从国人的服饰变化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的历史原因[优秀]
《从国人的服饰变化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的历史原因[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