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说课稿《古诗配画》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2: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河北省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竞赛说课稿

课 题:《古诗配画》 年 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

参赛单位: 承德市平泉县营子中小学

参赛教师: 孟

间:2013.6

《古诗配画》说课稿

承德市平泉县杨树岭学区 孟幻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承德市平泉县杨树岭学区的教师孟幻,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配画》。

一、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三年级第十七课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本课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最佳范例之一,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利用Word来设计艺术字和编辑电子报纸奠定了基础,本课关联了之前所学的用Word来输入文字及对文字的修饰等知识。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品诗赏画的艺术氛围中,掌握新知识。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对信息技术学科充满了好奇。对计算机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刚接触新鲜事物,有兴趣学习本课,从知识储备情况来看,学生具备了用Word来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内容和新课标要求我我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 (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 (3)让学生学会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古诗配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插入图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教学难点: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五、教法学法 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利用课件激情导入新课,然后设置具体的操作任务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体验成功(实践导向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法),对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采用演示转播的方法(演示转播法)。

学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学”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学生又在交流中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本环节主要从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

(一)动画激趣、情景导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互动评价

(四)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五)总结方法、浅谈收获

(一)动画激趣、情景导入

上课伊始我会向同学们播放一段关于古诗配画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诗文的博大精深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看着这么美的画面,听着动人的古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如果我们能把这美丽的画面与动人的古诗组合在一起,那就更能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古诗配画课好吗?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古诗配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也想动手创造自己的作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准备阶段

这个环节我是运用问题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我问:那同学们想不想当一个小艺术家、小设计师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计算机一起来完成古诗配画。(揭示课题,进入新课)

学生自主完成以下操作:

(1)进入“古诗配画”教学文件夹。 (2)上网搜索图片。

(3)小组合作或请教老师完成操作。

设计意图:运用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当小艺术家,小设计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激发的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创作。

二、明确任务

上述准备完成后,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面操作: (1)输入古诗

(2)搜索图片

(3)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4) 设置图片大小和位置 (5)设置环绕方式

在出示任务后,对学生进行温馨提示:在每一个任务中,可以打开相应的操作步骤提示,但鼓励学生先尝试,当遇到困难时再浏览操作提示。为了任务顺利进行,我制作了学习卡,发放到小组中去。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自学任务。

设计意图:在任务驱动模式下,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探究实践

学生利用学习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操作。

1、出示学习卡让学生根据学习卡上的内容自主学习。

2、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或者请教老师帮助。

3、将自己的作品作细致的修饰与调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步尝试,初步完成“古诗配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解疑

学生的初步作品,图片位置会不合适,需要通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这正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环绕方式选项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教师演示讲解清楚,在此部分我演示讲解。然后学生再补充修饰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讲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操作过程,让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再次动手操作弥补自己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交流展示、互动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

2.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全班评价。

3.教师选择较好的作品进行全班口头点评给予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并对古诗配画的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这样的评价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评价的作用。

(四)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通过以上学习操作,学生的第一份作品已完成,为了加强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熟悉与掌握,我又及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进行练习巩固。

快速完成以下操作:

1、根据所学内容为你喜欢的古诗配画。

2、把《我的好朋友福娃》插到自己喜欢的位置,设置环绕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获得的新知,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

(五)总结方法、浅谈收获

引导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如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 2.你发现了那些好的操作方法?

3.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哪些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体现了对三维目标实施与掌握情况,并达到有机统一,关注了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整节课都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参与指导。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节课的优势体现在:

1.学生自学为主,学习兴趣高,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2.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水平自主学习,效率高。

3.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和解决重难点。

4.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的有机整合。

5.多角度的评价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随着课堂的进行,预设与生成问题不能达到良好的统一,比如对学生的

指导还不够,我会灵活机智的处理好这些新生成的问题,来弥补我的不足之处。

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

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多媒体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教案

古诗配画教案

古诗配画比赛总结

古诗配画教案二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说课稿《古诗配画》
《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说课稿《古诗配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