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课程“热”下的“冷”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1 17:01: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课程“热”下的“冷”思考

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就戴着神秘的面纱,悄然走进我们的课堂。在对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有几分惊喜,又有几分迷惘。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注意到了师生间的民主,注意到了情境的创设,注意到了合作讨论、自主探究,注意到了动态生成„„课堂也似乎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听——学生在辩论争鸣,看——学生在自主探究„„这样的课堂不能说不生动,不热闹。但欣喜之余,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对于“形式”的追求,往往多于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关注;对于“热闹”的追求,往往多于对数学实际教学效果的考虑,数学课堂走入“时髦”的误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数学课堂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作一些“冷静”的思考。

下面这些现象是本人在课堂中看到的或听到的,很值得深思,我把它记录下来。

现象1:一位教师在一年级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为了体现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始终笑眯眯地对着学生,课中,有的学生站着,有的学生钻到课桌底下,更有的学生在教室中自由走动。教师一提出问题,学生便“我、我、我”地把手举得老高,但真的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却不知所以然,甚至连老师提的什么问题都不知道。更搞笑的是,当老师叫学生看书时,“啪”的一声,一本书从第一桌学生的手里飞到了教室最后面听课老师的跟前。

现象2:一位教师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出示教材中的儿童公园的情境图,画面可以说是美不胜收,在音乐中,教师提问:你从儿童公园中发现什么?由于农村孩子对儿童公园不熟悉,看到花花绿绿的图时,没有去关注数学问题,而是关心高架车那么高,人会不会掉下来。孩子是天真的,他们不能领会教师的意图,时间一分分过去,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不着边际,只有教师干着急。

现象3:一位教师在教学“我和小树一起长”一课时,教师组织小组活动次数达5次之多,而且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不知道干什么,只能在一旁做看客。课堂中看似热热闹闹,结果是蜻蜓点水。因为活动次数多,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所以其中两次都是在学生讨论最热烈的时候,教师急踩刹车,进入下一环节,学生意犹未尽,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现象4:这是在低段常见的现象,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然后是“啪、啪、啪”训练有素的掌声,“你真棒”的夸奖声。整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评价学生成了格式化,也不管问题的难易,回答得是否精彩。

„„

通过这些现象,我对新课程倡导下课堂中的一些“得”与“失”进行了思考。

一、关注民主平等,莫失“井然有序”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新课程提倡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应多一些民主,少一点纪律;多一点活跃,少一点沉闷。这一理念的确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但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坐没坐姿,站没站相,别人讲话随意插嘴,更有甚者,在教室自由走动。面对这些秩序混乱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这是对学生合法权益的尊重,因害怕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敢管理,不敢批评。就像现象1中的老师,整堂课笑眯眯,当发现有位学生钻到课桌底下,仍问:“还有在桌子底下的学生吗?”果真还有两个。纪律的不好直接导致倾听能力的下降。课堂中学生不愿倾听,不善倾听,不会倾听。

要民主,还要不要纪律?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是进行正常教学的前提。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看似很活泼、很热闹,但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教材编得好,学生一进入学校,就是课堂常规的教学,教学生怎样坐、立、举手、写字、读书,正确的姿势不但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很大影响,更为创设一个整齐、有序的课堂作保证。我们要的课堂始终是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的。

二、关注情境创设,莫失“合情合理”

创设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但同时暴露在我们面前的情况是:过滥、过度、过于平庸或过于花俏的情境充斥着数学课堂,有的教师忽略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既脱离教学内容有远离教学目标的无效情境;有的教师为了“出奇制胜”片面追求情境的“新异”,忽略了情境的真实性,课堂中出现了许多人为编造的谎言式情境;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情境的“有趣”,而忽略了情境的负干扰因素,影响了新知的学习。情境引入是把“双仞剑”,选择不当就会产生牵强附会的现象,就像现象2中的儿童公园情境,因学生的不熟悉,而导致课堂流程的不畅。对于在农村孩子而言,赖蛤蟆几条腿的情境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创设情境要做到合情合理、适度实效。即新颖——既让人出乎意料,又觉得合情合理;简洁——不可绕大圈,既费时又不讨好;吸引人——既吸引学生,又吸引老师,只有这样,双方才会投入,才会互动。

三、关注合作讨论,莫失“静思默想”

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结果看,它有利于培养

学生合作共处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课堂信息的多向互动,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由于运用操作不当,使这种活生生的充满人文精神的学习组织形式成为一种低效、高耗的表演形式。有的课堂教学轰轰烈烈,教学效果甚微,有的违背教学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我们知道,学习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心智的活动过程,是一种个体行为,它需要独立思考,静思默想,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入合作学习。

合作活动时,教师要奏好三步曲。前奏: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么干。序曲:引导合作交流前,教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发现。那么小组活动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进行曲:交流评价,组内分工,全班汇报。我个人认为,序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合作学习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现象3中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摆设,在热闹的背后,透露出的是放任、随意与浮躁,是没有实效的。

四、关注自主探究,莫要“放手不管”

数学课程倡导“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等新的教学理念。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探究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学习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于是,课堂中就有了许多的探究活动。在高兴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在探究,老师在干什么——正袖手旁观作看客呢。看似真的把学生的主动权发挥的淋漓尽致,殊不知,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漫无边际的毫无目标的胡思乱想,毫无意义,而且误导学生对科学探索的严谨性。在学生探索时,教师绝不能放手不管,因为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学的效率是低下的,课堂也只是徒有其表的热闹。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课堂中,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引领学生“风风火火闯九州”,有效地进行探究。同时,自主探索并非“灵丹妙药”“包治百病”。在提倡自主探究时,教师要把接受式以及其它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让课堂更扎实有效。

五、关注生活数学,莫要“本末倒置”

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知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数学生活化”成了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牵强附会,生拉硬拽;有的不加选择,照搬生活场景;有的将二者混为一谈,将数学课上成生活课。在这些课堂上,教师热衷于联系生活:课始创设生活情境,课中联系生活实际,课尾解决生活问题,整堂课,我们只见生活的“森林”,却不见数学的“树木”。,生活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维的培养也缺席了。

数学课堂的主角永远是“数学”,生活它只是知识借助的一个载体。我们要把数学的根留住。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分清“本”与“末”——生活是

“末”,知识才是“本” !千万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六、关注动态生成,莫要“牵强附会”

教学有它预成性的一面,但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智慧的头脑,灵活处理教学中的意外,遇到意外情况,教师要有应变能力,随机生成。 新课标提倡“动态生成”,教师在实践中“因生成而精彩”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这给教师一个误导,认为课堂上只要有了生成,课堂教学必然会精彩。而事实并不尽然,有些数学课,教师也非常重视生成,但课堂教学并没有因此而“锦上添花”,相反,常常因为生成不当,牵强附会而使教学节外生枝。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袋中摸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长度的物体,1米、1分米的没问题,但教师叫学生摸出1厘米长度的吸管时,由于1厘米太短,袋子又大,学生怎么也摸不到,虽游戏很吸引学生,气氛也很热烈,但仅仅为摸出1厘米,花五六分钟的时间,值吗?我认为当教学出轨时,该把学生领回正道,还是该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否则亮点出不了,反而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致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

七、关注课堂评价,莫要“虚张声势”

走进新课程下的课堂“你真聪明”“你真棒”之类的赞美话语不绝于耳。老师与被赞美的学生脸上都挂着笑容,其他同学则以掌声加以赞许。这与传统教育的一味批评、指责学生相比,确实有很大的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新课程提倡多鼓励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此,哪怕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绩,教师都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但这并不是说表扬多多益善,赞赏要有“度”,一节课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会把表扬变成一种公式,会使赞赏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随便应付的学习态度,所以表扬要真诚适度,而不应“虚张声势”,让学生在表扬中迷失自我。

课改犹如春风吹皱一江春水,给小学数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课改实践中我们要做一个冷静的人,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跟风。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少一些形式主义,真正在“新、情、趣、活、美、调、实”7个方面下足工夫,使课堂变得更加扎实有效。我们教师要不断地积淀知识,不断的锤炼教学技艺,使自己和新课程同步成长。

冷和热

热与冷诗歌

“冷”处理“热”事件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冷看“莫言热”

加 热 与 冷 却

《1 冷与热》教案

高考专业冷与热

热政策V.S. 冷市场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热”下的“冷”思考
《新课程“热”下的“冷”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