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4 02:01: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社会大课堂

1、教学目标: 实践课堂知识,内化形成技能。引导学生运用课堂知识,解决面临困难,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好奇,勇于探索、实践,完成任务目标,激发求知的欲望和行为。 角色扮演,直接参与社会生活。代入式实践体验,体会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促进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感恩教育,学会珍惜劳动成果。通过自己劳动,学会珍惜劳动成果,体会丰收的喜悦,感恩父母的辛苦。

2、教学方法:讲解讨论、示范引导、总结分享

3、教学用品:任务书、义卖道具、条幅、队旗、统一服装、教师对每个学生评价表、小队评分表格、学生自评表(包括学生自主探索随时记录内容,如认识了哪些蔬菜?茄子、番茄„„)通过学习,了解常见的社会机构或场所的职能。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或问题时,能知道去哪里解决或寻求帮助。

4、学习重点:

1、树立正确的进行社会活动的意识。

2、在社会活动中锻炼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习难点:

1、提高独立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社会能力。

2、从情感上体会各种社会活动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些社会机构或场所,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地方的职能。

二、社会场所知多少

1、社会生活中,各种机构或场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我们提供了服务和帮助。你了解这些机构或场所吗?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2、看图说事,我知道这些机构或场所的职能。

3、社会生活守则 列举一些生活中经常要做的事情,小组交流:当我们要解决这些事情时,需要去哪些机构或场所?

4、走进社会大课堂 选择一个我们参与过的社会活动,讲一讲自己的经验或建议。 (1)选择旅游地,计划行程。(2)预定车票、船票或机票。(3)收拾行李。(4)准时乘车。 (5)到达旅游景点,参观游览。

5、社会助我快乐成长 社会是个大课堂,让我们增长知识、快乐成长。一起分享走进生活的活动经验和收获吧。

三、教师小结: 走进社会,学习知识,获得帮助,珍惜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就一定会有许多收 获。

第2课 有话好好说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价值选择。

- 1

第3课 老师,您听我说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异性同学最欣赏的特质有哪些。2.帮助学生产生自我改善的意愿,并制定改善计划。

教师总结:

1.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

2.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有道理的,对于别人不同的选择,我们可以试着去了解他的原因,就会体谅.接纳别人的想法。

3.我们除了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外,对于和自己想法不同的同学,也应该去尊重他们。

准备活动:我欣赏

教师说明:我们会欣赏某些人,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的某种特质吸引了我们。现在请同学们用具体的词语写出你所欣赏的异性同学类型。老师先来做一些提示:我欣赏开朗.活泼的女生;我欣赏大方.勇敢地男生。 1.请学生思考后填写黑板上的内容: (1) 女生填写:

我所欣赏的男生类型是¬¬¬—————————— 我不欣赏的男生类型是—————————— (2) 男生填写:

我所欣赏的女生类型是—————————— 我不欣赏的女生类型是—————————— 2.填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选代表,吧小组同学的意见在全班分享。

4.教师在全班将全班同学都认可的受欢迎的人的特质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小结:这些同学的心里话启迪我们要注意言行举止,凡事真诚善良.性情开朗.乐于助人的同学都是受别人喜欢的。那些不符合学生规范的行为,如:撒谎.懒惰过分爱打扮等,无论男生.女生都是不受欢迎的。

发展活动:朋友眼里的我

教师说明:我们知道了受欢迎和不受欢迎的同学的特质后,该如何做一个受人欣赏的人呢?你知道自己在异性好朋友眼里的形象是什么样子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以下的活动来了解一下吧。

- 3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所看到的都属于学习习惯,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个人需求的不同,以及每个人对环境中的各种学习忍受度不同而养成不同的学习习惯。虽然我们尊重每个人的习惯,不过当有些习惯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或给别人带来不便时,我们就要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而且要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活动:学习面面观

教师说明:在准备活动中我们了解到每个人的学习习惯或多或少都有不同。 1.教师说明:学习习惯包括了下列各方面

(1)生理面 (2)社会面 (3)情意面 (4)环境面

2.教师请学生翻开学生用书,请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自我反思,在每一组图中找出一张与自己情况相符合的图,在旁边打“√”

1.生理感觉方面:

(1)分享讨论:教师请学生自由分享个人在什么时间读书的效果最好?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整理小结:选择有效的读书时间才能事半功倍。 4.社会性方面:

(1)教师请学生就自己在本子上勾画的项目说出自己的感受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是继续还是改变?为什么?

(2)教师结合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了解:

每种完成作业的方式都有不同的效果,可依作业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式。 5.个人情意方面:

(1)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请那些平时做事能够坚持到底的学生,与同学分享个人能做到的原因或所使用的方法。

(2)教师整理学生所分享的内容,也提醒学生:别人的经验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学习新事物时若经常半途而废,则一事无成。

教师小结:

1.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习惯。

2.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才有效果,若发现学习效果欠佳时,可以尝试调整个人的学习习惯。

- 5

9.睁开眼睛后,师生共同数一数正确的盏数,并讨论为何对每天都可看见的教室灯数不够清楚,而刚才却可以在1分钟之内记得那么多图中物品?

教师小结: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事物很多,但只要专心注意,这些事物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我们发生关系,进入我们的记忆库里。

教师归纳:

1.对身边的人.事.物要注意,只有专心才会把信息输入。

2.运用各种方法将收到的信息从短暂的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存在脑子里。 3.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整理成不同的档案,以便随时运用,总之,学习是有方法步骤的,我们要运用更多.更好的方法来帮助学习。

6.多彩的课外生活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2.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及服务项目。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主题创意秀

教师说明:请同学们看图,图中的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设计出许多形状,你是不是也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设计出许多形状,你是不是也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做做呢?

1.教师出一个主题,形状或动物皆可,请学生用肢体创作出来。如:最大.最小.最长.最短.某个阿拉伯数字.小兔„„

2.教师向学生说明:除了个人肢体创作以外,也可以依据主题需要,不拘人数,自由组队创作,例如:方形.圆形.多边形.动物„„

3.在肢体创作的活动中,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还是不满意?原因是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相同的主题下,每个人或每个小组表演的动作会完全相同吗?如果不是,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原因是什么?

5.请学生看黑板,在本子上进行填写。 发展活动:我是设计家

教师说明: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能用自己的肢体创作出这么多有意思的造型。现在请同学们当一次小设计家。

1.教师请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想法,自由选择主题,设计一个作品,并把你设计的内容画在本子上。

- 7

E.珍藏或存放图书的是什么地方? F.中国图书分类法将全部知识分几类? G.图书馆所藏收藏的资料可分为哪两类? H.办理借书.还书业务的是什么地方?

I.设置视听媒体.读者可以自己操作来阅览视听资料的是什么地方? J.OPAC是指什么?

3.教师依各组答对的题数,统计各组得分,并给予得胜小组称赞与鼓励。教师小结:

(1)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好伙伴。 (2)为了方便管理,图书要分类,图书馆内要分区。

(3)图书馆内所收藏的资料,除了图书资料外,也包含不具图书形式的非图书资料,如杂志.报纸.幻灯片.投影片.电视.光碟.网络.图片.地图.标本.模型等。

发展活动:打开智慧之门

教师说明:同学们上节课结束时老师布置大家利用课外时间到图书馆查找.借阅3-5本书,这个作业你们都完成了吗?通过实践,你们对图书馆的使用方法是不是更熟悉了呢?

1.教师提问:你去图书馆查找.借阅了哪些书? 2.学生自由发言。 3.请学生填写在本子上。

4.小组讨论:在图书馆自己是怎样查找和借阅这些图书的。 5.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方法。

6.其他同学补充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出在图书馆查找.借阅图书的步骤。 7.请学生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学生的本子。 8.指导学生成立“班级图书馆”。 9.小组讨论:

(1)成立班级图书馆,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如何建立书目? (3)班内同学如何分工负责? (4)图书如何借阅? (5)图书如何归还?(6)如有同学不按规定时间归还怎么办?

综合活动:

教师总结:图书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馆各项设备,有利于终生学习。大家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利用图书馆获得自己所

- 9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下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