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反腐倡廉必须加强监督机制

发布时间:2020-03-02 15:55: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反腐倡廉必须加强监督机制

切实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当前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一、加强体制监督,防止权力腐败

反腐败斗争要深入进行,必须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构筑防止权力腐败的坚固屏障。其中,完善干部任用机制和权力监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 建立严格的干部权力规范

在当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随意性,使其在工作中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许多消极腐败现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如何掌好权、用好权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权力具有两重性,既可用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也可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给社会、人民造成严重损害。应当说,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但是确实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将人民给予的权力私有化,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胡长清、成克杰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像胡长清、成克杰那样,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忘乎所以,用权捞钱,那是党性原则绝对不允许的。因此,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 要制订严格的权力行为规范,对领导干部职权范围,权力行使标准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用法律规章来引导,规范,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为。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制定了不少制度规章,但真正落实起来却很难,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严重脱节。如果对政治体制不作相应的改革,建立一个保证制度落实的有效机制,再好的制度规章也不会真正落实。必须依赖行之有效的科学监督机制,才能严格的约束领导个人的权力,才能防止“一把手”在失去监督的情况下腐化变质,甚至成为人民的罪人。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必须不断完善监督的政策规范,必须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少数服从多数,向上级党委报告的原则,防止因个人说了算而造成决策失误。

(二) 建立建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首先,要积极推进人民监督机制的建设。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权力自我监督之外的最重要的对权力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监督,它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权力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揭露和惩处腐败分子,保证权力在正当范围和党的方针政策轨道上运行。积极推进人民监督机制建设的关键性工作,就是要从制度上确保人民群众能充分享有和行使言论自由这一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

其次,要加强不同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健全监督网络。一是切实加强党的监督,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要大力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对党政机关和党的干部进行监督。通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形式,拓宽人民群众实施监督的渠道。三是立足法制建设,切实抓好法律监督。法律监督是一种强制的监督形式,我们必须努力把从严治“吏”纳入依法治“吏”的轨道。四是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通过制定新闻监督法及其相应细则,实施案件曝光追查制度等方法,确保其正常发挥监督作用。

(三)实行全程监督。要着力解决现行滞后性问题,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要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主动监督,加强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干部活动延伸到哪里,对其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四)突出监督重点。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重点,要放在对其权力行使实施制约上,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权钱交易,特别是对职责交叉,责任重大,权力集中的部位要加强监督,突出对领导干部重大决策问题的监督。

每种监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使不同监督主体能够取长补短,并注意处理好各种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疏而不漏的权力监督网络,从而创造出强大的监督合力。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创造新的监督优势。如群众监督,当前要逐步克服群众监督手段单一,监督渠道狭窄的局限性。要把党内监督放在突出位置。我们党是执政党,在各级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党员占大多数。因此对权力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党内监督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党员在权力监督中的模范行为和表率作用,是对教育,引导和团结广大群众投身于权力监督的推动。

二、加强腐败预防机制,坚持末雨绸缪。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腐败现象。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打开窗户进来了新鲜空气,难免飞来了苍蝇,蚊子。我们不怕苍蝇蚊子,关键是怎样对待它们。从严治理领导干部首先立足廉政教育,着眼于防范,建立健全预防机制,使许多问题防患于未然,既是对干部的爱护,也是避免造成更大损失的有效途径。

(一) 强化廉政教育机制

这是搞好监督的前提。一是要强化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是奋斗的动力,是前进的目标,如果丧失了理想和信念,就丧失了立身之本。我们要通过教育,真正解决党员、干部“人生为什么,入党做什么,掌权干什么”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二是要强化学习教育。胡长清,成克杰等犯罪的案例再次证明,理论上的糊涂就会导致政治上的动摇,政治上的动摇就会迷失方向,就会步入人生歧途。要通过学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增强党员干部抵御各种腐败诱惑的能力。三是要增强党纪国法教育。要通过正反两个方面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学性,使广大党员干部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真正管住自己,把纪律、法律逐渐转变为高度的自律,把外在的强制转为内在自觉。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归根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出了问题。要使党的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必须使他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因此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对于党的各级干部来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

(二) 建立严格的警示机制

首先建立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督促干部在严格自省中加强自我监督。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内因。坚持党员干部的严格自律,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进步和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和考验很多,一定要加强自我监督,做到时刻处处用党性原则要求和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做到警钟常鸣。组织上要确实采取措施,加强对领导干部自律自省的督促。要坚持未雨绸缪,对那些出现不良苗头和错误的领导干部及时提醒,促其警醒,避免其走上严重违法违纪的道路。

三、建全公开竞争机制从源头遏制腐败

腐败是权力的伴生物。公开竞争是防止领导干部腐败的根本之举,坚决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关键在于“用权的人”,归根到底,在于坚持“阳光精神”用阳光防范腐败,不实行公开竞争,不足以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一) 健全民主机制,用竞争遏制腐败

公开竞争是公平,合理有效配置公共权力的前提条件,是防范权力私有化和权力腐败的重要保证。

公开竞争是一种高效率的民主实现形式。民主是一种多数人参与的活动。失去了多数参与就不是民主,或者就不是充分的民主。同时,民主是一个多种选择与比较的过程。失去了多种选择和比较,就不是民主,或者就不是充分的民主,而公开竞争就是保障这种真正而又充分的民主得以顺利实现的根本途径。

竞争可以激发活力,好中选好,强中出强。由于是公开,就会使得多数人有了本来就应该有的知情的机会,参与的机会,监督的机会,由于有竞争,就会使得多种选择有了比较的可能,优化的可能。

所以只有公开竞争,才能确保大多数人的真正民主,才能确保真正的选优任贤,人才辈出。

选好人,用好人对防止权力腐败至关重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认真走群众路线,是我们选好人,用好人的唯一保证。这是党长期积累的一条历史经验。应该指出,在新时期的干部任用工作中,群众的民主参与程度不断扩大,民主选举,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等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运用。但总的来说,目前的选举制度还不完善。在一些地方,选举还只是一种形式,远没有真正反映选民的意志和愿望。因此,加快对现行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仍是一项很紧迫的任务。

(二) 实行竞争上岗是防止干部腐败的根本措施。 加快推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改革进程。对于遏制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腐败现象,具有十分紧迫而深远的意义。

实行公开竞争制度,在竞争者之间开展竞争,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有利于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转变干部作风,通过公开,透明和民主化的途径,防止权力专断。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管理效能,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维护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利于防范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通过公开听取人民的呼声,采纳人民的意见,领导干部的行为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让人民进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

通过公开,人民群众不仅享受到了自身应有的权利,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了解,监督和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有利于凝聚民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加强基层民主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方针。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保证。

实现“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必须解决好两大课题:一是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二是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邓小平指出:“对我们来说,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的高层腐败,确实有失败的危险”,“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腐败。” 党的作风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容轻视的问题。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少数腐败分子败坏了党的形象和声誉,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和胜利之本,只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我们党就无往而不胜。

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深刻认识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抓紧当前的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纪律的监督。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建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关键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女的考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都必须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党内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我们一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总之,反腐倡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完成好这一艰巨的任务只有加强完善监督机制,按照江泽民指出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去从严治党”就一定能够完成“坚决克服党内存在消极腐败现象”的历史使命。

浅议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长效监督机制

反腐倡廉学习体会:必须从我做起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六必须”

监督机制

反腐倡廉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反腐倡廉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构建和谐质监必须反腐倡廉

内外监督机制

10.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反腐倡廉必须加强监督机制
《反腐倡廉必须加强监督机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