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生重要的是要学会修心养性

发布时间:2020-03-04 06:14: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生重要的是要学会修心养性

——学习借鉴多位老师高人的观点整理而作

池朝兴

引言:

当今时代,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神州处处太平盛世,时时可见歌舞升平。但是,我们处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从现实存在到意识形态,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负面现象。比如,一些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盲目攀比、恶性竞争、贪婪诱惑、诚信缺失、道德失衡、贪污腐败、信仰危机、世风不景,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就不时感到困惑,感到烦恼。不少人在问,我们本来应该感到的幸福,为什么却没有经常滋润我们的心田?

事实上,任何时候,社会客观现实都是复杂的,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大家共同自觉接受的信仰,如果没有大家共同自觉身体力行的核心价值观,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弊端。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虽然没有能力一下子去改变这些现象,但是,我们却有能力通过自己对信仰的确立,通过修心养性,去改变自己的心态,去提升自己的境界,进而去面对社会现实,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去影响改变社会的负面,去共同构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从而让自己时刻保持一颗欢喜心,让自己时时处处感到自己生活在幸福当中。所以,人生很重要的,是要学会修心养性。当然,要说清楚修心养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这里只是结合佛学的一些观点,着重从人的自身修养角度来谈修心养性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修心养性呢?

大家知道,人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命由心生。我思则我在。但是,心能生一切,心也就能灭一切。世间的事物从哪儿生,就从哪儿灭。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

关于修心养性,中国有一首诗,写得非常好:CNTV博客jH5`i C OP

佛在心中莫浪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t;~)w-I\'z o1wC0

人人有个灵山塔,

只向灵山塔下修。

这是说明佛、道都在每一个人自己的心中,人人心中有佛。照后世禅宗所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不是心外求法。以佛法来讲,心外求法都属于外道。我们修心养性就是要达到——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这个觉悟境界。

一、修心养性,要在不断的“悟”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新境界

修心养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悟”性。很多道理,你不能用平时的思维观念、思维方法去想、去理解,而应该用“悟”,悟出一种新的思维境界。比如唐人诗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照到地上的千万条江河,每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的晴空,如果没有一点云的话,整个的天空,处处都是无际的晴天,所以万里无云万里天。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这更是一个很好的境界。我们就是要在这些境界中悟出道理来。再来看看一个流行故事——《生命就在你的手中》,从中,我们更加可以得到启发。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看自己的老酋长料事如神,什么事情都从来不说错,他心里面不服气,他想我跟你打个赌,非得让你错一回不可。他就抓了一只刚刚孵出来的小鸟,背在身后胸有成竹地去问老人:“你说我手里的小鸟是生是死?”他想如果你说它是活的,我手指一捻就掐死了,如果你说它是死的,我手心一张就飞了,为什么你什么都说对呢?我就不信你一切都能说对。结果这个小伙子这么较劲的问题一提,那个睿智的老人很宽容地一笑,说了一句话,他就又说对了,他跟这个小伙子说“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一个故事,讲出一种思维的方法,悟出一个人生的哲理,修心养性,道理也就在于此。每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会有幸福与不幸福演变的顷刻瞬间,这个时候,幸福与不幸的把握权力在哪里呢?在自己的手中,在自己的心里。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就要重视修心养性。人的成功,首先是修心养性得来的。

二、修心养性,要在信仰、修炼、为人处事全过程中体现心诚。即,要心口一致、言行一致

首先是信仰要心诚,就是要做到“善护念”。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意思就是要好好照应你的心念,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的心念坏了,只是想——如果自己修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银行支票就来了,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来学佛修行,那么肯定是错误的。任何宗教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金刚经》重点在那里?就是“善护念”。“善护念”就是修心养性之法,就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圆满。

一辩心香,至虔至诚。即心即佛,心佛相印。我们不能一方面接受佛的开示想做到无邪念、无贪念,但是到了烧香敬佛的时候,往往又念念有词说这说那,心有旁骛,欲望很高,甚至妄想。在这个世界上,真诚是一缕阳光,她照亮自己的心灵,同时也给人以信任和鼓舞。你以诚待佛,以诚待人,不存欺诈之心,则威信自立,自然而然的得到他人的信任与拥戴,从而成就大业。

二是修练要心诚。会修心养性的人,他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当面对困难或者灾难时他会说——“太好了,又一件好事”,因而乐观处之。面对别人骂的时候,他往往理解为——骂得好,把未来的灾难解了。对于一般人说的“我怎么那么倒霉?”则理解为“吃亏一定得福,只不过滞后给你”(佛门讲“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过去出家人化缘不是为了要钱,而是为了修炼,化缘时有时候会遇到人家骂他,他欣然接受;遇到人家恭敬供养,也平静对待,如如不动。现在的人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不敢面对,想方设法躲灾,避开讨厌的东西,这实际上就不是一颗随缘的心。

三是为人处事要心诚,心诚的人能立足天下。应该说,心诚的人能够与人为善,替别人着想;心诚的人,希望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不会妒人富贵嫌人穷;心诚的人能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心诚的人在有成就的时候,能够多看别人的功劳,有问题的时候,多看自己的不足;心诚的人学习别人多,挑剔别人少;心诚的人,对谁都是一个善良、诚恳的标准,而不是面对强者就点头哈腰,面对弱者就尖酸刻薄,百般挑剔,诸多刁难。有的时候,心诚的人,在不知情的情形下得罪了人,而别人并不知你的用心。但是,因为你虔诚,你平时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很诚恳,很实在,所以在误会来临的时候,别人就会理解真正的你,是不会欺诈,不会妄语,言行如一,表里如一,有良好信用的,因此理所当然会得到他人的支持与无私的帮助,立足于世。这就是佛缘给你带来的好运。

A#QM~Aq1Xh)O0

三、修心养性,要让自己制心于一处,并要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宁静以致远

人要自己的心情自己做主,让自己制心于一处,咬定青山不放松。心不定的人,总是心猿意马,东张西望,左摇右摆,犹豫不决,一山望一山高,到头来,什么事也做不好,或者什么事也做不成。现在的人明明知道,人靠的是心灵,但是,有的人往往不修自己的心灵。既然人活的是心情,干嘛不让自己的心情直接安详快乐呢?佛性人人具足,个个圆满,它听你的。到底什麽是佛?不是雕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处不在;佛就是真理,没有大小,没有相,只不过科学叫规律叫真理,信佛的叫佛,信道的叫道,信主的叫主,用不同的名词而已。你有你自己伟大的事业,人之所以有了成功,最主要的是你坚定你的心力,就像佛经说的“制心一处,事无不办”。由于你把全部生命、理智和热情投都注到一个目标上,使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点上就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你付出了就有收获,有好的结果,今后你的人生将会更加圆满,更加灿烂辉煌。就是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也是自己的心情自己做主,也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神伤,会心碎。实际上,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无论多别扭,你都要学会抽身而退,因为,退一步往往海阔天高,退一步就是阳光灿烂!

人生心定了,不轻易左顾右盼了,就要心安,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在这里,“心定”是讲的方法、定力的问题,“心安”讲的是把心安放何处、往哪个方向走的问题。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和实现远大的目标,这就是宁静致远。“心若调适,道可得矣”。“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就是说“身体是心灵的镜子”。另外又说:“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人能自觉看到自己尘埃是不容易的,何况“时时勤拂拭”呢?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安适。一个人内心迷茫、混乱、暗淡,必不能端正人生方向,经常误入岔道岐途。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一个人真正的美,不是看他(她)外表如何打扮,而是看他(她)的德才学识。相由心生,美自心来。

人生把自己的心安顿好了,有了方向了,就要懂得心静。心安和心静是相互依存的。心安才能心静,心静才能促进心安。人常说,平淡是真,宁静是福。可真正的平静究竟是什么?是心静如水。心静的人淡定,心静的人荣辱不惊,心静的人遇事沉稳。不是有知识的人就能当官,不是这个样子,不是有才干就能当老板。现在很多人不服气:“这个人什麽也不是,怎麽当老板?”但是,你看看人家对当官多平静,人家对钱财多平静。心静的人,大智若愚,面对名利地位,平淡如水,你行吗?有的人可能当个班组长就很激动,心胸、容量就那麽大!事实证明,你的心胸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简单才能快乐,要宁静以致远。生活简单才能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才能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生活经得起平静,方显淡泊宁静的真实。爱情经得起流年,平淡之中的携手,才幸福珍贵。所以简单就是快乐。

人能够简单了,往往就能够宁静,宁静方能致远。最为常见的例子就是,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亲人。这里,心的宁静才是最大的爱!因为,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社会上,有很多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内心很平静,表面上好像不爱孩子,把对孩子的爱深深放在心里,所以孩子特别有出息。这样的事例很多。对于要帮助孩子、帮助父母,我们要用平静心,不能动牵挂心。因为,爱的牵挂会让对方闹心,让对方不能平静。

事物往往是,由于很多人心不宽,内心不宁静,很多时候的爱,往往就起不到正向作用。现在有些家长说“我们这一代人一辈子受了那麽多苦,我可不能让我家的孩子受一点苦。”于是,让自己的孩子拼命地享福——家务不用干,穿衣讲名牌,出入坐小车,从小谈恋爱。但是,孩子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更加不知道享的福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你今天让孩子把福享大了,就能把他这一辈子的福,都在短短的几年内消耗殆尽,未来等待他的往往就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家庭责任感,什么事情都习惯于别人做好给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往往是欲望很高,急功近利,但却能力低下,心理脆弱,意志薄弱,造成经常性的失败。我们要记住,孩子就是孩子,孩子的成长必须要接受各方面的学习锻炼,包括经受挫折的教育和锻炼。否则,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所以,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要有平常心,要宁静以致远,平静才能长远。

四、修心养性,要让自己常持慈悲心怀,无私心正

要让自己常持慈悲心。心慈、随和、谦让的人命好,得天道;记恨、心重、狭隘的人多寡助,命运惨。心慈的人,乐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乐善好施。心慈的人,心田播下了很多种子,播下了很多善的种子,没有杂草。他们日日行善、时时行善,不断行善,哪怕是举手投足也存有一分善念。

但是,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2岁女童惨遭两车相继碾压,18名路人陆续经过女童小悦悦身边,却无人出手相救。这个悲剧,让人痛彻肝胆,心灵受到巨大冲击。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人怎么了?为什么那么冷漠?这些人的良心去哪里去了?你今天不出手救助,难道你就不怕一辈子要受到良心的拷问吗?在2011年10月20日广东省委常委会研究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时,省委书记汪洋呼吁,要认真反思出现悲剧的根源,要用“良知的尖刀”来解剖我们身上的丑陋,要忍着揭开疮疤刮骨疗伤的疼痛,唤起全社会的警醒和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一种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减少和避免小悦悦类似悲剧在广东再次发生。

上面这个例子是一件比较特殊的事情。在平时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慈悲心是否自觉,往往也无时不在地接受着良知的检验和考验。有些人,自己买一套高档衣服,可以掏千金万金也毫不迟疑,而在马路边向生活难以为继的摆摊老人买几条橡皮筋,也在讨价还价。事实上,慈悲为怀的人,做好事乐于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时时处处做起。比如,当你下班看见摆地摊卖菜的人,只剩下一点菜没有卖完,而你也要买菜回家,你能不能就全部把它买下来?比如,你去赴宴吃饭,当你看见旁边的老人夹菜不方便,你能不能给他夹一夹菜?又比如,路边有人迷路了,你能不能想办法帮人指条路,让他顺利回到家?当你帮助了很多人,做了很多好事,而且是一直坚持不懈地身体力行,摒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你的人格就会日臻完善,人生就会日臻完美,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并能获得更多的成功! CNTV博客(P~-N{9}

要让自己无私心正。什麽叫私心,私心就是自己所有的心情,所有的情绪。只要有过的心情都叫私心,任何一闪念,都是自己的心情。没有私字就没有情,没有心情就是无心,无心就是佛教讲的空,没有心了!若一念心起,则有天堂或者地狱。其中,可怕的是心的偏向。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有些人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会进入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学佛就是在学做人,一个人做到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惩恶扬善,你就已经在努力建立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内心世界!因此,当那些邪恶的东西向你袭来时,却无法浸湿你的心田。

五、修心养性,要让自己仁德无私、虚怀若谷、为人谦卑

“天道无私,常予善人”,天亦喜欢仁德无私的人。仁德无私的人,能平静能致远。由于你无私,胸怀坦荡,当夜幕降临,你把自己浸润于寂静的午夜梦回中,聆听心之低语,你能感受到这份平静如水的心情,因此,你的睡眠是如此的香甜,如此的安稳。由于你仁德无私,你就不再十分在意自己的成败得失。在这个时候,你已经能够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审视自己所走过的生命历程。也是这个时候,温暖的阳光就会进驻你曾经沧桑的心田,和煦的春风就会拂干你曾经苦涩的心泪。心泪流干了,笑容回来了,幸福依然。

虚怀若谷就是要心宽,就是要有欢喜之心;有忍的能力和度量,有宽恕包容的心胸;有以德报怨的感恩情怀。

首先是要用欢喜心对待“吃亏”。“吃亏就是福”,我们要练心胸,我们要练这个胸怀。你有欢喜心,欢喜心即是一副良药,佛家常讲“欢喜充满”,这个“欢喜”就是能量、精力充沛的现象。

第二,与人相处要能够忍,要有宽容心。大乘经上常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人如果总是怨恨别人,“怨恨”就像个“枷锁”,将我们的痛苦锁住,就像个心火的牢狱,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痛苦的火焰中,自己折磨自己。人如果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受苦的是你自己。宽容别人,同时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广阔的空间。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我们心里放不下。比如,被欺骗了,报复放不下;被讽刺了,怨恨放不下;被批评了,面子放不下。大部分人都只在乎事情本身,并沉迷于事情带来的不愉快的心情。其实只要把心情变一下,世界就完全不同了。笑一笑,真的没什么大不了。

第三,要有以德报怨的感恩情怀。有一段话说得很好:用感恩的心去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用感恩的心去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用感恩的心去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用感恩的心去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把“怨恨”的心变成“感恩”的心,那样你的心就会变得宽广,变得平和。因为宽广,所以才足以包容。包容那清净的,也包容那污秽的;包容善,也包容不善。就像广阔的大地,不拒清净污秽;也像浩瀚的大海,不拒百川细流;更像无垠的虚空,无所不含,无所不摄。愿我们的心胸像大地一样的宽广,像弥勒菩萨一样能容世上难容之事!你如果有宽容心,最后你自己以及你的家人及挚友们就会健康长寿。因为,你宽容他人,就获得从容、自信和超然,达到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因为你欢喜,所以你的脸庞时刻洋溢着真诚、灿烂的笑容。这种境界,这种和谐,时刻愉悦着自己和亲友,就给大家带来了恒久的快乐和幸福。

修心养性,要让自己做到谦卑处事,谦卑待人。人生无止境,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你谦虚,你获得成功、赢得别人尊重。你的谦虚,得到助力。你谦虚时显得对方高大;你朴实和气时,人们都主动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谦卑, 要善于欣赏别人。因为,欣赏别人的大度,会开阔我们的心胸;欣赏别人的善举,会净化我们的心灵。在欣赏别人过程中,要少一点挑剔,多一点信任;少一点冷漠,多一点热情;少一点鄙夷,多一点仰视。欣赏多一点,矛盾和误解定会少一点,人与人的距离才会更近一点。因为你的谦虚而得人心、合人意,极易获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谦卑是深埋在地下的甜根,一切神圣的美德都从那里萌生。在谦卑的沃土里,人也会越来越优雅。

所以,相由心生,不是有经历就有阅历,不是有阅历就能优雅;而是谦卑的人善于学习,勤于净化自己的灵魂,勤于用经历当中吸取的优秀东西来培养自己的言谈举止。所以,优雅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社交等等历程中德、才、学、识、礼的融合,是对经历过程的学习、思考、审视和智慧的选择。优雅是通过上述积淀后人的优秀品质的外在表现。真正的美丽之所以品味不尽,是因为她源自一个人锤炼出来的底气和金子般的心!

总之,修心养性是在善护念,结善缘。心中有佛是善缘;放弃非分的欲望是善缘;对己对事负责是善缘;拥有美好的信念是善缘;行智慧之事是善缘;善於忍耐是善缘;宽容待人是善缘;懂得爱与感恩是善缘。所以我们人生,只要能自觉修心养性,我们就能够逐步达到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崇高境界;我们的社会也就能够在人人自觉修心养性中,进一步迈向和谐、幸福的新局面。

修心养性的人生格言

人生要学会感恩

人生,要学会善忘

人生要学会舍弃

修心养性成语

人生要学会的十门功课

人生要学会宽容和包容

人生要学会转弯美文摘抄

材料作文人生,要学会宽容

人生要成功,要学会享受痛苦

人生重要的是要学会修心养性
《人生重要的是要学会修心养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