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部分)7

发布时间:2020-03-02 13:20: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5.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

A.讲授法

B.实验法 示法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教学原则。

C.参观法

D.演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

A.讨论法

B.谈话法习法

8.课的类型是由( )课的种类。

A.教师备课时决定的

B.课的任务决定的 D.教学的阶段性决定的

C.讲授法

D.练C.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

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伯屈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10.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

D.道尔顿制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1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

D.分组教学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12.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1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 )较高。

A.信度

14.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15.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

分度

二、填空题

1.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按照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展的顺序进行。

2.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_________与_________编成同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3.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三种。 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______。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效度

C.区分度

D.难

B.效度

C.区分度

D.难

B.信度

C.难度

D.区和 ______五个方面。

6.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7.教师在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 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三种计划。

8.课的类型大致可分为 _________和 _________两大类。 9.常见的教案有 _________、_________和综合式三种。 10.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区分度和难度。

11.常用的记分法有 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三、简答题

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2.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3.简述设计教学法。

4.简述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四、论述题

1.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5

2.分析课堂教学的利弊,并提出改进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C.《学记》中说:

“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中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2.D.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

3.A.《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4.A.《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5.D.具体见学习精要中对演示法的解释。

6.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启发性教学的原则。 7.B.见学习精要中对谈话法的定义。

8.B.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见学习精要。 9.D.设计教学法是由克伯屈首先提出的。

6 10.B.见学习精要中班级授课的优点。

11.C.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12.A.见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 13.A.见学习精要中信度的定义。 14.B.见学习精要中效度的定义。 15.D.见学习精要中区分度的定义。

二、填空题

1.学科的逻辑系统

学生认识 像直观语言直观 4.讲授法 5.备课

上课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生

2.年龄

知识程度

3.模学业成绩评价

6.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计划 8.单一课综合课 9.讲义式提纲式

三、简答题

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3)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准备程度和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甲。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

7.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课题计划

课时

10.信度效度

11.百分制

等级制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问,有些方法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2.教师课外辅导学生要注意:

(1)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辅导的内容、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目的明确,着重启发。每次辅导要有计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疑难的门径。

(3)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对差生的辅导可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优秀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

(4)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辅导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难、存在的问题、个人的体会等作好记录,既可使讲课有的放矢,又可积累资料、掌握规律,有预见性地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

3.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南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任务只是帮助学生把活动中牵涉到的多种学科的知识集中起来,提供设计的需要。

4.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只能去发

8 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学原则是第二性的,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学体系有不同的教学原则。

5.一堂好的课要满足以下标准:

(1)目标明确。是指教师明确一堂课的目的要求。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学目标定得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师生的一切活动始终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2)内容正确。是指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只有内容正确,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3)方法得当。是指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性。

(4)表达清晰。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表达清晰,有感染力。教师要讲普通话,声音响亮,语速适中,语言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

(5)气氛热烈。一堂好课,既应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师生都处在积极的状态,双方配合协调,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四、论述题

1.(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关于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同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同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长久地保存存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m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4)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冈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以致用。

2.课堂教学即指班级授课,它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缓,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问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能

10 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我们存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法,主要是内部分组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也叫班内分组。我们既可以按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目标进行分组,也可以对相同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分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教师资格认定

教师资格认定

教师资格认定

教师资格认定

教师资格认定

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小学)

新疆教师资格认定(小学)考试题

新疆教师资格认定(小学)试题

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

新疆教师资格认定(高中政治)考试试题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部分)7
《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部分)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