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庖丁解牛》的教案(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9: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庖丁解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字词,文言句式以及由本文生发出的成语,分析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研读,结合庖丁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情感目标:结合文本,使学生理解一切事情都有它的客观规律,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积累,同时在面对困难时沉着冷静对待,有了成就需收敛锋芒,低调做人的为人处事的之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解。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游戏趣味题导入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我们不妨重拾童年趣事,一起来完成老师黑板上的这道题。„„同学们都知道在这道题中是运用了规律,就不用一个个数下去了,这就是规律的作用。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庖丁是如何利用规律成为一代名庖的) 二:介绍作者

师:我们都说啊,从前有一位老人很会讲故事,比如说庄周梦蝶,鲲鹏,也就是《逍遥游》里面的,他通过这样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庖丁的这个解牛的故事正是这位老人庄子来解说的。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庄子的世界。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因庄子曾经隐居南华山,又称为《南华经》。

庄周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生活贫苦,学识渊博,善于辩论。

庄子作品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来说明道理,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属于相对主义,对生活的态度主张一切 “安时而处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具体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二、向往自由。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三、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

三:课文分析

第四段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1页,看到最后一段,一起来翻译一下。(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就得到了养生之道)作为一篇文章的最后一段得出了养生之道,想必同学们一定很好奇,庖丁利用规律的故事能得出什么养生之道呢,鉴于同学们都还没有预习,就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熟悉好本文,熟悉完后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奥妙。

„„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本文。 第一段

师:现在要请一位女生来给我们当庄子的解说员,帮我们把第一段解说出来,并告诉我们大家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

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师:老师没有见过解牛的场面,但是见过杀猪的场面,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被屠夫死拽着的猪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喊,因为它知道要命归黄泉了,可还是竭尽全力摆脱不可能摆脱的,老师看猪被宰的时候,其实心里还是不太好受的,可是在这一段,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这一段讲是庖丁解牛的场面,在这里作者并没有写牛的挣扎,牛的惨叫,牛的流血的情况,而是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写得简直如入化境。 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解牛场面作了诗意化处理。 解牛时的动作姿态——连用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是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展出第一段的ppt) 第二段

师:第二段我们一起来翻译一下,

原文: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译文:文惠君说:嘻,好啊,技术怎么达到这样的境界了呢?

这里的盖在注释11里有,通盍,怎样。这一段在本文中起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吧,是一个过渡段,那事不宜迟,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庖丁解牛技术到底是为何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的。 第三段

师:好,第三段的重任,老师想请一位男士来解说。 „„ 师:这位解说员的水平不错,不过这里还是有些地方,老师要强调一下,请同学们做好笔记。

原文: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

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

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

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

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

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

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译文: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师:其实到这里,本文的字词都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想必同学们都发现了这篇课文里有许多的虚词,古今异义,常见成语,以及一些文言句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老师已经把这些都做了总结,请同学们再好好过一遍,看是不是都在书上做好笔记了,把漏掉的补好,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

第二课时:

师:由上节课的叙述可见,庖丁解牛的刀法可谓出神入化,实乃高手中的高手。相信当年文惠君一定金口玉言,封他为“名庖”。我们知道,但凡是名人,成名之前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一段曲折离奇的成长历史。那今天庖丁的这段“神秘”往事就要靠我们来揭开。请同学们看老师课件上的几个问题,在文中去找寻答案。

庖丁的解牛技艺经过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明确:“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目有全牛(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认识规律)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游刃有余(利用规律) (展出“一代名庖的成长经历”ppt)

为何只有庖丁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明确:

1、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2、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3、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课文是怎样突出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明确:通过良庖、族庖反衬庖丁。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突出庖丁技艺高超。

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都是先果后因。

师:我们现在已经把前面三段都分析完了,庖丁是如何成为一代名庖的,在大家心中应该都已经有了一个相当明确的答案了,那我们现在就回到上课前提出的问题上来,也就是最后一段,文惠君得到的养生之道究竟是什么?为了帮大家更好地理解,请同学们首先看老师课件上的一段话:

(幻灯片显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此处请同学来翻译一下,然后说说这个养生之道告诉了我们什么。 (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庄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庄子不重视人的形体躯壳,不强求物我的分别,不承认知识的地位,不计较事情的成败,而应该顺应自然之道。) 从中可知,当年文惠君看到的是一种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的养生之道。 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阅读的人人生阅历不同,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审视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读出不同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多义性。

那么他的“养生之道”和庖丁的“解牛之道”有什么联系呢?(师可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来进行提示)

明确: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

所谓“养生之道”是指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在险恶的现实环境中,人们只有像庖丁把握了社会的肌理,(像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小心谨慎,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师:庖丁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许多,通过庖丁的解牛之道,你还能悟出多少道理呢?假如让你来写《庖丁论人生》,你会从哪些方面来探讨?大家还记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古之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吗?(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师可从如下方面来引导:(展出下面的前部分句子,然后与生一起总结这些句子揭示的道理)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臣以神遇不以目视——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其自然,不强求 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不莽撞,谨慎行事

善刀而藏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板书依理、谨行、藏锋)

师: 庄子不愧是故事大王,依照庖丁解牛的这个故事,就得出了许多让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庄子在处理矛盾时的态度,前面老师在讲庄子的思想时就已经提到,庄子主张清静无为,能避开的就尽量避开,在这方面和儒家思想是恰好相反的,他的这种避开矛盾的主张,因此而被人称之为消极的思想,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同学们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作业:

师:相信同学们本堂课都会收获颇多,请大家在你的随笔里写下你的感受,可以写写你最喜欢的一句话,也可以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太谈,皆可。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 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的教案(材料)
《《庖丁解牛》的教案(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