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安徽卷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23:41: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5年安徽卷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立意点分析

1、“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这个角度分析:实践是检验事实的重要依据。

2、“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可以得出:主观认识与客观真实的关系——主观认识需要借助适当的方式才能更符合客观实际。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莫让表象的遮蔽了我们的认知。

3、“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可以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善于借助外力的帮助取得成功等。

网上发布专业人士对于安徽卷作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评价,该显微镜看任何事物都是黑白的,不是因为蝴蝶翅膀没有色彩而看到黑白。

原标题:四名作家试写2015年安徽高考作文

难,出彩不易,能很好地考查学生文学功底和思维拓展能力。昨天,省内外作家试写高考作文,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启发。

谁在裸泳

常河,男,《江淮时报》副总编出版有历史随笔集《四十一阵疯》等作品 “张开蝴蝶的翅膀/闪烁在美丽的花中/花香飘飞在那个美丽姑娘心上……”当谭维维这样漫不经心地唱着的时候,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花香自有蝴蝶来,蝴蝶翻飞花翅膀。这仿佛成了人们眼中美景、心中舒畅的标配。再忧伤一点的,会想到为爱至死不渝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几百年的传说一直流传到今天,影响了音乐、戏剧等一切可能进入我们生活的艺术,没有谁去深究那些花花绿绿的翅膀究竟是我们的想象,还是一种炫目的假象。

是蝴蝶就该五彩斑斓,这和是显微镜就该被用来观察入微一样成了铁的定律。然而,当蝴蝶的翅膀遇到冷冰冰的显微镜时,会发生什么?结果是: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在显微镜下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这不是狗血的剧情桥段,也不是异想天开的科幻穿越,不论你如何失望,这都是无法更改的现实。

在梁山泊上迎风招展的杏黄大旗,“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往往让江湖好汉热血贲张,“上梁山去”、“梁山才是道义的火种”成了有理想、有抱负、有身手的练家子们相互激励的口号,也成了二龙山、少华山等小山头们归依的对象,他们本以为可以就此行侠仗义,“一刀一枪拼个封妻荫子”。到了梁山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除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外,他们能做的,就是在宋江的带领下朝着招安的方向努力迈进。原来,“道”不过是宋江迂回投靠朝廷的幌子,是光线照耀下呈现出的缤纷色彩。

真相总是那么令人迷茫。如同无数历史烟云,只有大潮退去,才看出是谁在裸泳。

义,痛心疾首的语气表明了自己和腐败行为的势不两立,结果是,刚刚结束义正词严的报告,门口已经有几名纪委的官员等着请他去“喝茶”。谁能说他们的讲话不是绚烂的蝴蝶翅膀,如果不是东窗事发,谁能把身陷囹圄的官员和台上做指示的他画一个等号,谁又能想到他们的作态也不过是光线照耀下呈现出的缤纷色彩。

问题在于,不是每个人手中都有一部显微镜,也很少有人能够剔除一切被用来伪装的光线干扰,让看到的表象放置于显微镜下原形毕露,更何况,越是精心的伪装,越具有煽动性和欺骗性,因为,任何一只蝴蝶都不愿褪去色彩成为一只令人生厌的扑棱蛾子。

于是,如果不能具备一双慧眼,就该努力养成一颗慧心,不轻信,不盲从,不激进。要看到一座大山的原貌,不仅要登至山顶,最好还要耐心冷静地等到寒冬,那时,草木落叶,色彩隐退,山的真容才能呈现于眼前。

发现和领略世界的每一面 碎碎,女,编辑著名专栏作家 有位作家说过,人,是没有真相的。

这应该是指人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还有,人性里很多的幽秘地带,模糊的含混地带。某一特殊时刻,人也许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成为另一个自己。面对罪恶的强权,一个弱女子会突然拿起屠刀,奋力维护自己的生命与尊严;一个杀人犯在夕阳西下走向刑场的那一刻,可能会小心地绕过一朵小花,唯恐自己的鞋子踩损了它,那是他向世界绽放的最后的温情。

从某种意义来说,世界,也是没有真相的。

这并不是不可知论的论调。而只是说,我们人类的每一步,都走在接近世界真相的路途中,却永不可能穷尽世界的全部真相。世界,没有尽头。对它的研究与了解,也没有尽头。从这个意义来说,世界,确是没有真相的。

示真理,倾近真理,走进去越深,感受的世界越广袤,越多元,越美妙。这正是我们生存的动力。

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多么不可思议!

想想看,原来,我们看到的永远只能是世界的一部分,对世界的把握与了解也只是一点点。只知道一点点,却要拿它去揣测和丈量整个世界。所以往往,我们得出的结论与判断,都有失偏颇,甚至与真相大相径庭。

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这一点,提醒我们经验与所知的有限性,才可能避免偏执,片面,与虚妄。多多探究、学习与领略,竭力发现事物的每一面,才可能走向广阔,深远,与博大。

一只终生生活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大,它眼里的天空,便也只能等同于井口大小,这是它的视野决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说过:我只有生活在巴黎的时候,我对秘鲁才有更深的认识。

你只有见到和领略了更大的世界,才可能不局限,不偏狭,修正和拓展你原来的认识。

世界的实质与真相,永远会超出我们的知识与经验,我们的理解力与掌控力都是有限的。所以,为自己的心灵,配上一部纳米显微镜吧,让自己尽可能看到和领略这万花筒般奇妙深邃的世界的每一面,或者更多的面。

每一双翅膀都有远方

谢思球,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著有散文集《徽州女人》《浮山揽胜》和长篇小说《裙带当风》等多部

蝶是件多么幸福的事。一只只色彩缤纷的蝴蝶,翩翩起舞于花丛之中,何等快乐与逍遥。所以,庄子才梦而化蝶,而不是化为一只普通的蛾子或者什么别的昆虫。

然而,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无法知道蝴蝶的翅膀是无色的这一真相。如果他知道了,他的梦会不会在瞬间失去色彩,他还会选择化为一只蝴蝶吗?

还是现代科技帮我们揭开了蝴蝶翅膀的秘密。它原本无色,是因为具有某些特殊的微观结构,才让我们在光线照射下看上去觉得色彩缤纷。

原来,蝴蝶的身上,是没有光环的,它并不是一出生就那么艳丽,它和那些蛾子们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它翅膀内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然后,我们才看到了一只只美得炫目的蝶。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经典名言来论述人生同样是合适的,那就是,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它具有异乎寻常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有的人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比如机遇、名誉、地位、权力、金钱等等,头顶着许多耀眼的光环。而有些人,也许什么也没有。他们的人生就像是那对无色的蝴蝶翅膀,缺少华丽的光彩。

然而,蝴蝶并没有气馁,更没有丧失勇气和希望。它只知道,它毕竟还有一双翅膀。既然有一双翅膀,就要想给每一双翅膀一个远方和梦想。

它飞啊飞,飞过高山与大海,穿过风雨与伤痛。它从没有想过要停下自己的脚步。来自生命内在的力量在悄悄地改变着身体,在途中,它的翅膀微观结构和形态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直到,有一天,它那对原本无色的翅膀,在人类关注的目光中,已经变得彩虹般绚丽!

关于这些,一只蝴蝶并不知道。绚丽是别人眼里的绚丽,光环是别人眼里的光环,它只知道坚持做自己,做一只本色蝴蝶,一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快乐无邪的蝶。

做有色彩的自己

何诚斌,出版散文集《心随万物转》《老儿戏》,长篇小说《小柏和外星犬》《跳蚤穿上红衣裙》等

记得当年盛夏,河堤上的蝴蝶,吸引一群单调服饰和相同发型的少年,而不顾太阳晒黑皮肤。长大后,我视蝴蝶为美丽的精灵,因为它们的色彩丰富了视线,愉悦了眼睛。不敢想像,假如这个世界没有色彩,或同一色彩,将是何等的无趣与可怕。

铁凝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写一个追求个性的少女,展示自己的色彩。她却面对着手术刀一样世故的目光,多少人要揭穿她内在本质。内在是什么呢?无非是爱美、爱生命的心灵。

将表面的色彩看作与内在本质的脱离,或者刻意找到另一种色彩将表面的色彩否定,泛道德批判得出“是与非”二元对立的评价,往往是扭曲的,倒错的。古人说:“人与天地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虽然生物有某种相同的内在密码,但释放的色彩却是有差异的,彰显着个性。“人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每个人修养不同,历练不同,爱好不同,外显的色彩也就必然不同,审美倾向同样不同。人的心脏是红色的,心房结构大小差不多,但每个人心里装的东西不一样,形象与气质也就不一样。

有一年,吴冠中先生决定把学生的作品集中起来,搞一次画展,要求作品出色,“不得像我”。吴冠中赞扬这种呈现个性色彩的画展为“叛徒画展”。 “叛徒”是贬辞,但艺术上的叛徒,是创新。如果一定要搞“吴派”画家群,那结果必是牺牲一批画家,由一种单调的色彩遮蔽更多的色彩。我们看历史上各种艺术流派,发展到后来以至于消亡,何尝不是师生彼此太相像造成的?艺术是充分展示个性的东西,个性常常在模仿中淹没。对于艺术审美,风格相同与相近的作品看多了,便没有震撼力,产生审美疲劳。吴冠中鼓励学生“画自己的心景”,是基于对色彩的追求,对多样化的称赞。

我不知道吴冠中画过蝴蝶没有,想必他笔下的蝴蝶,不仅“体物”之本性,更妙于“缘情”而呈现绚丽的色彩。这也是我在文学创作中所在意的,努力做有色彩的自己。

湖南卷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高考安徽卷作文立意分析

浅议安徽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辽宁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全国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辽宁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宁夏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安徽高考作文有多少种立意

高考作文点评(安徽卷、全国卷)

高考作文立意

安徽卷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安徽卷高考作文立意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