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6: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和背诵诗词。

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1)回顾上册书的三首诗词和古诗新唱的视频。

(2)预习。

(3)制作课件和小练笔的特色稿纸。

(4)印好自主学习评议表,组织学生学习,组织组长评议本节课自主学习出色的同学以及小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篙、棹”,会写“牧、蓑、遮”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牧童、蓑衣,掌握

多音字“铺”。

2.学习《牧童》和《舟过安仁》,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词句的意思和背诵诗词。

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1)学案预习。

(2)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强调韵律、节奏和语调。

(3)制作课件和小练笔的特色稿纸。

(4)印好自主学习评议表,组织学生学习,组织组长评议本节课自主学习出色的同学以及小组。

课前三分钟

1、看拼音写词语

mù tónɡsuō yī

()()

2、选词填空

埋怨抱怨

事后,他()自己考虑不周到。

他老是()别人对他不尊重。

必须必需

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蜜()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

他买了一些学习上()的用品。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

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

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

你们的影子。

二、讲授新课

1.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

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3.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

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

三、总结课文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

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

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四、课后练习

1.按要求完成古诗词练习

默写《牧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两句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舟过安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两句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

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至少一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媪、剥”,会写“醉、媚、锄、剥”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鸡笼、莲蓬,

掌握多音字“乐”“剥”。

2.学习宋词《清平乐·村居》,理解词的内容,掌握词句意思,想象词描写的意境,体

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词句的意思和背诵诗词。

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1)学案预习。

(2)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强调韵律、节奏和语调。

(3)制作课件和小练笔的特色稿纸。

(4)分发印好的自主学习评议表,组织学生学习,组织组长评议本节课自主学习出色的同

学以及小组。

课前三分钟:

1.在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下打“√”。

醉里吴音相媚(méimèi)好,白发谁家翁媪(wēnǎo)?

最喜小儿亡(wúwáng)赖,溪头卧剥(bāobō)莲蓬。

2.辨字组词。

牧()蓑()遮()醉()媚()锄()

枚()衰()庶()碎()楣()助()

一、复习导入

1、诵读并抽背前两首诗

2、检查诗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的

意思。

二、讲授新课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

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

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词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说说这首词作者最着力描写哪个孩子?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

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四)议深情

请学生说说这首词传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课文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

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四、课后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清平乐•村居》()茅檐低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_______,中儿_______________,最

喜小儿_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2.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写的,它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描绘

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和()。

3.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遮:

诗句的意思是:。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

诗句的意思是:。

五、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进行读书交流。

2.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

《古诗词三首》学案

预习步骤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4.自学生字词语。

5.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6.诵读全诗,发挥想象,这三首诗词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7.资料链接: 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唱歌,故唐、五代时多称“曲”、

“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

故也称长短句。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阕。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课前三分钟

第一课时:

1、看拼音写词语

mù tónɡsuō yī

()()

2、选词填空

埋怨抱怨

事后,他()自己考虑不周到。

他老是()别人对他不尊重。

必须必需

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蜜()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

他买了一些学习上()的用品。

第二课时:

1.在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下打“√”。

醉里吴音相媚(méimèi)好,白发谁家翁媪(wēnǎo)?

最喜小儿亡(wúwáng)赖,溪头卧剥(bāobō)莲蓬。

2.辨字组词。

牧()蓑()遮()醉()媚()锄()

枚()衰()庶()碎()楣()助()

课中练习

1.学习《牧童》:

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铺”、“六七里”,

让你感觉到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从“弄”字,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你能读出这样

的原野吗?⑵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

会是怎样归来呢?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

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⑶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把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2.学习《舟过安仁》:

(1)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①“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

像看到了什么?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

问? 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怪生”一词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2)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诗人喜欢他们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

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3.学习《清平乐·村居》

(1)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

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 卜算子咏梅”、

“清平乐”„„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2)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词句子意思。

(3)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 ,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小练笔

选取《清平乐 村居》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

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比如表演、实物投影等和大家交流。A组:(能写通顺就可以了)B、C组:(能用上好词好句写具体、写生动.)

课后练习

第一课时:

1.按要求完成古诗词练习

默写《牧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两句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舟过安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两句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清平乐•村居》()茅檐低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_______,中儿_______________,最

喜小儿_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2.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写的,它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描绘

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和()。

3.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遮:

诗句的意思是:。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

诗句的意思是:。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