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初探(整理)

发布时间:2020-03-01 19:51: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初探

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设计,就本质而言,它是一个在分析“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诸因素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统筹全局,精心构建和选择具体方案的过程。

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着经验型、随意性和缺乏教学理论指导的不足,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要力图克服这些不足,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如认知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方法论等,进行学情的预测与分析、“课标”的研读、开放性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教学媒体的选用,为因材施教铺设优化的平台,注重“课标”要求,使“教”与“学”相互促动,从而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那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该如何优化设计呢?我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

二、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什么

1、过程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教法、教师、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景等要素。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这样一个系统,并利用系统的科学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从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习者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有效地设计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 “直觉不是有效课堂表现的关键,实际上,收放自如的优秀表现是经过周密计划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多明显的成绩,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思维更活跃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上,做了许多创造性的劳动。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有很多不同,面对学生的变化,教学中的变化不足以跟进; 2,

一些教师的教学目标全面而空泛,在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游离,使得教学目标落实不够; 3,一些教师热心新课程下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但经常会流于形式,有形式无实质; 4,教学有度,不易把握,通过教学研究者或骨干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使教师更有底气地把握教学之度,基本形成大家的共识; 5,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习惯,这些习惯是否可行,通过交流可以发现教师教学习惯中的长与短,利于教师扬长避短; 6,有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不太满意,要改进教学设计,就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教学设计,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7,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学习不顺畅,出现问题的局面,教师不明其中原委,通过他人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帮助设计者解疑释惑。因此,更加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对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教学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

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能实际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即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广大教师批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这固然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有关,而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忽视应用研究,致使在实践上无法操作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被人称之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4.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例如,在教学内容或学习任务分析这个设计环节中,要求设计者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单元教学目标和更具体的目标,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群,然后根据每一个具体目标拟定策略。这与现代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的思路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学习、运用,可以培养有关人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我们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为了取得有效的信息传递效果,传播者必须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态度,包括学习者的学科预备知识和技能,已有的经验,年龄特点,个性特征等。故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准备状态,是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的。同时,分析小学科学的有关“课标”要求和现行教学资源条件;从研究新课程总目的出发,明确阶段单元目标,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地位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来制定教学目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防止教学目标的偏低或超纲,力求恰到好处。例如小学科学《神经》一课,在分析了“课标”要求、学生学习准备状态、学校教学资源条件、本课时教学主题等多种要素后,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②知道人体活动中的神经传导过程。③能够对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作出简单的解释。④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③、④两点,从学习分析基础上进行知识的灵活应用方面提出了教学目标,这是一个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面层);⑤对探索神经传递信号的秘密充满兴趣,乐意探究反应速度的差异和解释其原因。从上述例析来看,设计者从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出发,制定教学目标。从我们教学的实践看,定位比较正确,教学效果良好。

五、教学思路的策划

教学目标确定后,在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诸因素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总体教学思路策划。例如,小学科学《神经》一课,教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神经;第二部分,组织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第三部分,对自己身体的敏感性、反应速度等进行测试。在课前谈话中我了解到学生对于神经、反射等内容并不陌生,但对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并不太清楚,因此依据教材编排意图和“课标”要求,提出本课总的“教学思路”和程序:活动提出问题-猜测神经传导过程-了解神经系统组成-探究神经分布和人体各部分反应速度。在教学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做“打手”的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产生问题:眼睛接收到的信号是怎样传递给大脑,大脑又是怎样把信息传递给手,使手做出反应的?然后,教师让学生猜测“打手”游戏中人的反应过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出来,再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知道神经在这里起了传递信息的作用。接着,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构成和神经系统工作的过程。最后,组织学生研究自己身体的敏感性、反应速度。这样就让学习者从活动中发现问题,从合作探究学习中分析思考问题,从阅读交流中解决问题。

六、教学材料和内容的处理

“教学材料是指教学内容的各种形式的载体”。如新课程小学科学中,课本和活动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在对教学材料进行处理前,我们教师对“课标”的研读,有助于准确把握课本的教学内容,并与教学要达到的意图或教学目标挂上钩,与学习的对象相一致(因同一教学内容,如“神经”知识,小学、初中的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对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明确学习者的学习任务有哪些,它们分别属于认知技能领域、过程与方法领域,还是情感领域。如前所述,《神经》一课,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知道人体活动中的神经传导过程等属于认知技能领域;能够对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作出简单的解释;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等属于过程与方法领域;对探索神经传递信号的秘密充满兴趣,乐意探究反应速度的差异和解释其原因,属情感领域。

不同的学习领域,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行为策略,才能使教学真正恰到好处。

七、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选择

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要考虑是否符合目标要求、教材特点,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性;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能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神经》,教材中介绍了人体神经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从形象直观的动画中了解到了人体神经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然后再对自己画出的神经传导过程图进行修改,这样,教学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征。

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我们需要注意:①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对于知识性较强且抽象的教学目标,可选择教学信息传输较大的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或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则可选择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或相应的教学模式;②能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征;③要考虑到教学条件。学校的教学条件是制约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教学条件既包括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也包括教师的自身条件,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的制约等。总之,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要做到扬长避短、恰到好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经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主要掌握哪些要点?重点难点是什么?怎样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如何?怎样才能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培养?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从而提高科学课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0417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初探(整理)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初探(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