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级经济学专业《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重点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8:27: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9级经济学专业《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重点及答案(2010年6月)

一、简答题复习重点

1、简述例外原则——P41

由泰罗提出。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2、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P79-81

梅奥于1933年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出“人际关系理论”,并从霍桑试验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即生产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其观点有:

(1)企业职工是“社会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某一工作集体,并受这一集体的影响的。(2)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3、简述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P85,P91-93

二者大致是相吻合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基本层次需要(生理的、安全的、社会的)相当于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而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中高层次需要(社会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则相当于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区别在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的,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

4、简述“经济人”的主要特点——P109

“经济人”是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管理学关于人的特性的假设,泰罗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沙因将其特点归纳为:

(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5、简述系统管理的特点——P265

特点有四:

1、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

2、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

3、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能衡量其投入和产出。

4、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

6、什么是目标管理——P277

属经验主义理论,由彼得 德鲁克提出。指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7、简述行为科学揭示的人的行为一般规律——P84

由马斯洛等人提出。即: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所引发的,人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某个目标。

8、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P219/

社会系统创始人巴纳德认为非正式组织有以下三方面的积极作用:(1)、具有促进信息传递的机能。(2)、具有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来维护正式组织内部团结的机能。(3)、具有保护个人人格和自尊心的机能,并且能抵制正式组织在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9、简述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257

依据卡斯特等人的主张,其主要内容有三,即系统观念、系统分析、系统管理,这三方面内容均以系统理论为指导。

10、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P369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有五:(1)、导向作用。(2)、凝聚作用。(3)、激励作用。(4)、教育作用。(5)、宣传作用。

11、简述权变的含义——P292

权变,即权宜应变。权宜,又指因时因事而变通的方法。

12、简述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P52

法约尔在其所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指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3、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P84

需求层次理论的创始人马斯洛在其所著《激励和人》一书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按照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由低往高形成一个需要等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地位或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并指出,人的需要是以层次形式出现的,一旦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并要求满足。人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工作的。

14、简述系统观点的基本特征——P259

基本特征有三:(1)、系统观点强调对组织(如企业)的整体性的理解。(2)、系统观点把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理解。(3)、系统观点把企业看作由许多子系统所组成。

15、简述非理性主义倾向——P357

~~,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中,是相对于传统管理理论中的唯理性主义的管理思想而言的。该理论认为,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

二、辨析题复习重点

1、科学管理产生的标志。——P26

其标志是1911年泰罗所著《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

2、美日管理的特点。——P364-365

在具体的管理方式上,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即战略、结构、制度,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即人员、作风、技能、最高目标。

3、企业再造与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P409-410

由美国人汉默、钱皮在其合著的《再造企业——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中共同提出的“企业再造”,是指“根本重新思考,彻底翻新作业流程,以便在现今衡量表现的关键上,如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获得戏剧性的改善”,此理论是针对当今的买方市场而提出的。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创立的劳动分工理论,是建立在企业“以大量生产为中心”的基础上的,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以适应卖方市场而提出的。

4、目标管理。——P277-278

目标管理的提出者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5、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P363-365

~~~直接原因是美日管理的比较。

6、所谓例外原则。——P41

见一,1。

7、管理过程理论主要观点。——P191-195

有三:(1)、管理是一个过程,解剖它的最好方法是首先分析它的职能;(2)、管理科学是一门提示管理人员活动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既有自己的核心知识,又有边界范围;(3)、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分析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8、企业再造理论的核心。——P410

核心是企业流程的再造。

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PP92-93

见一,3。

10、第五代管理的含义。——P429

“第五代管理”是指90年代以后产生的新的管理理论。其理论大都是基于对未来经济是知识经济的认识所提出来的。

11、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目标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P195

错。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分析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12、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矩阵制。——P306

错。根据权变理论,本题企业应采取事业部制。而矩阵制通常适合于外部变化快、内部差别小的企业。

13、资本主义管理理论或管理科学产生的标志是《管理理论丛林》一书的出版。——P26

错。其标志是《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

14、所谓目标管理,就是领导定目标,然后下属遵照执行。——P277

错。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15、非理性主义倾向是指管理向软化发展。——P357

对。非理性主义倾向,是相对于传统管理理论中唯理性主义的管理思想而言的。唯理性主义强调制度和严格管理这些“硬”因素,而非理性主义倾向强调管理应以人为核心,突出企业文化这些“软”因素。

三、论述题复习重点

1、案例分析题——P272-280

某单位年初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销售计划,公司领导为了使计划得以实现,给分公司下达了指令性目标,尽管大家有不同意见,但迫于领导的压力还是遵照执行了。结果很不理想,大家议论纷纷。请用经验主义学派的有关理论分析原因。

答:显然,该单位实行的是目标管理,但组织者却违背了这一管理方式的基本原则。

目标管理的提出者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分为目标的制定、实施、检查、评价四个阶段。其方法和步骤是:

(1)、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2)、下级人员积极参加目标的制订并为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

(3)、有充分的情报资料。

(4)、对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控制权。

(5)、对实行目标管理而带来的风险给予激励。

(6)、充分信任职工。

显然,该单位的目标制定既无下级人员的参与,也没有充分的情报资料作依据,目标的制定凭的是领导的想当然,拍脑袋,不切实际的目标自然是难以实现的,而且,既没有对下属的信任,也没有对目标的实现的控制手段和激励,更没有在总目标和分目标之间进行沟通和分解,下属自然也缺乏兴趣和责任,勉强遵从的结果必然是不了了之。

2、中国的企业文化既不同于日本也不同于美国,请结合企业文化理论的学习,谈一谈值得借鉴的经验。

——P376-381

答:对照日美文化,由于两国传统文化的不同——美国多为欧洲移民,文化基础源于欧洲文化,而日本则以东方民族文化为主,故日美的企业文化也有较明显的不同,其主要差异有三:

(1) 在对人性的假设上,美国信奉人是“经济人”,推崇个人奋斗,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日本民族那种传统文化中的奋发向上和忠诚的团队精神,更接近于“社会人”的假设。

(2) 在对企业发展的思考角度上,美国主要从经济层面,技术层面来考虑问题,偏重于资金投入、装备改进,在管理中崇尚理性主义的管理方式;而日本则更注重从社会层面、文化层面来考虑问题,因此在并不忽视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同时,还比较偏重于非经济、非技术因素,特别是重视人的因素。

(3) 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如战略、结构和制度等;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如人员、作风、技能和最高目标等。

而我国文化,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仁”、“礼”“中庸之道”,容易“知足而乐”。与美国文化相比,“个人迷信”较强,个人奋斗不足;与日本文化相较,血缘关系较强,团队精神不足。因此,在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既应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仁”和“礼”中所体现的“忠”:忠于国家,忠于社会,忠诚于客户;又如“中庸之道”中所体现的灵活、变通,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绝对。同时,有意学习、吸收美国文化中的进取精神和严格的制度管理,既鼓励个人进取,也提倡组织创新;还应学习日本文化中的团队精神,提倡集体协作,促进共同提高。在企业文化的创建中,克服人治,提倡法治,提倡以文化治企,并努力形成一个1+1>

2、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的良好团队氛围,以使我国企业能尽快形成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能兼收并蓄国外先进文化的中国式现代企业文化。

如海尔文化中提倡的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其“敬业报国”的核心思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用最好的产品与服务回报用户,用最好的效益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对用户、对社会都应真诚到永远。追求卓越的核心思想就是创新。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

3、联系实际分析组织对内对外平衡的条件„„P224-227

案例分析:某企业,对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人心涣散,对外由于某种原因产品销售不畅,请用组织平衡理论分析说明。

答:

(一)巴纳德提出了一个组织必须保证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的思想,并信为这是组织能否存续的条件。其内容如下:

(1)组织的对内平衡,是指通过把创造出来的经济和非经济诱因有效地分配给各个成员,保持各个成员的“诱因”和“牺牲”的平衡,从而保持成员协作积极性的过程。“诱因”和“牺牲”的平衡实质上就是组织的对内平衡,当诱因≥牺牲时,组织就能存续和发展。

(2)组织的对外平衡。就是指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这个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技术等环境。巴纳德认为,组织的平衡归根到底是组织同组织外部的全部情况的平衡,组织必须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组织的对外平衡对组织的存续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案例中某企业现状进行分析:

(1)该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人心涣散。根据巴纳德的“组织对内平衡”理论,当组织提供的诱因大于或等于组织成员提供的牺牲时,组织成员得到满足,为实现组织目标的积极性就高,组织就能够存续。反之,当诱因小于牺牲时,组织成员就不满,丧失了积极性,组织目标就难予实现。该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即诱因小于牺牲,因此造成企业员工人心涣散。

(2)企业对外由于某种原因产品销售不畅。根据巴纳德的“组织对外平衡”理论,为了保证组织的对外平衡,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需要经常地改变原来的组织目标,不断地重新确立新的组织目标。也就是说,组织的目标,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动态平衡。而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随市场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销售不畅。

4、某地一个煤矿发生了坍塌事故,压死了几名矿工,雇主拿出十几万块钱赔偿私了,当问及遇难矿工家属还有什么要求时,家属要求把死者的弟弟安排在矿井工作,老板答应了,煤矿继续开采。请用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其原因。„„P84-87

答:这是一道令人人心情格外沉重的试题,因为,生活底层的矿工显然被迫在用生命与温饱作交易!这是一道令人心碎的试题,因为生命在此受到了超乎想象的令人发指的漠视!

我们知道,需求层次理论的创始人马斯洛在其所著《激励和人》一书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按照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由低往高形成一个需要等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地位或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作者认为,人的需要是以层次形式出现的,一旦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并要求满足。人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工作的。

本案中,煤矿坍塌,数名矿工丧命,10几万块钱便私下打发了!而遇难矿工家属的唯一要求仅仅是把死者的弟弟安置在矿井工作——死者家属放弃应有赔偿和抚恤等相关权力的要求显然是对法律的无知所致,而死者家属对亲人生命的看似冷漠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无奈——显然,他们不仅尚未脱贫,甚至连起码的温饱都未能解决,最基本的生理上的需要——衣、食、住、行此时是他们的突出需要,在这一基本需要尚未得到保证和基本满足时,安全需要似乎并不突出、一时也尚未成为他们的内心需求,更别说人的社交、自尊等高层次的需要了。

而本案中的矿主,是一位典型的经济人,他之所以如此漠视矿工的生命,一则是自己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只顾赚钱,极少有在安全保障上的投入;二则也正是因为他看准了这些矿工离开矿井,起码的生活可能难以维持,因而,也就不会有对安全等方面更多的追求——矿工宝贵的生命却如此缺乏应有的保障,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5、试分析“经济人”的特点,对“经济人”在管理方式上应怎样管理?„„P109-110

答:“经济人”是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管理学关于人的特性的假设。它从一种享乐主义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于追求本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报酬。泰罗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沙因将其特点归纳为:

(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在“经济人”观点盛行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者从上述假设出发,在对人的管理中主要采取“命令与统一”、“权威与服从”的管理方式。管理者把人看作物件一样,忽视了人的自身特征和精神需要,只注意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把金钱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作为有效的管理方式,采用“胡萝卜+大棒”的软硬兼施的管理办法。

显然,这种假设及其管理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在知识经济特征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其实,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同的需求,具有不同的能力,人的工作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是变化的。因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首先应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不同需要,尤其要重视人的自身特征和精神需要,并注意引导人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让每一个人的智慧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目标。

6、联系实际谈一谈科学决策应遵循哪些程序?(案例分析)案例:某县县委书记上任后,根据他在某地的经验,提出要在当地搞万亩果园计划,县上主要领导分别抓落实,经过努力,很快取得成功。问:这是不是科学决策,为什么?P242

答:这不是科学决策,而属于经验决策。因为科学决策应该遵循以下程序:

(一)确定问题。决策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确认问题,对问题的性质、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估价,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决策的目标是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的。

(二)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决策的根本在于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备选方案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作出合理的决策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应尽量多地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以免漏掉最好的方案。

(三)搜集信息。信息的收集是决策的基础,就是从多个备选方案中看看这个方案如何,那个方案怎样,以便给选择备选方案提供必要的信息。

(四)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替代方案。即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方案。

(五)拟定实施计划并执行决策。拟定决策的实施计划,实际上就是拟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决策。

(六)评估和审查。这一步骤必须反馈至第一步骤,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通过评估和审查,可以确定决策执行的情况,以便发现和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修正决策本身。

根据科学决策的步骤分析得出结论:该县委书记所做的决策,并不是科学决策。他作出决策的根据是“他在某地的经验”,这是经验决策,也可以说是“领导决策”。虽然取得了成效,但依然不是科学决策,因为他没有遵循科学决策的步骤。在本案例中,只有一个可选择的方案,而没有其他备选方案,也就不存在选择最佳方案。发展万亩果园尽管取得了成效,但也许还存在着其他更有成效更适合于当地发展经济的产业。

级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班重点

级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政治经济学考试题,及答案!

2004级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班重点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法学理论专业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中共党史专业复习提要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浙江(直属)级经济学专业第五学期课表

中央党校级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练习题__政治理论

中央党校级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世界经济学.doc(小抄)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级经济学专业《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重点及答案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级经济学专业《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重点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