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梁子湖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7: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梁子湖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

中共梁子湖区委 梁子湖区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12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强化环保措施,加大环保投入,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以生态文明创建为统领,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主战场、硬任务,确立了三年内创建“全国生态区”的发展目标。为做好顶层设计,早在市委明确梁子湖区开展生态文明创建之前,委托湖北大学编制了《梁子湖区生态建设规划》,为近、中、长期制定了详细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计划,已被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今年8月,太和、沼山、东沟、涂家垴四镇的环境规划已由武汉理工大全部完成编制,并经专家组评审通过。至此,梁子湖区所有建制镇全部完成了环境规划工作,是全市第一家全部完成所有建制镇环境规划的县区,为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为环境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更高要求,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已着手编制500平方公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年内拿出初稿。截至目前,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梁子镇),市级生态镇1个(涂家垴镇),10个省级

1 生态村和6个市级生态村,已完成10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镇和68个市级生态村资料编制和报送工作。

(二)以环境整治项目为依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从2010年以来,争取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资金4000余万元,整治沿湖村庄49个;争取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7个,获中央支持资金4335万元。三年来,整合项目投入近2亿元,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污水处理工程。已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2座(梁子岛、太和)。其中太和污水处理厂于2012年10月份开始建设,日处理1.5万吨,占地40亩,总投资3750万,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为6000吨/日,配套污水管网21公里,全部实现雨污分流。项目采用与北京桑德公司BOT模式合作,确保建得好、用得起、有保障。农村污水无动力处理设施已建成50座,主要有三种模式:“生化法+人工湿地”的7座,采用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工艺的9座,采用稳定塘处理污水的34座。

二是垃圾外运工程。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分级负责、市场运作、规范运行”方式,建立“户分类集中、村统一收集、镇清运压缩、区转运处理”的四级垃圾处理运行体系。已建成6个垃圾压缩中转站,1006个农村垃圾房;新置了28台一级转运车,7台洒水车。同时,推行市场化运作,各镇及梧桐湖新区共成立了5家保洁公司,配备了1200名保洁员,基本实现垃 2 圾日产日清。

三是清洁能源工程。扶持使用太阳能及沼气池,大力推广猪-沼-鱼、猪-沼-菜、鸡-沼-果等循环农业种养殖模式,减少污染排放,提供清洁能源。全区累计已建成户用沼气池4400口,小型沼气池5处,大型沼气池1处,受益农户达到5000余户,每年可将100万m³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转换成优质高效有机肥。下步拟与以色列FEDI公司合作,建设沿湖44Km太阳能景观廊道,预计总发电量可达1.2亿度,可满足全区目前用电需求。

(三)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着力防治面源污染。作为农业大区,始终坚持把防治面源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施治,促进污染物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一是结合土地流转,调整种植品种防污染。大力推进“三改”(改耕还林,改需肥多为需肥少,改易发病为抗虫害),如将原来棉花、芝麻等易发虫害作物改为红薯、蓝莓、芦笋、花卉苗木等品种,改变化肥农药随意使用状况,集中控制使用量。目前通过改种,新建红薯、蓝莓、金银花基地2000余亩。二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今年全区达到20万亩,年减少不合理施肥430吨。三是推广有机质提升技术。在东沟、沼山、太和三镇利用腐熟剂处理农作物秸秆面积6万亩,秸秆还田比例达到80%,年减少化肥使用240吨。涂镇万亩花生基地利用秸秆粉碎技术,将花生禾就地粉碎作为冬季牛羊饲料。四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已 3 组建26个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机防队,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100盏(可使2.2万亩作物免施化学农药)。五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目前已对全区25家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了摸底排查,由环保与农林等部门联合,服务与执法并举,全面进行整治。目前主要采用粪尿分离技术,尿液经过厌氧处理用于浇花种菜,粪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六是发展有机肥项目。在沼山镇畜禽养殖集中区域,引进建成绿丰源生物有机肥厂,每年可利用畜禽粪便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3000吨,生产有机肥1万吨。

(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全面实现控污减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生态文明示范”的标准,谋划产业发展。

一是坚决退出一般性工业。500平方公里范围内杜绝新上一般性工业,以编制生态补偿报告为契机,系统谋划退出一般性工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当前,划定“三条红线”,力争在年内关停4家采石场、4家实心粘土砖厂,2014年前关停所有实心粘土砖厂。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筹备编制《梁子湖区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按照“三有三化三控”标准(即有主体、有品牌、有科技支撑;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控肥、控药、控水),重点发展20个有机农业基地。初步制定了水稻、蔬菜、葡萄、蓝莓、茶叶、红薯、芦笋、金水柑、金银花等9个产品的有机生 4 产操作规程,新增流转面积6000余亩。我区生态农业农业投入品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标准、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标准由市农委委托省农科院制定,预计10月中旬可以完成。

三是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成立了梁子湖旅游投资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系统整合开发全区旅游资源。强化旅游服务,第14届捕鱼旅游节实现了全市场化运作。实施限制上岛人数、全天侯湖面清漂打捞、外运岛上垃圾、增修岛上污水管网等措施,治理旅游污染。

(五)以提升文明素质为目标,打造人水和谐示范。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在全区开展“生态文明大讨论”活动,开设“梁子湖生态文明建设”专栏,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观念、新知识、新举措、新成效。开展“绿色家庭”“绿色校园”“绿色机关”“绿色村庄”创建活动,从学校、机关、景区开始,开展垃圾分类,逐步铺开,着力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加强反面执法惩戒。开展全区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违章建筑”专项清查活动,实施最严格的执法标准,建立和完善环境执法相关制度,推行环境监察网格化和精细管理,落实重点排污企业“一企一人”责任制,完善村级环境监管联络员(协管员)、环境保护有奖举报、环境执法信息公开等制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执行环保约谈,挂牌督办,流域、5 区域、行业限批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今年以来,全区已立案查处违纪违规党员干部23人。组织开展环境信访积案清查化解活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全区环境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区上下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重托相比,与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指标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山围湖现象依然存在。据统计,我区尚有4座采石场和6座粘土砖厂;鄂州梁子湖水面仍有近2.1万亩围网养殖,对山体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和视觉景观影响,与我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战略格格不入,由于历史原因及审批权限问题,关停拆除存在一定难度。

(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较难。受习惯生产方式和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驱使,农民习惯于大量依赖农药化肥追求省力、增产,农业面源污染较为普遍。

(三)污水收集处理率偏低。我区共有5镇1新区,除梁子岛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外,目前仅有太和的梁子湖区污水处理厂在建,其余4镇和梧桐湖新区的污水处理厂均在筹划当中。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均是依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而来,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仅为5%左右。

(四)垃圾处理方式存在弊端。我区虽已实现垃圾全收集全外运,但由于未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大量可回收垃圾外运,不仅增加处理成本,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实现全区全面的垃圾分类,仍需一个不短的过程。

(五)群众生态文明意识与示范区建设要求存在差距。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需要全党员干部及所有群众,全面转变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尚需时日。

三、下步的打算

(一)以生态创建规划引领环境整治。对照生态村、生态镇和生态区的创建要求,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坚决不讲形式,不走过场,按照区标准高于省市标准的理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生态创建的过程成为生态意识提高的过程、生态环境改善的过程、环保机制建立的过程。

(二)以干部实绩考核促进环境整治。根据今年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工作实际,我区对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进行了调整,取消了部分工业类发展指标考核,增加了生态环境类和生态文明创建工作目标考核,并提高了此类指标的分值和权重。成立4个工作专班,每月对各乡镇和区直各部门检查通报,年底综合评分,严格兑现奖惩。

(三)以明确的目标任务落实环境整治。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梳理眼前需办、能力可办的环保工作,全面修复生态环境。 7 ①大力开展水系治理,实行河长负责制,力争用一年时间,实现全区19条河港水清岸绿;②大力开展“三边”植树、矿山修复,提高森林覆盖率;③每镇每年建设2条生态示范路,按照主干道两侧30米、村道两侧15米标准进行造林绿化;④实施沿湖500米生态涵养林建设工程;⑤争取项目,两年内力争实现集镇污水全处理、村庄整治全覆盖;⑥扎实推进生态农业基地、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⑦配合湖管局,拆除全部围栏养殖;⑧严格环境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实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退出一般性工业,严守“三条红线”。

四、几点建议

1、实施生态补偿。请求市级层面出台相应的生态补偿政策,并协调争取省级、国家级生态补偿政策。

2、指导制订一般性工业退出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请求市直相关部门明确一般工业退出类别、退出次序,指导制订退出方案。

3、支持梁子湖区做好污水全处理、垃圾全外运工作。 ①扶持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请求在污水处理项目申报、资金配套、管网建设上予以扶持,促成梁子湖区所有集镇实现污水全处理,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实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覆盖。2010年至2012年间,我区共整治村庄49个,解决了农村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弃置、村 8 容村貌“脏、乱、差”等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升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仍有37个村没有纳入整治。请求市政府能够从梁子湖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农村环境保护的迫切性考虑,将我区余下的37个行政村纳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计划,使我区实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覆盖。

③解决全区垃圾外运处理费用。目前,垃圾转运处置费用100元/吨,其中:垃圾转运费65元/吨,处置费35元/吨,垃圾转运处置费由区级财政承担。全区垃圾日产量总计约150吨,一年处理费用高达500余万元,不包括后期物价上涨,由于梁子湖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请求市级财政补助垃圾处理费用不足的问题。

4、支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请市直相关部门在清洁能源、“两清两减”、节水灌溉、有机肥推广使用、智能农业等方面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

5、支持开展全域增绿工作。我区计划在三年内新增植树造林8万亩,完成“三边”植树及环湖500m生态涵养林建设工作。请求在规划、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6、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及沿湖泵站改造工作。梁子湖区现有中小河流19条,年久失修,淤塞严重,影响行洪;沿湖210座排涝抗旱泵站运行时间长、档次低、故障多,相关一部分已无法 9 使用,不能保障排涝抗旱需要。请求在水利项目及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尽早完成整治,保障农业生产需要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构建责权统一的环保机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责成相关部门停止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采石采矿围湖活动的审批,拆除现有的相关项目。我区计划在2014年以前,全部关停采石场及实心粘土砖厂,请求在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上给予倾斜,相关部门清退收取的采石场相关规费,协助此项工作加快推进。升格梁子湖区环保分局,下放执法权限,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生态环境保护讲话稿

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标语

生态环境保护 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演讲稿

梁子湖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
《梁子湖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