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赏识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0: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赏识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姓名:徐娉婷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三完小学校

邮编:419200

联系电话:15807454566

内容提要: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 关键词:赏识、鼓励、尊重、赞扬、给予、自信、教师、满足、愉悦、学习的欲望、燃起知识的火苗

赏识教育是一种与当前教育发展相一致的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实践尚处于基础层面。因此,我想就自己积累的一点儿体会和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学校在培养儿童、少年、青年的过程中,以表扬、鼓励和欣赏为主的教育。它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根本需求,对学生给予信任、尊重、理解、鼓励、宽容、提醒的一种新兴教育模式或理念。学习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赏识教育就紧紧抓住了人的情感因素,通过给人以表扬或赞扬,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

德国教育学家弗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正面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激起的状态,并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使教育效果趋于更好。这种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

二、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

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通过赏识教育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创造意识,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可以使学生得到赏识鼓励与情感熏陶,从而培养豁达乐观的心理,积极向上、富于创造的个性,发展多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教师的赞扬还可以为学生创造自由联想的空间和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赏识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羡慕、好感和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成人的尊重便成为这一年龄段的第一心理需求。因此,由外向内的正面激励能满足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会积累学生的成功感,种下自信的种子,使学生能在喜悦的心理环境中接受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赏识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已经不再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同的大舞台,需要师生亲情合作,需要建立真诚的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课堂气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除了必要的教材知识交流外,还应打开情感交流的窗口,创造互相理解与尊重的师生关系,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1、要把学生真正当人看

我们要即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长短处,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适当地引导,努力让他们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掘学生的这种潜能,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好正确的引导。要知道垃圾尚且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更何况是学生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既然是资源,就该好好开发利用。而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的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键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老师,老师若不能真正转变观念,师生平等就只能是

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只有老师在心底真正想通了,真正自愿地和学生平等相处了,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平等对话,才可能自觉地去搭建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因此我认为,要想使师生真正平等,只有先让传统的师道尊严彻底搁浅,师生才能真正平等。

在数学教学中,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注重赏识教育,要和学生平等交流,所以我在课堂中,会不断流走于学生的课桌间讲课,这样就能与学生更进一步交流。而且在课堂中,我也经常会用“老师不会,你能帮助老师吗?”“真能干!真棒!”“今天你来当小老师好吗?”“老师这样写对吗?„„”这些语句来肯定学生的作用可真大。让学生在整堂课中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对课堂更充满信心。

2、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所以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他的成功,教师才能发自内心的去赏识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信任度越大,成就就越高。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可能,都有成功的希望。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自信。

记得我曾经听过一个教授的讲座,在讲座中他说了这么一个事件,更一步唤醒了我对赏识教育觉悟。事件是说:一位教授到一个班当班主任,然后其他任教这个班的老师就问这个教授,你们班哪几个学生很较聪明呀?这位教师不知道任教老师会这么问,就随手指点了几个。结果这几个学生在班上,天天被其他任教老师、学生和家长关注着,表扬着、羡慕着,结果这几个学生还真的成绩优秀,表现突出,最后也非常有出息。这一事情说明了,只要老师给学生自信心,只要你懂得去赏识他,学生就会有高成就。

3、赏识“问题学生”

再差的学生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关键是老师要有耐心和爱心,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针对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我在教学过程中注

意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补短扬长;(2)鼓励建功立业;(3)教师要当好导演;(4)注重首次成功。赏识是不需要条件的,持赏识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要用平等、无私的平常心,才能真正赏识我们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学生。不是好孩子才能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在教学中,我也亲眼看见过有这么一位老师,说某一位学生数学很差,简直是没有数学的思维和头脑。结果学生、家长都觉得这位学生的数学超级差,渐渐的,这位学生也认为自己是无法学好数学的,是根本不会学好数学的,也就出现了,越差越怕,越怕越差的结果。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关注和帮助“问题学生”,要用加倍的赏识去教育他们。

4、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实实在在地给学生赏识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尤其当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或者当学生的答案显得很不充分时,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死,或置之不理,而应当给予热情地鼓励、耐心地引导、信心地呵护,存留其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一点,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可能只是多一点耐心就可以了,但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很可能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一个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发展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前面我也说了,我在课堂中也经常用赏识的话语激励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的自信息满满,我发现这样的效果非常不错,特别是在大清早走进教室,笑脸迎接学生们,然后给学生说上一句“今天你们穿得真漂亮,老师心想你们上课的表现一定也会和你们的服装一样漂亮。”如果有学生上课偶尔有不听课时,我也会用赏识的语言鼓励他们说:“让老师看见你的大眼睛好吗?”平时上课,如果一个问题,出现多个学生回答,并且回答的答案都不一样,我任然会肯定每一个学生,这也说明他们都有动脑经想问题。

通过不断实践证明,赏识寻找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同样条件下,只要持赏识的态度进行教育,就一定比不赏识的结果好。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这也成为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一个方向,不以成绩取人,发自内心地赏识每一个学生。

让赏识走进课堂

让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猜想走进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让法制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

让故事走进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让数学故事走进课堂

让赏识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赏识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