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劳技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1: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走进技术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离不开技术。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 3 支铅笔、1 把削铅笔小刀和一把卷笔刀,每小组再准备一个手摇式削笔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谈话: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对大自然进行改造而产生的技术。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面均有极大的价值。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评议技术产品

1、出示插图。 思考:这些产品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

2、想一想,说一说 自学“知识窗”的内容。 说说各种书包有什么不同?哪种书包好,为什么?

三、动手实践,开展调查

1、小组合作 分别用三种削铅笔的工具削铅笔,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手摇式削笔器使用便捷,削出来的铅笔整齐美观。

2、读一读、想一想 读一读关于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例子,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

3、搜集信息,整理填表 课前布置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例子。 交流汇报,按衣食住行四大类整理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四、展开讨论,评议问题

1、有人可能会说:“学习技术和创新那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小学生是不可能会做。”请问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有人告诉王佳璐“技术是把双刃剑”,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五、拓展活动

课后收集或调查访问,了解技术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

洗茶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 教学准备:

茶具、洗洁精、去茶垢的辅助用品,抹布。 教学过程:

一、看图,出示课题。

1、看洗茶具的一组图片,弄清洗茶具的主要过程。

2、刚才图片中的同学在洗茶具,主要分几个步骤做的,谁已经记得了?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节,并板书:浸泡、擦洗、冲洗、擦干、摆放。

二、讨论学习,确定洗茶具各步骤地操作要领。

1、分组讨论,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演示,结合平时自己的实践经验,说说各步骤地要领。然后对照参考书上技术信息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

2、将讨论结果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

3、请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评议。

4、小结归纳操作要领。 (1) 浸泡时加1-2滴洗洁精。

(2) 擦洗时不要用力过猛,有茶垢,可用牙膏擦拭。 (3) 冲洗时从里到外逐一冲洗。

(4) 擦干摆放时用干净抹布擦干水,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三、研究性学习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去茶垢的几种方法。

1、在洗茶具时,最需要清除的是积在茶杯上的茶垢。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可以用牙膏擦除的方法,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吗?这种方法的效果怎样呢?

2、让我们分别用自己知道的方法,借助辅助材料(可以用食盐、草木灰、食用碱、百洁布、柠檬片等),擦洗一个有茶垢的杯子。

3、各小组代表介绍所用方法,并展示洗涤效果。(可以用食盐,草木灰,食用碱,百洁布,柠檬片等)

4、教师提问:能不能用洗衣粉?为什么?(提示:从技术信息找出答案)

四、动手实践

分组洗茶具,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说说洗涤过程和注意点。

五、根据实际情况分项目进行评价。

洗衣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洗衣物的主要步骤,知道不同质地的衣物要用不同的洗涤方法,还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2、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

3、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教学准备:

衣物质地标识,衣物洗涤说明标识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你平时在家要洗衣服吗?事怎么洗涤的?看到家长又是怎样洗衣物的?主要分哪几个步骤?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浸泡——擦肥皂——搓洗——冲洗——晾干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几件质地不同的衣物,提问:这几件衣物可以一起洗吗?为什么?

2、认识衣物质地标识和洗涤说明标识。(出示)让学生自己认自己记,然后逐个出示各种标识,让学生说说代表的意思。

把刚才几件衣物拿出来,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质地,该怎么洗?要注意些什么?

三、动手实践时的注意事项。

1、看书学习正确的洗涤方法。

2、查阅技术信息,获得怎样使衣物洗得更干净的小知识。

3、根据自己所带要洗的衣物,说说应该用什么洗涤用品?(让学生自己在技术信息中查阅确定)

四、评价。

自制收纳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制作收纳盒,使学生认识到身边的废弃物品可以改造成有用物品,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美好生活。

2.在制作收纳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技术探究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将家中废弃的盒子改造成收纳盒的步骤与方法,并能用学到的方法与技巧制作一个收纳盒。

教学难点:弄清并掌握内部隔板的制作方法和组装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收纳盒(范作)、创可贴等。 学生:鞋盒、硬纸板、包书纸、固体胶、尺、剪刀、铅笔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在前几课中,我们学会了洗茶具、洗衣物,用我们灵气的双手和爸爸妈妈一起营造窗明几净的家庭环境,大家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

2.可是,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又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有的女生小发饰很多,有的男生玩具很多,他们都觉得这些零碎的小物品很难整理,在生活中你们是怎样做的呢?有没有很好的进行归类放置呢?

3.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出示六个区间的收纳盒。(范例) 你们看,如果我们用这个收纳盒来进行小发饰或玩具的收纳,你们觉得好不好?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制作一个收纳盒。板书:自制收纳盒。

二、新授 1.想一想

(1)你见过的收纳盒都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2)仔细寻找一下,在你家里有没有直接能拿来制作收纳盒的东西?

(3)做这样的可以分为六个区间的收纳盒需要哪些工作和辅助材料?

2.了解步骤,制定制作计划

谈话:如何来制作这样一个收纳盒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书本,把步骤图仔细研究一下。

学生4人小组探究制作收纳盒,制定制作计划。 3.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1)学生交流自己的制作计划,明确制作的顺序

教师归纳:贴(将鞋盒内部的五个面分别贴上包书纸,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要求学生将鞋盒外部的五个面也分别贴上包装纸),隔(制作三片内部隔板),装(隔板组装好插入鞋盒内)。

(2)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你们觉得这几个关键环节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或有困难的?

(3)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三片内部隔板”“隔板如何进行组装”等难点环节的特写录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师生交流,归纳板书制作要求:贴——美观,隔——均匀,装——平整。

三、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从分工合作、规范操作、安全防护等方面做一些友情提示。

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总结得失 1.自主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1)你是怎么制作这个收纳盒的?你觉得有哪些好的地方或不足之处. 反思自己的制作过程,自我评价.(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理由是什么?

2.评选出“最佳作品奖”、“巧手奖”、“团结协作奖”。 3.完成书上的评价表,根据各项评价结果,填上星的数量。

五、拓展迁移,激发创新 1.出示探究问题

(1)学会了制作划分六个区域的收纳盒,你能否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划分为八个、九个或更多区域的收纳盒呢?

(2)你能否给自己制作的收纳盒添加一些装饰。

2.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出课堂,发挥想象,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出自己满意的收纳盒!

我喜爱的蔬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泥材料的一般特性,初步了解泥制品的制作过程。

2、指导学生掌握制作简单泥蔬果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泥蔬果整体的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泥蒜头中蒜薹与蒜瓣的拉、压、勾、刮等技术处理。 教学准备:自然泥、泥刀、水、泥蔬果成品、蔬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认识泥制品

教师出示泥制蔬果图片,实物投影仪展示。

学生观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制作的?”

学生回答。提问:“你是不是也想动手

二、探究学习,劳技制作泥塑的基本知识。

1、“同学们想想,为什么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蔬果?”

2、“要想用泥塑的方法把蔬果做得很逼真,首先要学会准确把蔬果的形状。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苹果和蒜头的形状分别有什么特点?”

4、出示泥塑工具图,介绍泥工工具。

三、实践体验,学生制作。 播放泥苹果制作录像,学生自学。 “谁来说说泥苹果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在制作时还有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注意点。 学生制作。

出示你蒜头的制作步骤图和对应的说明文字,指名读读。

“谁来说说制作泥蒜头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说说,师补充。 学生制作。

四、比一比、评一评。

五、拓展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泥文化的热爱。 在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技术信息,或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从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议一议相关的问题的回答给予补充和纠正。

泥碗

教学目标:

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

2、使学生初步具有技术的感知、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 教学难点:将碗壁制作得厚薄均匀,碗底圈粘合牢固。 教学准备:自然泥、泥刀、水、手捏泥碗成品,荷叶纹小碗图片。 教学过程:

一、互查课前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4人一组,互查课前准备,如工具不齐全,可要求同组合用。

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1、教师出示手捏泥碗成品图片或实物。

2、引语:你能说出这么漂亮的泥碗吗?你准备怎么做?

3、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捏泥碗的方法与步骤

1、学生欣赏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说完后,说说手捏泥碗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教师注意补充和纠正。并适时板书。

3、具体操作步骤:①搓泥团。 ②压扁,捏凹成碗形。 ③修齐边口。 ④用有齿刀刮碗的内外壁。 ⑤将碗底圈处刮麻并涂上泥浆。 ⑥装碗底圈。 ⑦用手指蘸水抹光碗表面。

四、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依照图示,自己动手操作。

2、轻音乐背景下,教师巡视辅导。

3、可引导同组互助合作,请一两名学生演示制作过程。

五、思维拓展,探究学习

1、教师出示荷叶纹小碗图片或实物,问学生:你知道这样的泥碗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学生思考,相互交流。

3、教师提示:是用泥片贴碗的方法做出来的。

4、引导学生课后尝试制作。

六、学习评价 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泥笔筒

教学目标:

1、掌握泥片制笔筒的方法和技巧,运用此方法做简单的泥制品。

2、了解泥条盘笔筒和内衬模具制造笔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精确、严密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泥片制笔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将泥笔筒制作得牢固美观

教学准备:自然泥、泥刀、垫板、滚子、瓶盖、线、尺、手捏泥笔筒成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出示泥笔筒。

教师:“泥笔筒分为几个部分?做泥笔筒首先要做哪一部分?为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 教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生用泥片制作笔筒的方法和步骤

“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看一看制作步骤与自己的想法

教师:是否一样,比一比,哪一种方法更好?” 学生观察比较,谈谈看法。

教师:“哪位同学来谈谈泥片制作笔筒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教师及时补充,并指出圆底片的周长必须等于圆柱形筒体片的长度。 请一两名学生演示用线测量圆底片周长的过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滚压圆泥片。 ②用瓶盖压切泥片做筒底。 ③量筒底泥片周长。 ④用筒底泥片周长和筒高定出筒体泥片的长度和宽度,切去多余部分。 ⑤将筒体底边刻麻(即加工成毛边)并涂上泥浆。 ⑥将筒体泥片围在筒底泥片周围。 ⑦合围、捏合。 ⑧加泥修齐笔筒,刻出颈槽。 ⑨完成。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请同学们依照图示,自己动手做一做,注意筒体与筒底粘贴要牢固,筒体造型要美观。”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出示学生制作时的典型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制作时要注意的地方。

四、评评议议

“请同学们根据评评议议的要求,为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打星。学生自评。

“请同学们为你周围的其他同学打星,同样按照书本上评评议议的要求学生互评。

指导学生综合自评和互评成绩,从制作技法、作品美观、牢固耐用、态度认真、团结互助五个方面为自己打上综合总评的星数。

评出泥塑小能手。

五、拓展活动

教师:“你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做泥笔筒吗?如何装饰、美化笔筒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意。 教师:“请同学们自学‘技术信息’部分关于‘泥条盘笔筒’‘用内衬模具法 ‘装饰、美化笔筒’的介绍,待会儿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学会了哪些制作做泥笔筒’方法。”

指名交流制作方法。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制作,强调积极创新。

相框

教学目标:

1、了解相框的结构特点与制作过程。

2、了解制作相框可以选取的材料。

3、通过纸工相框的制作,学生熟练掌握纸工与塑料片的结合运用技巧。

教学重点:相框各部分结构组合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作品实物、真实的相框若干种类、相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见过哪些样子的相框,出示学生带来的不同相框,学生观看。

2、师:相框有什么作用?(展示相片)

既然相框主要是用来陈列相片用的,那么它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透明区域、可以恰好容下一张照片,装饰……) 这些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你们认为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材料制作相框? 这节课我们将首先用纸做一个笔筒。

二、指导制作

先让学生自己观看纸工相框制作示意图: (书中P24-25页)

1、说说哪部分的制作是难点,应该怎样做才好? 师根据学生情况相机指导

2、根据纸工符号剪下各部件。(师于此强调纸工符号的重要)

3、各部分结构组合。

提示学生注意自己所带相片的大小,画好相应的区域。

4、相框装饰,生自由发挥。

三、作品评比

师生共评,选出优秀作品

四、思维拓展训练

1、作品材料拓展:

师: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材料制作相框?

生自由发言:塑料、竹片、木板、金属、具有相似形状的盒子……

2、造型拓展:

相框除了方形的,还可以做成什么样的形状

除了采用书中所展示的支架,我们还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摆放方式?

自由发言,回家尝试制作。

储蓄罐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储蓄罐的制作方法。

2、懂得用同一种几何形体可以设计两种以上的作品。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养成节约零用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储蓄罐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懂得用同一种几何形体可以设计两种以上的作品。 教学准备:制作材料、剪刀、刻刀、垫板、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的零花钱一般存放在哪里?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储蓄罐?揭题。

二、自学储蓄罐制作方法及过程、

1、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了解储蓄罐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2、交流制作过程和方法,相机板书: 剪切——刻痕——折叠——粘贴

(1)剪切:使用剪刀时要注意什么?剪下的边角料该如何处理呢?

一般的剪没什么问题,那像这样的带有齿的部件该用什么方法剪更快捷更方便呢?学生说后,投影仪演示一下。

(2)刻痕:剪好后,在所有的粘贴面上用刻刀刻痕,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美观,便于折叠)

(3)粘贴:在进行粘贴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双面胶粘在粘贴面上。但像这样带有齿的粘贴面,我们是否也这样粘呢?为什么?那该怎样粘?(把双面胶粘贴在对应的部件位置上。) 出示粘贴部件。

(4)师演示明胶片的插法。

3.看了老师做,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做呢?好,但在做之前老师要提两点小建议:

(1)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都要动手动脑,可以小声讨论。 (2)你们可以模仿书上做,也可以有创新。

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作品完成的既快又美观,我们还要评一评呢,好不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我做得更好,有没有信心?赶紧动手做吧!

三、学生制作,老师巡视。

1.发现好的做法及时推广。(特别是齿的剪法) 2.如果发现学生集体性错误,及时纠正。 3.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小组。

四、作品评价。

以投影评价要求予以评价。 1.小组内自评.2.组间互评.3.评出最佳小组,用鼓掌予以表扬。 五.拓展活动,创新制作。 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储蓄罐

组合笔筒

教学目标:

1、了解笔筒的结构特点与制作过程。

2、了解制作笔筒可以选取的材料。

3、学生通过制作纸工笔筒复习上学期掌握的纸工制作符号与技巧。

教学重点:笔筒各部分结构组合 教学难点:制作笔筒 教学准备:笔筒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见过哪些样子的笔筒,出示学生带来的不同笔筒,学生观看。

2、师:笔筒有什么作用? 这些笔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这节课我们将用纸做一个笔筒。

二、指导制作

先让学生自己观看纸工笔筒制作示意图:

1、根据纸工符号剪下各部件。 (师于此复习纸工符号)

2、四部分结构组合。

提示学生可以将四部分组合成不同形状,以增加笔筒的美感。

3、笔筒装饰,生自由发挥。

三、作品评比 师生共评:最具创意奖

最实用奖

最美观奖

四、材料拓展思维训练

师: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材料制作笔筒? 生自由发言:薯片筒、竹筒、树桩„„ 造型拓展:我们可以赋予笔筒什么样的形状?

劳技教案

劳技教案

劳技教案

劳技教案

劳技教案

劳技教案

劳技教案

劳技教案

劳技教案

劳技教案

劳技教案
《劳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完整劳技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