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一则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2: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一则

王晓琴

(乐山市沙湾区沙湾镇中心校, 四川

乐山

614900)

摘要: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本文记录了对我现在所教班级的一名表现很极端的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成功转化的过程以及我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辅导 案例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遇到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不是寻求老师帮助而是直接选择打架解决问题。在处理同学关系上偏激、唯我独尊,常常与同学闹不团结。甚至听不进老师与监护人的劝告,一意孤行。他们人际关系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他们由于长期与父母不接触,亲情往往比较淡漠,有的甚至怨恨父母。这些孩子如果不及时开导、教育,会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成绩。久之,他们会厌学,辍学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现就一则发生在我班的真实案例进行剖析,以供广大教师和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作参考。

一、基本情况

姓名:小李 性别:男

出生年月:2004年1月 年级:三年级

二、家庭情况及孩子在家表现

父亲常年在外省工作,很少在家,母亲是个家庭主妇,每天就是买菜做饭、照顾孩子的生活学习。家中还有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父亲一个人。

孩子四岁起就跟外公学着拉二胡,由于聪明伶俐,又有几分音乐天赋,二胡拉得还不错。有时外公有当地的演出,也会把他带上。有时还能挣得一些报酬,因此孩子备受宠爱。每次演出结束,外公都会给孩子一些奖赏。如果是广场演出,围观的群众给的钱,有一元,两元,五元,十元的,母亲会给他收集起来,并以记账的方式给他存起来。母亲每次都会告诉他挣了多少钱,但是孩子还小,只知道自己挣了两三千块钱,这些钱到底可以用来做些什么,他是不知道的,他以为很多很多,他糊涂的以为他不是父母养大的,他靠的是自己的能力长大的。

孩子父亲常年在外,孩子缺乏父爱。加之有大男子主义的作风,在他的家中,父亲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母亲没有能力打工挣钱,经济不能独立,说话做事要

看丈夫的脸色。父亲每次寄钱回家都是直接寄到儿子的名下,然后由他转交给他的母亲。孩子演出的报酬,平时由母亲代为保管,儿子什么时候要,母亲就什么时候给,要多少就给多少。有一次,小李问妈妈要了一千块现金,也没有说干什么,唯一的理由就是不放心妈妈,孩子还把钱带到了学校炫耀。孩子用自己的钱购买了手机,高兴的时候还拿钱给妈妈用。以至于孩子认为妈妈都要靠他来养。

孩子在家中就是个小皇帝,什么事情都由大人代劳。生活能力几乎为零,母亲认为孩子太小,就是让他做他也做不好,索性就什么都不让他做。上小学三年级了,每天晚上还要妈妈哄才肯睡觉。放学回家,如果孩子不想做作业,母亲不敢勉强他,说是怕他生气。孩子不高兴的时候,他就拿妈妈当出气筒,打骂妈妈,还自以为妈妈打不过他。有时他还会拿他外公开心,他有一次还把水故意泼到地上,看到他外公因此而摔跤,他不但没有悔意,还开心地哈哈大笑。

小李母亲在跟儿子谈话时,为鼓励儿子好好学习,就说自己就是读书不行才没有工作可以做,才因此挣不到钱。本来母亲在家中就扮演了弱者的角色,加上她自毁形象,孩子更加不把她放在眼里了。在家里,一般事情都是小李说了算,就算是大人明知不对的,大人也会做出让步。孩子母亲告诉我们她主要实施的是赏识教育,表扬鼓励为主,一般不批评,如果他做错了事情,她会耐心的给他讲道理。孩子习惯了听表扬,母亲批评他的时候他会跟他理论,要跟她顶嘴,生气时还会打骂自己的母亲。

三、在校表现:

孩子在校成绩中等偏上,因为会在音乐上颇有才能,经常会在班上或者学校表演露几手,身边也有几个朋友。但他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性很差,人际交往上以自己为中心,与同学发生小矛盾小摩擦,他总是拳头相向。班级一些活动,他常常不听指挥,老师指出来了他不仅不服从还公开与老师顶撞。有时老师让他到办公室谈问题,他根本不听老师的话还摔书砸凳,扬长而去。时间一长,老师和多数同学都不喜欢他,他也更加不满意老师与同学,滋生了报复心理与攻击行为,经常无理取闹,惹是生非,有时甚至暴跳如雷。

具体事例有:

1、上体育课的时候小李故意碰了一下小东的头,小东就给了他一巴掌,小李不服气就回敬了一下,两人就打了起来,小东吃了亏。事后他们没有告诉班主任老师。但是小东回家告诉了父母。第二天上学路上,小东的父亲碰到了小李,就生气的批评了小李几句,小李火冒三丈,当即就与小东的父亲顶撞了起来,还骂了小东的父亲。就是这样,小李还是感到生气和委屈,背着书包就跑回家找母亲告状,并赌气说要转学。母亲百般劝说无果,无奈之下只好亲自把他带到了学校。希望班主任老师能说服他。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的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他仍然听不进去。还是坚持要转学,办公室在场的老师都帮着安慰他,给他讲道理,他还是听不进去,到最后他急了,在办公室里就歇斯底里的大叫了起来。说不转学就要把这所学校闹翻。说这话的时候,小李眼里全是仇恨的怒火。

2、课间活动的时候他撞到了班上的李靖,两人抓扯的时候,另一个孩子罗永拉他们,不让他们打,结果他认为罗永帮着李靖欺负他,加上体育老师说了他们几句,他更加觉得委屈了。乘门卫不注意的时候冲出了校门,门卫拉他也没有把他拽回来。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他回到了学校,一进教室,他就冲李靖和罗永大骂,母亲拦也拦不住。老师看他余怒未消,又把他和另两个带到了办公室,又是了解情况,又是劝说、教育。在耐心的心里疏导下,他似乎是认识到了自己

的不对,还表示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可是,到了第二天,这个孩子母亲打来电话,说他不想来上学,让他在家里休息一阵。

四、心理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不良。父亲不仅没有在学习上和生活上以及行为习惯上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甚至基于他的大男子主义,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思想,让孩子对自己的母亲和外公等家庭成员没有足够的尊重。而母亲则一味的溺爱,不仅不让孩子做必要的家务事,甚至自觉扮演家庭从属者角色,没有注意树立自己的威信,有时还自损形象,致使孩子瞧不起自己的母亲。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孩子认为凡事都必须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人人都应该按他的意愿来做,稍有不如意就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拿别人出气。如果没有达到目的,他就把气撒到妈妈身上,撒娇、撒横,甚至打骂自己的妈妈也在所不惜。在他眼里,妈妈不是应该尊敬和爱护的,妈妈就是他的奴隶,任他打、任他骂,因为妈妈不会责备他,他就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对她妈妈就怎样对他妈妈,习惯了就仿佛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当在其他地方受了一点委屈和挫折的时候,他就无法接受现实了。他让妈妈带他到学校,不是要解决问题,而是希望他妈妈给他撑腰。达不到目的就选择逃避,就要求转学,甚至不想读书。

2、学校老师对孩子心理教育不够重视。孩子刚入学时,没有对他的家庭情况做细致的了解(上面的情况是孩子表现极端了才去家访了解到的)。当他表现出问题的时候,简单地把他的心理问题归结为一般的违纪问题,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进行矫正。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矫正需要更细致更长期的努力。

3、小李小小年纪就在社会上进行有偿表演,听到的几乎都是对他的肯定,他自己能挣到钱,加上他母亲没有工作,这些都让他产生了可以不靠其它人特别是母亲的错觉。

以上这些原因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自由散漫的个性。因为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同学的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与家庭成员相处的经历让他觉得在学校与学校老师也可以同样对待,这导致教他的老师也不喜欢他,所以他听不进老师的教育,感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带有很强的攻击性。只要有一件不如意的事就会使他忘记场合,忘记对象大闹一番,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疑别人说他的坏话。

五、矫正措施

1、从家庭教育入手。让孩子的家庭成员特别是他的父亲意识到孩子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取得孩子父母的支持。逐步树立母亲在家庭里的权威。

2、学校制定详细的辅导计划。包括:

(1)用尊重、平等、商讨问题的方式与其沟通。定期找孩子谈心与讲故事,给他讲父母养育的艰辛,告诉他要知恩图报。让他慢慢学会尊重老师,长辈。

(2)建立孩子成长档案,记录他在家和在校的详细表现。及时对他的表现做出评价。让他意识到做什么是让人肯定的,做什么是让人讨厌的。

(3)有意识地帮他与朋友相处,动员班干部以及与他走得近的同学一起和他参加各种活动,让他学会与人友好、愉快相处。

(4)有意识地开展一些针对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谐同学关系方面的主题班队活动。用集体的力量帮他解决问题。

(5)帮助孩子制定阶段目标,并督促其实现。

(6)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配合,让每个教他的老师认识到他的问题,劲往一处使。

六、效果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小李在与同龄伙伴的交住上进步非常明显。他的自我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变得愿意与老师谈心,还主动打电话给他父亲,讲述他在学校里的事情。与母亲的相处上也没有原来那么不可理喻。师生都一致认为,小李的变化很大。

七、结语

现在乡镇学校的留守儿童很多,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老师足够的重视。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充分沟通,及时针对孩子的问题制定详细的辅导计划,以一颗爱心对待孩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的防范和及时的矫正。

参考文献:

[1] 殷炳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8 [2] 黄彦.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析及调适[J].小学教学参考, 2007,(15) .

[3] 袁明华.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贵州教育, 2006,(14) .

[4] 刘锦娟.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广西教育, 2007,(Z4) . [5]http://wenku.baidu.com/ [6]http://club.topsage.com/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内容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一则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一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