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引用民间习俗应用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6:32: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篇1:应用文写作

下面是一则通知,在格式和语言表达方面有一些毛病,读后完成(1)(2)题。

通 知

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①,本新村新建了多所袋装垃圾收集房②。从7月18日起③,居民的生活垃圾一律用塑料袋包装完毕后④,投入其中的塑料桶内⑤。工业垃圾、建

筑垃圾一律不准包装后投入⑥,请与居委会联系后另行处理⑦,否则罚款⑧。

此致

敬礼

第三居委会

2005年7月12日 (1)指出格式方面的毛病:

(2)指出语言表达方面的毛病并改正:

参考答案 (1)“此致”“敬礼”应删去;落款应在右下角。

(2)①应改为“为了环境的清洁卫生”。

④改为“生活垃圾一律用塑料袋包好后”

⑥应把“包装后”删去。

二、写启事

写作指津

单位或个人有什么事情需要向大家公开说明,或者对大家有什么要求,把它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张贴或刊登的短文,就是启事。启事内容要周到完整,语言要具体明确、中肯礼貌。如果内容多,还应分条列清楚。

1.第一行正中写启事的名称,如“招领启事”“寻物启事”“征文启事”等。

2.第二行空两格起,写启事内容,一般包括目的、意义、内容、形式、要求等项目。

3.最后写启事者的称呼和启事的日期。

4.启事的有些内容要十分具体明确,如地址、时间、联系办法等。有些内容就不应写得具体明确,如“失物招领”中有关失物的详情,以防冒领。

典型例题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光明中学团委决定举办征文活动,请你拟一则征文启事。要求表述简明, 语言得体,不超过80字。

写作示例

征文启事

为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校团委决定自即日起至10月31日举办征文活动。稿件文体不限,不超过2000字,请直接投进团委门口的投稿箱。欢迎全体同学踊跃参加。

光明中学团委 2006年10月8日

实战演练

下面一则应用文,有多处错误,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寻人启示

赵小波,男,身高一米八三,浙江温州口音,皮肤较白,戴近视眼镜,着深灰色毛料西装,内穿白色衬衫,脚穿黑色皮鞋,于2005年12月外出未归。如有发现或知情者,请打电话139xxxxx688,或将其送回,当以重酬。

此致

敬礼! 联系人:赵涌

联系电话:139xxxxx 688 2005年12月13日

参考答案 (1)“寻人启示”应为“寻人启事”。

(2)赵小波年龄未写出来。可写在性别后面,如“28岁”。

(3)“于2005年12月外出未归”日期不详,应具体写出,如“12月9日”。

(4)将其送回地址不详,应具体写出。

(5)“此致敬礼!”多余,应删去。

三、写消息

写作指津

新闻报道是语言运用题的一个重要文体,其命题形式在高考试卷中可能出现的主要有一句话新闻、拟写导语、压缩主体、拟写标题、拟写结尾等,新闻的样式很多,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消息的写作。

消息是以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消息的写法: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一些消息或出现正题和眉题,或出现正题和副题。

②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①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②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

③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④评论式。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

⑤引用式。引用消息中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②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③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为充实内容、烘托或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

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它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典型例题

给下面一则消息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

本报讯 昨日,来自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民俗学专家聚首番禺,拟发布一份《广州宣言》,呼吁法定春节假期可考虑从年底安排起,使之与民间从年底过渡到年初除旧迎新的习俗保持大体一致。与会专家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包括:政府不干涉群众的本真性年俗展演,例如禁放鞭炮的政策,可予有限度的放宽;法定春节假期可考虑从年底安排起,使之与民间从年底过渡到年初的习俗大体一致等。据悉,在聆听各方意见后,《宣言》还将作进一步的修改。

写作示例

民俗学家呼吁春节假期从除夕休起

实战演练

将下面一则消息压缩成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5日起,上调信函、明信片业务资费。根据这一通知,信函首重100克以内,每重20克本埠由0.6元调整为0.8元,外埠由0.8元调整为1.2元;100克以上的续重资费维持每重100克本埠1.2元、外埠2.o元不变。明信片资费由每件o.6元调整为o.8元。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理顺邮政资费结构,缓解邮政行业经营困难,促进邮政行业发展和邮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参考答案

从11月15日起,信函、明信片资费上调。

四、写条据

写作指津

条据是作为凭证的条子,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文体。一般分为凭证条据和说明条据。

条据的格式和写法是:

1.在条子的上方中间,要写上反映条据性质的字样,如“收条”“借条”“欠条”“领条”“请假条”等等。 2.写对方的名称。有的可以不写。

3.正文内容,即写给谁,什么事。如涉及钱或物,要写明钱或物的数量(大写),关于“钱”的收条或借条,要在“钱”的具体数字末尾加个“整”字;数字如有改动,必须在上面加盖图章,或重写一张。 4.正文完后,另起一行写上“此据”或“此致xxx”。

5.最后写开条者名称和开条日期。

李小明同学要去县文化馆参加大合唱彩排,今天下午的课外活动不能参加,请代他写一份请假条给班主任王老师。

写作示例

请假条

王老师:

我因要去县文化馆参加大合唱彩排,今天下午的课外活动不能参加,特此请假。 此致

敬礼

学生:李小明 2006年12月25日

实战演练

赵一文向罗双江借得人民币2500元,准备半年内还清,请你代赵一文写一张借条。 参考答案

借 条

今向罗双江借到人民币贰仟伍佰元整,半年内还清。

此据

借款人:赵一文 2006年12月8日

五、写表扬信、感谢信

写作指津

表扬信是表彰某个单位或个人的先进事迹的书信。感谢信是对某个单位或个人做了好事表示感谢的书信。表扬信和感谢信是同类书信,写法也基本一样。

1.在第一行正中写“表扬信”或“感谢信”几个字,字要比下文大些。可用一个题目代替。 2.表扬或感谢对象的称呼。顶格写,其后加冒号。

3.正文写表扬或感谢的内容:’ (1)交代表扬或感谢的原因。

(2)在叙述的基础上,可写出表扬或感谢的事情反映出的思想、品质。写作语气应是赞美、敬慕。另外,表扬信叙述事迹要真实,不虚构编造,不任意夸大或缩小,不以偏概全。

4.最后要写上表示祝愿的话,如“此致敬礼”“谨表谢意”等。

5.署名、日期。写表扬信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并写朋年、月、日。 台州市路桥中学在“绿化台州,美化家乡”的活动中,不 但出色完成任务,而且还协助邻近单位,主动承担额外任务。为此,市人民政府绿化办公室特授予“绿化标兵”称号。

请你代表市政府绿化办写一封表扬信。

写作示例

表扬信

路桥中学:

在“绿化台州,美化家乡”的义务劳动中,你校师生不仅能提前、出色地完成分给你们的任务,而且还能主动协助邻近单位,主动承担额外任务,这种积极主动、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精神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对推动我市绿化工作起了积极作用。

为此,特奖贵校锦旗一面,授予贵校“绿化标兵”的光荣称号。

望贵校全体师生,发扬优良作风,再接再厉,为搞好我市的绿化工作而继续努力! 台州市人民政府绿化办公室 2006年3月12日

实战演练

教师节快到了,请你给你的任课老师写一封感谢信,要求感情真挚,重点突出,语言得体,不超过500字。

备考答案

感谢信

亲爱的老师:

您好! 忙碌了一年,您的节日又到了。值此教师节采临之际,您的学生们想对您说: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的关怀,感谢您的帮助,感谢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请接受学生们美好的祝愿,祝您教师节快乐,天天快乐! 再一次向您道一声:“辛苦了,老师!谢谢了,老师!”

学生:李小明

写作指津

结构和写法

2.用内容作标题。如“夏季清仓物资处理”。 3.主办单位的名称。如“校团委举办登山比赛”。

正文要素 1.一段式。内容简单的通常只用三言两语,一段成文。例如“x月x日下午x时,我校和xx学院足球队在本校大操场进行友谊比赛,欢迎踊跃观赛。” 篇2:民俗介绍系列-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上元灯会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花灯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 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

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

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舞龙灯、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扭秧歌

舞狮子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 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

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

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

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

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

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吃元宵”

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灯谜小游戏 (打一字) 早不说晚不说—— 许

上下一体 —— 卡

内里有人 —— 肉

两点天上来 —— 关

四个晚上 —— 罗

熙熙攘攘 —— 侈

凤头虎尾 —— 几

顶破天 —— 夫

另有变动 —— 加

篇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2015级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

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①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②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

③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地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在它的意象符号中,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朴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等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

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

1.下列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我们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

c.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其产生就是象征性的装饰物,作者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功利意识。 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能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从艺术角度看,它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作时,往往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种情趣的获得是因为剪纸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物”就是民间剪纸这一载体,承载着艺术上造型形式的传承和其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

c.“蛙”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虽然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在民俗文化中保持着原始崇拜敬仰的地位。

d.“蛙”因其丑陋的形态常被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也被认为是最可靠的保护神,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题材,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民间剪纸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b.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精神文化,随着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变化,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深层寓意内涵也会随着形式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c.“凤穿牡丹”等花色纹样的剪纸,表现了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多子、丰收安乐的美好愿望。

d.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能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求,扶持人类的生存,追求民族、人类群体的强烈审美理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搭..车)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

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

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

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

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稍习骑射。 稍:渐渐 .

b.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 闇夕:昏暗的黄昏 ..

c.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顿:驻扎 .

d.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不豫:不高兴 ..

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恭谨 / 勤于侍奉 / 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 / 文帝性急 / 子高恒会意旨

b.性恭谨 / 勤于侍奉 / 恒执备身刀 / 及传酒炙 / 文帝性急 / 高恒会意旨

c.性恭谨勤 / 于侍奉恒 / 执备身刀及传酒炙 / 文帝性急 / 子高恒会意旨

d.性恭谨勤 / 于侍奉恒 / 执备身刀 / 及传酒炙 / 文帝性急 / 子高恒会意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分)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3分)

(3)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3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8.“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9.请结含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滚回单位。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

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有删节)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凄冷、沉重的氛围,暗示了人物心情和故事结局。

b.在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

c.男青年因为最后一张票和青年妇女发生了争执,又被小女孩误解,腮帮子抽动,泪花子在眼里直转,都表现出他既懊恼又委屈的心理。 篇4:我对民俗学的看法

我对民俗学的看法

我对民俗学的最早涉猎是从大学2年纪开始的。那时我们开设了一门叫做民间文学的课程。这门课程很有意思,所讲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伴随我们成长的民间习俗和我们经常听说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以及童话等等。对于这些习俗和故事我们都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仅仅认为它是劳动人民在几千的劳动生产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一些风俗习惯,没想到它竟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后来在考研的过程中我又相继读了钟敬文先生编写的《民俗学概论》以及《民间文学概论》等等与民俗学相关的一系列书籍,对民俗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与此同时我也明白了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简单地说:民间文学是指从民间流传故事中采集、形成的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本土文学作品,其表现形式有民间小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评书、说唱艺术等,是一种通俗文学或口头传播的文化现象。而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是各地民俗习惯,如饮食、服饰、婚嫁、丧俗等等。从性质上看,前者属于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后者是社会科学的分支。

民俗学是一门以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

民俗学一词,是从英文 felklere翻译过来的,为英人顿姆斯于1964年创立。原意为人民的知识或人民的智慧。它所说的人民是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的没有受过统治阶级的文明教育的人们和在阶级社会中的广大劳动人民。它所说的知识、智慧或文化称之为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比较确切。我国民俗学的兴起始于五四运动时期,主要是留日学生从日本引进西方的民俗学。民俗学引进之后很快在我国生根并迅速发展,当时有许多大家如鲁迅兄弟、蔡元培、胡适等都参与到中国的民俗运动中。从那时起才把民俗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并进而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对民俗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当时的民俗学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登上中国现代学术殿堂的。80多年过去了,民俗学虽然没能像其他人文学科那样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在社会上受到广泛重视,但民俗学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

民俗一词顾名思义就是民间习俗。民俗它是劳动人民生活形态的真实反映,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等等的内涵与形式,以及其间思想、行为、仪节、活动的记录与形成,都是民俗学探讨的主题,这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与风俗,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提升与满足,更是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因此,现在各国都非常的重视发扬和传播本国的民族文化。要想是本国的文化不被世界文化大规模侵袭就必须坚持和立足于本土传统文化。民俗学学科理论与民俗事象是密不可分的,理论与实践相紧密结合的,我们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的利用田野调查法,才能真正的了解和掌握着们学科,才能把它有效的利

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民俗学研究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民俗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它的范围确实比较广泛,民俗事项与其他许多学科领域、具体行业都有发生联系,如饮食民俗之与烹饪、食品业,居住民俗之与建筑学,服饰民俗之与服装行业。

今天,都市民俗学、旅游民俗学、生态民俗学等悄然兴起。民俗学已经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交叉。在有些国家已经扩展到全部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从社会基础和相应的社会关系,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风俗行为和有关的心理活动,尽管它们之间有程度上和份量上的不同。如过去各种劳动的组织、操作的表现形式、技术特点和所附着的信仰,以及过去社会中的宗教庙会,村落和宗族的各种习惯、规例等,都是民俗现象。至于各地的年节风俗,如中国传统的新年、元宵节、中秋节、冬至、除夕等岁时活动,人们一生中所奉行的诞辰、成年礼、结婚、丧葬等仪礼,以及各种民间赛会、文学艺术活动,从来就被列在风俗、习尚之中。

后来上了研究生之后,我们开设了几门民俗学的专业课程,才明白真正的明白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结合性。它与社会学以及人类学都有紧密地联系,与社会学和人类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我们的导师既给我们带民俗文化原理又能给我们带文化人类学,所以我觉得民俗学和社会学是一门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虽有各自的学科理论传统和特有方法,但它们之间的交叉和交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因此我认为学好民俗学就必须同时学习社会学和人类学。

民俗学的特点在于关注民间社会、民间文化及民众生活,而社会学更多地关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问题,所以民俗学与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和差异。

民俗学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直接的联系,从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到物质生活,从劳动人民的饮食起居到内心活动,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让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流行趋势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看到一些民俗文化现象能够以某种变通的方式被保留下来,感觉真的好奇妙,民俗文化可以流传那么长的时间。

民俗学主要研究的范围包括民间习俗、民间信仰、民间文化,民间工艺、民间语言、民间娱乐、民间组织等。但是老师给我们讲课之后我才发现以前学习的关于民俗学的知识只是一些皮毛。老师每一节课都会讲不同的内容,而且理论性都很强。我们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真正的掌握这门学科。

老师上课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我们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特别是结合家乡民俗事项,比照其他地方的民俗,进行乡土教育。另外,对于民俗学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根据我们将来的就业方向和人生规划,做有针对性的问题的探讨,有意识的引导我们利用民俗学知识和方法作多学科方向的研究。

经过半年时间对民俗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后,我认为这是一门极富情感的人文课程,因为课程中包涵强烈的民俗意趣与文化蕴藉。老师带我们从民俗的基本理论入手,再到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各种民俗事例。使我们了解民间文化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唤起了对周围各种民风民俗现象的关注,逐渐产生对整个社会以及家乡的文化认同感。民俗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认识作用,也是社会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民俗文化,民俗学无论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还是个人而言,都发挥着它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民间习俗应用文

民间葬礼习俗

濮阳民间习俗

新年民间习俗

丰城民间习俗

中秋节的民间习俗

陕北民间结婚习俗

莆田民间端午节习俗

民间生日习俗撷取

福州民间婚嫁习俗

引用民间习俗应用文
《引用民间习俗应用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