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民间习俗——年例

发布时间:2020-03-01 17:01: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民间习俗——年例

让我介绍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就拿我家乡一个民间习俗文化来说吧,这个习俗在整个粤西都很出名的,当然很多地方也没有听过,这个在我家乡每年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热闹的节日,在年例期间,各种食物与生活用品价格上涨得很厉害,交通往往也会堵塞,每年年例那天都是大堵车,在一段只有两三公里的地方却用了两个小时都很常见,大家都是去有年例的家里吃饭,不管是朋友还是亲戚都会叫上的,平常一家有喜的时候摆宴席,都会有很多人来,现在的年例都是一个村庄都举行,甚至附近的村庄也有很多举行的,人就会拥挤上来。不过大家并不会因为交通堵塞而不来,反而有时更加喜欢趁热闹,人越多,也证明这个村庄的年例就越旺。年例每个村庄都是一年举行一次,平常过年的时候还没有拜访过得亲戚朋友就会趁这次的机会聚聚,也是有可能就这一天大家聚在一起的,年例期一过就会各奔东西。

这个节日就是年例,很多外地人听不懂的时候,我们就会说是年宵,事实上又跟年宵有很大的不同。茂名大部分乡镇在每年都会举办年例,但各个地方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又不相同,集中在正月二月份,还有八月十五左右都有不少,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一天,少数两三天。不过附近很多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同一日的,这时候就特别特别热闹了,不过年例在大部分市区都不会举行的,市区都是充满着现代化气息,年例都是充满着浓浓的神主义,不过聚聚人气气氛并不比神主义的气氛差,何况现在受着各方面的现代化的浸染,神主义也会慢慢的变得稀淡,但气氛总会很高的。很多农村年例都是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每个地方的年例风格也不同,大家都想让年例变得相当热闹,够特色。

在年例这天,很多外出的人多会返回自己的村子做年例,而在整个年例中很多都是迷信的活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添加了不少现代节日庆祝方式,点鞭炮少不了的,在农村每个节日都会点鞭炮,这个是传统庆祝节日的最常用方式。舞狮舞龙当然也少不了的,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 装扮成狮子的样子, 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 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 都喜欢敲锣打鼓, 舞狮助庆。舞狮中“采青”最为常见。采青有“生猛”的意思,生意兴隆的象征。“青”用的是生菜。把生菜及利市(红包)悬挂起来,狮在“青”舞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犹豫,然后一跃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为了增加娱乐性,采青有时还会用上特技动作,例如上肩(舞狮头者站在狮尾者肩上),叠罗汉,上杆(爬上竹杆),或者过梅花椿(经过高低不一长木椿)等等,这个给节日添加不少热闹气氛。舞狮舞龙这些都会窜门,家家户户都会去的,舞狮进屋了,当户人家就会给个利是给舞狮的,当舞狮走的时候就要点一串鞭炮恭送舞狮的离开。当然舞狮团都也会有技术表演的时刻,有时会接受别人的邀请在他家里面进行表演,凭借着技术,会吸引到很多人来观看,然后有些人就赞叹不已,就会给舞狮团一些不定金额的利是。

当然年例那天都会请来不少表演团,基本那天24小时都会有表演,表演最多的是劲歌劲舞,也是最受欢迎的,有出名的歌手来到现场,唱起高歌,全场都是欢呼起来,在一年中最热闹的就是这一天,在过年的时候并没有这些表演,在歌唱的时候,人流也特别多,一个并不大的舞台就被人流围得水泄不通,因为人流很多,周围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摆摊,也成为了一个小市场,那个舞台每个村都会有,然而通常都是只有这一天可以用得的这个舞台。在年例每年那一天,基本都会下雨的,不过那天的下雨并不会减少节日庆祝的气氛,白天的时候也会有魔术表演,吸引到很多人,特别是小朋友,充满了好奇,有时进行互动的时候更引起大家满口大笑。

在我那个地方,最为出色的节目就是飘色,当天的晚上吸引到不少外地人来观看飘色。这个飘色的出色曾经有CCTV的专题采访,获得全国飘色的山花奖。飘色大概有二十多台大型手推板车组成,每个车上都装着不少装饰设备,然后就在上面装上椅子,然后让些小孩子坐上去,从外面看上去就好像看到小孩子在飘起来,并不会知道小孩子是坐的姿势,最下面是由一条质量很好的铁柱顶着,支撑着一个架子,每个架子都有很多分支,分支上就会坐这一个小孩子,当然每一台的人数也会不同,这样增加了飘色里面的多样性,每台的飘色车都是由十二生肖分别组成,第一台通常是那一年的生肖,还有一台很大型的,就是一台车上面飘着大概有二十多个人。在人数上已经是很大难度的了,可是在这个难度上还会让整个支架转起来,只要保证支架的平衡,这些飘色都会正常地被推动。飘色在举行前都会清理好道路的障碍,包括国道都会进行封锁,前面也会有舞狮舞龙进行保护,后面也有,一旦进行的时候,人流基本就动不了的了,各种的电视台记者也会把摄影设备把飘色围住。这些飘色通常都是穿越到每家每户的街道,基本都是绕了一圈镇的中心街道,当经过每户门口的时候那户通常都会点上鞭炮迎送飘色的经过,基本都是飘色去到哪,鞭炮的声音基本都是在哪里响起来。整个活动大概举行五个小时,并不包括前后筹备撤场的时间。

在年例期间,每家每户都会张灯结彩,村镇街道两边都布置彩楼、彩廊、画廊,彩旗等,路旁都插满着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并没有停止过,各种民间艺术表演都尽演自己的才艺,尽献于众。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在这里面中特别以粤剧最为受欢迎,在当地都称为大戏的,也有类似的戏叫人班戏。这些都是受到当地老人的喜欢,木偶戏也是少不了的,之前是很受老人的喜欢,不过现在每次都是只有那么几个人在听,现在主要都是在庙隔离进行表演,主要都是给菩萨听的,但这几年都是在慢慢衰落,以前是很多人喜欢的才会流传到现在,现在想听的人并没有多少了,接这个艺术的班更加没有多少人了。

我们过年例,传有有“年例大过年”这个的说法。在农村,年例就是玩吃聚,做“年例”,探“年例”,吃“年例”是我们这边的农村人不变的节目,很多很多的小孩子也在盼年例。相对传统的年例也有不少改变:我们的迷信色彩的活动相对大大减少,更加注重的的以食为主,以娱乐为伴,这些往往都会增进亲朋戚友之间的感情联络。 当然很多村庄还是有很多迷信之类的活动,虽然说得是迷信,但更注重的是形式礼仪,在我舅父的家乡就会有很多神游的活动,“摆宗台”是神游的一部分。这也是年例活动中相当热闹的场面。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要臂挎肩挑,把准备好的供品集中放在村头或村中的一块空地上,摆在供桌上。最显眼的供品也是最重要的是鸡。在我们的茂名无鸡不成席,所以就没有鸡就不会上供的了。以前迎神的气氛很浓很浓的,不过每个地方不同,总之迎神越来越少了,可是大家庆祝的气氛并不减弱,可以看到,可以听到,也可以闻到。以前经常出现迎神这些活动,不过也有很多村庄还存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村庄已经取消这些神游的活动。

在年例的期间听到最多的是吃年例,也就是宴客,这也是我们举行年例的重头戏,邀请到在各个地方的亲戚朋友,这是年例活动中的一个最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年例请客就好像喜宴的请客那样,也就是我们通常都是借着年例的一天聚一下,一年就没有聚过得,通常都会来吃年例,当然来的客人主人不必很熟悉,甚至也从没听说这个人的:随着亲戚或朋友来了,一概欢迎,甚至多多益善,来客越多摆的台数越多就证明该户人家越兴旺。当然相反,谁家来的客人少,会感到门庭冷落。

有人把年例解释成年年有例。年例已成了茂名人每年必过的节目,好同过年一般,甚至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演变,年例已在高州和化州这两块土地上生了根。人们每年回到乡村过年例,并不仅仅是为了拜神,等迷信活动。更主要的是年例已成了他们心中的一种寄托,是年例加强了他们的乡土情结。每年年例人们都会如过年般重聚在一起庆祝,还宴请朋友分享这块喜庆。因此年例也成为联系亲情、友情的一条纽带。

年例乃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许多办年例的人认为办好了年例就能够保证今后的一年风调雨顺,虽然不科学,但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不知支撑了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年例的独特性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节日,无疑是值得自豪的。

粤西年例习俗

粤西年例习俗及发展

民间习俗应用文

民间葬礼习俗

濮阳民间习俗

新年民间习俗

丰城民间习俗

引用民间习俗应用文

中秋节的民间习俗

陕北民间结婚习俗

论民间习俗——年例
《论民间习俗——年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