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保研面试之行

发布时间:2020-03-02 21:55: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保研面试之行

前序

国庆节一周至国庆节假期半个月(9.24-10.9)是我最为辛苦的一段时间,回学校之后朋友们见我都问我是不是最近很累,我笑笑,还好,但是结果让我自己满意和欣慰。说来是半个月的面试之行,其实准备工作是在2011年的假期就已经开始了。

说是面试之行,我觉得还有必要谈一谈暑假的准备。我觉得人生的重要点除了要靠平时的积累之外,其实还有机遇和选择,成功才会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上个学期末得知中科院科学人文暑期学校是出于机遇和偶然,是中科院人文学院第一次举办这种暑期学校,其目的在于宣传自己,也为招生做准备。我看了通知之后发现自己正符合上面的条件,之前没有想好自己毕业了是要读研还是要工作,读研吧也没想过自己要读什么方向,中科院人文暑期学校当时要的都是科学哲学方向的,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王小红老师和张帆老师。张帆老师是我的导师,作为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我多次与他商量跟敲定我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由于是科学哲学方向,现在在我们国内的高校本科少有系统的科学哲学教育体系,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张老师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接着是王老师帮我字斟句酌地修改我的个人陈述,写推荐信等等。由于王老师本是科学哲学领域,且与清华,北大,中科院都颇有渊源,在王老师的极力推荐下,我有幸参加了中科院科学人文暑期学校。

正是在中科院人文学院的一周,使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在与中科院的老师,学长,学姐的接触中,我开始对STS方向很感兴趣,这也正是王小红老师研究的方向,在后续的保研中,王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

清华面试之行

在拿到外推名额之后,我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欣喜之感,因为知道自己的成绩不错,拿外推不是问题,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因为我们是交大哲学系本科第一届,我们是开拓者。李院长和张帆老师、王小红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是一份沉重而深厚的爱,我们出去,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同时是交大的哲学系!而这个外推名额维系的有可能是哲学系发展的前景。

我在填推荐表的时候填写了4个学校:清华,中科院,复旦,浙大。清华是我自己最向往的学校,但是为了保险,我还是选择多报几所学校。但是,我没有在专业上进行回旋,犹豫或者徘徊,我指明了只有一个方向“科学哲学(STS)”,可能是由于我的选择比较明确,所以也就缩小了我面试材料需要准备的内容。

此外,我还在清华的网页上查看了研究STS方向的老师,我最终选择了李正风老师,并发邮件和他进行交流。

在收到清华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的面试通知之后,我把所有的材料准备齐全。临去北京前,我把之前在网上找的李正风老师的文章打印好,去了王小红老师家。这一趟对我而言很重要,之后在清华和浙大的面试也证明了这一点。王老师在STS方面本来就做的很好,而且跟清

华,北大,中科院的科学哲学方面交流很多,我想向她讨教一些STS的国内外的前沿问题以及清华那边老师们的研究方向是很有必要的。我把王老师跟我讲的东西全都记下来,然后拿了王老师写的相关的一篇文章和李正风老师的文章于24号踏上了去北京的路程。

25号上午达到北京之后,休整了一下,我便让北京的朋友带我去清华,买了清华的校园地图,记好路线。下午休息会后就看王老师跟我讲的内容和文章,还有之前自己准备好的英文自我介绍,对交大的英文介绍,西安一些旅游景点的英文介绍,还挑选了清华的一些小景点,如荷塘月色、水木清华,主要是怕面试时英文聊天没话说,想着有备无患。到晚上,我把上述的材料就基本上能记住了。

26号早上8:30是清华通知我的面试时间,我住的地方离清华大概30分钟的车程,我怕误事,早上6:00就起床了。对于面试,我是想过所有细节的,包括我的穿着打扮,要正式但又不失为一个学生该有的活泼,要让老师们看着顺眼,所以我在离开西安之前就已经备好衣服和鞋子。可能这是作为一个女生所具有的细心,毕竟细节决定成败,要想成功,就要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

到了清华面试地点之后,我了解了一下情况,今年报科技所的人比较多,清华本校的有8个,外校的有8个(我在与大家聊天时特地了解了一下这些人的学校和专业,1个北大化学系,2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3个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河海大学的工管专业,另外一个不清楚,剩下的一个便是我)。现在拟录取名单公布的人中哲学专业录取5个人。由于在短时间内我无法将名字和人对上号,无法断定录取人员的学校和专业。

轮到我面试时,我将我的推荐信递给老师(总共4封,分别是邬焜老师,王洪波老师,张帆老师,王小红老师帮我写的推荐信,我知道这几位老师们研究的都是科学哲学,其中老师们是有一定交流跟渊源的),并凭记忆中在电脑上看过的老师们的照片跟他们问好。素未谋面就能认出他们,老师们显然是很开心的。

总共有8个面试官,围坐在圆桌周围,显然是压力面,关键是心放平静,不能被老师的气场镇住。首先是英文自我介绍,之前我刚好有准备,所以回答的不错。接着就是老师的轮番提问。

提问1:用英文介绍一本有名的书或者哲学家。

提问2:你们学校本科开设哪些课程?

我:我们系开设了中哲史,西哲史,美学,伦理学,马哲,形式逻辑,原著选读,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即在哲学的各个分支上都有所涉猎。由于是本科,所以是侧重于面上的泛,而不是特别精。在科学哲学上,开设了《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此外,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方向上也开设了一些概论性质的课程。

问题3:《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是由哪位老师带的?多少课时?

问题4:我看你的英文六级成绩是低空掠过,看老师的推荐信是说你大一的时候过六级,经过两年的学习之后,你觉得你的英文水平有提高吗?

我:是否有所提高,我自己很难下定论,我在平时会阅读一些简单的英文书籍。不过,对于英文我也是有自己的规划的。我想等这阵子事忙完之后,尤其是大四下半学期,考雅思,或托福、GRE之类的。

问题5:你为什么会喜欢科学哲学?

我:其实在之前,我是很喜欢中国哲学,宗教这一块的,尤其是佛教,我很喜欢他们出世的教义,它们能使人的心灵平静。后来接触到科学哲学的课程之后,我开始对科学哲学感兴趣。尤其是在我们生活的时代,科技与我们联系得越发的紧密。但是,其问题也不断地凸显,环境生态问题、人类的异化问题等等,科技的发展也越来越脱离其自身。我想着,人类和科技之间应该有座架构的桥梁,使科技包含更多的人文素养。后来知道了这是STS所研究的范围,由此我也对STS产生了兴趣。

问题6:你有宗教信仰吗?

我:没有。

问题7:你说你对STS感兴趣,能跟我们说说你对STS的理解么?(这一块我的回答,李正风老师是频频点头的)

我:STS是一门应用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历史学科来多角度地研究科技及其工作者的学科。它有两种解,分别是“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和“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S&TS”曾国平老师将它翻译为“科学技术学”,盛晓明老师将它翻译为“科学技术论”,刘华杰老师将它翻译为“科学技术元勘”,还有郭贵春老师的“科学技术的社会与文化研究”。从“ST&S”到“S&TS”是研究范式的一种转化,以往的“ST&S”其视角是将科学技术看做是社会的子系统,以考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如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教育、法律等的相互作用,而大约30年前发生在欧洲的Science and Society Movement与社会中的Sociological Studies of Science in Society(简称4S)正在走向融合的时候,强纲领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前所未有的强诠释给二者的融合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力。在新的“ST&S”范式下,科学技术不在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它渗透着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此时科学因素和文化因素不断地相互塑性。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Science of Science走的越来越远,乃至忘记了其最初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走向抽象化,所以STS的当务之急也是要回归研究科技本身。此外,就是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结合。前4S学会主席Bijker曾发表过一次演讲,呼吁STS工作者们用“The STS ki”和“The STS mirror”来唤醒沉睡中的睡美人——工作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唤醒他们对于科学技术文化特质的认识。

我们当前还是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STS研究在努力与国外先进的理论方法接轨时,却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中国的STS研究者们对于本国的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干预作用已经日渐衰弱。龚育之先生之前的呼吁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深有启发的。

问题8:你能在西方哲学史中举一个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吗?(我自己觉得基础不是很好,这一块回答的比较尴尬)

问题9:我看你们开了《生态哲学》的课程,你能给我们举其中的一个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吗?(这一块,我也是答的有点头疼的。我举的是生态中心主义观点。后来,老师只能说,看来你对生态中心主义不是很了解啊。我尴尬地笑笑。)

问题10:我看你之前参加过辩论赛,你能否跟我们讲一个辩题,看你是怎么为双方进行辩护的。(这是我的一点小特长,问题不大。老师们的一些尖锐的质疑和提问都被我反驳掉了。最后,李正风老师笑着说,我们不在这里辩了。)

问题11:你有报其他学校吗?如果我们录取你,你是否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我的回答,自然是说我有多么多么喜欢清华之类的。还笃定地说只要老师现在敢要我,我就敢签Offer。)

之后就是随便聊一聊,吴彤老师还让我向我们系里的老师致意,欢迎我们系以后大量输送优秀的人才。

下午是两个小时的笔试时间,题目比较开放,“从科技史的角度谈谈科学的利弊”和“文科生学习科学哲学有什么优势”两道题中选一道,3000字的论文。我采用了论文的规范格式,包括“摘要”“关键词”,想着,虽然论文不一定出彩,不一定写到老师的心坎上去,但形式还是要做足的,起码要让老师看着舒服啊。

小结下,在整个面试的过程中,个人表现很重要,尤其是心态的平稳度和你说话的方式和仪态要让老师很舒服,要不卑不亢。不知道的就坦诚地说不知道,再说说自己的看法,请老师指教。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自己的专业基础不是很扎实,不过我觉得跟我们开设的课程和上课的老师也很重要。我们是新开设的专业,系里的师资也并非很齐全,开设的有些课程老师讲课不精。

浙大面试之行

接到浙大的面试通知是在国庆前夕,浙大通知我30号下午面试。我知道放在下午面试,老师已经很考虑我的情况了。在前一段时间,我曾经发邮件跟浙大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的所长盛晓明老师联系过,没想到盛老师还亲自给我回了电话与我商量面试的时间。我当时考虑到26号要到清华面试,中科院的面试时间还未定,原想着是在北京等中科院的面试通知的。当即,我只能跟盛老师撒了个小谎,说我国庆前夕帮老师在北京出差,怕是时间有点仓促。这样想来,定在下午面试,老师已经很给我面子了。于是我只能匆忙定了张票,国庆前夕,买票是最难的事情,无奈只能买了一张22小时从北京去杭州的站票。那是煎熬的22个小时,我只得席地而坐,过道还异常拥挤,不过我虽长得娇小,还算是一坚强的主儿。用王小红老师的话说,我拥有南方女孩少有的大气。不过,我把站了22个小时到浙大面试的经历和我的拳拳决心跟浙大的面试老师说了之后,老师们甚是感动啊,自然这是后话了。

与我同来面试的总共就3个学生,一个是吉林大学中文系的,报的是逻辑学,另一个是武汉大学哲学系的,与我报的是同一个专业,都是科学哲学,不过方向似乎不一样。后来,浙大把3个学生都录了。我后来一想,浙大初审时,应该直接就是按照985院校来刷人的,只要是有复试资格的都录取。

浙大的复试也是分成两块,面试和笔试。面试又分为英文面试和专业面试。英文面试是有一位有出国经历的老师单独面试。总共有4道题。第一道是自我介绍和你对未来的规划;第二题是专业英文单词翻译,是有选择性的,并非全部翻译,所以也不是件难事;第三题是朗读一段专业英文文章,我那段是Popper《猜想与反驳》的前言,念完之后,老师问我是什么意思(其实,我是真的不知道,因为很多单词都不会,而且哲学英文原著本身就不好读。我就想着Popper的观点胡诌了几句。);最后一道是介绍你所熟知的一个观点,或者一个哲

学家,一本书。上述题目不难,关键是英文水平要是不好的人就比较吃亏。最后一道题,我是真的很难用英文表达出来,老是吃螺丝,只能求老师听听我用中文来讲述。我讲的是“反对方法”,这是我之前就有准备过的,我想着以防万一,没想到真用上了,我想我用中文阐述应该是很不错的。后来老师给了我一个机会,问我浙大的校训是什么。天啊,我当时就想,鬼才会去准备一个学校的校训啊。不过老师还是很客气地说是“求实,创新”,然后问我求实的英文是什么?我弱弱地说了句:“being?”还好,是对的,我过了。

接着是面试,面试官总共有5个,毕竟是在浙江,很多是老乡,聊了很多的家乡事。关于专业上的问题跟清华的也差不了多少,我的回答老师们还是很满意的,只是很遗憾地没有见到盛晓明老师。

浙大的笔试题目出得比清华工整得多。毕竟是科学哲学,王小红老师是那个圈子的人,题型跟王老师考《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时出的题型是一样的:名词解释、专业词汇英文翻译、改错、简答题、论述题。这些题当中,全都是选做题,而且大部分我都在王老师的课程当中接触过,再加之我临走前王老师的辅导,基本上是不成问题的。

浙大当天就让我签Offer,我对清华还是挺有信心的,所以当时找了个借口没签,老师还是帮我保留了名额,说是要来浙大的话尽快。我想,其实老师也明白,我是不会选择浙大的。还是很感谢浙大的老师这么懂人心,只是老师越好越觉得自己亏欠了他们。

后来,我又相继接到了复旦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复式通知,我想着,自己的最高目标——清华大学已经达到,所以就放弃了这两个学校的复试机会。

总结

我们不应妄自菲薄,亦不应自满。我们是新开的本科专业,是先行者,是探路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只有自己知道,老师们心里清楚,我们学生自己心里也是清楚的。在理工科背景的学校,文科专业要有立足之地更是倍加的艰辛。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系里的体系现在还是不够健全的。我们的课程开设选择性太小,有些重要的课程,如中哲史、西哲史、科技史、中西原著选读课等重要课程,开设的课时太短。我在与其他学校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有些课程是按年度来开设的。其实,在我们的老师教学当中也有反映,老师们都说课时太短、来不及讲。但是老师们之间又缺乏交流,他们都想好好给我们讲一遍,比如中哲,每个老师都从先秦时期开始讲。于是,每个老师都只讲到先秦,因为后面没有时间了呀,只有龚建平老师的原著选读课给我们串了一遍,但是还是很粗略的,因为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我想,作为第一届本科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一点小建议。1.可否增加一些主要课程的课时量,可以以年度来开课。或者,老师们之间进行商量一下,分开讲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而且要将精细。我觉得这样会有助于打好我们的基本功。2.大一的时候开设“概论性”和“史学”类的课程。“概论”使我们对某门课程有初步的了解,史学类有助于我们学习以后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和原著课程。大

二、大三开设原著课程。3.还是觉得有一些课程,只有形式,没有实

质和内容。应该加强老师上课的监督体制。还提一点小小的憾事,大学都快毕业了,邬焜老师的信息哲学也只是耳闻而已,没有上过,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虽然,我们的系还很年轻,但是老师们和同学们都是很努力的。我这次面试清华大学成功,要感谢李建群老师、张帆老师、邬焜老师、王洪波老师、王小红老师。尤其是王小红老师,从最开始的准备阶段,到最后的“善后”工作,王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而且,王小红老师的《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的课程内容在我面试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事实证明王老师所研究的科学哲学与目前国内最前沿的科学哲学内容完全是接轨的。真心的谢谢王老师! 最后还有自己的两点感悟:“尽人事,知天命”;“如果真的很想得到某件东西,用心和努力去做,总会成功的”。

保研面试

保研、面试英语

保研面试自述

保研面试注意事项

保研面试英语

保研面试自我介绍

保研英语面试

保研面试经

保研面试注意事项

保研面试英文自我介绍

保研面试之行
《保研面试之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保研面试问题 之行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