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也说老舍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1: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也说老舍“爱”的表达——《想北平》备课札记

老舍的《想北平》是散文名篇,通过对北平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属于他的北平,表现了他对故乡真挚的情感。说到自己对北平的情感,老舍在文中说“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在接下来的文字中,又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那么,作者到底有没有说?是怎样“说”的?

对北平的“爱”到底有没有说,其实在文章第二段开头已明确告诉了读者答案:说出来了。从“几乎”这个词中可以读出信息。只要让学生比较一下“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是想说而说不出的”两种表达,就很明确。“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理解为“差点说不出,但说出来了”,而“是想说而说不出的”为一个肯定的判断,意思就是“说不出”。明确了这一点,剩下的问题就是理清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这可以和作者如何来表达自己对北平的“爱”结合起来分析。

先说老舍对北平“爱”的表达。可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用“爱母亲”来类比。“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爱。“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第二层次,通过自己与北平的关系来表达。这在第一段中已有流露,“我的北平”就是最好的明证。“我的”,这是主观情感很强烈的一个修饰语,北平对作者来说,已不仅仅是故乡,更是作者生命的一部分。“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北平“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都积凑到一块儿”,作者已与北平融为一体。想说的实在太多,想夸奖的地方实在太广,“只是说不出而已”,此处的“说不出”当理解为“不知从何说起”。

第三层次,从这种爱的具体内涵入手来把握。这是“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由音乐与图画引起的爱”,带有怎样的特点?听到扣人心弦的音乐,我们常常用“陶醉”一词来定位自己的感受;看到赏心悦目的图画,我们往往用“沉浸”来描述自己的反应。这种时候,任谁也不会想到要用怎样合适的词汇来评价面前的音乐、图画,就像聆听精彩的演讲,演讲结束,第一时间常会有短暂的静场,尔后才响起热烈的掌声。并非没有感受到,而是忘了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由音乐与图画引起的爱”就是这样一种悠长悠长、舒舒缓缓、沁人心脾又有点怅然若失的,能引起人无限遐想的情感。故此处的“说不出来”可以理解为陶醉在其中,沉浸在其中,忘了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北平的爱。一如陶潜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恐怕是“爱”的最高境界了。

由此,可以理出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的原因,原因有三:

其一,爱到极致,难以言表。这是从爱的程度这一角度定位的。

其二,爱得太多,不知从何说起。这是从爱的范围这一角度定位的。

其三,陶醉爱中,忘了表达。这是从爱的境界这一角度定位的。

“爱”是一首歌——老舍《想北平》情感剖析

读老舍的作品,就像听一首传唱于集镇小巷的情歌,绵长得让人伤神,真挚得让人心碎。《想

北平》便是这样一篇表达真爱的文章。

老舍爱北平,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在他写作的41年里,虽然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但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如果说这些作品思念北平是间接的,那么,当老舍凝神静思他的北平时,又该如何表达这浓烈的爱意呢?

扣问心门——爱在反思中千回百转。

老舍并没有像通常回忆性散文一样,开篇便描绘故乡的山水草木以及风土人情,而是在审视自己对北平的爱之后,郑重地承认:这是一份说不出的爱。

首先,知道得太少无法说。老舍开篇便说:“要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有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如此着笔,一显真挚,二则有自责和遗憾

之意。

其次,爱得浓烈无从说。老舍说:“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是的,爱是个情感词,是兼杂感性和理性的,纸言片语是难以道清言明的。但老舍还是说了,他在反复的体验中感悟到这种爱正如爱自己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这里作者运用了类比法,将个人的、抽象的情感转化为人人熟悉的、具像的对母亲的爱,其爱的程度不言自明。

再次,言语贫乏无能力说。老舍似乎在以一种自责的口吻批判自己,责怪自己无法言说这份挚热的情感。在深沉的反思之后,他捶打着自己的灵魂,并表明了一个热切的愿望:“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他又说:“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然后,他又面带愧色,遗憾地说自己辜负了北平。其实,老舍并非没有美好的言语,而是诗意地表达了自己

对北平的爱。

敞开心扉——爱在倾诉中缓缓流淌。

老舍在经过反复的咀嚼与思忖之后,情感的闸门已经积蓄到不得不开放的时候。他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来表达自己对北平的爱意:选择平凡的事物,在对比中突出北平的特点。他将北平与伦敦、巴黎、罗马、堪司坦丁堡等世界名城比较,从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品味着北平的滋味。这份爱是自我的、偏执的,在老舍的眼中连草花儿、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这些平常得几乎被人们忘却的东西,都胜过了其他城市。他说“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他甚至强烈而固执地说“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在他看来北平城复杂而又有边际、热闹而不失安静,人为之中显自然,花朵菜多果子多,舒适、自由、自然。他没有写故宫、颐和园、紫禁城,而是选择了生活,更是选择了平凡与真实,因为爱是生活的,也是活生生的。

收拨心弦——爱在断想中余韵悠长。

老舍在回味北平的点点滴滴中诉说着绵绵的爱意,当他由衷地感叹道“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时,他的思绪凝固了,可这清福又在哪里呢?此文作于1936年,当时老舍正在在青岛教书,身在异乡无法享受北平带来的清福。更为糟糕的是,当时日寇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急,北平危急!国家危如累卵,北平危在旦夕,假如家园沦陷了,又如何享受这份朝思暮想的清福呢?!

想到这里,老舍感受到一种摧肝裂肺的阵痛,含着热泪写道“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然后几乎是带着哭腔嘶哑地说:真想念北平呀!结尾虽仅16字,但字字含泪,句句带血,让

读者回味无穷。

《想北平》的评点式教学

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古人云:“读文无批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已也。”如脂砚斋批注《红梦楼》,金圣叹批注《水浒传》,毛宗岗批注《三国演义》等,其中很多批注切中肯綮,见解独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评点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文本研习的一种方式。《想北平》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首篇散文,是老舍旅居青岛时抒写对家乡北平的真挚思念之情的一篇小品文。编者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借助对话栏运用评点的方式深刻领悟“家园之思”这一独特的人文内涵。

记得我第一次上《想北平》时,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的,先由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接着介绍老舍及作品,然后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要求找出直接体现“想”字的句子。最后逐段朗读,讨论,总结归纳。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既有学生的朗读,又有问题的探讨。但由于学生对这样一篇看似明白如画的语言,直接明了的感情,难以真正喜欢,加上我的整体设计死死捆住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异常沉闷,学生兴趣索然,我很无奈!

后来,学校一位名师上《想北平》示范课,使我茅塞顿开。他的教学设计其实十分简单:先抛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老舍是怎样的一个人?要求用文章的几句话印证自己的看法。学生默读后发言很积极,他们分别从文章中找到了能印证自己初读感受的句子。但由于学生对课文把握不深,朗读的体验不够,所以他把学生引导到第二个教学环节——评点法。他先就教材的编者对课文的评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比如说第49页“对话栏”评点“北京是老舍的故乡,是他文学创作中主要的描写对象。……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熟悉的地方总是亲切的吗?亲切就能产生好的作品?我对临海多么熟悉呀,但我并不能写出好作品。又如第50页“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吗?”这不是废话吗?……我觉得这些评点没有把握住文章的本质,希望通过大家的深入阅读评点来把握这篇文章的本质。那么如何评点呢?他先举出三个范例,让学生写在文章相应的地方。范例一:第一节前半部分主要写“我的北平”,后半部分主要写我眼中的北平,构架简单而不失灵巧,“我”的强调便于表达对北平的深情;范例二:圈出这几个词“捡着”、“躲开”、“廿七”、“牛的一毛”,用“捡着”而不用“选择”,用“躲开”而不用“回避”,用“廿七”而不用“二十七”,用“牛的一毛”而不用“九牛一毛”,可见作者对口语化追求的苦心孤诣,老舍散文语言的北京味也体现在这里;范例三:“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况且”引出,以“呢”收尾,本是平常事情显出自豪,可见老舍感情细腻。然后请同学仿照范例,再次深入课文自行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评点。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约5分钟。最后,学生互相交流评点,教师总结。整个课堂活泼生动,学生思维不断运转,时而沉思,时而颔首,时而微笑,时而有所领悟……在活动中他们感受到心灵的愉悦,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情感内涵,也找到了

学习语文的乐趣。

仔细思量,他的课堂之所以活泼,我的教学之所以沉闷,恰恰是他运用了评点的方式,通过活动体验、对话交流,真正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对家园的体认。评点法正是使课堂“活起来”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体现新教学理念,充分给学生自由与时间,以评点法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学会圈点勾画,字斟句酌,揣摩玩味,调动自身生活积累和语言感悟,创设多层次、多角度解读文本的情景,充分开展多方面的对话交流,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运用评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先自己反复研读文本,对其中的关键点试着进行评点,力求深刻独到;然后举一个从重要词句品味写作手法的范例,启发学生怎样进行评点,从感性到感性传授评点法知识;再让学生细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画出圈出,试着从写作手法角度进行评点,写下自己的体验、想法;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个人的评点,从准确与否,深刻与否,精彩与否等方面评选出最佳评点;最后修改自己个人的评点并推荐小组最佳评点与全班交流,选出《想北平》的评点获金奖。当然,在小组评点的过程中,我又把我的评点抛出来让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内容、主旨结构、情感意蕴、技巧风格等方面进行评点。总之,这一节课尽管学生的评点有些稚嫩,甚至偏失,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彰显,兴趣得到激发,他们也学会了对一些看似淡而无味的语言深入其肌肤,感知其韵味,揣摩其情意。在评点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激发,文本的意义产生应有的魅力,写出了许多独具魅力的评点。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用评点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与文本、与评注本对话,把自己对文本言语形式之美的品评、揣摩之所得用简明扼要的语句记录下来,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当然,评点法的运用不在于形式上的模仿,更重要的是要以一定的文学底蕴为基础,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为根本,逐步养成评点的习惯,也就学会了阅读的方法。

老舍 猫 说课

也说回头看

也说学雷锋

也说金融危机

也说孝道

也说提笔忘字

也说反腐

也说感恩

也说节约

也说拜年

也说老舍
《也说老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第十讲老舍 老舍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