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08:52: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

东至县永丰初级中学 英俊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音乐欣赏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在一些学校的教学却不容乐观,学生不喜欢教材中歌(乐)曲而偏爱一些通俗歌曲,对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于是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并能够切实落实教学目标,便成为老师们共同探讨的焦点。几年来在音乐欣赏教学里,我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欣赏的兴趣是相当关键的。而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往往也只是将喜欢的音乐听一听,不喜欢的就不听,对于一些应掌握的知识也不重视。作为音乐教师就应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达到。要在欣赏课中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兴趣,首先就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比如在欣赏华彦钧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让学生先聆听,在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委婉、跌宕起伏的意境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瞎子阿炳的凄凉身世、坎坷经历及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二泉映月》是阿炳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情绪的潜意识的反映,表达了阿炳内心世界的痛楚与悲愤,让人有“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经过这样的介绍之后再听音乐,学生沉默了,从而也引导了学生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的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通过一些名曲轶闻趣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先在黑板上板书“曲

—1— 谱——菜单——土豆”几个大字,然后通过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一首曲谱和一张菜单以及一盘土豆之间有什么故事吗?”同学们一下子表现得很惊讶,难道其中还有什么联系吗?于是,面对同学们迫切渴求答案的眼睛,我便将舒伯特在菜单上写作《摇篮曲》的经过向同学们叙述了一遍。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的同时,也对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更为作品欣赏的下一步作好准备。

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学会“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离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音乐艺术欣赏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倾听,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是听的关键。如学生能听出音乐中的不同音乐要素,并把不同要素联系起来,能有选择地听,能指认出听过的音乐,能对音乐进行比较,能划分段落,能听辨主题,熟记主题;能听辨音乐形式,从简单的拍子到复杂一些的曲式结构等等。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倾听、理解音乐,教师切不能以为学生听不懂便拼命的解释、解说,是独立倾听感受而不是强加的思维。

如在欣赏《如歌的行板》时,让学生先熟悉作品的各主题并能背记下来,聆听作品时,再在其中找出各主题,并把主题唱出来,理清顺序,感受各主题所表现的不同音乐情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并领略到这首弦乐四重奏的独特魅力。这样学生在听赏中便不再是孤独无助,而是踏着合拍的节奏去尽情的感受,而且是发自内心独特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像列夫托尔斯泰一样有着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刻体会。

此外,我认为培养听的能力,首先一定要养成听的习惯,而要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让学生做到想听、听得进去、有时间听,

—2— 这就要有科学合理的方法,即“精讲多听”。教师要避免过多的用评议讲述,因为这样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想象空间,而把时间余给学生是有利于学生听赏过程的进行,这个过程必须是学生自己对音乐感知的过程,反复地听,让他们在听中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感。

当然,听的两种方式也是我们应要考虑的,那就是提问式“听”和对比式“听”。所谓提问式“听”是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马刀舞曲》,听前教师出示几个准备好的问题:歌曲情绪如何?曲子的速度如何?力度怎样变化?你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聆听。通过提问式,问题虽然很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能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对比式听,是听的深入阶段,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唯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音乐、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如把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和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作对比,可以显示出速度在表现音乐情感中的重要意义,相信不用教师的详细解说,学生就已经能够体会到了。

三、启发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时段,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中,无论音乐对客观世界的描述怎样形象生动、

—3— 独具匠心,但它仅是声音的形象,只有通过欣赏者的想象,才能把它转化为客观世界的形象和意境,那就得充分发挥想象力。当然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各方面的能力还不是很好,特别像我们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就更难以展开想象。于是,在教学中,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在一起,是促使他们产生联想与想象的关键。在聆听同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通过启发、思考,学生才能对音乐特征和音乐形象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认识。在欣赏聂耳改编的民乐《金蛇狂舞》,听到欢腾红火的民乐合奏,仿佛看到民调喜庆时锣鼓震天的欢乐场面;欣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听到清新跳荡的和弦,好似轻舟在波光中潾潾的水面上,……。《百鸟朝凤》、《荫中鸟》使人联想到鸟鸣,《沃尔塔瓦河》使人联想到少先队员、小鸟、鸭子、猎人、狼……并且,通过联想形成一个完美的童话故事。

又如欣赏管弦乐《森吉德玛》时,用一些描绘性的语言来引导:碧绿的草原、美丽富饶、牧草茂盛、牛羊肥壮、姑娘们、小伙子们热情欢快地跳着、唱着,好一幅热闹的场面。生动的语言像是给学生们拉开了美丽草原的序幕,在那欢快的蒙族人群中,似乎也有着他们自己身影,更似乎当时那种祖国解放、蒙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愉快心情,他们也同样的感受到了。

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大胆地去想,对学生正确感觉音乐情感将直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共鸣。

四、采用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谓音乐教学之“核武器”,它集视、听、唱、赏于一体,能全方位地满足听众的感官刺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能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作为教学手段是许多教师选用的对象之一。虽说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掌

—4— 握音乐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也应注重实际,而不是盲目地追求表面的新颖及动感效果。所以,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辅助的教学手段,在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要牢牢把握原则,注重实效性。避开弊端,多媒体教学则不失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如欣赏《渔舟唱晚》,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的几幅画面: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舟晚归;鱼虾满舱、渔民欢笑;夜色笼罩江南,宁静祥和。层次清晰,生动形象,无华丽妆容,收效甚佳。

五、提倡学科综合,拓宽音乐欣赏视野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完全独立的,它都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统的音乐欣赏往往局限于音乐本学科,但新课程提倡的是综合,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的学习领域的扩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拓宽了学生音乐欣赏视野。把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有很多,能够正确对待它们之间关系,使能更好的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比如与政治、历史的综合,音乐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会受到政治思潮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它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音乐作品或间接、或直接地对政治、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亿万人民起来保家卫国、《我爱你中国》唱出了“悠悠赤子心,拳拳报国心”、《祖国颂》歌颂了伟大祖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繁荣壮丽的景色,激发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音乐作曲也为当时的政治服务。所以在进行这些作品欣赏时,应强调当时的政治状况和历史时期这样贯穿学习。如欣赏大合唱《长征组歌》时教师可一边播放此曲,一边在大屏幕上播放《长征》中红军过雪山的场景。同时,我认为这首大合唱的创作与当

—5— 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而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给学生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

中国的文学向来就和音乐融于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吟唱,而语文课文中也有许多是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诗,像《木兰辞》《问》,像这样的歌曲,先让学生读一读,再配上旋律让学生唱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有利于情感的发挥。若进行这些作品教学时,把两门学科综合起来,会变得轻松地多。诗乐同名的作品《春江花月夜》诗美、乐美,在欣赏之前,我请学生先找到唐朝张若虚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进行学习,再找到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的音响资料,进行初步粗糙地听赏,在正式欣赏时,让学生先谈谈对这首诗乐的整体感受。在了解诗的同时,也较好地理解了音乐作品的意境,从而也丰富了视野。

音乐欣赏课是具有最直接的,最具体的审美价值,只有真正认识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并科学掌握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扩展音乐教学思维,相信音乐欣赏课会越来越让学生喜欢。

—6—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