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成都七中“最牛高三班”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22:43: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最牛高三班”的新闻一出,顿时掀起了一场巨浪,仔细品味,发现站在对立面、看到负面的人们居多。细细品味各种议论,发现几乎如出一辙,没有更多的不同意见。细细想来,发现国人的思维方式很有些问题,想来为什么我们国家所推行的不少的改革一直推进缓慢,为什么有的人的人生总是“涛声依旧”,实际上这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很有密切关系。因此,我这篇关于成都七中“最牛高三班”的再思考,从初衷而言,期盼阅读者从思维方式想想我们的问题。

你看看吧,面对“最牛高三班”,人们非议最多的就是“教育资源的最大不公”,“‘最牛高三班’将教育不公推到极至”。有多少人认认真真地想过,我国教育的发展,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家推行的政策都是“政治先、经济先、生产先、生活先”,教育也就一直被国民经济计划部门排在最末的位置,因而教育的投入长期的严重不足。至今还记得,还在三十年前,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中国解放三十年,在教育上的投入,只相当于日本某一年在教育上的投入。这是一笔伤心债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教师、再好的学校,没有基本的办学条件,也是无法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的。这就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宽容。想想这些年,我们喊出的一些大口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多么振奋人心,多么让人心寒。一方面,我们要推进平民教育、大众教育,让更多的人们接收到好的优质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推进精英教育、领袖教育,培育更多更好的人才,以确保我们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国防实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这是一个双刃剑,这是一个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悖论命题。在教育内部,那一个校长不想静下心来思考办学问题,那一个教师不想潜下心来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可惜,现实的问题是——校长个个都是戴着镣铐的“舞者”,没有自主权,无法跳出美丽的“舞蹈”;教师个个都是心气不足的“语者”,没有多少话语权,无法演绎出生命美好的“旋律”。这些年,年年喊重视,月月说改变,日日喊„„结果是,办学的基本条件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改善,教师的基本福利也是十几年如一日。即便这样,政府依旧是“不给马儿吃草”,还要“马儿快跑”;地方政府把升学率也当成自己的“政绩”之一,考不好的学校一点儿戏也没有,考不好的校长只有自己“引咎辞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社会各界的人们对教育没有多少理解、也没有多少同情与怜惜。只有教育人还在凭着良心苦干、实干,只有教育人还在不计报酬地为莘莘学子默默地奉献。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先走一步的学校,凭借着已有的历史的现实的积累,为社会培育着各种“精英人物”;结果,这些学校被非议的时候最多,他们一方面被人们看作自己孩子成才最好的场所,一方面又被人们看作是教育不公的最典型的场所。我们的国人,为什么想不到也看不到学校的艰难、想不到也看不到老师们卓越的贡献、想不到也看不到社会对精英人才的需要,想不到也看不到„„你看看,人家“最牛高三班”的学生在这一点上,就比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还要明白的多,“至于对学校间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虽然看起来是在说风凉话,但我不得不说,中国就根本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让所有人受到良好的教育。中国现在总的教师资源本是不够,更不用说精英的教师只是少数,分散开来完全不利于天赋高的孩子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强大的国家才有实力让弱者优先享受福利,而以中国的现状,百年积弱,至少一代以内,不只是教育,各个方面,都是强者优先享受高待遇的。不让好老师教好学生,才是对教育资源的真正浪费。且,我七中专门有网络教育班,对一些较偏远的学校进行教学直播以及一定程度的互动。这正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的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优秀师资。”

面对“最牛高三班”,人们由此及彼地还联想到,什么应试教育“精英小分队”,什么“各中学为此配备的无不是超豪华的教育资源,并且有特殊的制度安排,譬如对于高考状元苗子,除了正常授课辅导之外,学校往往会安排校内‘首席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我们不排除有的学校为了争取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在一段时间内,采用一些“超常规的手段”来推

进学校的发展,更不排除极个别的学校为了某种名声而采取的不好的办法。但是,在许多已经处于良性循环的优质学校里,这样的“超常规手段”基本上是没有市场的。你听听人家“最牛高三班”的学生是如何说的吧:“七中每个老师都很生猛,只是有的长于基础,有的长于发散,有的长于散打(汗~)„„七中不会也不需要专门凑一个精英教师班子来负责实验班的教学。”我们的国人为什么面对许多事情,总是喜欢从消极的角度来思考、判断呢?为什么总是喜欢从问题切入进行推断呢?这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我的孩子就是从成都七中出来的,当年我也是面临过为孩子选班这一烦恼的,可是,老师们告诉我,就是他们自己的孩子要选班,他们也是觉得很难进行决断的,因为每一个班级既有非常优秀的老师,也有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几乎找不到一个完全由名优教师组合的班科教师团队。

面对“最牛高三班”,有的人还从班主任刘源老师的话语中找依据来说明“最牛高三班”是应试教育登峰造极的佳作。因为刘源老师说,“这些学生付出的太多了,每周有3个下午和周末一整天都要参加各类竞赛的培训。这个班的学生比其他任何班的学生都苦。”于是乎,我们的国人就此判断——

“‘最牛高三班’取得惊人的成绩没什么可奇怪,‘最牛’是人为创造的。说白了,‘最牛高三班’就是应试教育结下的一个怪胎,是应试教育发展到极致的登峰造极之作。”

“本来,成都七中的学生已经够苦了,这个班的学生却比七中其他任何学生都苦,连周末也不放过。考上了,何‘牛’之有?”

“说到底,高考生考试成绩高与低,与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并不画等号。考生考的成绩特别好,甚至考了个什么状元,也只能说明他在应试教育这个巨大的系统和‘工厂’里面,比其他同学掌握的应试技术更熟练些、记忆力更强些、更适合考试而已。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史上最牛班级’有什么可牛之处?通过三年的高中教育,如果培养出来的不过是一部部仅习惯于考试的‘机器’,仅仅是一批应试教育体制下塑造出来的‘定型陶具’。这样的成绩,根本不值得牛,甚至不要也罢。”

“‘最牛高三班’遭热捧,在于它迎合了应试教育下,学校的政绩心理、学生的成功心态以及媒体的猎奇需求。而正是这三方的合力,使它戴上了‘最牛’的桂冠。这个‘最牛’班级的产生,除了是因为它掌握了丰富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之外,更是因为它诞生于一种教育功利主义的土壤。而这种土壤的构成,就是在现有高考制度下的一种异化的教育评价系统与教育培养思路相结合而成的。”

是不是这样呢?先让我们来看看人家“最牛高三班”的学生是如何说的吧——

“关于对于十四班一枝独秀的担忧,我想是不必了:成都七中09级理科生有七八百人,在下不才,又兼奇数,只高出重点线80分,忝居年级143名(不计加分)。”

“我作为理科生,高一高二不说,二轮复习的时候在看汉语修辞,高考前几天还在看史记。可是,高考也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不是所有人都是奇才怪才。对于九成九以上的人,应试制度对他们的才华并不会大的损伤。至少我觉得,我从高考中得到的远大于我失去的。高考考验的更多的是人的心性。一个人连高考都坚持不下去,又怎能对他的毅力有过高的期望?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个考验。或者,有人能提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改革?”

“至于说题海的暗无天日,那更是打胡乱说。我们参加竞赛都是自愿的,也有中途退出竞赛不搞了的,没人强迫。且,竞赛对我班许多人来说,是乐趣。而平常的作业„„说七中是题海„„简直是„„大家都在自学,觉得老师作业不合理的,可以给老师提自己的计划,多半会被批准(只要不太离谱)。我作为理科生,高一高二荒废的不说,二轮复习的时候在看汉语修辞,高考前几天还在看史记,大家做理综我搞语文,古汉词典常备,白香词谱不离„„”

我们再来看看“最牛高三班”的家长们是怎么说的——

我是14班一位同学的家长,小孩在班上属成绩中下水平!对这个班的情况比较清楚,这个班的确实“牛”,“牛”在哪里?

第一是勤奋,从小学就开始了,付出的比较别的同学更多,成都的龙小、泡小都是不错的小学吧,每年也毕业那么多学生,

四、

七、

九、成外、育才东区等初中也不错吧,每年也毕业那么多学生。成绩的背后是勤奋,是态度,进而是行为习惯。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每一个成人是不是需要反思:你做好了吗?不要把什么考试机器特殊案例强加在大多数优生头上,为自己的过去,为自己的家庭教育失误找借口;

第二是”牛“到一起了。六城区及省内成绩好的同学,相当多的集中到了七中,

14、15班都是理科实验班,平行班也还有50名省内成绩好的同学,其它班还有好多优秀的学生没有报道。实验班配的老师也是很强的,但他们也教平行班,老师的强更多的体现在教这样的学生,压力更大,他们得投入更多。七中的硬件也和其它公办学校差不多,比一般的民办学校差,两个理科实验班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什么“举一县之力、一市之力乃至一省之力,催肥一个校、一个班”,完全是主观臆想,是对这些同学和老师的不公和污蔑!中考时表面上是在选学校,其实是在选同学。有了不错的同学,相互竞争就大了,老师和同学也形成了良好互动。所有的学校,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上是称职的,只是在别的学校,老师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管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方面了,更多的家长,把教育的事全推给老师,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不要把什么都归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公,教育资源分布不公主要还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还有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读书上。如果取消中考,象上初中那样摇号上高中,才算教育资源分布公平,我们这个民族还会有竞争力吗?我们是鼓励勤奋还是鼓励。。。???

我既是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又是成都七中的学生家长,应当说对于七中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多年来,成都七中的理科实验班是在高一结束的时候,就会被解散,优秀的学生分到各个班级,去做“火车头”,去当“领路人”,去完成自己既当“神六”“神七”的任务,让自己飞得更高更好;又完成当“长征一号”“长征三号”角色,带动班级的其他同学一样飞得更快更高的任务的。我的孩子在高中期间,曾经由于酷爱著名女诗人李清照,专门研究李清照的诗词与生平,所写的研究性论文,使得她享受了语文免考、并获得年级语文学年考试最高分的“优惠待遇”;我的孩子由于特别喜爱动漫,与同学们一起建立了一个社团——“EYE”,他们的动漫社团还出席了全国动漫爱好者在成都举办的相关活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至今我们家还保存着他们动漫社团在这次活动中自己精心设计的宣传广告;我的孩子由于自幼就特别喜欢舞蹈,在学校里,是舞蹈队的绝对主力,也是学校健美队的绝对主力,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培育了她自信的性格,也锻炼了的活动能力与交往能力„„

面对此,我还想说,古人早就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还是社会学的验证,都说明一个问题,当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当学习成为一种乐趣的时候,学习者通常就是“苦并快乐着”,学习者的优秀也就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品质。事实上,许许多多的“最牛高三班”等等的莘莘学子们,就是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代表。

看到国人面对“最牛高三班”的非议,我想到最多的就是,对于教育不懂就不要装懂,不要动不动就对教育指手划脚,就对教育说三道四,记住吧,教育是一个神圣的事业,你我唯有对他保持一种敬重、一种敬畏,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真正获得长足地发展,我们的教师才有可能真正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去做——“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

看到国人对于“最牛高三班”的各种非议,我想的就是:我的族人啊,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吧,遇到事情多往积极向上的角度去进行思考,遇到问题多从积极向上的层面去进行判断;我的族人啊,教育需要积累、文化需要积淀,人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要动不动就把当前的情况看成了永远的结果。

改变吧,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许就会让我们发现新的世界、新的未来、新的一切; 改变吧,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许„„

成都七中直播班管理方案

成都七中之行

成都七中高三期中模拟测试卷资料

10大最牛高考班

成都史上最牛验房流程

成都七中届高三热身考试文科地理试题

米歇尔成都七中演讲稿

成都七中高级政治

成都七中高考喜报

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语文 乌有先生历险记课文

关于成都七中“最牛高三班”的再思考
《关于成都七中“最牛高三班”的再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