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0:24: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年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道试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奴役的历史从此结束 B.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C.中共变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政党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今日中国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等严峻考验。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 )

A.土地改革能否完成 B帝国主义威胁能否解除 C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建立 D.人民民主政权能否

3.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 “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日战争胜利 C.解放战争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4.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作者看来,“最可爱的人”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八路军、新四军 5.建国初期,有人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 ) A交通运输业 B.农业 C.手工业 D.重工业

6.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 A.1840年底 B.1919年底 C.1949年底 D.1956年底

8.“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国企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一五”计划的完成

9.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 ) A.雷锋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10.40多年前的《人民日报》曾头版头条报道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重大事件(如图)尼克松此行的重大成果是(

A.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B.促成乒乓外交

C.发表《联合公报》 D.签署《联合声明》

11.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1 12.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1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3.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引用外资 B.引入外国企业管理经验 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14.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A.建立经济特区 B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开辟经济开放区 D.建立特别行政区 15.习惯上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的“一个中心”是指( ) A.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B.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心 C.以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6.邓小平在南方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不包括

A.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7.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时,你能联想到的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8.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

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④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题9分;22题11分;23题10分)

21、(14分)“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相应调整,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1)农民是通过什么事件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的?刘少奇说该事件是“中国几千年来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4分)

材料二1952年之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为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采取的途径是什么?所有权性质发生什么变化?(4分)

材料三 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飞,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

2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1979年) (4)材料四中风阳县小岗村的巨变,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你有何建议。(2分)

22、(21分)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人类历史的丰碑。决定一个政治家的历史地位往往是在他改变历史的那一瞬间。让我们一同走进两位伟人,感受他们的伟业丰功,领略他们的人格魅力。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人物是谁?“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2)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历史事件?我国进行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何在? (4分)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3)根据材料三,谁书写了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4分)

材料四:“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4)材料四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次重大会议?召开的时间是什么?(4分)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理论”指的是什么?举一例说明该理论获得了成功的实践?(4分)

(6)根据材料中两位伟人的丰功伟韦绩,你有何感悟?(1分)

3

23、(20分)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新中国的外交”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953年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4分)

材料二 周恩来总理在出席下图所示会议时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材米料二中周恩来总理为“求团结”提出的方针是什么?(4分)

材料三 1971年11月8日的《时代》期刊上封面人物又是周恩来,左上角文字:“ 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封面文章这样写道:“他向地处纽约的年轻的联合国发了一封电报,要求联合国驱逐由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中国政府……而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3)材料二中“ The Chinese Are Coming”反映了是中国当时哪一项外交成就?70年代还取得哪些外交成就?(举两例)(6分)

材料四 1985年中国一位伟人做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伟大论断,从此中国以全新的姿态积极投入于国家政治舞台,为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加了什么国际组织来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2分)

(5)我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什么(2分)

(6)纵观中国的外交历程,你有何感悟?(2分) 4

八年级期中历史试卷

八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期中八年级历史试卷

八年级试题历史

初一历史期中试题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八年级英语期中试题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八年级期中复习试题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