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播音主持现场训练

发布时间:2020-03-02 04:24: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播音主持现场训练

一、节奏训练

口头语言的节奏,是指因思想感情的起伏而激起的音势强弱、语速快慢的变化。语言节奏的处理,既是播音员(主持人)感情的表露,也是播音员(主持人)思想水平和涵养的表现。实践证明,语言的节奏速度同说话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随着说话时思想感情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声音的节奏速度也不断变化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轻快,有的凝重,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急促,有的舒缓。

而人们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愤怒、激动的思想感情时,语流速度一般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或心情沉静、回忆往事等心理活动时,语流速度一般较慢。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就应该结合思想情感的不同状态,说出语言的不同节奏。

为了更好地进行语言节奏的训练,以下对语言节奏的类型做简单介绍。

①轻快型——语调多扬抑,语音多轻少重,语句多连少停,语流轻快活泼。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水生与媳妇们嬉戏的一段,就属于这种类型。

②凝重型——语调多抑少扬,语音多重少轻,语句多停少连,语流平稳凝重。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属于这种类型。

③低沉型——语调压抑,语音沉痛,停顿多而长,音色偏暗,语流沉缓。如柯岩的《一月的哀思》就属于这一类。

④高亢型——语调高扬,语音响亮,语句连贯,语流畅达。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都属于这种类型。

⑤舒缓型——语调多扬,语音多轻,气息畅达,声音清亮轻柔,语流舒展,如峻青的《秋色赋》就是这种类型。

⑥紧张型——语调多扬抑,语音多重少轻,语气强而短促,语流速度较快。如山东快书《武松打虎》一段就属于这一种。

以上6种即是语言节奏的类型,事实上,训练的方法也蕴涵其中。要掌握语言节奏,首先就要掌握台词的基本节奏,然后再根据台词内容而调整节奏,使节奏同内容和谐一致,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择语训练人脑是一座天生的潜力很大的记忆仓库,人们有意无意地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但这些材料的“因子”(词或短语)非常活跃,在脑子里总是呈不规则的游移状态。结果,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当迫切地要用到时,它往往躲躲闪闪不“蹦”出来,或者即使“千呼万唤始出来”,却往往并不适用。这样,表达的速度和准确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有必要提倡快速择语训练。这种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大脑对评议材料的驾驭控制能力;当然,它对词汇积累也有一定的好处。以下介绍一些快速择语训练的方法。

二、择语训练

(一)“火车挂钩”

“火车挂钩”训练就是用游戏的吸引力,让大家在竞争的气氛中,触机即发,词随口出,培养择词的敏锐反应力。

方法:进行类似“拈连”修辞格的接词游戏,所谓“拈连”就是按照某种规则将词一个一个地“拈”在一起。在进行游戏时,可将一同训练的众人分成若干小组,让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挂”,周而复始地进行。如: 1.首字拈——

1 自以为是、自食其力、自顾不暇„„ 2.末字拈——

前所未有、有始有终、忠心耿耿、耿耿于怀、怀恨在心、欣欣向荣„„ 3.首字数序拈——

一步登天、二龙戏珠、三顾茅庐、四世同堂、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仙过海、九死一生、十恶不赦„„ 4.首字成句拈——

刻不容缓、苦尽甘来、学而不厌、习以为常、为富不仁、四海为家、化整为零——各词首字连在一起就可成为一个句子:“刻苦学习为四化”。

提示两点:一是为了使训练顺利进行,谐音拈连也可放行,比如,题例中的“末字拈”里,“终”与“忠”相拈。二是参赛者可聘请一位“顾问”,脱“钩”时作提示,如仍“挂”不上,可要求“脱钩者”讲一则成语故事,以示惩罚。

(二)巧接话茬

实践表明,对别人的口语表达能超前预测的人,一般思维比较敏锐,择词速度比较快。将它作为训练形式,能够以动触动,训练出富有适应性的敏捷择语反应力。这种训练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主持人先讲两句“半截子话”,然后按序号每人迅速说一句与上句意思相承的话。

这要求简洁生动,接句中最好能嵌入一两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或短语,因为,在实际主持过程中,你所要做的是如何说出简短而精妙的话,以产生幽默或警醒的效果。而不是“牛头不对马嘴”,或借题发挥,却离题万里。

另一种是主持人讲出一组排比句的前半截,每讲一句就让大家报出可以填入的适应的词(有时不止一个),最后形成并列句群。

如——

金钱能买到伙伴,但不能买到(友情)

金钱能买到纸笔,但不能买到(文才)

金钱能买到权势,但不能买到(威望)

金钱能买到服从,但不能买到(忠诚)

金钱能买到躯壳,但不能买到(灵魂)

金钱能买到谄媚,但不能买到(崇敬)

(三)近义语描摹

“近义语描摹”训练就是培养我们用不同的词语或短语去描摹事物的同一状态的能力。在“短平快”的特定表达要求下进行此项训练,具有一定的择语难度,但可有效地催逼着我们去搜寻自己的词语“库存”,并多方摄取生活中或书本里丰富多彩的语汇。

方法:先向大家说明“近义语描摹”的训练要求,即用相近或相类的词或短语,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对某一特定事物作具状性描述,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给人如睹其物、身临其境之感。出示话题后,让大家准备1分钟,然后按坐次每人说1~2句话,共说同一事物,语意可不相连贯,但表述不得重复。要接得快,讲得生动、准确。一轮10~15人,讲完后将录音复放,并进行评议。

比如,近义语描摹“冷”——

“北风打着刺耳的忽哨,冷气直钻衣领,彻骨的寒。”

“玉屑似的雪末洒在脸上,冰凉冰凉的。”

“屋檐上挂着一尺多长的冰椎,闪着寒光。”

“一脚踩上硬骨骨的冰凌,滑进雪坑,浑身打着寒战,像泡进了凉水里。”

2 经常这样训练,你的应对语言无疑会更富有表现力。

(四)对偶成趣

方法:主持人提出上句,要求限定时间接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单人对或多人抢对均可。如——

本——末;

荣——辱;

山河壮丽——岁月峥嵘;

生姜老的辣——笋子嫩的甜;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

柿子拣软的捏——山芋拣硬的烘。

在词语较多、句子较长的情况下,这种训练和我国传统诗学教学“对对子”方法较为接近。作为择语训练,它要训练的是择词反应力,故不宜讲求工对,限制宜适当放宽。

三、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技法主持人是一种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职业。它要求任何一个主持人都得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多主持人,特别是年轻的主持人,在台下试验效果很好,但是一旦站在舞台上,或者,仅仅是面对镜头,他就会不自觉地紧张,出现声音发颤、语无伦次等等不自然的现象。这自然有多种原因,但最主要的莫过于心理素质不过关。

事实上,大凡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讲话的人,诸多原因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由于心理上的障碍,缺乏临场的心理训练。为了解决心理素质不稳定的问题,下面介绍一套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

第一步:站立不语练习——练心。

练习者可互为听众轮流上场,也可让自己的几位朋友、同学、同事、家人做自己的听众。练习者站在高于听众之处,目视听众而不开口。此时,练习者心理要进入讲话的感受之中,进行心理体验。

这第一步练习是练“心”不练“口”,每次站立5~10分钟,由于可以不开口讲话,会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这步练习直到练习者不觉得紧张,能坦然地面对众人的注视为止。

第二步:随便说话练习——练口。

练习者在适应了人前站立之后,也即在众人面前站立时已经基本上没有心理障碍了,就可进入说话训练。这时,讲话从内容和形式上,不要给予任何规定和限制。练习者要随心所欲,讲自己最熟悉的话。这时的练习者虽然在心理上已初步适应,但开口讲话还缺乏适应性锻炼,此时的大脑或紧张或混沌一片,所以这一步练习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练习者能开口讲话,至于他讲的是什么,那是下一步训练要做的。

这一步是在练“心”的基础上练“口”,讲话时间以3~5分钟为宜。练习者和听众可现场交流对话,轮流演练,直到练习者可在人前自如流利地讲话为止。

第三步:命题主持练习——表达练习。

在前两步训练的基础上,练习者即可进入命题主持练习。练习者和观众之间要反复交流,推敲练习者的有声语言、态势语言的力度、速度、表情等。

此步练习以练习者在“台”上让观众听不出练习者是在背讲稿,也不是在“演”为目的,而是要求练习者达到能够真实自如、从容不迫地讲自己的心里话。

第四步:即兴主持练习——全面练习。

练习者的临场心理和讲话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后,便可进行较高层次的即兴主持练习。练习者以抽签来确定主持的题目和内容,抽签后,可给予练习者5~10分钟打腹稿的时间。

3 此时,练习者的思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这对于提高练习者的快速谋篇、遣词、炼句是很必要的。由于此时练习者的心理处在“排练”的气氛中,所以对“失败”并不十分惧怕,相反,他往往敢于充分地表现自己,将他在正式主持时难以全面发挥的内在潜力发挥出来——而这,无疑可以反过来促进他在正式主持中的发挥。

以上四步练习法侧重于实践。初学者如果再辅以一定的理论指导,科学地辨明心理的生理基础,同时对心理活动与注意力、记忆力、情绪情感、思维想像、行为动机、能力技能、个性意志、气质性格等等之间的关系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心理训练的效果就更为显著。

四、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在武打小说中,常常看到武林高手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表明,听,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就像是中国武术一样,有着很高的境界等待着我们去追求,去完成。而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武林高手都是通过有效的训练一步步产生的。听力训练同样如此。

在听力训练中,首先自然要做的是保持注意力。要做到仔细地、不遗漏地听取对方谈话的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在保持注意力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排除无意注意力干扰,加强有意注意力的自控能力,切实提高自身完整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最终准确地反馈信息。

但实践又表明,保持注意力固然是听力训练的基础。但在口语表达中,往往又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它要求采访主持者在保持注意力的基础之上做更多的工作。比如以下这三种情况——

①由于事先并没有非常充分的准备,或者,由于镜头所带来的紧张感,谈话内容往往会存在杂乱无章、重复嗦、中心不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采访主持就需要在听的时候剔除无用部分,整理筛选有价值的东西。

②由于谈话内容过长,涉及的内容过多,听到的东西不可能全部记下来。在这种情况下,采访主持就需要边听边概括对方谈话内容的要点。

③由于说话人往往会运用“双关”、“影射”、“比喻”等旁敲侧击的方法,来曲折地传递信息,听到的东西往往是不明确的。在这种情况下,采访主持需要从对方谈话中鉴别、提示出暗含其中的弦外之音。

这些情况表明,听力训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仅是耳朵在起作用,更牵涉到思维的运用、语言的表达、训练材料的筛选等问题。

听力训练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也就是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实施目标分解训练。而无论是加强整理筛选对方谈话内容能力,还是努力提高在听取对方谈话的过程中及时捕捉要点的概括能力,还是细心鉴别,排除假像,把握要旨,它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采访主持自身的听力能力,以更好地把握谈话要旨,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反馈信息。

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听,是建立在说的基础之上的;而说,也和听话人本身的态度紧密相关。这表明说与听之间具备有一种双向关系。这种双向关系落实到听,就意味着听,不仅仅和听话人(即采访主持)本身有关,同时也关系到对面那个正在说话的人,他的思路,他的态度,他的兴致等等。

有的人不注意这一点,以为提出问题谈话就可以进行下去。在听话过程中,只是很被动地听,缺乏积极参与谈话的交流愿望,毫无言语或神态上的反应,这往往会使得说话对方失去与之交谈的兴致,或者,使得对话草草了之。因此,在听力训练中,播音、采访、主持应有意培养下列几个方面的良好习惯—— 1.热情、专注

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热诚地看着对方的眼睛或做其他的态势表情,始终保持专注的精神和入神的姿态。

在对方的话引起你感情上的共鸣时,应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或沉默不语、专心致志,表示思考、支持、同情,尽量给对方精神上的酬谢和慰藉。

4 2.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不因为对方所讲的内容自己不感兴趣,或不符合自己的观点,就表示反感、不满,更不能心不在焉或随意离开。 3.言语上应作积极的反应

或应答,或提问,或讨论,或承接,或提醒,或要求重复。如“对”、“是吗”、“嗯,是这么回事”、“后来呢”、“不错”、“再谈谈看”等应对语言,可根据听话内容、场合、气氛作灵活的插入。

事实上,有礼貌地听人说话,是尊重人、尊重自己的道德行为。而从谈话的效果看,它已经超出了礼貌本身。

五、记忆训练

记忆训练在主持时,有讲稿的讲话毕竟是不多的,无讲稿的即兴讲话倒是常有。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俗话说,“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播音主持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种种即兴的、始料不及的情况,要解决它,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所谓充分准备,主要是指对节目内容的熟悉。而熟悉,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记忆。记忆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和再现。人的大脑是一个空间巨大的仓库。人在无意的情况之下,往往都会记住很多东西,更不用说有意识的记忆了。通过记忆,可以储存信息,把有准备的讲话材料和无准备的素材知识铭刻在脑子里。

这种记忆训练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有意识地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组织起来,为自己所用。也就是说,应在平时有意识地记下大量至理名言、作家作品、科学术语、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史地常识、奇闻轶事等素材知识。这种东西构成了节目的素材、语言。另一个层次则是,记忆你精心设计的讲话结构。因为在具体播音主持过程中,除了即兴的情况外,还会有节目过长或者工作太多,无法将节目内容全部记下的情况,这就要求你记下贯穿讲话始终的那条线、那个纲。只有从内容到形式都记熟了,即便没有稿子或抛开稿子主持,说话也能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又有条不紊,脉络分明。

因此,良好的主持口才是可以借助于记忆得以实现的。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1.诵读法

记忆台词时,一遍一遍地念,大声地读,直至倒背如流,烂熟于胸。人们接受外界信息时,由于接收的感觉器官不同,记忆的保持率也不同。专家实验证明:在接受知识时,如果用眼耳结合的“视听法”,三小时后,能保持85%;三日后,仍可保持65%。可见,诵读法能明显提高记忆力。 2.纲目法

如果台词较长,可从主题和结构入手,列出纲目,即首先抓住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列出有逻辑联系的内容纲目,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按顺序标出来,使之一目了然,以便进行提纲挈领的记忆。 3.机械法

这主要是针对那些缺乏内在联系的事物,比如说,记忆人名、地名、书名、日期、电话号码、门牌号码、数学公式等,除了靠简单重复和强记等机械记忆方法外,很难有什么捷径。当然,在机械记忆中,也并非全无捷径,可以自创一些办法,借以提高记忆的效果,如对照法、顺序法、抓特点法等;还可以运用谐音、押韵、会意等方法,缩小记忆对象的信息量,灵活巧妙地进行记忆。 4.口诀法

就是把本身互相联系很少的材料,根据其内容要点,编成整齐对称、偶句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语句,使之富于趣味性。这种口诀记忆方法应用广泛,如许多农谚、节气 5 谚语、珠算口诀、九九乘法表等,都是采用此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使人们快速、方便地记忆,又不易忘记。 5.重复法

强记固然有明显的效果,但实践证明,时间一长,遗忘就会发生。遗忘使记忆痕迹不断淡漠或消失。为了有效地避免遗忘,可采用重复记忆法。从用脑的角度看,重复可加深大脑皮层的痕迹。从实际效果看,复习不仅有修补、巩固记忆的作用,还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逐渐达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

总之,记忆的方法很多,主持人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要不断加强记忆力的训练。而实践证明,良好的记忆能力除了促进口才之外,还可有效地促进主持形象。比如你是球迷,你可以发现,一个拙劣的解说员总是在说几号几号,而一个优秀的解说员总是可以在传球的一瞬间就知道了那个号码为7号或9号队员是什么名字,他有哪些特点,取得过哪些成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形象差别不是一天两天就产生的。

六、其他技巧

及训练这里所要谈到的眼神运用、体姿语言、手势运用及服饰运用虽然与口才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对播音主持口才和播音主持形象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下略作介绍。

(一)眼神的运用

人的面部是情感变化的“寒暑表”。丰富的面部表情能使有声语言获得更佳的表达效果。在整个面部表情中,最鲜明、最突出、最能反映深层心理的是眼神。人的眼睛有近万条神经联结大脑,它们受大脑中枢神经的控制,是大脑从外部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情感的图画、思想的荧光屏。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都能从眼神中表现出来,甚至能表达出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极其微妙的思想感情。所以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学会用眼睛说话,把自己真实的感情流露在眼睛里,随时运用眼神与听众交流感情,这对主持是很有帮助的。运用眼神来注视现场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1.注视

注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5种的含义各不相同。

①前视法

即视线平直向前流动的方法。它要求主持人的视线平直向前流动,统摄全场。一般来说,视线的落点应放在全场中间部位,观众的脸上。同时,又适当变换视线,照顾到全场观众,并用弧形的视线在全场流转,不可忘掉任何一个角落的观众。这样,既有利于主持人保持端正良好的姿态,随时注意及调节现场气氛和观众情绪,又可使每个观众都感到主持人在关注自己,从而提高注意力及兴趣。

②环视法

即用眼睛环视观众的方法。要求主持人的视线,从现场的左右前后迅速来回扫动,不断地观察全场,与全体观众保持眼光接触,增强双方的情感交流。将前视法与环视法结合起来,既可观察到观众的心理变化,还可检验表演效果,控制全场的情绪。

③专注法

即把视线集中到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方法。要求主持人的视线,有重点地观察个别观众或现场的某个角落,并与之进行目光接触,同观众个别交流感情。这种方法既可启发、引导观众,也可批评、制止不守纪律的观众。

④斜视法

即眼珠向左或向右移动的方法。既可表现对左右观众的关注,同时配合面部表情,又可表现欣喜或鄙夷的情感。

⑤虚视法

6 即似看非看的方法。这种视而不见的方法,可减轻主持人的心理压力,还可表示思考,把观众带入想像的境界。 2.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眼睛除了用来注视之外,还应用来交流。如果说注视是为了体现主持人应有的身份,那么,交流则是亲和力的表现。眼神交流技巧一般有以下3种。

①一上台就抬头张望,环视四周,扫视全场,或点视、凝视某物某人。这样,通过或明亮有神或热情友善或充满智慧或正直博大或坦荡敏锐的眼神,告诉观众你是一个坦诚、灵活、自信的人,一个修养良好的人。

②在主持过程中,注意用眼神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在的丰富感情。主持人的思想感情总是随着内容而起伏变化的。比如说到高兴处,应睁开眼,让它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说到哀伤处,可让眼皮下垂,或让眼睛呆滞一会儿,使感情显露出来;说到愤怒时,可瞪大眼,固定眼珠,让眼睛射出逼人的光芒;说到愉快处,可松开眉眼,让眼神充满令人喜悦的光彩;如果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同、重视,你可无声地、冷静地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你的观众。

③在主持过程中,目光一般是平视。但根据内容需要,视线可近可远,或闪烁不定,或轮转环视,或用询问的眼光与某一观众交流,或用亲切友好的目光寻求观众的支持。

总之,你可依据现场情况,选择具有特定含义的眼神。也可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同时,注意与观众之间的眼神交流,以求在语言表达之外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支持。

(二)手势的运用

手势是主持人运用手掌、手指、拳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态势语言。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的方向、位置、速度和力度都与情感有关。在主持中,恰当地运用手势,对于加强语言的不足,构成主持人的体态形象,增强主持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以及丰富的表现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先说说手势的活动区间及其涵义。手势活动的范围可分上、中、下三个区域。另外,还有内区和外区之分。

上区指肩部以上。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理想、希望、喜悦、祝贺等。手势向内、向上(手心向上),一般表示积极肯定的意思。中区指从肩部到腰部。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表示叙述事物和说明整理,一般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下区指腰部以下。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憎恶、反对、批判、失望等。手势向外、向下(手心向下),一般表示消极否定的意思。

这种区分是非常粗略的。事实上,手掌、手指和拳以其运动的不同方向和不同形式表示着不同的意义。由于篇幅,下面仅仅谈谈手指的运用。

伸右手拇指:表示大、强;

伸右手小指:表示小、弱;

伸右手食指:表示

一、

十、百、千、万……

右手手指扳左手一个一个指头:表示数数;

伸其余手指:表示其他不同数字;

伸右手食指齐肩平划:表示直线;

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划弧线:表示弧形;

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划半圆:表示半圆形;

伸右手食指在空中划圆:表示圆形;

伸左右食指向中间靠拢:表示成双成对。

由于手具有丰富的涵义,因此,在播音主持中,手势决不可乱用。一般而言,手势的运用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①要根据内容和情感的需要。正所谓“凡出一手必有所指,凡出一脚必有所因。手莫乱动,

7 脚莫乱行”;

②要富有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由主持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材、气质、性格所决定;

③要准确、鲜明。所谓“准确”,是指手势要能恰当地传情达意。所谓“鲜明”,是指手势要明朗化;

④要简练、适度;

⑤要自然、雅观。

(三)体姿语言

体姿语言是利用人的身体姿势变化来传情达意。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抬头挺胸”、“站得正”、“立得直”、“坐得稳”等,即指人们平日交际时应有正确的体态。主持人的体姿语言主要有站姿、坐姿和步姿三种。

1.站姿

主持人要想站直立稳有精神,就必须站稳脚跟。这通常用“平分式”,即两脚自然平分,两脚间保持一只脚的宽度,脚跟不离地,这样身体重量就平均分散在两只脚上了。身体站稳了,还可通过肩、腰、腿、脚等动作变化来传情达意。

2.坐姿

坐姿可分为严肃坐姿、随意坐姿和半随意坐姿三种。身体挺直、双腿并拢或略为分开(女性常为双膝并拢或脚踝交叉),即正襟危坐,为严肃坐姿;背靠沙发或坐椅,两手置于沙发坐椅扶手上,或双手交叉靠在头后,两腿自然落地或一只脚架在另一只腿上(俗称“二郎腿”),为随意坐姿(这是一种相当随意的坐姿,往往在一些非常随意的谈话节目中出现。但也应注意尽量少用,其他主持场合则应尽量避免)。介于二者之间,身体斜靠沙发或头部微微后仰,一只腿架在另一只腿上,为半随意坐姿。

在主持时,选用什么样的坐姿,主要应考虑节目因素。如内容为新闻、科教类节目,一般宜采用严肃坐姿,以示庄重和对公众的尊重;在文艺、生活类节目的主持时,一般宜采用随意坐姿,这有益于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缩短主持人和观众的心理距离。

3.步姿

步姿亦称移动,是通过行走的步态来传情达意。主持人在移动脚步时,应注意,一般而言,向前表示勇敢、热爱、前进;向后表示恐怖、惊讶、避让,左右移动表示主持时不同情绪的变化。在移动时还要注意:脚步的移动必须符合内容的需要;脚步移动的方位、幅度、节奏、快慢等要保持一定规律,这样,既能活跃气氛,又能稳定听众的情绪;应根据主持的需要确定稳定的适当范围。

总而言之,主持人各种体姿语言的选择和运用,既要有所节制,还要有所变化,以准确而适度地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各种体姿语言还要相互配合,整体协调、连贯,从而表现出优美自然的风度美、气质美和韵致美,在观众面前塑造美好的主持形象。

(四) 服饰运用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播音主持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从业人员,是一种权威、可信象征的模式,其服饰不单是本身业务活动的需要,也为社会所关注。他们一方面在工作中要真实地展示自我,富有个性;另一方面又要体现电视台的意志,并受社会责任感的制约。这种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在服饰上主持人不能过于随意主观、随心所欲。播音主持的服饰选择应遵循一些原则。

1.根据自然条件合理选择

每个播音主持的年龄、性格、体形、肤色各有不同,审美心理的差异也较大,选择服饰时应注意这些特点。

2.适合栏目的特点和风格

电视节目一般分为新闻评论类、社教服务类、综艺娱乐类和谈话交流类等几种类型,不

8 同类型的风格定位都不尽相同、各有区别。一般而言,新闻节目要求播音主持的服饰应庄重、朴实、大方。而文艺娱乐性节目的主持人,对服饰的选择相对而言就比较广泛、自由、随意一些,主持人可根据节目的特定场合和气氛合理选择,较多地展示自我的个性与魅力。

3.佩戴小饰物的注意事项

佩戴小饰物是一种关注细节的表现。观众对这些注重细节的主持人在节目中所做的分析往往更容易相信。常用的饰物有项链、眼镜、发卡、胸针、徽章、耳环、耳钉、耳坠等。使用饰物时应简单、明确。

服装和饰物在塑造屏幕形象时,确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衣服造就人”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那“服装可以改变风度”;“衣服可以使人振作”;以及“穿着得体,会使自己感觉良好”这样一些经常听到的话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服饰过于花枝招展、艳丽妖娆的主持人,往往会让人产生轻浮玄虚、华而不实的感觉,也就无法使人对他(她)产生足够信赖感,甚至,还会拉大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因而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

最后,要说的是,要检验这种基本功表现得怎么样,不妨自己坐在电视机前,像观众一样看看自己的模样。这一点,第一次主持《正大综艺》的杨澜深有体会——

„„播出的时候,我正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听见片头的音乐,手里捏出了冷汗。那是我生平最紧张的一次。周围的一切都模糊不清,爸爸妈妈说了些什么也听不见,只有电视、电视、电视„„我从未发现自己有那么多的小毛病。比如,眨眼太多。连姜昆都发现了。

节目播出后的一天,他在电梯里对我说:“杨澜,电视会把你的一切毛病放大,所以你得学会控制自己的形体,特别是眨眼的习惯要改改。从现在到演播室这一段路上,你强迫自己一次都不眨眼试试。”

我很听话。一路上果真圆睁双目,不敢让上下眼皮有任何接触。5分钟的路程在我看来足有半小时。我浑身冒汗,眼睛发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当电视主持人真是活受罪。”我在心里诅咒着。更要命的是旁边姜昆还时刻“监视”着我。“坚持住!别眨!”——还让不让人活了?!

播音主持双语训练

播音主持——记忆训练

青少年播音主持训练教程

播音主持形体训练[全文]

播音主持普通话训练第一期

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现场训练
《播音主持现场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