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考研政治重要会议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5:07: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党的一大

规定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党的中心任务是开产工人运动。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党的二大: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上海召开,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提出了群众路线。

3.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4.国民党一大

1924年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变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5.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课本未提及)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6.党的五大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通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反而对武汉公民政府抱有幻想。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7.八七会议: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8月7日,汉口召开。选出中央临时政治局,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

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解决了要不要继续革命和革谁的命的问题。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星期的历史转折。

8.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9.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0.古田会议: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11.遵义会议:第一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第二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

1935年1月,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935年12月,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时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批评党内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倾向。 圆满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3.洛川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确定全面抗战路线。

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

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转

14.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议基本纠正王明右倾错误。

15.国民参政会

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6.党的六届七中全会

1945年4月,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研究》是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也是正逢运动结束的标志。

17.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8.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确立迅速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方针。

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外交的基本政策。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两个务必”的思想——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会议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体和政体、经济建设、民族政策、外交方面的问题。

《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政协一届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0.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21.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改变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另一种说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陈云在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政治建设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党的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加强监督,扩大民主。

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1978年12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拉开。

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重新确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形成党的二代领导集体,创立邓小平理论。

23.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确认“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解体,成立乡镇基层政权,将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24.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分析原因。 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25.党的十二大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到20 世纪末,GDP翻两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6.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

27.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8.年十三大

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的政治体制)。

大会还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的战略部署。

29.党的十四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十四大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党章。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大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选举了以江泽民为首的领导机构。

31.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32.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3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社会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3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东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谐社会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35.中共十七大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大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考研政治重要会议总结.

考研政治重要会议总结

个人整理考研政治重要会议总结

政治重要会议总结

考研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总结

考研资料重要会议总结

考研政治 各重要会议 巧记资料

考研政治总结

考研政治总结

考研政治毛中特考点总结:25个常考重要会议

考研政治重要会议总结
《考研政治重要会议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