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2 19:16: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课堂教育实验的数学教学

武陟职教中心 秦苏萍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就是“改革”,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改革,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浸透着改革者的汗水。国强的基础是教育,教育的基础元素是教师,教师是教学的根本。教师的思想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来”。

在新课堂教育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简言之,在新课堂教育实验的实施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

一、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

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堂教育实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堂教育实验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教育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新课堂教育实验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上指数函数单调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杰米

的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非常高兴,他同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如果是你们,你们是否愿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学生刚开始都很高兴地说愿意,看到我笑后又想想可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齐声说不要这样的合约,那么到底谁更为合算,能否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探讨,此时学生的兴致达到极点,并由此发现其实际为一个"指数爆炸"的现象.

二、提倡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学生学习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面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形成了一种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局面,提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的空间。同伴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通过探究,可

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三、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面向新世纪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被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们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如股票、利息、保险、有匀储蓄、分期付款等方面的数学问题,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模式。

四、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

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对模块的综合评价成绩采用如下计算公式:W=平时×20%+单元测验15% +实践与探究活动×15%+学段考试成绩×50%

总之,新课堂教育实验,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新课堂教育实验的最终目标。

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心得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设计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心得
《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