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0-03-02 01:38: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

李凤鸣

20多年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在体制内即公有制经济进行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体制外即非公有制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几乎是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只残留个体经营14万户,从业人员15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个体经济也从配角升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1年,我国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433万户,从业人员达到4760万人,注册资金超过3435.8亿元。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会产生私营经济。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就是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我国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比个体经济稍晚一些,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 才开始起步,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才获得快速发展,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01年私营经济达到202.9万户,从业人员2713.9万人,注册资金18,212.2亿元。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拓宽了就业渠道,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增加了群众和国家财政收入。从而使经济改革不但没有带来经济的倒退或停滞,而且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做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和统一。

为使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更趋宽松,加大改革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2001年12月11日国家计委就颁布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外商开放的领域对内部也要同样开放。2002年人大又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将在今年正式实施。更为重要的是,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一届政府的诞生,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从中央到地方有关部门纷纷表示:不仅要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而且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支持和鼓励非国有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尊重他们的劳动包括科技发明和经营管理工作,等等。尽管如此, 1

民营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力破外部障碍,还要不断克服内部不足,方能走出困境,竞争大未来。虽然民营企业以其超强的韧性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然而其内部结构和外部适应能力却相当薄弱,其在财力、人力以及技术、资讯方面都相当欠缺,一直以来在经营上面临着重重困难。

(一)资金短缺 融资困难

我国民营企业原本靠自有资金经营,后来有的也靠非正规渠道借贷经营。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及健全的会计制度,并且难以提供较多的担保品,不易取得正规金融系统的信任,很难进行多方的稳定的融资,极易产生资金周转不灵的危机,或给扩大规模、开拓新业务带来限制。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板,总认为单位的一切财产都是我自己的,算不算帐无所谓,肉总烂在锅内。甚至不愿意告诉外界真实的经营状况,不设正式帐,或设两套、三套帐,老板想怎么算就怎么算,怎么有利怎么算,其提供的会计报表很难取得金融单位的信赖,这样必然造成正规融资的困难。遇到资金周转困难,只能靠拉关系、高付出去解决急需的资金。

(二)人才贫乏流动率高

由于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市场,民营企业当然不缺乏廉价的一般劳动力,但缺乏中、高层次的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从家族式合伙发展起来,未经过改造的民营企业,其中,高层管理者均是过去的合伙人及其亲友,再优秀的人才也很难进入其管理和决策圈,任人唯亲顽固观点,制约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难以打破的家族、亲属关系网,使很多优秀人才望而生畏或一走了之。二是民营企业虽然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但没有根据管理和需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和制订必要的,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及制度,使很多优秀人才认为在民营企业干看不到希望、没有保障、没有安全感,完全依赖于老板的信赖程度。三是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一般员工的待遇还不高,其医疗、保险水平也很低,导致员工均有后顾之忧,无法跳槽的员工能耐心地去等,但有些优秀员工,特别是有办法进入外企、国营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员工,是很难留住的。如南京有一家很有名的民营企业,前几年引进了不少大学毕业生,但陆陆续续都跑光了,有的进厂还没有等待集训完毕就走了。安徽有一家准备上市的国家龙头企业,十几年来除了留住了几个学畜牧兽医的大学毕业生外,没有留住一个学经济管理的大学生。

(三)行销无序 劳高利薄

由于很多民营企业均是从设摊跑点起家的,在销售方面依靠的是人工摊销、关系摊销、主要投注在单一市场、单一买主,很少组织系统的、跨地区、跨国界的销售,也未建立和健全销售政策、销售网络,也很少采用现代的销售技术和手段,加上我国销售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及复杂的人情关系网,造成了大多数民营企业的销售困难、劳高利薄,甚至得不偿失。此外,民营企业在行销方面的困难还有:缺乏自创的品牌;缺少行销专才;缺乏行销据点;产品的寿命周期愈来愈短;行销手段和技术落后;最为重要的是商情搜集和汇总困难,导致不能及时有效的销售。如不知何处可取得所需的资讯,资讯取得时效太慢,资讯提供量不足,资讯内容未必符合实际需要,取得资讯的成本太高,等等。

(四)研发困难提升有限

由于不少民营企业的老板局限在创业时的产业结构、产品生产和经营范围方面,加上缺少新的知识、资讯与科技,很难得思考研究与开发问题。再加上资金本来不足,又缺少高级研发人才,即使想开发也力不从心。同时,研究开发成本太高、成功率低、见效慢,这就更影响其积极性。导致不少民营企业长期停留在低层次、低效率运转上,其制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综合利用水平低,难以拓宽市场,难以满足顾客需求不断更新的需求,难以跨入高、精、产品生产领域,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商品。

(五)难抛旧包袱难立新体制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在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难抛旧包袱,难立新体制。大多数民营业主长期以来习惯于家长式集权管理方式,对于适合公司组织的分权授权体系及相关的管理体制,从思想上就难以接受。在实践中也难以推行。

一是担心分权授权管理,会削弱业主权力,而不能正确理解进行权责分级分层,有利于高层经营者尽心思考经营环境变迁、企业纵向横向发展规划、企业经营策略及方针,而不需要每天把时间浪费在琐事处理。

二是担心采用整体经营理念和制度化管理,不仅力不从心,而且还难于贯彻执行。我国民营业主长期以来习惯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缺乏整体经营和系统管理的思考。

整体经营理念,首先要求企业对整体经营方向、业种、经营策略作出规划,应充分考虑如何综合利用企业资源,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现管理目标。

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式企业长期因着重维护所有权人的利益,多将投资、物资、票据有关作业或决策交由亲属处理,外部员工多无法了解、配合,长久以来也使得这些员工只习惯于叫干什么做什么,从不主动要求了解经营企图,自然也就无法凝聚共识。如此经营方式,当然无法充分整合利用资源。

系统化制度管理,首先要求经营者对制度化的范畴、规范对象(人、事、时、地、物)、必要性、发展重心、基本结构、制度内容及执行措施应有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其次,要制订结构完整的各项制度;第三,要切实贯彻执行,并对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并据此进行奖惩。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不仅存在制度制订难,但贯彻执行更难。最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缺乏制度规划与拟订方面的人才;其次是民营企业经营者和其亲属不愿接受制度的束缚,经营者往往也是制度的破坏者,大多数经营者还缺少“天子杀人与庶民同罪”的观念,所以制度难以贯彻执行;由于贯彻执行制度,会招致各方面反对,尤其是来自亲属方面的反对,往往使经营者会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更难得去进行客观地考核及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公平的奖惩,所以使制度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

除上述所阐述的五个方面的主要困境外,民营企业还面临着其他方面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如国内市场日趋全面开放,国外产品不断涌进,不仅抢占了市场份额,而且存在着激烈的价格竞争;科学技术进步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太快;员工流动率过高,不仅使技术难以生根,还会造成商业秘密外泄;政府机关及有关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工资不断调升,环保及社会福利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难于应付;国家及地方政府缺乏健全的保护和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和措施;地价、房价上涨,民营企业难以改善简陋的经营和办公条件;计划经济时代所造成的歧视民营企业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必须不断地更新经营的理念,在经营管理上理应重整与再造,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营,善于利用外部各项资源特别是政府资源,以达到自助人助的功效,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迁及未来的发展,而得以永续的经营。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向前走》王怡心等 台湾《会计研究月刊》 第167期

《中小企业乱世生存教战守则》王怡心等 台湾《会计研究月刊》第167期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发展思考

民营企业发展(优秀)

民营企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泉州市民营企业发展初探

全国工商联调研民营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家企业发展经验交流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