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记叙文写作——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

发布时间:2020-03-01 23:10: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泗阳县高三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室 供稿

记叙文写作——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

记叙性文章靠具体的形象感动人,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状物写景,都应该写得具体生动、有血有肉。近几年江苏省《考试说明》将写作发展等级中的“丰富”一项分解为“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其中“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是就记叙性文章而言,而要实现这两点,显然离不开描写。

而细节描写的功用更为明显。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由此可见,文章越是能从细微之处表现出深邃的本质内涵,就越能显出其艺术的高超。

一、描写,让形象丰满的艺术

张国俊在《艺术散文创作论》中说:“学习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门槛在哪里?就在于描写方式的运用。但凡初学文学写作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形象性,这是拦在人们面前的第一块巨石。怎样跨越这一块巨石呢?必须学会描写。有了描写,文章就有了形象,有了形象,接近了文学。一个人只要懂得了描写的功能和魅力,他就知道了文学是什么。一个人只要会驾驭描写,他就已经进了文学的大门。描写,这是外行与内行的一块界石。”

我们来看两个语段:

例1:

天空阴沉沉的,不时有一道道闪电划过,接着是雷声,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越下越大。

例2:

天空中铅块似的乌云,像开会似的聚拢在头顶,蓝莹莹的闪电像一条条皮鞭划过天空,震耳的雷声好像一队马车轱辘轱辘地跑过马路。阵阵凉风过后,雨点像熟透了的葡萄,劈劈啪啪地打在地上,溅起了一朵朵洁白的水花。远远望去,大地笼罩着一层轻纱般的水雾。瞬间,大雨倾泻,织成层层雨帘。雨水在马路两旁汇成小溪,哗哗地流着,好像在歌唱。

例1偏于叙述,交代了天气变化的过程,较为平淡;例2重于描写,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达到了绘声绘色的效果。一些优秀的记叙性文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往往是由于作者有着较强的描写意识;而一些平庸的记叙性文章大都平铺直叙,使读者读起来味同嚼蜡。

高尔基说:“描写是生活到艺术必须的桥梁。”记叙着眼于交代、介绍,使读者明白、了解某个客观事实,而描写着眼于刻画、描摹,重在表面细微之处或侧面局部,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和情感体验。比如,“他抱着猫走了过来”,这是叙述,主要在交代过程,说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忧伤地流着泪,把那只白色的小猫搂在怀中,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步慢慢地走了过来”这一段是描写,描摹了这件事中人物的形态、动作、表情,其作用在于“显现”,激发读者去想象,如见其人。记叙是时间上的流逝,而描写是时间上的停滞;记叙是在“线”上推进,而描写是在“点”上描摹。

二、细节描写的魅力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1 泗阳县高三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室 供稿

细节描写在记叙性文章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它可以用来表现独特的生活环境,展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色;它还可以用来凝结作品的情思,成为结构的交汇点等等。作家穆青说:“有时候,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尤其写作比较短小的文章,一个细节就能成为一篇文章的主干;一个精彩的细节,也能成为提示文章主题的关键。

(一)外貌细节描写

外貌描写中的细节所指的内容很广,如容貌、服饰、神态、风度等。

例3:

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明那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复,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

这段文字通过脸部神态“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明那是一个活物”的描写,逼真地刻画出她精神上的痛苦。

(二)动作细节描写

人物的行为动作常常受精神的支配,因而文章中的人物动作也往往是人物思想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范进中举后,送两锭银子给胡屠户。“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推辞不要。范进劝他收下,“屠夫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吴敬梓《范进中举》)。既要推辞,又把银子紧紧攥在手里握成拳头,可见推辞是假的。其贪婪、势利的本性,通过这个假意推辞的细节暴露无遗。

例4: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那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孙犁《荷花淀》)

这一动作细节描写含蓄而生动地表现了水生嫂在听到丈夫就要参军的消息后既支持又不舍的复杂情感。

(三)语言细节描写

人物语言是人物心灵的坦露。人物的语言细节描写,能够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5: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也多。”

(鲁迅《孔乙己》)

这段表达的是就是“不多了”的意思,却又用上一句半文半白的语言来补充,这一语言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迂腐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

(四)物件细节描写

有些物件往往能折射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通过物件细节描写,可以衬托人物形象、凸显主题。

茅盾《马达的烟斗》一文,是借“烟斗”这个物件的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经典文章。

2 泗阳县高三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室 供稿

“认识马达的人,先认识他的大烟斗。”起笔便不同凡响,把读者的视线凝聚于“他的大烟斗”,为马达和他的烟斗跃然纸上作了极好的铺垫。写烟斗、写烟斗的外形、分量,写制作烟斗的材料、工具、工艺等等,其实都是为写人、写它的主人服务。

(五)景物细节描写

借助细节还可以生动地描摹自然景物。

例6: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12个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蓝兮《金色花》)

这段文字淋漓尽致地渲染了金色花的美丽、辉煌、神奇,格外“震撼人心”。丑陋的仙人掌,倾注全部心血开出的这朵金色花,“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生命的顽强令人感动。

当然,细节描写不止以上这些,还包括场景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重视细节描写,是记叙性文章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典型、独特、有用:提取细节的三个原则

有这样一个故事。毕加索家中失窃,小偷逃走的时候,他和仆人都在阳台上看见了。于是两人都画了一张小偷的背影。警局的人按照毕加索的画去抓人,怎么也找不着。后来按照仆人的画去找,居然很快就找到了。

难道毕加索还不如仆人画得好吗?不是。只是因为,在画的时候,他顺手做了艺术加工。他那张画,论到真实性,确实不如仆人准确。不过,每个人一看到他的画,都会说:“这是一个逃跑的小偷。”毕加索抓住了动态、心理,准确画出了小偷仓皇逃走的状态。仆人的画则更像是照片,虽然真实准确,但并没有有意识地去抽出本质。用来缉拿小偷是很有用的,用来欣赏则没有什么价值。

毕加索捕捉人物的本质,捕捉这一瞬间的核心动态和矛盾冲突。为此他会省略甚至改变一些细节。所以,毕加索是艺术家。

生活是混沌的整体,而细节隐藏于其中,需要从中发现并提取。作家鲍尔吉·原野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看到一幕情景:一位在医院陪病人的小姑娘,误把透过残窗斜落在过道上的一方月光,当成了白手绢,弯腰拾了一下。他觉得:“这一举动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煎熬着怎样的痛苦,但她的心里仍装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作家感伤自己在小姑娘之前已将楼道走过几遍,却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反问自己:为何不能像小姑娘一样空灵?许多年后,作家写出了美文《月光手帕》,启迪读者:世俗的眼光使我们失去了多少美的发现,给我们造成多少无法弥补的遗憾!

一般说来,提取生活中的细节应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典型性原则。所谓典型,正如俄国著名的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诗人从所写的人物身上采取最鲜明、最足以显出特征的细节,把不能渲染人物个性的一切偶然的东西都一齐抛开。”细节的典型性表现在它必须能揭示人物特有的性格底蕴和情感走向,它反映的只能是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才具有的东西。

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看到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一连三天断不了气,拿走

3 泗阳县高三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室 供稿

一根后才闭眼的细节描写,生动有力地凸现了这个人物的守财奴性格,这个细节也只可能发生在严监生身上;在《项脊轩志》中,祖母来轩中看少年归有光读书,等到离开时“以手阖门”,一会儿“持一象笏至”,这些细节生动地写出了祖母对归有光读书中举、光耀门庭的殷切期待;在《荷花绽》中,水生嫂听到丈夫要上大部队的消息时,叫苇眉子划破了手的细节描写,正是她心灵震动和微妙复杂心情的自然流露„„正是这些典型的细节,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窥见了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

细节里藏着人物情感和性格的全部秘密,一流的文学大师特别善于借助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里有很多这样典型的细节。

第二.独特性原则。要立足于人物的个性,抓住这个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所独有的情感和行为特征。细节应该是人物情感性格苗圃中绽开放的一朵奇艳的花。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独特的细节,才能很好地完成传情达意、刻画人物性格的任务。优秀的作家,大都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并利用它来把人物塑成血肉丰满的独特形象。

在鲁迅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细节描写,下面举两例略加分析。

在鲁迅的《孔乙己》和《阿Q正传》中,作者都写过主人公买酒的情形,但怎样买酒,却又截然不同,由此可见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神奇力量。先看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喝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阿Q就不同了。“中兴”之后,阿Q从城里回到了未庄:

天色将黑,他睡眼蒙胧的在酒店门口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孔乙己买酒,作者用了一个“排”字。这个细节描写使我们仿佛看到孔乙己把钱一文一文往柜上排成一排的样子,他是那么细心,那么谨慎,那么认真,生怕多给别人一文,所以要一文一文地数,以便看得清楚,数得准确。这个细节描写,不但极为符合孔乙己寒酸、贫苦的生活处境,也刻化出了孔乙己这个旧知识分子斯文、纤弱的生动形象。而阿Q买酒付钱,作者用了一个“扔”字,这个细节描写不但写出了阿Q的神气,他是那样豪爽,那样大度,而且很好地折射出了阿Q当时的心理——今天我比你们阔多了。

第三,有用性原则。细节描写的作用无论怎样巨大,也只是一种手段,它只有在整部作品中才能发挥作用。细节描写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所描写的人、景、物乃至服饰等,都要紧扣主题,而不是为描写而描写。茅盾说:“人物的服装的描写不是没有目的性的,不应该为描写服装而描写服装。”老舍也说:“无论我们要写什么样的风景,人工园林也好,荒山野海也好,我们必须预定好景物对作品的功用如何,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如果忽视了为刻画人物、充实人物性格和丰满人物形象这一创作规律而去选择细节,那么无论细节本身写得如何细腻、生动、精彩,也不过是徒劳之举,是无益于作品的败笔。

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小男孩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被风吹下来的鸟巢,里面几只小鸟却安然无恙,于是他决定把它们带回家。走到家门口他忽然想起来,妈妈不准在家里养小动物,于是,他把小鸟放在门口,进去说服妈妈,经过一番努力,妈妈终于同意了。他高兴地跑出去拿鸟巢,却发现小鸟不见了,而门旁的一只大黑猫正津津有味地咀嚼着,嘴角边还有小鸟的羽毛,男孩深深地自责。如果将这件事写成文章,主旨是“认为对的事情马上就去做,不要犹豫”,就不应该把小男孩如何说服妈妈、大黑猫如何残忍地吃了小鸟

4 泗阳县高三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室 供稿

作为描写重点,而应该重点描写小男孩回家路上矛盾纠结的心理。

高尔基说:“创作——就是把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整体。”典型、独特和有用,是提取细节的三大原则。如果无视这三条原则,滥用细节描写,反而会使形象模糊、使主题含混。

四、淡笔浓墨,叠现延伸:让细节描写传神感人

细节的取舍大有讲究,对能突出主旨的细节应泼墨如虹、工笔细描,而与主旨无关的细节应惜墨如金、果断舍弃。选好细节后,应精心打磨,使之生动传神、感人至深。

(一)简笔勾勒,轻描点染

这种写法就是通常所说的白描——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要求在描写时“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语)。运用这种手法,关键在于抓住特征,语言简洁。

例7: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鲁迅《药》)

这段细节描写,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鲁迅紧紧抓住看客伸长了颈项的主要特征,简笔勾勒,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国民的麻木不仁和愚昧无知。

(二)浓墨重彩,特写处理

这种写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工笔——对描写对象进行逼真的、细致入微的精雕细琢。可以通过放大细处、放慢过程两种方式,进行特写处理。

例8:

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阿城《棋王》)

苍蝇的体形极小,它的翅膀和腿就更小了,而在例8中,小小的苍蝇仿佛被放大处理,“打一个哆嗦”、“动了动怕冷的翅膀,一屈腿,飞了”,主人公旅途的孤寂、无聊的心理在这细节描写中得以表现。例9描写王一生在“车轮大战”中的专注投入,仅回报一个棋步,便如慢镜头般缓缓推进,更加突出了王一生的定力。

(三)反复叠现,不断穿插

让同一细节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这是一唱三叹、且文且咏的写法。不仅可以使文章在结构上更加完整清晰,而且有利于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朱自清先生《背影》一文中,共四次提到父亲“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写到自己三次流泪。三次叠现的背影是景,注目、怀念背影的是人,而使景与人、景与情相交融的又是三次落下的泪水。作品就是在这样巧妙的穿插中具体表现了“父爱子,子念父”的主题。

叠现穿插,应力避机械的、无层次的重复,应注意同中之异、同中之变。龙应台《目送》一文,写了两组目送的细节,一组是母亲目送儿子,一组是女儿目送父亲。第一组细

5 泗阳县高三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室 供稿

节有目送上小学第一天的华安、在机场目送十六岁的华安离去、目送二十一岁的大学生华安冷漠离开;第二组细节有目送开着小货车的父亲的离去、目送坐在轮椅上的父亲消失在门后、火葬场目送父亲的离去。这两组目送的细节虽不断叠现,但并不重复,构成张力,较好地突出主题。

(四)延伸拓展,入情入理

细节描写之所以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既因为它的生动和形象,也因为它的情感与思想。经典细节往往折射出普遍的人性,蕴藏着具有普适意义的哲理。挖掘特殊细节中的普遍意义,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因此,对细节描写作适当的延伸拓展,能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乔叶《阳光地带》是一篇写亲情的散文。“我”下班回家,发现母亲将我的被子被晒在阳光最好的地带,而母亲的被子却呆在晾衣绳的两端,“我”的被子很温暖,而母亲的被子却是清凉的,接着作者由这个细节联想到一类细节:

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这组细节极大地扩充了晒被子这个细节的内涵,更具感染性,有力地突出了“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这个主旨。

再如张晓风的散文《“好咖啡总是放在热杯子里的!”》这篇散文,写作者在罗马的一家咖啡店里发现咖啡杯是热的,侍者解释道“好咖啡总是放在热杯子里的!”如果仅仅写到这里,细节虽很鲜明,但总感觉缺少了什么。张晓风接着这样写:

原来连“物”也是如此自矜自重的,庄子中的好鸟择枝而栖,西洋故事里的宝剑深契石中,等待大英雄来抽拔,都是一番万物的清贵,不肯轻易亵慢了自己。古代的禅师每从喝茶喂粥去感悟众生,不知道罗马街头那端咖啡的侍者也有什么要告诉我的,我多愿自己也是一份千研万磨后的香醇,并且慎重的斟在一只洁白温暖的厚瓷杯里,带动一个美丽的清晨。

有了“理”的拓展延伸,这句话便会深深地留在读者脑海里。 【示例引路】

冬 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象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象

6 泗阳县高三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室 供稿

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象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象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象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点评』寒冷的冬天里三幅温暖的画面就这样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这与朱自清先生擅长描写是分不开的。父亲觑着眼睛夹豆腐和母子三人并排躺着微笑的脸,这些生动的细节,成为了永远的经典。 【训练营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运用描写手法。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立意

于细微处见精神专题

于细微处见精神(定稿)

从细微处见精神

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精神

《记叙文写作———细节描写》导学案

记叙文写作——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
《记叙文写作——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