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于细微处见精神

发布时间:2020-03-03 00:39: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人物的细节描写指导

教学目标:

通过课内具体人物实例和文段对比充分认识人物描写的细微处;

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对案例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学习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并能实际运用到习作练习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我们本册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透过作者的笔触,哪些人物形象让我们记忆犹新?

(学生对照书本目录,依照“人物—性格品质—情节细节”的思路回忆小结) 老头子——满怀抗日热情、过于自尊自信

《芦花荡》 南斯拉夫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母子深情

《蜡

烛》

长妈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阿长与<山海经>》

慈爱的父亲——为儿子甘为孺子牛,体贴入微

《背

影》 环节一:实例展示

作者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描写让这些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环节一:文段对比阅读,找出两者异同点;

【片段一】

他看到有卖橘子的,就要去买几个。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只见他一身朴素装扮,很费力地穿过铁道,慢慢走到那边月台买橘子,艰难地爬上爬下。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片段二】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

影》---朱自清

【片段三】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们彼此观望着,她还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要说那句祝福语。

待我按照吩咐说完,她表现的甚为高兴,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片段四】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提供课内及其对比文段。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侧重于主题和人物相同但是对人物描写的细节不同,最终文段二的人物形象更为生动感人。)

环节二:方法归纳

1、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人物描写中的细微处都有哪些呢?

例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

具体而细小的,能够充分体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的环节和情节。

2、在记叙文中怎样才能通过恰当的描写让人物更鲜活? 概括——具体

细化动作,在关键处驻足;

调动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描写神态,凸显瞬间神韵;

刻画心理,体现人物个性; 环节三:当堂实践

1、牛刀小试,充实句子中的人物形象; (1)范例:她骂他糊涂鬼。

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糊涂鬼!”

(2)练习:班长闯进来说周末没有家庭作业。

(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人物描写。) (3)学生例作展示交流。

2、文段修改练习,注意充实对其中人物的细节描写:

(1)班里的玻璃碎了。同学们都在相互观望着要找出那个“凶手”。只见向来在班里闹腾的冒冒同学一言不发,坐在座位上。老师来了,他低着头上前勇敢地承认了错误。

(2) 学生例作展示交流。 环节四:教师总结

鼓励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

用细腻的心灵去感受, 用生动的语言去表达。

【作业布置】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与父母亲人,同学老师朝夕相处,在你们的生活中肯定有许多精彩感人的镜头:一个背影,一次牵手,一句叮嘱,一则短信,一个手势,一个电话,一次流泪……这些无不蕴含着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

请结合自身实践体验,补充题目“难忘________”,完成作文,字数600字左右。

重要评价标准:

1、文章中是否有对人物生动形象的细节性描写?

2、人物形象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是否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老头子------《芦花荡》】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南斯拉夫老妇人------《蜡 烛》】

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往外舀水。舀几下,她就得休息一会儿。她总算把坑里的水全舀干了,于是又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抄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路并不远,一共不到10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3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炮弹坑里。她已经筋疲力尽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立意

于细微处见精神专题

于细微处见精神(定稿)

从细微处见精神

记叙文写作——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精神

语文高考作文技巧专题五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细微处见精神 细微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