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做孩子愿意亲近的家长

发布时间:2020-03-01 21:12: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做孩子愿意亲近的家长

按中国传统家庭礼教,父母永远处于一种主动的位置,孩子不管从主观上是否愿意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孩子长大了,她们也因囿于习惯、等级、强制力、利益驱动等因素而不得不处于被动地位。但是从人的心理学角度看,在可能的环境和情况下人们总乐于处在一个主动的位置,或者至少从表面上看来被动者愿意处于一个平等甚至主动的位置。“我决定”、“我愿意”、“我喜欢”、“我认为”等这样的语境也是孩子长大后所乐于见到并且让她为之心情愉快的。当听到“你应该”、“你必须”、“你可以”等语境不要说孩子,即使我们自己也会本能地排斥,大人如果在这种语境下工作尚且可以递交“辞职报告”,但是孩子们呢?她们有“辞职权力”吗?因而她们往往会因为敬畏而沉默,因为“说教”而逃避,因为“必须”而反抗,甚至形同陌路,永不言败,抗争到底。这与其说是家庭的悲哀,倒不如说是父母的悲哀,因为你们是家庭理性的代表,孩子只能在你们理性的呵护下,才能“茁壮”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一般情况下,由于父母多于孩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信息,不论在判断能力和驾驭能力都高于孩子,因此往往处于一种主动位置,这是客观存在,不是吗?大人们动辄就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还要多”,这无可非议,这就是资本,但可怕的是有些父母硬是还把它当作训斥和教育孩子的资本。而我们的孩子们呢!由于对社会以及事物的复杂性、认知性所困(信息不对称)而自觉处于被动位置,往往容易产生警惕、质疑、受到指挥或引导的感觉,常此以往,她们会感觉自己始终处于被动甚至错误之中,就会本能地排斥。所以,要把生活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的孩子培养成人,要求我们做父母的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不着痕迹地将自身的宽容、诚信、知识、判断力传递给孩子,将父母的“你应该”“你必须”转变成孩子的“我愿意”、“我认为”。要实现轻松愉快的传输式教育,关键就在于父母如何巧妙地将自己的正确理念转换成孩子的正确思维和判断,将“主动”与“被动”的角色对立,转化成协调统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步学会由主动的、灌输式教育向平等的、传输式教育转变,渐渐形成一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欣赏式教育。大人真不该总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孩子眼中的一切,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试着和孩子们同一起跑线上走未来的路,家长会更早地赢得孩子的尊重和欣赏,那时候的教育就会更有效、更有乐趣。

比如,同样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出错,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就不一样。那是女儿小学五年级,我家搬了新居,在装修一新的客厅中养起了漂亮的水泡金鱼,一天我刚下班回到家,看到妻子正在清理鱼缸,她告诉我金鱼全死了,原因是女儿过量喂食撑死的。就在我走 1

向女儿房间提高嗓门要训斥时,妻子快步挡住,手按在我肩上,说:“想想看,我们养的是孩子,不是鱼!”妻子的话提醒了我:作为父母,分清轻重缓急是多么地重要,那些过量进食的金鱼已死了,女儿也非常懊恼和害怕。想想,孩子有了这次失败,她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再去伤害孩子,只能是错上加错,况且有了这次教训,同时也增长了她的生活常识。于是我叫出女儿,指着鱼缸说:“女儿!没有鱼的鱼缸才叫天下一绝,了不起,我女儿做到了”,她“扑哧”一声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女儿!怎么样,正好教你如何用吸管吸水吧”,当然,她非常乐意地开始和我一起干了起来,用海绵、棉巾擦净了鱼缸,完了,她高兴地说:“爸爸,星期天我们上花鸟市场,我一起帮你挑选更漂亮的金鱼,我已知道该如何喂鱼和吸水了”。

日常生活中孩子出错是常有的事,关键要让孩子有一个轻松的环境考虑并明白错在哪里,让她意识到不用去害怕错误,错误只不过是通向未知的大门,而那些未知是科学新知识的源泉,即使真的不能从错误里发现什么,至少孩子们也能从中学到如何去宽容别人的错误。

当然,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些“犯错”必须加以严肃的警示,比如不拘小节,欺负弱小等,一旦放任以后就难以收拾,其实也大可不必呵斥,“沉默教育”也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如用于暗示: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就应该自己首先做到,在沉默无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做出了暗示,从而收到“不令而从”的效果。体现威严;发现孩子语言轻狂放肆或行为不检点时,可以采取沉默的态度,这样,孩子就会感到父母身上有一种令人敬畏而又神秘的力量,于是会自觉地收敛起不良行为,以此方法代替批评。父母在批评和劝诫孩子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当众把孩子说上一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的抵触和反感。因此有时候,用沉默来代替对孩子的直接批评和斥责,反而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人是需要鼓励和激励的,孩子们在运动场上如果没有竞技的对手,没有全场同学们的“加油”声,她的潜能就无法发挥出来,她的荣耀必须要有人去欣赏,如果没有人的赞叹就不存在自豪。所以,作为家长适时地放大你孩子的优点,去欣赏她的长处,她会在松驰中把自己的优点做得更优秀。记得我女儿小时候字写得并不漂亮,她自己也有些窘迫,但是,她把自己的名字用行书写得有模有样,我就大加赞赏,并让她用钢笔和毛笔分别写在纸上贴于墙上,有一次朋友来家小聚,都说孩子的字写得不错,我也对着女儿投去了赞许的眼光。从那以后,我发现女儿开始经常躲在房中练习书法,书写水平有了很快的进步。其实,孩子身上有许多是平凡的,诸如“只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但由于自卑,缺乏赏识等原因常常被忽略了,而父母注意适当的放大优点,加以赞赏,每个平淡无奇的土壤里,都蕴藏着一座丰实金矿,只要父母加以引导,变为她自己愿意肯去挖掘的行动,沿着它也会挖出令

她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孩子的健康成长并非一蹴而就,不是靠训斥、督学就会使孩子养成自觉行为的,作为家长要把学习之重要的理念传达给孩子,也要通过日积月累启发的方式,慢慢地引导,甚至多次反复,最后才能巧妙地转换成孩子自觉行为,激发其主动的求知欲望。比如同样要使孩子认清当前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如果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老古董或者“现在不用功,将来无功用”等道理大加理论,孩子认为就是“穷唠叨”,“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如果我们家长注重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加以积累灵活运用会使孩子在愉悦中接受同样的理念。那是孩子小学毕业放暑假,我带着她去旅游看大海,我们在海中戏水回到沙滩,我说:“我们来个小游戏测验一下你的悟性好吗?”,女儿一听做游戏来了劲,我拿来一个喝水用的广口瓶让女儿去捡鹅卵石大小的石块放入瓶中,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我问道:“瓶子满了吗?”,“满了”,“真的?”,女儿肯定地点点头。

我伸手从沙滩上捧了一堆沙,倒了一些进去,去敲击瓶子壁使沙子填满了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我第二次问,但这一次女儿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很好!”我赞许女儿的谨慎,然后,我让女儿取来海水倒进瓶中直到水面与瓶口平。抬头看着女儿,问道:“这个过程说明什么?”,女儿会心地一笑告诉我:无论你的时间安排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用心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

“可以这么理解”,我说“但它不是我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这个游戏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了,那么,什么是你现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大石块呢?”“好好念书吧!”女儿若有所思地回答道。“女儿,人有许许多多的事要做,但要切记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什么都不能做到。”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可以让孩子在愉快中接受家长的“苦口婆心”,在浅显中明白深刻的道理,让她知道了比起学好知识,其它的事情只能是“”沙子、“水”而已。

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事业有成的父母为孩子的不学无术而担忧,有的孝子孝女为年迈多病的父母而发愁。孩子也有她自己面临的困惑而无法解决,关键的问题是要准确地发现孩子最关注、最担心的问题。目前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中,孩子最关注、最担心的就是每次考试的成绩,家长也是因过分注重孩子考试的结果,而往往忽略孩子整个学习的过程,当然考试的成绩是衡量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作为家长,我认为在这过程中关键看孩子二个方面是否做到了,第一,是否尽了自己学习生涯中的责任;第二,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如果你的孩子都做到了,就应该加以全盘肯定,

既使一时疏忽和紧张而没考出好成绩,这只是心理因素所致,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大人职称考试有几个不紧张的,她们只要认真对待了整个学习的过程,家长就应该放弃对孩子的过分苛刻,给她们留下一爿蓝天,一个喘息的空间,让她自己去思考问题、调节心态。记得一位现任某跨国公司中国总监的北大毕业生是这样告诫名校毕业生的:在社会这个大熔炉、大考场上,任何金字招牌、水晶招牌、钻石招牌都无济于事,如果没有从零开始的心态和发奋努力,北大毕业就真的等于零。孩子的家长们!你的孩子在校学习,除了学习知识,考上好的学校之外,更重要的是学到正确的思维方式,健康向上的精神,在孩子一生的考试中,“偏科”是会吃大亏的。只有让孩子把自己最关注、最担心的问题,能得到自己最亲近的人——父母的理解,才是她们最欣慰的,才能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从头再来。

孩子愿意做值日了教育随笔

做“用心”家长,培养“省心”孩子

孩子高考落榜 家长应该怎样做

我愿意做一棵树作文

为什么现在普遍家长都愿意给孩子报学前班?

愿意

做孩子的引路人的家长感言

演讲稿:《做智慧家长 育优秀孩子》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做亲子游戏

孩子做家务家长感言怎么写

做孩子愿意亲近的家长
《做孩子愿意亲近的家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孩子亲近父母 亲近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