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因由四说

发布时间:2020-03-03 16:24: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因由四说 襄阳纪委程元银作于1994年

在人类历史上,腐败和反腐败问题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腐败现象从萌生之日起,就遇到了反腐败力量的抵抗。人类社会的政治斗争史,在某种意义上差不多就是正义与邪恶、反腐败力量同腐败势力较量的历史。反腐败斗争几千年来从未止息过,特别是当代,反腐败的呼声日趋强烈,反腐败的手段愈益先进,反腐败的阵容更加强大。不独社会主义的中国,世界各国也都掀起了一次次反腐败高潮。但效果如何呢?仅就中国而言,可一言以蔽之:成绩不小而问题不少。请看1993年全国揭露出来的部分消极腐败现象:前8个月用公款购小轿车花费151亿元;前5个月查处贪贿案18183件,日平121件,受贿最高的是700万元,贪污最高的为3300多万元;有的一桌“黄金宴”花掉10多万元;某市捣毁一地下赌场,收缴赌资23.8万元,拘留参赌人员10 0多人。上述问题连同其他情况可以作如下概括:腐败现象还很严重,腐败势力还很顽固,有的问题久治不愈,而新的腐败现象还在不断冒头,有的腐败现象只是暂时收敛,而个别的则愈演愈烈,还有的顶风上。

为什么会是这样?概言之,是思想认识的不是、工作思路的不对、防治措施的不力和外部环境的不适等,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腐败现象屡禁不绝的根源的问题。虽不是论的腐败的根源,但同它有交叉的地方。

一、思想认识的谬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上的错误必然导致实践中的失败。在反腐败问题上,一直以来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认识,以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反腐败斗争。

l、对立论。有的人孤立地看问题、错误地认为腐败现象完全是改革开放后产生的,是搞活经济后带来的,把反腐败斗争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要反腐败,必然会影响改革开放,会妨碍经济建设。受这种错误思想影响,或者纵容、提倡人们大胆地吃喝送礼、行贿受贿,说什么“不吃不喝经济不活”;或者让纪检监察部门睁只眼闭只眼,少管“闲事”,说什么“经济要上纪律要让”等。

2、难免论。在一些人看来,腐败既是一种历史现象,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又是一种世界潮流,世界各国都有腐败问题;那么社会主义中国也难以避免。再说,当前反腐败的大气候尚未形成,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既然难免,既然是这种现状,则一切措施都是徒劳的;何不顺其自然,让它自生自灭;或者既使是反腐败,也只能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

3、无望论。有些人一叶障目,夸大社会的阴暗面,认为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到处都是,而看不到我们党和国家的主流,看不到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已经取得的成绩。还有的觉得反腐败斗争不尽人意,行业风气没有明显好转,因而认为腐败难治、没治。受此影响,一些人缺乏信心,悲观失望;工作中消极应付,甚至放弃斗争;还有的惧怕腐败现象,害怕打击报复,不敢开展斗争。

4、吃亏论。这种观点认为,谁反腐败谁抓廉政建设谁在经济上就会吃亏,担心我反他不反,我反我吃亏,或者先反先吃亏等。受此影响,一些人以保全地方利益、单位利益或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对反腐败对争左顾右盼,患得患失,互相观望,消极对待。

5、宽容心理。有的人认为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民主与法制也不健全,工资改革前机关干部的收入偏低,因而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政问题不应有过高的要求。这种思想实际上承认了违法违纪乃至腐败现象的合理性,使违纪分子受到鼓舞,心安理得,一犯再犯。于是,一些人对发生在身边的腐败现象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而采取听之任之乃至宽容放纵的态度,甚至对违纪者表示同情,保护包庇他们。还有的是思想上麻木,行动上疲软,对腐败现象由默认到适应。甚至把正常的当作不正常的,不正常的倒正常了。

6、轻敌心理。轻敌思想的表现是不能和不愿正视现实,看不到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没有忧患意识,自我感觉良好;对反腐败斗争掉以轻心,缺乏紧迫感。

7、忍辱心理。一些企业一些群众对腐败现象,不能进行抵制,不敢开展斗争,不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腐败行为危害到自身利益时,采取忍辱含垢,逆来顺受的态度。比如对“三乱”问题,很多企业不敢顶,你要多少便给多少,什么时间要什么时间给,从不敢说半个“不”字,生怕得罪上司和有关部门。有的担心,举报的问题虽然查处了,但招来的是更凶狠的报复;又不能件件反映,事事引起监督检查部门的重视。

8、与己无关的观念。有的人随波逐流,抱着“人廉我廉,人贪我钻”的心理,甘当墙头草。反腐败他不反对,因为他也吃尽了行业不正之风的苦头,腐败惩治了,政治清明了,他也可以免去求人办事低三下四送礼行贿的苦恼。但要是让他站出来反腐败,他却没有这个胆量,极不情愿。这种人“坐在城楼观山景”,只指望别人反腐败,自己坐享其成;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想明哲保身。所以,对腐败现象尽管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只是喊喊而已,不敢和不愿亲自动手打,怕惹麻烦。常见的是,人人痛恨不正之风,要求制止不正之风,但又惹不起它,离不开它,又想搞不正之风。这是极端矛盾的心理。

9、为公无错观念。一些人打着集体的旗臶搞“三乱”及勒索钱财,认为没有捅进个人腰包,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干。在查处上,有关部门也认为为公无大错,对当事人不予处罚或从轻发落。与此相类似,是认为公款大吃大喝、跳舞、旅游等,以及对官僚主义失职演职行为,一概以未捅进个人腰包、不是贪污受贿为理由,不算违纪行为,不给予应有的处分。

10、法不责众观念。有时一个地方或单位;有很多人同时违法违纪,如公款吃喝送礼、集体私分、滥发钱物等。在处理上,有人认为应该法不责众,总不能把这些人统统加以处罚;否则,岂不是打击一大片?干脆都不处理拉倒。

二、工作思路的偏颇

工作思路的偏颇主要指的是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在提,要求得到纠正,但始终没有解决好。

在有些地方或单位领导的心目中,经济建设是硬指标,有硬任务,甚至是唯一的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及反腐败斗争是软指标,可有可无,可紧可松。他们只重视经济工作,忽略甚至完全不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搞反腐败斗争,削弱思想政治工作。误认为经济工作可以代替一切,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便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腐败现象就会自行消失了。在有些地方,虽然也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但只是喊在嘴上,工作没有部署,也无人具体来抓,更缺乏明确的目标,常常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其结果,经济建设虽然暂时搞上去了,但精神文明建设却滑坡了,改革开放就有可能偏离社会主义轨道,走向畸形发展的趋势,甚至有走向蜕化变质的危险,不仅新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导致已绝迹多年的许多丑恶现象又沉滓泛起。忽略反腐败斗争,还将反过来阻碍经济建设,破坏改革开放。可见,仅仅一手硬,这一手是无论如何也硬不起来的。

三、防治措施的软弱

没有严惩便没有廉政,对腐败现象打击(也包括防范)不力,无疑是腐败现象久治不愈的重要根源之一。

l、不能严格执法。在查办违纪犯罪案件中执法不严,该处罚的未处罚,以及应加重处罚的从轻发落了。如有的 以批评教育代替纪律处分,有的应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的只给了其中一种处分,有的以党纪、政纪处分代替法纪处分,有的以经济处罚代替刑事打击,有的在同一量纪或量刑标准的幅度内打“擦边球”,取下限就低不就高,有的重刑轻判,还有的对违纪行为不处分犯罪问题不判刑等。在不少地方,严重失职渎职、玩忽职守案急剧增加,但惩处却十分轻微。一些办案人员感叹:“街亭顿失,马谡难斩啊!”据北京市抽样调查,1991年被司法机关追究犯有玩忽职守刑事责任的53入中,有21人免于起诉,起诉后判刑的也仅8人,并且缓刑者居多。某公司一位副科长将刚从瑞士运抵北京用于亚运会的电梯主机箱,当作美国外交官的行李箱,再次装船发往美国。后来该公司又花20多万元将该箱空运回来。对这一事件当事人的处理,却是免于起诉。

2、单位保护主义。单位保护主义者对本单位内部的违纪犯罪案件,不是积极查处,而是采取保护的态度;不仅自己不查处,也不让上级或其他部门查处。他们一是捂,隐案不报,不把问题捅出去。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案件,有些领导碍于情面,怕得罪人,还怕报上去后会影响个人的声誉和单位评选先进,甚至错误地认为会影响内部的安定团结。因而千方百计捂盖子,既不组织查处,也不向有关部门报告。二是顶。对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要求查办的案件和要求给予处分的人员,顶着不办,不调查不处理,臵之一旁。甚至对前来办案的人员百般刁难,不予配合,不提供方便以及提供假情况等。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是单位负责人或握有实权的经办人所为。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呼风唤雨的实力,因而敢顶。三是磨,顶不住的则磨则拖。有的给你“泡蘑菇”,不说不办,但就是不给你办。一拖再拖,直拖得走了风声泄了密,拖得犯案者串了供毁了罪证,乃至溜之乎也。有的寻找各种借口,什么没人啊、没经费啊、没时间啊,总归一句话,办不成。

3、工作流于形式。毛泽东同志认为,世界上只有共产党人办事最讲认真。而现在很多人却是最不讲认真,尤其是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尽玩虚的,搞形式主义,对上敷衍领导,对下糊弄群众。有些工作,你说没搞吧,他又在动作,说在搞吧,他又极不认真极不负责,总不见成效。就像喝水未能解渴,看戏没有结尾一样,让人觉得不过瘾,很不过瘾。说要检查吧,他能提前一个月就把检查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等,尽数通知被检查对象,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检查组一到,听几句汇报,翻一翻有关资料,再采访几个事先安排好的典型,最后酒杯一端,便顺利验收了,皆大欢喜。对于廉政工作,常常是上面抓一阵子,下面应付一阵子,然后又回到老样子,或者叫做“一紧二松三重来”。特别是无论什么事情都热衷于强调自我教育,自查自纠。这种方法只能收效于一时,而不能最终解决问题。“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一般来说,能认识错误并能改正的,则当初就不会犯。很多问题是明知故犯,所以自查的结果,多是查小不查大,查明不查暗,以及揭露当前的掩盖过去的等等。试问,有几个大案要案是自查自报揭露出来的?还有的仅仅强调自我约束,内部监督,须知人的自觉性是有限度的,没有外部压力,光靠或主要靠自我监督是不切实际不会有效的。

4、法规制约乏力。法规制度等,一般具有晓喻、规范、教育、约束和惩处五大功能,后两种功能尤为重要。现在的问题是法规制度不健全,以及有法难依,有制度不好执行。这主要是由于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法规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而新的法规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些空档中,产生了大量违法违纪乃至腐败现象。比如在企业的租赁或承包经营中,保护性倾斜性的政策多,而配套性制约性的措施少,一些经营者有了越轨行为,像虐待工人、任用亲朋、采取短期行为、搞掠夺式经营、用行贿的办法进行不公平竞争、同国家争夺原材料、资源等,便缺乏相应的法规予以制约和惩戒。

四、外部环境的影响

开展反腐败斗争,也应该有一个大气候,有适宜的外部环境。如果大气候未形成或没有完全形成,那么对反腐败斗争也多少有些影响。这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过分依赖、坐等观望。

1、国际腐败势力的影响。腐败是一种“世界病”。当今世界上,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有腐败现象。当代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除了经济上互相渗透之外,政治、文化、社会风气等也互相影响,常常是“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作风和丑恶的社会现象也乘虚而入,侵害我们党的肌体,腐蚀人们的思想。并且只要对外开放,腐败现象或多或少地总要跟进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腐败既然是一种 “世界病”,则反腐败斗争也应是世界性的,哪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可能单独地完全彻底地解决腐败问题。有的一时解决了,但过不了多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腐败现象还会涌进来;或者给予影响,使其死灰复燃。否则,只能把那个国家封闭起来,永远不同外界接触。如同共产主义只能在全世界同时实现一样,腐败现象的最终根治也只能靠全世界共同努力,同时达到这一目的。这样说,并不是要人们坐等到那一天的到来,而是要求我们必须从自身抓起,从现在抓起,一步一步向大目标迈进。

2、经济不发达的原因。经济问题既是腐败的根源,也是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原因。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可从 两个方面理解。第一,就是不管生产资料公有还是私有, 社会物资的分配与消费则是以个人或以家庭为单位的,而这是各种社会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也就是说现在整个世界都还处于私有经济(不全同于生产资料方面的私有制经济)阶段。在私有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人无论在客观上还是主观上不可能不为自己着想,也必须为自己谋利益。一己之私是万恶之源,是腐败现象的总根子。第二,在当前生产力不是充分发达,物质财富没有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能得到最大满足,还不能“按需分配”,则人们不可能不为自己。为了自己,则贪财谋利、损公肥私现象在所难免。而这些问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解决不了的。就是说,腐败现象的长期存在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这也是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

腐败现象

腐败现象

久治画册内容建议

久治画册内容建议

班干部辞职话因由

枪声不绝 谁在受害

怎么看腐败现象

冶金业润滑脂流失因由论文

古代北京建都因由考

亲情如水,绵延不绝2

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因由四说
《腐败现象久治不绝的因由四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